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51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docx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课后答案

【篇一:

《语言学概论》】

资料摘录

一、语言的定义

1、……对语言本质属性的把握,可以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着眼……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看,语言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因此,如果要给语言下定义,可以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看,说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综合各派的学术观点和古今语言研究的成果,本书把语言定义为:

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意思:

第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第二,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第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语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

…………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商务印书馆1985年。

5、对语言所能下的最一般的定义是:

它是符号的系统。

……所谓符号是指一切能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工具的记号。

?

——房德里耶斯:

《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年

二、语言的符号性

1、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

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语言是用声音即语音来代表意义即语义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当然,语言这种符号不同于一般的符号。

首先,个人并不直接参与对语言符号的约定,而必须接受上代人所使用的语言;个人创造必须为社会接受才能进入语言。

其次,语言与其指称对象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特别是语言的初始符号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但是,后来所造的词语大都有一定的理据,起码要符合构词法。

第三,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没有任何一种符号能与语言相提并论。

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

约定俗成?

,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4、因此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我们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

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指词(arbor等等)……。

……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

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1、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治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

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

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

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2、任意性是普通语言学大厦的基石,它是普遍的、抽象的;理据性是基石上面的砖瓦,它是个别的,具体的,是个别语言学的重要原则。

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对语言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岑运强:

《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承认理据性原则的重要性,丝毫无损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因为任意性虽然无时不受到理据性的制约,但是理据性却是以任意性为其生存条件的。

——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3年11月第6期第26卷。

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荀子《正名篇》

5、可见,语言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定位臵,因为语言是一种特别的符号关系,一方面是一切可能的意识成分,又另一方面是位于听觉、运动、和其它大脑神经线路上的某些特定成分;从心理上说,这关系是一种任意关系。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四、语言与言语

1、?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当语言与言语对举时,语言一般是指语言系统。

而在其他情况下,语言一般用于广义。

语言系统由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而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又都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

语音、语义和语汇、语法都自成系统。

所以语言系统包括上述四个子系统。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都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形式。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主要区别在于: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与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

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说话时一种复合现象,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活动’;第二,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就是‘语言’;第三,说出来的话语,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

语言与言语的差异可以总结为:

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主要指外部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和不规范的成分。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言语是写作和写下来的。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说话就是运用语言,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成分就存在于他所说的全部话语之中。

就整个民族社会来说,该民族语言的所有语言成分就存在于使用该语言的每个人的话语即语言之中……

语言是从人们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模式。

言语中出现的这些共同的特点、公式、范式……我们统称为‘模式’,是语言成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就是语言成分。

它们总是在同一语言的言语中重复出现(复现),为许多人掌握、运用……

说语言或语言成分是从言语里概括出来的模式,其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上节说的交际作用。

所有的语言成分都必须具备两种性质,一是有交际作用,一是有社会性,二者缺一就不是语言成分,这是我们在言语中寻求语言成分的主要标准。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在我们看来,语言与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

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

因此,言语活动的研究就包含着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要的,它的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

…………

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

(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

(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事偶然的分开来了。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五、语言的系统性

1、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系统的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元素的联系性。

语言是由符号这种元素构成的系统。

语言的符号和符号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语音方面的联系、语义方面的联系、结构方面的联系、功能方面的联系等等。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语言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层级性上……语言由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构成,如语音系统就可以分为音段系统和超音段系统,音段系统又可以分为元音系统和辅音系统等。

这样就使语言形成了不同的层级。

当然,语言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层级性上,而且也体现在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语言就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经纬起来的系统。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臵,这种装臵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4、语言既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六、语言的基本关系

1、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又称联想关系。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

2、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

是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单位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成为组合关系,又叫横向线性关系。

语言单位按照组合关系组成的片段叫‘结构’,也叫组合体、结构体。

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

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

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成为组合关系(syntagmes)。

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共同特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

它们不是以长度为支柱的,它们的所在地在人们的脑子里。

它们是属于每个人语言内部宝藏的一部分。

我们管它们叫做联想关系。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七、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它不能代替思维,也不可能给思维增添新的内容。

但是思维活动一经语言表达,就被固定下来,成为可认识的对象,并被改造得连贯而清晰。

——刘伶等主编:

《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

2、尽管人类思维有着种种非语言的表现,但人类思维的本质依然是其语言性。

……语言性作为人类思维的本质属性是由于语言对于人类思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申小龙主编:

《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语言和抽象思维紧密联系,因为言语表达思维时所使用的工具是语言,抽象思维中的概念离不开语言中的词语,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的手段都离不开句子。

可见,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也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

——范晓: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

学》2003年11月第6期第2卷。

4、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负载信息的工具,而人的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都是符号信息,因此,思维过程就是一种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就是对语言符号再编排的过程。

——连甫:

《简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交流》,1998年第2期。

5、语言不但是一个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和心理的联系,除了?

语言获得现象?

以外,最主要的就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

不过,仅仅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还比较笼统。

关于?

语言与思维关系?

的论争虽然至今还没有最终结果,但总的还是取得了一些共识。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对于?

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

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倾向一致的观点是:

一方面承认语言与思维确实密不可分,至少在语言出现后它是人类思

【篇二:

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

=txt>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王德春,语言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叶宝奎,语言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修订版。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2年

r?

h?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补充: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2版

刘丹青,语言学前沿和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葛本仪,语言学

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版。

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聂鸿音,中国文字概略,语文出版社,1998年。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年。

〔英国〕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国〕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美国〕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诺姆?

乔姆斯基(noamchomsky),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韩礼德(m.a.k.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王靖,语言学纲要学习辅导与习题集,2006年。

段曹林,语言学纲要辅导及习题集,崇文书局,2006年。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①互动式教学法。

过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太适合现代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运用启发、疏导、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变教师的单向授课为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听、多动、多想、多说,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

《语言学概论》是理论课,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理论讲授中,往往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尽量将高深的道理通俗化,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且根据需要补充新内容,从而增强本课程的实用性。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运用有关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专题讨论研究的教学法。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九大专题,以骨干知识为纲,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具体分解知识的能力。

每个专题讲课结束后,安排一次讨论,讨论内容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语言研究和语文生活的一些问题。

通过专题讨论可以使教学内容重点更为突出,难点也得到较集中的解决。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对问题的理解大大深化,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①在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为此,我们讲授语言学概论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多媒体的技能,制作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电子课件,充分利用学校已经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使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另外我们还把课堂延伸到了网路上,开设了一个论坛。

在论坛里,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学生随时可以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的课程作业和学习的书面成果也都可以提交到论坛上公布出来,这样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同时我们把教学的相关资料、作业等全部上网,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完全突破了过去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教学改革方面首先我们改变了大学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互动式、理论实践相结合、专题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新的考试方法。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我们将学校规定的期末考分成三部分,第一为理论考试(占60%),着重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

考试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根据考试大纲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且实行教考分离。

第二为课程读书报告或学术小论文(占20%),着重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考核安排在学校规定的课程考试时间之前完成。

第三为平时成绩(占20%),着重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篇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说

(一)

?

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

2.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

3.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行为;语言是音义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的认知工具。

?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十分深厚。

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人类的全部。

?

语言学是通过对语言现象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和分析,寻找语言规律,并用规律

?

任务:

掌握语言学的一般知识及基础理论。

?

内容:

探讨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类型、语言的谱系、语言的起源和演变、语言的结

构规则、语言的应用等问题。

?

(二)语言学的性质

?

语言的形式(语音)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内容(语义)主要从人文社

会科学角度研究。

语言的内容是语言研究的重点。

?

语言学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重性质,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

二、语言学的作用和任务

?

(一)语言学的作用

?

?

a.语言研究的基础作用

?

?

b.语言学的带头作用(领先的科学)

?

(二)语言学的研究任务

?

任务:

?

a.描写语言在某一阶段的面貌。

?

b.追溯语言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

c.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各种比较,找出其异同和对应规律。

?

范围:

?

a.具体语言的研究

?

b.人类语言的综合研究

?

三、语言学的分科

?

1.从研究的侧重点看,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

理论语言学:

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

律,形成科学原理。

着重探讨语言研究理论和方法。

?

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最初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

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包括语言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词典编撰等。

?

2.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分为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

?

具体语言学:

也称个别语言学、专语语言学。

专门研究某一具体语言或几种语言(有

亲属关系)的语言学。

?

?

?

?

?

?

?

?

?

?

?

质、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语言的共同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以及这些普遍规律在各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看,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或静态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当今的相对静止状况,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

或动态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历史上的某一阶段或者整个发展过程,如中古英语、汉语史。

4.从语言学研究的内容看,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

宏观语言学:

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研究语言与内部世界(生理、心理、神经等)和外部世界(社会文化、认知背景等)的关系,形成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微观语言学:

着眼于语言的内部结构,主要研究语言结构系统本身,既有共时的研究,也有历时的研究。

5.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分为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

依据美国描写主义理论和方法,对某一语言的现象中进行描写和分析。

比较语言学:

通常多称历史比较语言学,传统术语是历史语法。

主要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原始祖语。

主要语言学流派

?

结构主义,结构语言学

?

功能主义,功能语言学

?

形式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学

?

配价语法学

?

三个平面的语法学理论

?

字本位语法学,句法语义

?

认知语言学

?

格语法,框架语义学

?

语义语法学

三、学习语言学的方法

(一)学习价值

?

1.开发大脑,提升智慧。

?

2.促进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

语言学本身博大精深,围绕语言学产生了若干新兴边缘科学。

?

语言学对语言政策制定、语言教学、个人使用语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

?

1.经常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

?

2.掌握语言研究的基本技能;

?

3.广泛阅读语言学方面的论著。

?

4.用语言学方法思考各种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

?

?

2.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瑞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