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688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设计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1.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3.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预习内容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决策:

 。

 

(2)背景及目的:

 。

 

(3)成就:

1964年, 。

 

1970年, 。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

 

(2)成就:

 。

 

(3)影响: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73年, 。

 

(2)2001年, 。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1) 。

 

(2) 。

 

(3)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背景:

 。

 

(2)开始:

 。

 

(3)成就:

 。

 

(4)地位:

 。

 

(5)意义:

 。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 。

 

② 。

 

意义:

 。

 

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当代中国农民为什么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

3.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堂练习

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

“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2.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我国探月工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下图为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

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

4.下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5.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展开。

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

B.“大跃进”正风行全国之际

C.“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局面下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有人说:

“比核能力更有说明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习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中学习制造胰岛素。

”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

A.爆炸原子弹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试爆了氢弹D.建成了核电站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材料三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的时间表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这是党中央为哪一试验发去的贺电?

 

(2)材料二所指是哪一事件?

简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检测反馈

1.2010年1月11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引起国际轰动。

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在高端武器研发上引起国际震惊的成就是(  )

①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地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3.观察下图,对其反映的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

4.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

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是(  )

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华罗庚

6.下列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枚导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⑤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

C.①③④⑤②D.④③①②⑤

7.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8.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

C.为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

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材料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提示: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2.提示:

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研制的杂交水稻增产明显,产量大增。

3.提示:

阶段

时间

背景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一)

新中国

成立~

“文化大

革命”

(1)国际环境恶劣:

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两弹一星”

(二)

“文化大

革命”后,

特别是

1978年

以来

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课堂练习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新情境下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

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

2.C 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实现飞天梦想”“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3.D 解析: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原先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但“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4.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A项是袁隆平的科技成就;B、D两项是袁隆平个人的地位而非影响;由于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产量高,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5.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的时间限制,其中②④均为20世纪70年代的成就,应排除。

6.D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B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由材料中“胰岛素”可知,这一观点针对的是我国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8.解析:

(1)问据材料中“这对帝国主义核垄断……一个有力打击”可知应是原子弹试验成功;第

(2)问要注意材料所说时间和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的成就;第(3)问要从材料中时间研制的长短得出结论。

答案: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是我国科技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

③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现象:

中国核武器研制速度最短。

原因:

①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②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检测反馈

1.B 解析:

①和③发生在1964年,②的时间是1970年,④的时间是2003年,故选B项。

2.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美、苏对中国的核威胁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两弹一星”是提高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3.A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片中的蘑菇云可判断《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原子弹爆炸的主要作用是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故A项不正确。

B、C、D三项符合对该事件的评价。

4.C 解析:

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项。

5.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及比较分析能力。

A项钱学森和C项邓稼先的贡献主要在“两弹一星”领域;D项华罗庚的贡献在数学领域;只有B项袁隆平的贡献在农业领域。

6.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①是在1970年,②是在1975年,③是在1966年,④是在1964年,⑤是在2003年。

7.B 解析:

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B 解析: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

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不属于人类基因工程,为粮食增产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9.解析:

(1)问的信息已经包含在材料一中,第

(2)问要求依据材料归纳意义,两则材料对比的并非差异,而是导致差异的背景,即原因。

答案:

(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

政治;材料二:

经济。

材料一:

国内: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

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

国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