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08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9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分卷I注释

一、选择题(注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间jiàn  黑白相间 亲密无间 居间调停

B.挨āi挨门逐户 挨打受骂 延挨度日

C.劲jìn 疾风劲草 强劲有力 刚劲正直

D.舍shě  舍我其谁 不舍昼夜 魂不守舍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B.听到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后,我心里已经出离愤怒了。

C.她们殒身不恤的事实,则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D.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堤堰/偃旗息鼓  抚摸/老骥伏枥菲薄/流言蜚语

B.典押/鸦雀无声  荆棘/岌岌可危 忸怩/交通枢纽

C.匾额/一叶扁舟  火钵/生机勃勃 麦糟/人声嘈杂

D.漂泊/水泊梁山  叱骂/牝鸡司晨 凌侮/诲人不倦

4.

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着想 暂时 和稀泥 同仇敌忾

A.zhuózhànhéqì

B.zháozhànhuó  qì

C.zháozhànhékài

D.zhuó  zànhuò  kài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大雪灾,还是面对险情不断的汶川大地震,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争分夺秒地拯救被困的同胞,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免遭损失。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弘而壮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D.虽然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已经33岁了,但她仍然战斗在赛场上,这是因为她不仅挚爱着体育,而且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阜盛绾着内纬杀人可怒,情理难容

B.舆沐宫绦视可怜辜付,好韶光

C.雅艳困瘁薄山盟海誓,白首不渝

D.衙内唾骂弃捐吃饭防咽,走路防跌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 变幻莫测 食不裹腹 识世务者为俊杰

B.炒股 蓬荜生辉 众口烁金 画虎不成反类犬

C.亵渎 恍然大悟 有恃无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座落 声名鹊起 毋庸置疑 破罐子破甩

 

 

8.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 ②与郑人盟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刑人如恐不胜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箕踞以骂 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9.

下列加点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协会的这位创始人无论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B.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关于“送去”再说什么……

C.中国和中东国家都很少从欧洲进口商品。

D.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的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将会显示容量优势。

 

10.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11.下列关于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记念刘和珍君》通过记述刘和珍等人的遇难过程,控诉段政府虐杀青年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无耻流言,评述惨案给人的教训,激励人们奋然前行。

B.《小狗包弟》通过讲述小狗的悲惨遭遇及其留给作者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痛苦的反思历程,表现了敢说真话的勇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形象地描绘了梁实秋先生的风采,热情赞美了梁先生潜心学术,热心扶掖后学的精神,并表达了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

D.《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著有《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2.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13.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

情为线索,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B.《小狗包弟》一文思路清晰,行文自然;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C.《包身工》一文,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来揭露丑恶现实的一篇小说。

D.《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气势雄浑。

14.《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  )

A.《二心集》        B.《华盖集》

C.《且介亭杂文》D.《华盖集续编》

15.下列诗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D.粪土当年万户侯

16.【题文】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

C.燕王诚

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王》)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荆轲刺秦王》)

17.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朝花夕拾》,是作者为了悼念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写的。

B.《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文集》,作者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1945年,郁达夫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C.《道士塔》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文物被外国人骗走这段历史进行深沉的反思。

D.《泪珠与珍珠》选自《琦君散文》,这篇文章探讨了“忧患和苦痛的价值,以及亲情和人性的真谛”。

18.13.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②她是有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⑤《小狗包弟》一文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  》《春》《  》,《雾》《雨》《电》合称“ ”。

19.下面对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虎鼓瑟兮鸾回车 ⑤樯橹灰飞烟灭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20.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烛之武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不避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秦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秦王的过程。

B.《荆轲刺秦王》选自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述了荆轲急公好义,誓死抗暴的英雄壮举,故事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C.《鸿门宴》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载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中的杰出名篇,叙述项羽、刘邦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起伏跌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分卷II

分卷II注释

二、注释(诗歌鉴赏)

21.【题文】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22.【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小题1】毛泽东说项羽“沽名”。

请根据《鸿门宴》说明项羽“沽”的是什么“名”,项羽“沽名”的结果如何。

(6分)

【小题2】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

(5分)

23.【题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阕“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中的“击”和“翔”分别换成“飞”和“游”好不好,为什么?

(4分)

24.【题文】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5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题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有两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并分析其妙处。

(2分)

【小题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

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5.【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  这首词的哪一个字写出了秋天怎样的景色特征?

这个字使你联想到《沁园春长沙》怎样的景象?

(4分)

(2)这首词在满腔热情地歌颂革命形势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斗争的艰难曲折的感慨。

词中哪个短语流露了这种感慨?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

《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三、注释(基础题)

27.《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以上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作点评。

要求:

以评论为主,不少于200字。

28.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小题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小题3】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

《雨巷》

【小题4】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

 《雨巷》

【小题5】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

【小题6】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小题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小题8】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小题9】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0】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记念刘和珍君》

29.某学校语文组要举行经典文言文教学大赛,赛前有一个经典课文推介广告,请你从三篇经典古文中任选一篇,用对联的形式为赛课教师准备一个课文推介广告。

所写对联要与经典古文内容吻合。

示例:

郑庄公思前想后求贤士

烛之武能言善辩退秦师

供选篇目:

①《烛之武退秦师》②《荆轲刺秦王》③《鸿门宴》

选篇目:

 

拟对联:

30.补全尝试着再拟一副对联。

上联:

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荆轲刺秦王》或《鸿门宴》课文内容,自选角度,拟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5分,每空1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

②,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氓》

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短歌行》

3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烛之武退秦师》

,飞鸟相与还。

《饮酒》

(3)今者项庄拔剑舞,  。

《鸿门宴》

(4)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若出其里。

《观沧海》

3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

(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4】沉默啊,沉默啊, ,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5】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

34.语言综合运用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 《项羽之死》中的项羽

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

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少于200字。

35.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

杏花 春雨 江南

36.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听。

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得超过100字。

 

37.

【小题1】鹰击长空,,  。

【小题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题3】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小题4】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5】真的猛士,,  。

《纪念刘和珍君》

【小题6】大行不顾细谨, 。

《鸿门宴》

【小题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小题8】史家之绝唱, 。

38.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要求:

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人物特征。

曹雪芹林黛玉 关汉卿

窦娥 鲁迅祥林嫂

沈从文翠翠 艾青大堰河 巴金觉慧

契诃夫别里科夫 路遥孙少平

苟且偷安,如泥土般隐忍;愤然觉醒,似火山般爆发。

从林冲的性格突变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施耐庵内心的纠结与渴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注释(写作)

3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小题2】 ,靡有朝矣。

《氓》

【小题3】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小题4】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

【小题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小题6】寄蜉蝣于天地,  。

《赤壁赋》

【小题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8】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五、注释(作文)

40.本单元所选的古代记叙性散文,记叙古代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选取其中的一个场面(如烛之武说秦伯、鸿门宴上斗争、荆轲刺秦王、易水作别、诸葛亮谏孙权等),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要有细节描写;2.8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共有40道题的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

A项“居间调停”,“间”读“jiān”,其余读“jiàn”;B项“挨门逐户”,“挨”读“ā

i”,其余读“ái”;D项“魂不守舍”,“舍”读“shè”,其余读“shě”;C项均读“jìn”。

2、解析:

A项,“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B项,“出离愤怒”指超过愤怒,愤怒到了极点。

C项,“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D项,“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根据语境,D项不恰当。

答案:

D

3、思路解析:

A项,分别读:

yàn/yǎn,fǔ/fú,fěi/fēi。

B项,分别读:

yā/yā,jí/jí,niǔ/niǔ。

C项,分别读:

biǎn/piān,bō/bó,zāo/cáo。

D项,分别读:

bó/pō,chì/pìn,wǔ/huì。

答案:

B

4、

解析:

“着”和“和”是多音字。

“着”在“着想”中读“zhuó”,“和”在“和稀泥”中读“huò”。

而“暂”只有一个读音,读“zàn”;“忾”也不能用形声字的办法只读半边字。

答案:

D

 

5、解析:

A项,既然遭遇的是“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和“险情不断的大地震”,那么“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免遭损失”便不合乎现实;另外最后一句话表述上也有问题,一般说“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使其免遭损失”。

C项,从前文看,“给予了高度评价”的主语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这显然不合情理。

D项,“她不仅……,而且……”,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但简单地调换关联词的位置,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改为“这不仅是因为她挚爱的体育,(而且)更重要的是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答案:

B

6、

答案:

C

解析:

A怒→恕;B付→负;D咽→噎。

7、

解析:

A项,裹果,世时;B项,烁铄;D项,座坐,甩摔。

答案:

C

8、思路解析:

①⑧名词作状语;②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⑦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9、

解析:

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开头几篇文章以及教材中

的句子。

A项“无论”不能与“也”搭配;B项“关于”应为“对于”;D项应把“将”改为“才”。

答案:

C

10、思路解析:

A项,“深文周纳”,指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C项,“异彩纷呈”,与“呈现”重复。

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答案:

B

11、C略

12、A略

13、C

试题分析:

C项,《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内容理解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

本题考查到了课内文章的结构、构思、情感等,这有助于学生将课内知识进行迁移,由已知推未知,举一反三。

让学生养成注重课内知识的习惯。

14、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平时要注意积累。

答案:

D

15、解析:

D项,“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

答案:

D

1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已”同“矣”,C项“振”通“震”,D项“反”通“返”。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一些通假字,有时有利于我们较为顺利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17、答案:

A

解析:

A项,《朝花夕拾》应改为《华盖集续编》。

18、

①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③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④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⑤巴金  《家》 《秋》  爱情三部曲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对优秀诗文作品及名句进行考查,意在让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化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与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默写需要结合上下文

准确填写,注意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19、答案:

C

解析:

①中“东南”、⑤中“灰”“烟”是名词作状语,②中“栗”“惊”是使动用法,③中“雨”、④中“鼓”是名词用作动词。

20、C略

二、诗歌鉴赏

2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遒劲有力。

对于课内文章的内容平时学习应落实巩固好。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答案】

【小题1】沽“仁义”之名,具体说有“义气”和“仁慈”两方面。

结果:

项羽“不追穷寇”,放走刘邦,变主动为被动,最终被刘邦灭亡。

【小题1】用项羽沽名钓誉的历史教训教育革命人民:

不能怜悯行将灭亡的敌人,重蹈项羽的覆辙;要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猛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

【小题1】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

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

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