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字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55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识字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识字教学.docx

《关于识字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识字教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识字教学.docx

关于识字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低年级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

近几年,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探出了一条路子,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同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主动地读书识字。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爱好,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在教学中语言、表情、动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更亲近、更密切,其次根据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这一特点,可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客人”等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一种亲切感。

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接友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生。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学中悟。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而结果则是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

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愿学、都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因为汉字是属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汉字是形声字。

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清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跃、跑”两组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和“脚”有关的意义。

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以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

学生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满腔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乐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乐趣。

一、关于识字教学

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有一年级950个课内识字及不定量的课外识字作为基础,师生均觉轻松许多。

可以这么认为,学生此时的识字能力已进入一个飞跃的时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看到一篇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结合课文的一定语境认读生字是一件非常迅速而又容易的事。

那么,此时的识字难点是什么呢?

重点又应该在哪儿呢?

根据学生的识字规律,学生识字需要经历初步分化阶段──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但单独出示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

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抓联系

这里主要指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汉字特定的造字规律(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不难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在初次学习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日后见到此生字时就会出现初学时的情景。

如识字3中“长江涌”的“涌”,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可引导学生想象潮水汹涌的画面,牢固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日后可精确区分“通、蛹、勇”。

2.辨细微

就是要抓住每个字的重点难点笔画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辨别每一字的细微之处,并借助形畜化的教学,如产生联想、编故事或顺口溜等,帮助学生记忆,精确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

如识字3中“我神州”的“神”,左边是“礻”字旁还是“衤”字旁,可编顺口溜加深印象:

“神州大地一片好(只一点)。

3.解本义

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字的含义,而汉字的诸多意义都是由其本义引申的。

因此,让学生理解字的本义可以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如“州”,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贸然组词的话,就会出现“亚洲”“舟山”“周山”等词,教师往往歉意地告知学生:

“不是这个‘州’。

”这使教学进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继续吧,等于让学生猜谜;中断吧,总要让学生说出一二。

倒不如先提供几个词语让学生认读,如“广州”“杭州”“台州”“自治州”,再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知道,这里“州”所组成的词语都指地名,“州”的本义就指一种行政区划,多指地名。

这样一步到位的教学,可避免日后与“洲”的混淆。

再如“民”,本意是指人民,如市民、民族、居民、农民等,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能很好区分音近字“民、明、名”。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写字组词时就会根据意思来细细琢磨,能大大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其实,教材识字3、4后的“我会读”可以很好地利用,很多词语在生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熟读积累,并借词理解字的本意,教材引领着教师的闯造。

教学资源

  1.生活资源。

既然“生活处处皆语文”,自然,生活处处皆资源。

既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生活中也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

上学路上的路牌、店名;校园的标语、科室的牌匾;商店里的物品广告及商标、包装盒;外出游玩时遇到的名胜介绍、磨崖石刻;家庭休闲的电视、报刊杂志上的字……都是识字的资源。

  2.来自学生的“识字源”。

“古有桃花源今有识字源”,这是我班教室墙上非常显赫的标语。

下面都是孩子的识字作品。

①“识字剪报”。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剪剪贴贴,于是,我引导他们将报纸、商标、包装袋等地方的字剪下来,贴到画纸上,“主编”成“识字剪报”,张贴在“识字源”处。

②“识字简报”。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担任主编、采编、美工等角色,将牵涉到本单元生字的诗词文章、影视台词、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等等编辑成报,张贴在“识字源”。

③“小名师题库”。

将教师出考试题的方法与形式告诉孩子们,请他们自己出题。

出题前提出要求:

形式要活泼,内容要包含本单元生字的一半以上。

张贴出来后,喜欢的、想自愿“考试”的同学可以让老师给复印试题。

④“‘字’多星”。

指导学生自编“‘字’多星”小报,一是将本单元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展示出来,二是将除本单元以外学到的字展示出来。

展示的形式自主安排,单字、组词、造句、编(抄)谜语等等都可以。

初编小报时不要全部编完,留下空白,随时将学会的新的生字填上,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取前10名为“字”多星。

  3.图书资源。

①走进图书室。

不能让学校的图书室闲着,每周都带领学生进去两次,让他们看自己想看的书。

②走进书城。

动员家长不要把孩子的两个星休息日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塞满,留下半天哪怕是两个小时的时间,带着孩子走进书城,让他们挑选自己想看的书,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书柜。

③读给学生听。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自己带头阅读,除了给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外,还要从自己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些精彩的小文章。

比如,本单元主题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可以挑选一些描写学校生活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给孩子听。

如:

  

小学二年级的识字量是小学各年段中最高的,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尤为集中。

而且,这一年段识字能力能否提高,对学生以后的识字、阅读、写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尽管我们研究的识字教学成果很丰富,但是,对于儿童怎样自主识字,尤其是整体把握一个学年段、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识字,尚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再“藏身庐山之中”,拘泥于一篇一篇的课文、一个一个地教认字的陈旧观念中,应该整体把握各个教学单元乃至整本教材的编排体系,从整体入手,通盘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方法。

有学者对小学识字教学难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识字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部件错误高达50%。

因而,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上。

在引导识记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进行分析、分类,除做好为学生解答疑难之准备外,还应针对不同的字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

如“低频字”可以采用分解识别的方法,而“高频字”则可采用整字识别的方法,不必大费周折地引导学生进行部件拆分甚至笔画拆分,这样的教学就不会出现对每个生字平均使用力量教学而导致的“少慢差费”现象。

  对于识字教学,我还想谈点看法。

统观识字教学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大类,近年来出现的字理教学也已获得了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各种方法都是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存的,而各种识字方法,看似独立,但在实际操作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可是,这些联系还没有达到完全能够打通而统一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机制之下,还不能形成一套成体系的科学方法,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多学习那些成功的方法。

并不断变换,灵活运用,因为再好的方法使用久了,也会让孩子感到没有情趣。

  最后,再强调一句,识字教学,贵在激发情趣;情趣何来?

贵在利用汉字自身的人文情愫,结合低年级儿童“万物皆有情”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

这样才能将枯燥的认识、记忆变成愉快的经历,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不堪重负,结果是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进行识字教学呢?

  一、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

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

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分别放到不同颜色的水彩中,将棉球被染成各种颜色。

之后,告诉学生:

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

然后将“染”字各部分拆开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

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

  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二、轻松愉快,情趣化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关于识字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识字总目标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在阶段目标中规定,1-2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小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是有根据的。

汉字创造后,最高峰时总量达9万多个。

随着社会进程,有许多汉字因已无“用武之地”,而从语言中逐渐消失,1716年(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录汉字46900多个,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汉字53700多个,199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确定了7000个规范字。

在这7000个规范字中,常用字有3000多个。

经语言学家研究,掌握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就能阅读和写作,这是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汉字有表意性。

除部分虚词和部分合成用字外,绝大部分汉字能独立表意,可以成为词或语素而构句;第二,汉字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一字可以组多词,如“一”可以组词190多个,“以”组词110多个,“山”组词220多个,“不”组词210多个。

汉字的二次组词是构成汉语的主要语素。

学生掌握3000多个常用字,就能学会近5万个常用词条,可以基本满足阅读和写作的需要。

第三,汉语属非形态语,不像一些拼音文字,掌握了基本字母和语法就可以拼接成语句,表意文字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以掌握积累一定量的汉字为前提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应该且必须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

中学再学习500个,中小学识字总量即为3500个左右。

1-2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一是基于儿童阅读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学习汉字,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信息——阅读与写作,我国古代儿童识字是通过“三、百、千”实现的,其中《三字经》、《千字文》就是把识字与阅读结合、同步进行的,为尽早实现阅读,总结百多年汉字识字教学经验,学生在1-2年级应该掌握1600-1800个左右汉字(有的实验,儿童能在一年内认识2500个字)古代蒙童认识2000左右字而能阅读。

二是减轻负担。

《标准》规定1-2年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要求会认的只识形正音,不默不用。

既然不用,则不必理解。

这样,既解决了阅读需要,又不加重学习负担。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汉字特点,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1)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分独体字,合体字。

独体字采用的是象形、指事的造字方法,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教给识字方法,帮助记忆生字。

如“日、月、山、水”可以还原成古字,帮助记忆(教材也是这样编的)。

指导学生见字想物而知音。

此法可称为图画法。

(2)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主要有四种造字方法,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

象形字、指事字可以借助图画。

如“休”可画一个人倚在树旁--累了,“休”息一会儿,这样,既正了音,又释了意;会意字则可以用比较法学习。

如“人”“从”“众”。

“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随、随从,“众”有三人,表示人很多。

“好”古人认为,子、女双全是福份,因此有子又有女才为“好”;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大多数,形旁会意,声旁正音则是形声字学习的主要方法,如“爸、妈“”就应教给学生看“巴、马”想读音。

(3)汉字中同音字、形近字多。

可以用此比较法学习。

如“妈、奶”,学生注意到声旁不同,也就读音准确了。

(4)汉字的表意性强,有些字可以采用趣味识字法,这方面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用的较少。

如“憔悴”若能用“心已焦了,快要死了,能不‘憔悴’吗?

”这样一句形象风趣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必会记忆深刻。

再如“孙”,问一问“比儿子小一辈的是谁”则学生可顿悟其意。

又如“慎”、“懈”、“画”可用谜语帮助记忆:

“心里认真少出错”“心里解放要不得”,“画”则可用猜谜语方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叫学生猜出谜底。

则“画”字的读音会过目不忘。

趣味识字有时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其效率却会事半功倍,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汉字学生会“一见钟情”,永不忘却,与反复认读十几甚至几十遍还是记不牢的情况相比,就不是浪费时间了!

2、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帮助识字,巩固识字。

《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儿童从出生即开始学习和积累语言,到入学时已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语言。

如称谓方面的爸、妈、姐……,生活方面的:

吃饭、喝水、睡觉……自然方面的:

月亮、太阳、杨树……识字教学时,要尽量把要识的字与儿童已有的语言材料建立联系。

如学“猫”“狗”,可让学生学习猫狗的叫声。

学习“霜”可让学生说在什么季节能见到霜、是什么样的,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学习“写”可以叫学生用“写”字扩扩词,说说话,通过运用加深理解记忆。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帮助识字、巩固识字、扩大识字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帮助识字。

  

如对于明天要学的字,可布置预习:

找一找在哪里能见到这个(些)字,到课堂上交流或展示。

如“奶”学生可能会从商品包装上找到“奶豆”“奶粉”。

自己找到的字记忆定会深刻而持久。

(2)巩固识字。

对于学过的字,可叫学生课外做有心人,看看在哪里能见到,在下次课堂上交流。

如“中”可能会从电视看到。

“店”可能会从商店牌匾看到。

“府”可能会从政府门牌看到。

找到与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识字的过程。

(3)扩大识字量。

有些实验证明,利用课外资源内外结合,不仅可以完成教材的识字量,还可以多识不少字。

天津李地大街小学进行的“随机识字”实验,一年时间,一年级多识字400多个,二年级达500多个。

教育部在江苏搞的“科学教育,科学认读”课题实验,经专家组验收,一年级学生平均识字达1490个,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评价“课内加课外,多快又好省”。

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有些收入教材,有些没有收入教材或没有收入该年段教材,儿童可以利用课外资源去认识。

电视、广告牌匾、商店、单位牌匾、商品包装、学习用品、校园设施都是识字的资源。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学生天天吃“奶油冰砖”,不认识这几个字的儿童是凭包装知道那是“奶油冰砖”,而对包装上的这几个字熟视无睹,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课外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商品名和识字联系起来,不用别人教,不用拼音,学生也会知道这四个字的读音。

多吃,反复看“奶、油、冰、砖”四个字学生自然会认了。

再如看少儿节目《大风车》,不识字儿童是记时间、记标志而知道的。

如果能注意节目名称的汉字,“大、风、车”三个字一定会记住的。

因为他们天天看呀!

有些人没进过校门却认识甚至会写很多字,不就是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的吗?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呢?

4、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巩固、不断巩固识字。

小学生记得快,忘的也快。

当堂大部分会认了,下一课时就可能忘掉几个。

按照遗忘规律,应该对学生所学生字及时再现,反复再现,以巩固记忆。

我国古代的教材和教学都非常重视这一点。

“三、百、千”识字就是反复念诵的。

1923年的复兴《国语课本》在教材编排上采用多次重复出现生字的方法巩固识字。

(不录、举例)。

一般每节课都应有复习学习过的生字的环节——看卡片读、看板书读、看生字表读、随文读等等,还可以在学习新生字时与以前学的生字比较,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读物,也可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发现这些字、使用这些字。

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把生字编入短文、儿歌或句子,让学生阅读。

我想信只要用心,我们的教师会想出许多复习巩固的方法的。

 

一、关于识字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识字总目标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在阶段目标中规定,1-2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小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是有根据的。

汉字创造后,最高峰时总量达9万多个。

随着社会进程,有许多汉字因已无“用武之地”,而从语言中逐渐消失,1716年(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录汉字46900多个,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汉字53700多个,199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确定了7000个规范字。

在这7000个规范字中,常用字有3000多个。

经语言学家研究,掌握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就能阅读和写作,这是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汉字有表意性。

除部分虚词和部分合成用字外,绝大部分汉字能独立表意,可以成为词或语素而构句;第二,汉字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一字可以组多词,如“一”可以组词190多个,“以”组词110多个,“山”组词220多个,“不”组词210多个。

汉字的二次组词是构成汉语的主要语素。

学生掌握3000多个常用字,就能学会近5万个常用词条,可以基本满足阅读和写作的需要。

第三,汉语属非形态语,不像一些拼音文字,掌握了基本字母和语法就可以拼接成语句,表意文字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以掌握积累一定量的汉字为前提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应该且必须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

中学再学习500个,中小学识字总量即为3500个左右。

1-2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一是基于儿童阅读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学习汉字,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信息——阅读与写作,我国古代儿童识字是通过“三、百、千”实现的,其中《三字经》、《千字文》就是把识字与阅读结合、同步进行的,为尽早实现阅读,总结百多年汉字识字教学经验,学生在1-2年级应该掌握1600-1800个左右汉字(有的实验,儿童能在一年内认识2500个字)古代蒙童认识2000左右字而能阅读。

二是减轻负担。

《标准》规定1-2年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要求会认的只识形正音,不默不用。

既然不用,则不必理解。

这样,既解决了阅读需要,又不加重学习负担。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汉字特点,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1)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分独体字,合体字。

独体字采用的是象形、指事的造字方法,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教给识字方法,帮助记忆生字。

如“日、月、山、水”可以还原成古字,帮助记忆(教材也是这样编的)。

指导学生见字想物而知音。

此法可称为图画法。

(2)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主要有四种造字方法,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

象形字、指事字可以借助图画。

如“休”可画一个人倚在树旁--累了,“休”息一会儿,这样,既正了音,又释了意;会意字则可以用比较法学习。

如“人”“从”“众”。

“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随、随从,“众”有三人,表示人很多。

“好”古人认为,子、女双全是福份,因此有子又有女才为“好”;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大多数,形旁会意,声旁正音则是形声字学习的主要方法,如“爸、妈“”就应教给学生看“巴、马”想读音。

(3)汉字中同音字、形近字多。

可以用此比较法学习。

如“妈、奶”,学生注意到声旁不同,也就读音准确了。

(4)汉字的表意性强,有些字可以采用趣味识字法,这方面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用的较少。

如“憔悴”若能用“心已焦了,快要死了,能不‘憔悴’吗?

”这样一句形象风趣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必会记忆深刻。

再如“孙”,问一问“比儿子小一辈的是谁”则学生可顿悟其意。

又如“慎”、“懈”、“画”可用谜语帮助记忆:

“心里认真少出错”“心里解放要不得”,“画”则可用猜谜语方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叫学生猜出谜底。

则“画”字的读音会过目不忘。

趣味识字有时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其效率却会事半功倍,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汉字学生会“一见钟情”,永不忘却,与反复认读十几甚至几十遍还是记不牢的情况相比,就不是浪费时间了!

2、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帮助识字,巩固识字。

《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儿童从出生即开始学习和积累语言,到入学时已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语言。

如称谓方面的爸、妈、姐……,生活方面的:

吃饭、喝水、睡觉……自然方面的:

月亮、太阳、杨树……识字教学时,要尽量把要识的字与儿童已有的语言材料建立联系。

如学“猫”“狗”,可让学生学习猫狗的叫声。

学习“霜”可让学生说在什么季节能见到霜、是什么样的,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学习“写”可以叫学生用“写”字扩扩词,说说话,通过运用加深理解记忆。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帮助识字、巩固识字、扩大识字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帮助识字。

  

如对于明天要学的字,可布置预习:

找一找在哪里能见到这个(些)字,到课堂上交流或展示。

如“奶”学生可能会从商品包装上找到“奶豆”“奶粉”。

自己找到的字记忆定会深刻而持久。

(2)巩固识字。

对于学过的字,可叫学生课外做有心人,看看在哪里能见到,在下次课堂上交流。

如“中”可能会从电视看到。

“店”可能会从商店牌匾看到。

“府”可能会从政府门牌看到。

找到与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识字的过程。

(3)扩大识字量。

有些实验证明,利用课外资源内外结合,不仅可以完成教材的识字量,还可以多识不少字。

天津李地大街小学进行的“随机识字”实验,一年时间,一年级多识字400多个,二年级达500多个。

教育部在江苏搞的“科学教育,科学认读”课题实验,经专家组验收,一年级学生平均识字达1490个,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评价“课内加课外,多快又好省”。

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有些收入教材,有些没有收入教材或没有收入该年段教材,儿童可以利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