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075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docx

宜居馨苑设计说明文本建筑

 

宜居馨苑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名称:

宜居馨苑

1.2建设单位:

柳州市龙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3项目位置:

柳州市荣军路与银桐路交叉口

1.4设计单位:

广西华展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

33980.6m2,总建筑面积:

194976.77m2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135921.67m2,地下室建筑面积:

59055.10m2)

2、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4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2.8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9业主提供的地块周围道路界线综合图

2.10国家和柳州市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2.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2.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划(JGJ100-98)

2.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用地概况

3.1建设地点为:

柳州市荣军路与银桐路交叉口(原柳州市三职校)

3.2自然条件:

原地形为柳州市三职校,场地较为平整,周围植被保留较为完整。

3.3气象状况

(1)气温、雨量和湿度

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各县具有较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多于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

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区可达-8℃以上。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

年总积温5700~6800℃,南北相差1100℃。

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

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

柳州市气象灾害主要有:

春季低温阴雨和干旱,夏季的暴雨洪涝和雷雨大风,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节有冰雹,秋季寒露风和秋旱,以及冬季的寒潮霜冻害。

(2)主导风向及台风

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3.4抗震设防烈度

柳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4、规划设计

4.1设计思想

该项目位于柳州市荣军路东侧规划用地,用地呈不规则形状,北面紧靠银桐路,西面为荣军路,东面有一条规划道路。

基地地势平缓,规划净用地面积3398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4976.77平方米。

规划建设公租房300套、住宅956套(其中安置房700套)、小区设置商业用房、居委会用房、物业管理用房、配电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厕等。

项目地块临接三条城市规划道路,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向东面城市道路开口,并满足规划条件要求。

小区内部设置环形路网结构,达到车行通畅,步行快速通达的良好交通组织,同时满足环形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的要求。

本方案设置两层地下室,均为地下车库。

地下停车库及地下人防集中设置,北面沿街设置有商业用房。

本工程为6栋高层建筑,其中1#、2#、6#楼为30+1层,3#楼为22层,4#楼为28+1层,5#楼为32层。

使用功能:

6栋楼均为住宅,其中1#、2#、6#楼底部四层设置商业用房,4#楼底部2层设置配套用房。

本工程设置双层地下室,地下一层高5.1米,地下二层高3.9米,主要用途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最高99.0米。

4.2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1)从小区用地的现状实际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地物及周边环境,体现其特色与创新性。

(2)保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环境相兼容。

(3)满足小区内部各栋建筑和空间使用的限定要求。

(4)与周边建筑共享景观空间。

(5)内部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有机结合,做到通畅自然、人车分流,避免往返迂回,满足消防车环通要求,有利于社区内部的功能划分和有效利用。

(6)适应迅速发展的休闲、宜居型房产市场需求。

4.3总体布局

充分遵循规划设计条件,强调生态环境概念,注重绿地布局和生态功能,通过绿化的穿插和交织,形成优美恬静的居住环境。

小区以点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住宅相结合,建筑朝向为整体基本为南北朝向,有利于日照和通风,部分配套公建设置在东侧4#楼的裙楼,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于地块东侧5#楼的裙楼。

主要人行出入口设置在北侧以及东侧,入口处预留景观小广场,与小区主入口结合形成一条景观轴线,小区的中部形成景观中心,项目西侧用地在今后开发建设时,将重点处理好该范围内建筑的立面景观风貌效果,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项目须拆除北面绿化带内建筑物后方可实施。

景观设计:

设计与环境融合的铺地、小品,采用亚热带植物巧妙间隔,如耸立小叶榕的排列式种植、婀娜蒲葵的点缀,组成宽敞的景观空间,丰富景观视线。

体现“近与都市交融,退与自然一体”的居住理念。

交通组织设计:

小区利用现有的道路,以环行式道路系统组织交通。

车行道环绕小区外围,和东面城市道路相结合,使整个小区的车流通畅。

在小区的东面设置小区的人行主入口,同时分别在小区的东南方向设置一个车行入口,给小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小区宅前路、园路设置于小区内部,和外围道路紧密结合。

小区室外停车位沿车行道布置,其余设置在地下停车库内。

小区道路分两级,主道路宽6m,步行道宽1.5~2m。

在用地的四周形成≥4m环状道路,满足消防要求,整个布局合理有序,人车流清晰通畅。

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中心景观绿化带布置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设施,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商业,公厕。

公建与步行道的结合丰富了入口场景,同时为分级管理提供了可能,增加了公共参与的机会。

5、建筑设计

5.1平面功能设计

根据柳州市的气候条件和对项目定位的研究,设计确定了“在满足功能、美观、经济”的前提下,突出休闲、宜居所需要的简洁、宽畅、明亮的居住空间。

户型设计

(1)本设计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精心地营造户内每一个空间,讲究动静分区,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区,力求使每个房间都有直接采光通风,满足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起居习惯。

(2)户型平面设计具有如下特征

平面房间规划方正,开间、进深与层高比例适宜。

厅与卧室面积适宜,多数采用明厅、明厨、明卫的三明设计。

使用功能合理,动静分区、公私分区、洁污分区和干湿分区明确。

住宅户型以三房两厅两卫、两房两厅一卫等户型为主,采用大众易接受的户型设计,平面简洁,功能明确,利用率高。

满足每一个房间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条件。

楼梯间自然采光,住宅布局紧凑,套内设计以起居室为中心,家庭内部公私分离、居寝分离、洁污分离。

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综合考虑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厨房按操作流程布置厨房设备,集中设置排烟道。

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住宅所需具有的空间特点。

设计中我们以起居厅一个真正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参与的空间作为中心,分出几个尽端生活轴线;独立和私密的主人生活区;家庭其它成员以及客人生活区;以厨房、餐厅组成的对服务区;这样的分区结构达到了动静、洁污、内外居寝的分区明确;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这样住宅也拥有富有时代感的户内流动空间。

住宅设计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大厅活动空间,做到明厅、明厨、明厕、明卧且设南北双厅,强调良好的通风效果,主卧室与起居大部分朝南。

大部分住宅均设有双卫生间,各户型南阳台宽度均在1.5米以上,北面有些户型还设了生活小阳台;室外空调机位基本上每个卧室,客厅均设置一个,冷凝水统一排放,立面上用间隔较大的彩铝扁管进行遮档,既不影响空调正常运行,又统一了立面造型。

每一个电梯厅、楼梯间都拥有直接的采光和通风,也能充分满足消防的要求。

5.2立面设计

在本项目的立面造型设计中,经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对柳州市建筑的现状的考察、研究,采用从周围建筑借建筑元素符号的方法来完成本设计的立面造型。

建筑在满足功能的舒适性和使用性的基础上,建筑立面应体现现代城市特征,简洁、明快是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手法上,主要采用了住宅立面公建化的设计思想,增强建筑竖向立体感。

此外利用阳台、凸窗、连梁等元素结合部分挑板以增加建筑竖向的挺拔感和韵律感。

利用简洁的女儿墙及顶部挑板统一并简化建筑形态,使整个建筑群体简洁、干净,富于变化又充满韵律感。

与周围城市空间环境相适应,外观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借鉴岭南建筑符号以突出风格与特征,增强了其可识别性。

通过建筑轮廓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空间渗透,鲜亮明快的色彩综合体现居住建筑群之美,从高处鸟瞰,屋顶造型别致,使之成为城市新规划中的一个亮点。

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明快的风格,立面大面积凸窗、屋顶细腻的造型设计等赋予建筑一个富有艺术感、动感和现代感的立面形象。

6、建筑消防

6.1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居住区间距控制的有关规范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每户的入户门、楼梯门、均设乙级防火门。

6.2在规划场地内部与市政道路沿建筑外边形成消防车道。

6.3满足消防要求和消防扑救面要求。

6.4布置室外消火栓。

7、建筑无障碍设计篇

设计依据: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1小区无障碍设计:

1)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是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地方,无障碍设计体现的是在满足规划条件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对人的关怀,小区道路坡度在02%--8%之间,小区绿地步行道为无障碍通道,小区停车场和车库设置不小于总数0.5%的无障碍车位。

2)高层和有乘轮椅残疾人套房的住宅建筑入口设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两侧应设扶手。

3)住宅建筑入口的台阶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30m,踏步的高度不得大于0.15m,在超过两级台阶的两侧应设扶手。

4)高层住宅建筑入口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2.00m,在平台边缘应设栏杆,在平台的上方应设雨罩。

5)高层住宅建筑电梯厅的深度不应小于1.80m,电梯门开启后的净宽不应小于0.80m,电梯桥厢的深度应能达到救护担架进入的要求。

6)有轮椅套房的多层住宅建筑入口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平台的上方应设雨罩。

7)住宅建筑每100套房居住套型应设不少于2套符合乘轮椅残疾人使用的居住套型。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规划净用地面积

33980.60

总建筑面积

194976.77

计容建筑面积

135921.67

其中

公租房建筑面积

14945.96

住宅建筑面积

99923.11

商业建筑面积

16512.04

配套面积

4540.56

其中

居委会

80.00

物业管理

400.00

青少年活动中心

300.00

老年活动中心

300.0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00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0.00

邮政所

150.00

公厕

100.00

变电间

10.56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59055.10

地下室层数是两层

其中

人防面积

按人防规划条件设置

建筑基底面积

7397.71

建筑密度

21.77

%

容积率

4.00

绿地面积

11397.67

绿地率

33.54

%

90m2以下住宅面积占总住宅面积的百分比

50.03

%

规划总户数

1256

其中

公租房

300

住宅

956

其中安置房700套

规划总人数

4019

3.2人/户

机动车停车位

1854

其中

公租房机动车停车位

90

公租房0.3个/户

住宅机动车停车位

1434

住宅1.5个/户

商业用房机动车停车位

330

2个/100平方米

地上机动车停车位

126

地下机动车停车位

1728

非机动车停车位

3172

公租房非机动车停车位

600

公租房2个/户

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

1912

住宅2个/户

商业用房非机动车停车位

660

4个/100平方米

注:

人防面积按人防规划条件设置

七、建筑节能篇

(一)、设计依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

(二)、气象资料

1、气温:

柳州全年平均气温20.4℃。

2、湿度:

柳州全年平均湿度78%。

3、降雨:

平均总降水量1505mm,多年最大降雨1927.5mm,多年降水量1000.5mm。

4、雷点:

全年雷暴日数67.3日。

5、日照:

全年日照时数1680.9小时。

6、风:

常年主导风为偏北风,夏季主导风为南风,冬季主导风为偏北风。

(三)建筑物的布置和体形设计

1、建筑采用南北布置,同时满足本地的日照间距,充分利用太阳能量。

2、在充分利用地形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四)屋面节能设计

屋面隔热材料采用4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满足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五)外墙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采用240厚页岩多孔砖和浅色外墙贴面砖或涂料,满足外墙节能设计要求。

(六)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是外围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住宅中通过门窗的能耗损失约为30%

本工程采用如下措施:

1、门窗的气密性多层住宅不小于4级,高层住宅不小于6级。

2、改进窗的保温性能,外窗均采用PVC塑料窗。

隔声性能不小于30dB,保温性能满足本地区节能设计要求,空气渗透性、气密性不低于4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外窗抗风压等级为3级。

(七)节能与新技术应用

1、建筑外墙采用240厚页岩多孔砖,户内隔墙采用轻质节能砌块,建筑屋顶采用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板进行隔热处理。

2、建筑外窗采用新型技术节能玻璃,外窗气密性均不低于现行《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挤检测方法》GB/T7107-2002的规定。

3、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洁具,灯具采用节能型光源及控制系统。

4、分体式住宅空调采用高能效空调器。

八、人防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二、工程概况

1.本项目是宜居馨苑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人防设计。

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59055.10平方米。

三、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建筑设计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

(1).汽车库平时使用: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是59055.10平方米,设置了两层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共分1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共设两个安全出口,防火分区之间用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设置有防火卷帘和防火门,便于车辆和人员流通。

地下室机动车停车位:

1728个,地下车库人防建筑面积:

59055.10平方米,平时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如水池、水泵房、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等),设计平战结合六级人防地下室,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部。

2、人防部分战时使用:

(1).本工程规定应建民防建筑面积59055.10平方米。

实际设计人防建筑面积19805.99平方米。

(2).本人防工程地下一层做15个防护单元,地下二层做3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以200厚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墙(战时砌筑)分隔为四个抗爆单元。

抗爆单元隔墙采用沙包堆垒,最薄处不小于500mm。

具体详防护单元、抗爆单元划分明细表。

(3).本人防工程设计抗力等级为六级,防化等级为丙级。

(4).每个防护单元设简易洗消间、扩散室、滤毒室、防毒通道、战时水池、干厕等。

防护单元外壁及各口部均为钢筋混凝土墙。

(5).民防地下室层高最低处的净高大于2.4米。

地下室顶、底板及外墙均未设置变形缝,符合规范要求。

(6)人防主体设计:

每个防护单元都有三个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并且单元之间还设有一个连通口,仅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战时用防护密闭门封堵。

每个单元战时均划分为四个抗爆单元,临战前修筑抗爆隔墙划分每个单元战前还需增设干厕及必要的战备生活物资房间。

人掩部共可掩蔽12000人。

(7)人防出入口设置:

各防护单元均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战时的出入口及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每个出入口设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各一道。

人员掩蔽部战时主出入口在防毒通道一侧设有简易洗消间,次要口密闭通道一侧设除尘滤毒室。

(8)每个防护单元自成体系,设有独立的通风、给排水和电气系统,战时饮用及生活用水由战时制作的水箱提供水源;工事战时进排风系统采用活门加扩散室的消波系统,进风口还设有除尘滤毒室,以保证人掩部战时滤毒通风要求。

3.柱网布置

在方便平时停车库使用功能,且满足平战结合功能要求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的柱网布局。

本工程停车位采用7.8x7.8米的柱网为主,柱网布置经济,合柱网基础充分考虑与高层住宅基础的合理结合。

4.竖向设计

为与一期地下室连接,又由于受地形限制,二期地下车库采用阶梯式和斜楼板的形式,地下室顶板至东向西找坡1.7%,地下室最低处层高3.9米,最高处7.6米,车库顶板覆土0.6米,便于地面绿化和管道布置。

车库梁下标高不小于3.1米,设备管道下不小于2.2米。

基础的合理结合。

四、建筑防水和防潮设计

1.人防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砼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方法,为提高防水砼的抗渗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防水外加剂,抗渗标号为S6,外防水选用卷材防水,并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和施工质量。

本工程为超大车库,为减少结构收缩裂缝,建议采用抗裂纤维等混凝土添加剂。

2.为防止雨水倒灌,汽车坡道和直通地面出入口标高比室外地坪高150mm以上。

3.车库和结构不相连的主楼连通道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防水处理采用整体接头的嵌入式橡胶止水带。

4.其他关于施工缝,后浇带及穿墙管等处的防水处理按有关规范要求设计。

五、建筑装修及室内环境

1.工程口部的装饰风格力求与地面四周环境相统一协调,并且重点突出,明快大方,使其与小区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要能体现小区高雅的人文特色。

2.汽车库内部房间的装修按照各自的功能要求,变配电房做好防霉防潮,风机房做好吸声减噪。

3.汽车库地面采用细石混凝土地面,墙柱面及顶棚采用乳胶白色防霉漆面层。

4.车库内墙柱角防撞设施和车道减速带、汽车轮挡、行车道路线、停车位线,及车位锁等设施由甲方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处理。

六、人防工程平战功能转换

1.所有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门框在门框墙浇筑时一次性浇筑完成,所有的门扇均要求制作、安装到位。

2.仅供平时使用的直接对外出入口,临战时用槽钢组合梁进行封堵和防护密闭门封堵。

3.人员掩蔽部工事内根据战备需要,临战时增设进排风机房、盥洗间、干厕及必要的战备生活物资房间。

七、防火设计

1.本人防工程设于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19805.99平方米,设自动灭火系统,耐火等级为一级。

本分区与地下室其他设备用房之间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隔断,疏散门及防火墙上开设的其他门均为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2.每个防火分区内均有两个以上可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利用楼梯间布置。

3.防火分区内人员可以到达的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均小于40米。

八、防护通风系统设计:

本项目防空地下室按防护单元各自设计有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和超压排气系统。

送排风系统都按照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的要求进行设计。

A.通风系统:

战时进风系统设置悬板活门、手动密闭阀门、油网除尘器、过滤吸收器、清洁式(滤毒式合用)送风机等。

B.各防护单元设计两台清洁时和滤毒时合用的电动脚踏两用风机。

C.战时排风系统设置悬板活门、手动密闭阀门、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清洁式排风机等。

D.清洁式通风:

新风量每人5.3m3/h,滤毒式通风:

新风量2.2m3/h,且按照40倍防毒通道体积加漏风量校核;隔绝防护时间:

不小于3小时。

九、人防电气设计

1、电源设置及系统配置

本工程在地下二层分设两个固定电站,为保证战时供电可靠性,本工程人员掩蔽部设战时人防专用配电箱。

2、通风方式控制

在人防配电室内设置通风方式控制台,控制战时各种通风方式时各种风机的运行状态。

在主要出入口均设置通风方式信号显示装置,以使人员了解工程内部通风方式运行情况。

3、照明

人防照度:

人员掩蔽单元、风机室按75LX设计;值班室、配电室按150LX设计,照明配电箱和灯具利用平时配电箱和灯具(如人防照明配电箱位置与平时配电箱位置一样,人防照明电源进线做相应调整)向防护密闭门外的灯具供电线路应加装熔断器保护。

4、线路敷设及保护

人防地下室照明线路采用暗敷,动力及控制线路均采用穿钢管沿顶部暗敷(除图中另有注明外),所有穿越防护密闭墙和楼板的管线为镀锌钢管且应作好防护密闭处理。

电动阀门的控制线、电源线到风机室后,穿钢管明敷。

5、设备安装及预留

各动力控制箱、通风方式控制台均安装到位,各种管线一次施工完毕,以备战时快速安装,各配电箱下沿距室内地坪1.6米处,与平时结合使用的配电箱(如平战结合照明配电箱)的电源线安装到位而不接到配电箱进线开关上,待临战前换下平时电源线,接上战时电源线,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各预留两根直径40mm的镀锌钢管,以备战时各种临时信号的进出。

呼唤按钮和门铃安装在地坪1.6米处。

6、接地

利用平时接地系统,采用进线五芯电缆专用保护线,由本工程平时低压配电室接地点引入人防配电控制室的接地端子上。

其余配电设备利用五芯电缆地线与接地系统相连,要求配电箱外壳、设备基础、金属管线又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十、人防给排水设计

1.按二等人员隐蔽防空地下室,饮用水量5L/d.人,储水时间15天,生活用水量4L/d.人,储水时间10天设计。

共10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设70T人防饮用及50T生活用储水池各一个,生活用水设气压泵组一组及手摇泵供水。

饮用水由水箱设龙头供水。

2.人防进风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