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123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

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

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惊心的照相(何葆国)

老霍在刑警大队搞了二十个年的摄影,专门给尸体和罪犯拍照。

在他办公室的一只大立柜里一叠一叠都是这些照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老霍的照片常常印在“认尸启事”和“通缉令”上面,漫不经心看一眼倒没什么,假如认真看的话,一定会触目惊心,好像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

许多同事都有这样的感觉:

他们看现场或者面对罪犯都很平静,倒是看老霍的照片,反而有一种莫名的震惊。

老霍二十年来除了给尸体、罪犯拍照,极少用相机,远的不说,近的仅有三次,而这,绝对就是最后的三次。

这天下班了,办公室里只剩下老霍和同事白副。

白副看见老霍桌上的相机,忽然心血来潮,说:

“老霍,给我咔嚓一张。

老霍很为难,说:

“我从来拍的都是尸体和罪犯……”“没事,你随便拍一张就是了!

”白副坚持要拍,老霍只好给他拍了一张。

照片洗出来之后,老霍吓了一跳,他拍的白副活像一个死人!

老霍没有把照片给白副,好在白副也忘了。

没多久,白副在执行任务时发生车祸身亡,他死的样子……老霍一连做了许多天恶梦。

又有一天,老霍背着相机从现场回来,他走上办公楼,看见黄政委正站在走廊上眺望远方。

黄政委是老霍的老上级,他平时待下属总是和和气气的,一点没有架子,老霍便上前尊敬地叫了他一声。

黄政委见是老霍,笑道:

“老霍,辛苦啦!

你这海鸥机用了十几年了吧?

老霍说:

“今年满二十年了。

黄政委说:

“你提个申请,局里议一议,给你换个现代化的!

老霍用“海鸥”用得顺手,也用出了感情,从没想过换机子,但是对黄政委的好意还是很感激,便连声道谢。

两人聊了几句,黄政委说:

“给我来一张吧。

”他立即摆出拍照的姿势,脸带微笑,和蔼可亲。

老霍犹豫不决,黄政委笑道:

“快啊,不要浪费我的表情啦!

”老霍迅速调好焦距,按下了快门。

几天后,黄政委的照片和十几张罪犯的照片一起洗了出来。

老霍凝神一看,顿时一阵心慌意乱,他觉得黄政委的表情……他不敢往下细想。

一个星期后,黄政委因受贿罪被捕,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讶,只有老霍表情平淡,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一阵子,城北的干部新村接连发生三起盗窃案。

罪犯很狡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大家跑了几天,还守了两个晚上,连个影子也没碰到。

那天,老霍独自到新村查访,回来路上,腰间的BP机响了,原来是儿子在呼,说是母亲突然昏厥在地。

老霍知道老伴心脏病复发,没来得及回局里,直奔家去。

回到家里,老伴因为吃了救心丹,已经好了许多。

老霍问她要不要上医院,她说不要,老霍于是便松了口气。

儿子看见老霍背着相机,说:

“爸,给我照一张证件照吧,我们厂里填表要用照片。

”老霍说:

“到照相馆去照。

你早几天怎么不照?

”“我忙嘛,忘了。

经不住儿子好说歹说,老霍想到晚上该把胶卷拿出来冲洗,里边还有一张底片,便勉强答应给儿子拍了一张。

晚上,老霍在局里的暗房中冲洗,当他看到儿子的照片时,心里蓦地一惊,那眼睛的深处,透露出一股难以掩藏的邪气!

难道……老霍一夜没睡。

第二天,等儿子上班以后,他走进了儿子的房间搜寻,撬开了锁着的一个抽屉,除了老虎钳、凿子几件工具外,还有几扎外币和一包黄金首饰。

老霍只觉得眼前一阵昏暗,几乎要跌倒……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家,坐出租到局里,敲响了局长办公室的门……

第二天,儿子被传讯,经侦查,他果然是新村撬窃案的罪犯之一。

儿子被逮捕,老伴因受了刺激,心脏病突发而死去,老霍便成了孤身一人。

(有删节)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只要是认真看老霍照片的人一定会感觉触目惊心。

原因是老霍抓住了拍摄对象瞬间的真实,并把它完全准确的表现出来。

B.老霍不愿意给白副拍照,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长期给死尸和罪犯拍照,会给白副带来厄运。

结果证明老霍的预感是对的。

C.老霍给白副拍的照片像个死人,这一细节有超现实的色彩,其作用在于表现老霍摄影技术的出神入化,为下文做铺垫。

D.从照片发现儿子有作案嫌疑,老霍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发现了作案工具,并果断报案。

这表现了他大义灭亲,但撬锁行为的违法性也有损于人物形象。

E.儿子入狱,老伴突发心脏病去世,老霍孤苦伶仃。

这一结局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人在现实中的困境,使得这一形象更丰满更典型。

5.老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6.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分别说明这些主题是从哪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

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

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

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

会见后,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

(新华网)

材料二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

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药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

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国明诊所一炮打响。

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

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如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方案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外政府已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0年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中国中医药报

7.阅读材料三,找出下列关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建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还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B.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突破思维定势,不只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也采用“请进来”的方式。

不只让中国中医药人才去传播,也让外国民众来体验去传播。

C.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得到沿线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配合,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

D.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精华的认可和接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述几则材料传递的重要共同信息是“中医药”与“一带一路”。

“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

B.材料一是几段新闻短讯,言简意赅,侧重说明没有习近平主席的这些努力,就没有材料三所列举的中医药发展的现有成果。

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

C.材料二注重用事实来说话,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西医药的劣势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众信任,推动中医药的传播。

案例真实生动,以点带面,让人信服。

D.材料三注重用数字来介绍,时间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走过的一些历程,数量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用数字增强材料真实性,产生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

E.同是间接引用,材料一多粗略述说,材料三却注重细腻。

仔细分析材料三,“183个国家”只有“16个海外中心”,“2009年成立”迄今只有“7项国际标准颁布”,用细节暗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艰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9.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医药一度超过武术,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

根据材料阅读,概括列出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

早丧母,事继母甚谨。

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

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

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

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

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

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

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

 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

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

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

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

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

皆背而讥之曰:

“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六官建,拜大学助教。

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

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

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

 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注】①即丘吾子。

春秋时孝子。

②长史:

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D.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

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

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

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D.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

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②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为“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可见是乾元年间诗人流寓同谷时所作的组诗。

本诗是诗人流落穷谷荒山的生活遭际的真实写照。

B.一、二句写诗人一生为追求成名奔波天下,却一事无成,至身老之时,还“饥走荒山道”,真切展现了诗人食不果腹、困顿潦倒的生活。

C.三、四句,诗人追述了困居长安时的见闻和感受。

长安城中的富贵多为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少年,流露出诗人的富贵之羡。

D.“宿昔”即昔日。

最后四句诗人与旧人说其往日抱负,却更感到“白日速”,只因杜甫是入世主义者,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光阴易逝。

E.本诗长短句的错综使用,并用仄声字煞尾,大大强化了诗歌的顿挫声情,真切地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深为后人所赞许。

15.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1小题,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雨霖铃》(柳永)中属于主旨句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周瑜指挥若定、大败敌军的勃发英气。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亦步亦趋,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②人们都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生活中却总是无法容忍他人的错误,正是这样的态度令犯错的人往往选择文过饰非。

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一些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七零八落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

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⑤章乃器写文章可谓倚马可待,他往往能在与大家边聚餐边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救国会的各种文件、宣言的起草,文稿只需略加修改即可发表。

⑥这里的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其头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奔曼哈顿的富人聚居区;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

B.从美国和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达到17%-18%以上。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再能够在中国获得象10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

C.公投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三百年“婚姻”,成为独立国家,而英国也将“一夜分裂”。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19.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恳请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殷切期望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

首先,要会摆放筷子。

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

其次,②。

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

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21.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5分)

  您好!

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我的行为一直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

×××

×月×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微信,作为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以其便捷互动等特点,被人们喜爱和追捧。

在朋友圈里点“赞”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赞”本为赞美之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对于这种在微信中点“赞”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