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805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四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人教版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谭丹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

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

(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

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

534元,另一件:

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

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

53.4元,另一件:

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

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

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

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

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

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

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

如果正确了,师就问:

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

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

不行。

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

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

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

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

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

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

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

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

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

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

只列竖式,不计算。

(小黑板)

9.8+6.28=21.56+6.7=50+3.75=111.60—99=5.64-1.7=7.2-6.45=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

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

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

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

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

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

说得好。

(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

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

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

追问:

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

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

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

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

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

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

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要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比一比:

8.425-3.7

84.25-3.7

842.5-3.7

8425-3.7

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

你发现什么?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计算结果也会不一样。

所以大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以免发生计算出错。

四、归纳小结。

小结:

今天大家又帮了谭老师的不少忙,我们是用什么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指着课题板书),其实,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的广泛,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只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作业,计算并且验算。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谭丹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在开课时用商品价格的形式直接出示整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的这一算理。

接着修改商品的价格,使之变成位数完全相同的小数,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让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

接着老师第三次修改商品的价格,使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不相同,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这时有部分孩子不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他们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此时,教师让他们对两种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让他们自己发现相同数位不对齐无法举行计算,明白数位对齐和数字对齐的区别。

在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先出现一串的列竖式练习,然后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

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而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最后在拓展练习中,出现一些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计算的结果,从而培养孩子计算时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