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371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docx

吴忠市第三中学建设方案

院 长:

万强 高级工程师

总建筑师:

李兴国 一级注册建筑师

项目负责人:

李兴国 一级注册建筑师

参编人员:

建 筑:

 李兴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耀安工程师

结 构:

夏树林一级注册结构师

幸春林工程师

给排水:

 张晓平工程师

暖 通:

 周立芳 工程师

电 气:

吴军 工程师

设计证书号:

建筑甲级—A111011099号

北京中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及自然概况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五章建筑设计

第六章结构设计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及消防设计

第八章暖通设计

第九章电气设计

第十章消防、环保、节能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十二章工程安全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项目建设进度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结论

附:

1、工程投资估算表

2、吴忠市第三中学总平面图

 

第一章 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申请单位:

吴忠市教育体育局

2、项目名称:

吴忠市第三中学艺术楼建设项目

3、建设单位:

吴忠市教育体育局

4、项目管理单位:

吴忠市教育体育局

5、建设地点:

吴忠市第三中学校园内

6、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单位:

北京中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资格证书:

建筑工程甲级—A111011099

7.估算总投资:

840万元。

2、建设性质:

新建

三、建设规模及投资:

1.新建吴忠市第三中学艺术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

4518平方米。

四、项目编制依据

1、吴忠市教育体育局提供的项目规划方案;

2、《民用建筑规划设计定额指标》;

3、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规;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建筑内装修设计规范》,GB50222-95

(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4/521-2008

(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7)、《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吴忠市第三中学是自治区百所标准化学校之一,2006年迁入新校,占

地130亩。

学校建有教学楼两幢,办公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和400米塑胶运动场及球类运动场,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

现有教职1202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吴忠名师8人;教学班58个,在校学生四千多名,是目前吴忠市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树立以质量强校的思想,从办学规模到办学质量、从硬件到软件,不断实现新跨越,连续十七年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首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吴忠市人民政府授予“名牌学校”称号。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途径,重点强化了七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选择办学策略。

高起点规划三中未来发展愿景,高标准配置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多方引进教育教学优秀人才,广泛合作,形成了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二是有效用活管理机制。

增强人文关怀和教师幸福感,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成绩和竞赛成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牢牢抓住“三个关键”,即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棱文化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高效课堂,大力培养名优骨干教师。

五是强化“四项保障”,即制度建设、校园安全、办学条件和后勤服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

六是努力提高德育实效,通过加强学习、相互交流和定期研讨,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能力;通过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实现班班有特色,一班一品牌。

同时拓展家庭与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七是狠抓教学教研工作。

推进以目标为导向、过程管理为抓手、质量分析为助推的教学管理模式。

从加强集体备课入手,以课题为引导,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大力开展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努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我校现在只有一部分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而且和综合办公楼何用,使得学生上课和教室办公都及为不便。

2、艺术教育当前困难

学生专业音乐教室不达标,目前几班没有专业美术和书法教室,舞蹈教室建筑面积也不达标,而当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相应的艺术配套专业教室。

综上所述,吴忠市第三中学艺术楼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自然概况

第一节建设条件

一、地理概况

本项目工程位于吴忠市利通区,是市府所在地。

利通区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南部,是银川平原的南大门。

地理座标为东经106°05′-106°22′,北纬37°00′-38°08′;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隔河相望,南与中宁、同心两县交界,东、北与灵武市接壤。

从所处地理位置看,利通区西北边有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边有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台地;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地;北部为银川平原。

这种地理位置造成了利通区自然环境的严酷性和复杂性。

利通区国土总面积1112km2,现辖4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

二、用地现状

此次项目选址在吴忠市第三中学校园内,场地均为现有空地,不需要另批建设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园区整体规划要求,建设场地充足,满足防火和日照间距要求。

三、用地条件分析

项目选址在此方位的优势是:

1、项目用地均在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内。

2、项目选址符合各园区整体规划需要。

3、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特殊设施(如光缆、高压线等),不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

4、本用地内无拆迁量,不须要拆迁已建成的永久性校舍,便于项目尽快实施。

5、用地周边通透,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

6、项目选址在现有校区内,水、电、路已经畅通,完全具备施工条件。

7、建设场地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等地质灾害

第二节地区自然概况

一、地形

利通区自南向北可分为丘陵地、洪积冲积平原、风积沙地、黄河冲积平原、河滩地五个地貌类型。

丘陵地分布在利通区南部,面积527.1km2,占土地总面积47.4%;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在苦水河西侧,从孙家滩以南开始,沿河北上至金银滩一带与黄河冲积平原连接,长约40km,面积122.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0%,为利通区新灌区;风积沙地主要分布在黄沙窝地区,面积34.5km2,占土地总面积3.1%(现大部分已开发成为农田);黄河冲积平原分布在利通区北部,海拔1121-1135m,面积42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0%,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南向北倾斜,平均坡比1/400,是利通区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称之为老灌区;河滩地分布在黄河两岸沿河地段,面积5.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0.5%。

2、气侯

利通区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气候特征。

日照充足,积温高,光能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温差大。

利通区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高温为36.9℃,极端低温为-24℃,无霜期平均为17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36.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3.4mm,相对湿度57%,年平均蒸发量2013.7mm,本区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霜冻、沙尘暴,还有低温冷害。

主导风向:

西北风,地震设防烈度:

8度。

三、地质情况

本地区地层为黄河冲积层,上部3-5m以上一般为亚粘土层,愈近黄河厚度愈薄,愈向东厚度愈厚,地基计算强度可在110KPa-150KPa之间,其下为粉细砂层,主要为细砂层,厚度一般在2-4m,地基计算强度可为150KPa。

下部为卵石层,岩性不一,以沉积岩碎块为主,分选差,浑圆度不等。

岩石的孔隙均为细、中细砂所充填。

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3m以下。

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好,按照工程地质条件,吴忠市区可分为良好、较好及不良三个建筑区,三区地基容许承载力分别为150-200Kpa,100-150Kpa,50-100Kpa。

4、地貌

利通区自南向北可分为丘陵地、洪积冲积平原、风积沙地、黄河冲积平原、河滩地五个地貌类型。

丘陵地分布在利通区南部,面积527.1km2,占土地总面积47.4%;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在苦水河西侧,从孙家滩以南开始,沿河北上至金银滩一带与黄河冲积平原连接,长约40km,面积122.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0%,为利通区新灌区;风积沙地主要分布在黄沙窝地区,面积34.5km2,占土地总面积3.1%(现大部分已开发成为农田);黄河冲积平原分布在利通区北部,海拔1121-1135m,面积42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0%,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南向北倾斜,平均坡比1/400,是利通区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称之为老灌区;河滩地分布在黄河两岸沿河地段,面积5.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0.5%。

5、地震

吴忠属于宁夏南部历史上的多震区,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宁夏地震局确认吴忠地区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八度。

六、市政设施

项目选址均在现有校区内,市政设施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给排水、供电、采暖、燃气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规模

规划艺术楼总建筑面积4518平方米。

二、建设内容

规划总建筑面积4548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40万元。

建设项目内容为一栋艺术楼。

一、单体项目

项目

面积(㎡)

结构形式

层数

层高

艺术楼

4518

框架

4

3.9m

 

第五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建设思路

一、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根据经济条件、使用功能和城市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建筑风格体现现代简约的手法、考虑突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

二、符合学校整体规划需要,项目选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三、本着立足现在,考虑适用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控制投资。

四、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满足环保、消防、抗震、节能以及供水、供电、通风等市政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规划设计理念

艺术楼以绿色、生态、文明、可持续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整体建构、以人为本为原则,创建“生态·共享”的居住环境和生态景观,使建筑的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居住质量。

第三节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建筑内装修设计规范》,GB50222-95

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4/521-2008

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7、《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第四节平面设计

此次规划设计艺术楼为地上四层建筑。

满足建筑采光通风,均有开启窗户、自然通风。

充分体现“适用”这一设计理念。

第五节立面设计

运用穿插、切削的手法,使之具有较丰富的体块变化;在主墙面处理上采用虚实对比和光影变化,形成强烈的立体效果和节奏感;体块的高低错落也形成了起伏变化的轮廓线;栏杆及窗户运用塑钢、不锈钢等材料,刷涂料的主墙面一起形成了鲜明的质感对比变化。

外立面材质颜色沿用学校原有的建筑立面颜色,以一层贴蓝灰色仿石面砖,二至四层采用暗红色和灰白色真石漆。

第六节主要技术指标

建筑层高:

学生宿舍层高均为3.9米。

结构形式:

框架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第七节建设标准

1、建设标准:

外装修采用外墙涂料和面砖。

2、外墙及内墙墙体材料:

外围护墙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内隔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

3、屋面: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采用一道高分子卷材防水,并铺设保温绝热材料。

4、保温材料:

因宿舍与食堂均为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外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岩棉板,屋面及外墙的保温材料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厚度。

5、门窗材料:

外门及外窗均为塑钢门窗,内门为普通复合板套装木门。

6、室内装修:

室内装修本着一般装修。

房间内部装修见材料做法表。

房间名称

地面

内墙面

顶棚

踢脚

艺术教室

铺地砖地面

乳胶漆墙面

喷涂料顶棚

铺地砖踢脚

卫生间

防滑地砖地面

瓷砖墙面

硬质PVC条板吊顶

第六章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备等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2、采用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及规程: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10)。

(10)《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

(11)《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宁建发)[2009]53号

二、设计荷载

1、恒荷载:

按建筑材料容重取值。

2、活荷载:

起居室、卫生间:

2.5KN/M2,厨房2.0KN/M2,不上人屋面:

0.5KN/M2。

3、地震分组: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

隆德

4、风荷载:

0.35kN/m2。

5、雪荷载:

0.40kN/m2

三、结构设计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2、上部结构层数:

一至四层,所有建筑物均采用框架结构。

3、上部结构材料

(1)钢材:

用HPB300级钢筋,HRB400级钢筋,Q235型钢

(2)焊条:

用E43、E50焊条

(3)混凝土:

垫层用C20,基础用C30,构造及圈梁用C30,楼板用C30。

(4)填充墙及砂浆等:

地面以下用MU15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一层及以上墙体选用250和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用M5.0混合砂浆砌筑。

第7章给排水设计及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二、设计内容

(1)室内给水、排水、雨水。

(2)消防系统:

消火栓系统、手提式灭火器。

三、给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设计

  

(1)水源:

本工程均为生活用水,对水质无特殊要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供水压力0.30Mpa。

  

(2)给水系统:

室内的生活用水由供水管网直接供给。

  2、排水系统设计

(1)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管网收集出室外经化粪池,厨房污水出室外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2)室内排水系统:

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室外。

(3)屋面雨水为外排水系统,大跨度平屋面按内外结合的排水系统,按汇水面积设雨水斗,雨水通过管道排出室外。

(4)室外雨水系统:

采用与校区现有室外雨水系统相同的排放方式,尽量考虑以后改造需要。

3、节水措施

(1)各建筑物卫生间座便器采用建设部推荐的节水型(6L)座便器,蹲便器采用自闭式冲洗阀。

(2)室外场地设计时尽量考虑坡向绿地,以便有效的收集和利用雨水。

四、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用水量

室内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水量15L/S,消防用水时间2小时。

用水量为108立方米。

室外消防水量25L/S,消防用水时间2小时。

用水量为180立方米。

2、消防水源

本建筑消防水源与现有消防水源统一考虑使用,接现有消防水源,重新计算消防用水量及水压,对现有消防水源进行维护改造,使之符合全校区的消防需要。

3、室外消火栓系统

在建筑为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地下式消火栓,地下式消火栓设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一个,地下式消火栓距路边小于等于2米,距离建筑物外墙大于等于5米.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

4、灭火器的配置

本工程火灾种类属A类,火灾危险级别为中危险级,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分布在各层内。

五、主要材料

1、给水系统管材

采用三型聚丙烯(PP-R)管材,接口方式为热熔连接,管道与用水器连接采用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丝接。

2、排水系统管材

室内排水管,雨水管采用HDPE塑料管,粘接口,排水管每层设伸缩节。

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

第八章暖通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吴忠市第三中学艺术楼,建筑面积为4518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4/521-2013。

3、《绿色建筑物评价标准》----DB64/T954-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宁建发(2015)15号文件。

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三、设计范围

采暖系统、通风系统、室外供热管网。

四、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3.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7m/s,室外平均温度:

-3.1℃,采暖度日数(HDD18):

3074℃.d;天数:

145d。

五、单体建筑项目采暖及通风设计

1、室内参数及热负荷

(1)室内设计参数:

均为20摄氏度

(2)热负荷:

艺术楼建筑面积为4518㎡,采暖热指标70w/㎡。

采暖热负荷316.26KW。

2、采暖系统

(1)采暖热媒采用低温热水,供水温度75°C,回水温度为50°C,

(2)采暖系统采用双管下供下回同程式系统,采暖干管设在一层地沟内,立管敷设在外墙内侧,每组散热器装手动跑风一只,采暖入口装置预留热计量表安装位置。

(3)散热器采用钢铝复合型散热器,挂装距地120mm,每块散热器散热量为:

142w/片(?

t=55°C)

(4)采暖管道采用普通焊接钢管,暖管除锈后刷两道防锈漆,两道银粉,地沟管道除锈后刷两道防锈漆,采用岩棉管壳保温。

厚度管径DN≤32为30mm,管径DN>32为40mm.

3、通风防排烟设计

本工程卫生间采用机械通风。

卫生间装卫生间通风器,卫生间换风次数为10次/h,通风器装在吊顶内设有止回阀。

防排烟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六、采暖外网

热源与现有热源统一考虑使用,供水温度为75°C,回水温度为50°C,采暖外管网管道管径≤DN100的采用无缝钢管,其余采用螺旋缝电焊钢管。

管道保温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塑料套管保护层,室外管道均埋地敷设。

管道热膨胀除采用自然伸缩外,均采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管道的固定支座采用混凝土支墩,管道埋深不小于1米。

第九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建筑专业及其它工种提供的工艺使用要求,建筑平面布置和有关的技术要求。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16-200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13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二、设计范围

1、供、配电系统设计

2、照明设计

3、电视、电话系统设计

4、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

四、配电及照明设计

1、照明配电电压为380V/220V,整栋楼按三级负荷考虑。

配电方式为放射,树干混合式,整栋楼做集中计量。

2、配电干线采用BV-0.45/0.75KV绝缘电线穿SC管暗敷设,消防用电采用NH-BV-0.45/0.75KV线穿金属管暗敷设。

3、室外电缆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

4、照明光源为三基色荧光灯,照度标准值为设计误差不小于±10%,厨房、卫生间照明灯具采用防水密闭型灯具,节能灯光源。

公共楼梯走道、出入口等处设置应急照明灯。

五、电视、电话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

2、本工程网络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电话进户线和光纤由市电信网引来。

缆线均穿保护管沿墙,地坪或桥架内暗装敷设。

3、综合布线机柜落地安装,机柜由厂家根据使用定做。

出线信息端口距地0.3米安装。

4、电视采用电视电缆由有线电视信号网上引入,电视集线器箱设置在综合布线机柜中。

电视电线均穿电线保护管沿墙,地坪或桥架内暗装敷设,电视插口均距地0.3米。

六、防雷与接地设计

1、本工程为人员密集场所,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侵入的措施。

防直击雷措施:

屋面女儿墙、屋檐、屋脊等易受雷击部位装设避雷带,并在整个屋面装设不大于20x20的避雷网格。

且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件(金属广告牌、金属灯箱等)均应与避雷带连接。

引下线:

利用建筑物柱内对角一对不小于φ16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且间距不大于25m。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3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分别设置于变压器低压出线处,进楼总配电箱处,分配电箱处(电子信息供电配电箱)。

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

2、项目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应首先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络作自然接地体,经实际测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做人工室外接地体。

3、各项目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进线处PEN线做重复接地,进楼后PE线不得断开。

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出建筑物正常不应带电的金属管线、金属桥架等金属体均做等电位联结。

第十章消防、环保、节能

第一节消防

一、总平面消防设计

1、本工程为二类低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无地下层)。

建筑层数均为四层。

建筑四周设工消防车通过的道路、活动场所和绿地,遇火灾时消防车有足够的操作面,满足建筑室外消防的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二、单体建筑消防设计

1、防火、防烟分区:

本工程按建筑防火规范规定设定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因此每栋楼为一个防火分区。

2、安全疏散:

一至四层建筑设有两个疏散出口,满足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少于两个人员疏散口,本工程内的公共疏散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本工程共设两部疏散楼梯,楼梯间均不出屋面。

疏散楼梯间的净宽大于1.1米,并按疏散人数计算宽度,疏散楼梯踏步高均满足规范要求。

3、各建筑物均设消火栓系统,均布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并在室外设地下式消火栓。

第二节环保

一、本项目为居住建筑,在使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