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167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docx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关系

 格鲁吉亚原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俄驻格军事基地等多个问题上龃龉不断,两国关系一直发展不畅,对立冲突时常发生。

  2004年初,萨卡什维利通过“玫瑰革命”上台,出任格鲁吉亚总统。

此后,格鲁吉亚奉行明显的“疏俄亲美”政策,一方面谋求加入北约和欧盟,一方面指责俄罗斯暗地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表示不惜动用武力实现国家统一和维护领土完整。

俄罗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考虑,一直反对格鲁吉亚加入北约。

俄罗斯还坚决反对动用武力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并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冲突地区驻有维和人员。

此外,俄一直认为格有藏匿和包庇车臣非法武装之嫌。

由于格俄两国存在上述深层次矛盾,虽然俄罗斯于2007年向格鲁吉亚移交最后一个军事基地,俄驻格军事基地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两国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明显趋冷。

2007年9月,格鲁吉亚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在格境内扣留了5名俄罗斯军人。

俄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决定立即召回驻格大使,撤回绝大部分使馆官员及其家属。

俄格两国关系出现严重危机。

随着科索沃今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多年来一直谋求独立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再次要求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承认其独立的合法性。

对此,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与阿布哈兹开展官方经贸、金融、运输和其他往来的禁令,加强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当地政府的合作等。

对俄罗斯的做法,格鲁吉亚表示强烈谴责。

  今年8月1日以来,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双方交火事件不断。

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

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格俄冲突正式爆发。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宣布结束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同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六项原则协议。

冲突各方随后接受并签署了协议。

18日,俄罗斯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26日,梅德韦杰夫在向民众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新闻背景:

南奥塞梯问题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

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

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

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新闻分析:

美俄新一轮较量

近期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迅速恶化,格俄冲突及美国与捷克、波兰签署反导协议似乎使美俄关系走到新的冷战边缘。

但综观近年来美俄关系的发展,两国在遏制与反遏制的较量中仍然保持对话与妥协。

由于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两国仍将维持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不大可能走向全面对抗。

格俄冲突——俄罗斯反戈一击

    众所周知,前不久爆发的格俄冲突具有浓厚的美俄较量背景。

2003年“天鹅绒革命”后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政府全面推行融入西方、争取加入北约的政策。

在美国的拉拢、支持下,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遏俄的重要一环。

但是,格鲁吉亚存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地区要求独立的问题,该问题是格加入北约的一大障碍。

    为遏制格鲁吉亚的离心倾向,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与格两个分离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并陆续为该地区的多数居民发放了俄罗斯护照。

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俄为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政策。

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两个地区的独立。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引发此次格俄冲突。

萨卡什维利原本想借公众都在关注奥运会之机,速战速决,拿下南奥塞梯,迫使俄接受既成事实。

但没想到俄方不仅反应迅速,而且反击非常坚决,并直接打击格纵深地区,令格军铩羽而归。

城下之盟使俄军不仅以维和的名义驻扎在两个分离地区,而且还可以在临近的格领土上巡逻。

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美国虽在俄军大举介入后声援格鲁吉亚,但对溃不成军的格军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

为亡羊补牢,美国一方面向格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准备向格提供10亿美元紧急援助,帮助格重建军队;另一方面联合欧洲国家向俄施压,要求俄从格全面撤军。

俄顶住国际压力出兵格鲁吉亚并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实际上是俄对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扩展影响的一次有力回击。

    遏制与反遏制──美俄关系的常态

    在格俄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与波兰签署了在波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使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格俄冲突与东欧反导之争都是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中有阶段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

但如果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二者只不过是美俄战略博弈的插曲而已。

    遏俄弱俄一直是美国对俄政策的主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俄关系除在“9·11”事件后出现短暂蜜月外,主线并不乐观,并不时透着新的冷战气息。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伴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逐渐恢复,俄大国雄心复萌,美对俄未来战略走向的疑虑也不断上升。

趁俄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时加强对俄的围堵成了美国政府对俄政策的优先选择。

美不但对俄国内民主化进程指手画脚,而且通过北约东扩、推动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及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措施,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俄罗斯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抗争。

近年来,俄在独联体内以能源和贸易制裁以及支持分离势力等手段整治疏俄亲美的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在国际问题上公开实行不同于美国立场的政策,如承认巴勒斯坦哈马斯政权的合法性并予以支持,向委内瑞拉、叙利亚、伊朗等反美国家出售武器,坚持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

    面对美国“挖墙脚”的行动,俄罗斯甚至也打起了美国后院的主意。

今年8月4日,俄总理普京在听取了副总理谢钦访问古巴汇报后指出:

“俄罗斯需要恢复在古巴和其他国家的地位。

”可以预计,随着俄日渐崛起及外交日趋强硬,美对俄的遏制力度也将随之加强,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将此起彼伏。

    斗而不破──难以改变的框架

    格俄冲突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均站在格鲁吉亚一边,甚至扬言要采取措施惩罚俄罗斯。

8月2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鉴于俄违反它同格鲁吉亚达成的停火协议,至今仍占据着不该占据的地方,美已在重新审视同俄罗斯的整体关系。

俄不满美国等西方国家偏袒格鲁吉亚的立场,宣布停止与北约的军事合作。

对于美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方表示将采取“军事的、科技的”报复行动。

    近期内,围绕格俄冲突的后续争议,俄美关系将不可避免进入新的紧张期。

但从长远看,只要俄罗斯保持适度克制,不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下去,俄与西方关系还不会出现严重破裂。

    保持俄美关系总体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则在反恐、防止核扩散、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合作。

双方不仅有保持合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加强合作的愿望。

    今年7月,俄发表的《俄罗斯联邦新版外交政策构想》指出,“考虑到两国经贸、科技和其他双边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还考虑到两国关系对全球战略稳定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必须使俄美关系达到战略伙伴关系的状态……在俄美仍有分歧的地方本着彼此尊重的精神弥合分歧。

”同月,美国防部也发表了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虽然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未来的“潜在对手”,而且俄“开放和民主的倒退”在安全上对美国来说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但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与俄“建立协同与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尽管俄美关系龃龉不断,双方在一些领域仍保持着合作。

今年4月,俄同意北约提出的开辟俄罗斯-中亚-阿富汗“交通线”计划,即经铁路过境俄罗斯及部分中亚国家向驻阿富汗维和部队运送非军事物资。

5月,美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实,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相当有限,且不得不有所顾忌。

毕竟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惟一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而且俄罗斯手上有政治、能源、军火等许多牌,如果美国真把俄罗斯逼急了,俄可以在许多方面给美国制造麻烦。

例如,俄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态度;退出某些军控条约,在朝鲜、伊朗的核问题上以及其他国际防扩散领域采取“拆台”的立场;对美国的欧洲盟国进行天然气禁运等等。

总而言之,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求于俄罗斯的地方大于俄对西方的需求。

正因为如此,俄在与美国较量中底气十足,而美国却显得色厉内荏。

目前,俄在综合实力上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融入西方依然是俄精英阶层的梦想。

若美国不咄咄逼人地侵犯俄罗斯利益,俄不大可能主动向美发难。

从这些角度看,俄美较量斗而不破的基本框架仍可维持,双方将在斗争与妥协中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赵青海)

 

国际观察:

欧盟促和见效 俄欧分歧犹存

新华网莫斯科9月9日电    以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为首的欧盟高层代表团8日飞抵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长时间会谈。

通过会谈,双方最终达成俄从格鲁吉亚境内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周边地区撤军的协议。

至此,在俄格关系方面,欧盟打出“促和”牌已初见成效,尽管格俄争执还远未结束。

峰回路转

    萨科齐率领的欧盟高层代表团成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

8月12日,萨科齐曾前来莫斯科,与梅德韦杰夫达成了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

然而,在随后对该协议某些条款的理解和解释上,双方出现很大分歧。

    截至目前,俄尽管已宣布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相继从其占领的格鲁吉亚城市撤离了大部分作战部队,但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周边仍部署着一定的兵力。

欧盟高层代表团此次莫斯科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俄罗斯完全撤走这部分兵力。

    据悉,欧俄高峰会谈的气氛一开始就非常紧张。

在随后长达四个小时的艰难会谈中,萨科齐甚至一度表示要离席而去,终止会谈。

    梅德韦杰夫说,现在情况已同一个多月前大不一样,俄已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是独立的实体。

萨科齐则表示,他承载着欧盟27个成员国希望与俄发展信任和友好关系的愿望。

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妥协,商定了对六项原则协议的两项补充措施。

    这两项补充措施是:

在欧盟对格鲁吉亚不向阿布哈兹动武作出担保后,俄罗斯在7天内撤出波季至塞纳基的5个观察哨所的军队;欧盟10月1日以前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部署200名以上观察员,欧盟观察员到位后的10天内,俄罗斯从毗邻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区域撤军,回到冲突爆发生前的位置。

此外,有关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位问题的国际讨论会将于10月15日在日内瓦开幕。

妥协有因

    此间观察家指出,欧盟与俄罗斯之所以能最终达成妥协,主要是因为双方均把对方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相互依赖,利益交织。

    在与欧盟高层代表团谈判后,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把欧盟看作是关键的伙伴”。

正因如此,双方才商定了对六项原则协议的补充措施。

    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指出,俄希望欧盟能够加强地位,发挥其在经贸、人文、外交和安全领域协调各成员国立场的能力。

俄把发展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希腊、荷兰、挪威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互利双边关系看作是它在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中推动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欧盟方面,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在几天前举行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明确表示,不主张孤立俄罗斯,希望继续与俄保持密切接触。

它们认识到,在诸如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和阿富汗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俄具有重大影响力,欧盟需要与俄展开积极合作。

    据悉,俄同意从格鲁吉亚境内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周边地区撤军的另一个原因是得到了格方不在上述两地动武的承诺。

在会谈之际,萨科齐向梅德韦杰夫转交了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对此进行承诺的一封亲笔信。

   分歧犹存

    尽管如此,在关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问题上,欧盟与俄罗斯之间还存在着原则分歧。

    萨科齐明确表示,欧盟支持格鲁吉亚领土完整,准备向格鲁吉亚经济发展提供援助,并谴责俄罗斯单方面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梅德韦杰夫则说,俄罗斯不会改变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立场,并将加快促使这两个地区得到国际承认的进程。

他表示,俄罗斯正在起草与这两个地区建立外交关系的文件,将向它们提供人道主义、经济和军事援助。

    俄罗斯9日宣布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俄武装力量将长期驻扎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

    显然,俄格冲突的根本问题远没有解决,俄欧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依然尖锐。

    不过,仅就俄同意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毗邻地区撤军这一情况看,欧盟的“促和”牌还是取得了成效。

 

格俄战争:

硝烟散尽输赢难论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今年8月发生五日战争后,黑海军舰密集,俄罗斯、格鲁吉亚、西方的外交战和口水战还在继续。

这场战争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都是赢家?

    表面上看,俄罗斯是赢家,它向西方表明了俄罗斯对传统势力范围志在必得。

自沙俄时代起,格鲁吉亚所处的外高加索就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但如今,后苏联地区唯一一条不受莫斯科控制的输油管道巴库─杰伊汉管道却经过此地,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路线分庭抗礼。

它被华盛顿视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成就,莫斯科却如鲠在喉。

    俄罗斯借此役警告了萨卡什维利政府。

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上台后,制造种种事端,挑战克里姆林宫的神经底线,令其大为光火,两国龃龉不断。

而萨卡什维利派兵轰炸南奥塞梯,正好给了俄罗斯一个堂而皇之的打击甚至推翻格现政权的理由。

    俄罗斯外长宣布将按建交协议向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派兵。

这两地除了有油气管道通过外,阿布哈兹的战略位置更是相当重要:

得天独厚的军用机场、黑海海岸的天然良港……

    格鲁吉亚似乎也赢了。

冲突发生后,美国政要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第比利斯的支持,麦凯恩甚至喊出了“我们都是格鲁吉亚人”的口号,布什承诺给予10亿美元的援助,切尼迅速造访第比利斯。

美国将更积极地帮助格军训练指挥官和文职官员。

第比利斯也可以此为理由,堂而皇之地要求购买以色列和美国的最新军备。

    萨卡什维利担任总统后,支持率一直走低,内忧外患不断,发动战争无疑会帮助他摆脱困境,将自己塑造成民族英雄。

他深知,民族危机感可以提升政权的支持率。

    西方看来也从中渔利了。

    受惠于国际市场高企的油价,俄罗斯的实力大增,成为八国中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明星。

俄罗斯努力恢复昔日的势力版图,争夺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俄军舰重开全球战略巡航、战机出现在大西洋上空,这无疑是对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

莫斯科加紧在中亚的活动,牺牲利润也要垄断里海地区的油气出口,令希望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欧洲寝食难安。

    此次,西方终于找到了教训俄罗斯的机会,指责其为战争屠夫、诟病其专制统治,并以拒绝其加入世贸组织、将之驱赶出八国集团等相威胁。

现在,西方可以在俄罗斯边界附近采取更大胆的举动,以对抗“莫斯科的帝国主义政策”。

综述:

欧俄关系能否开辟新时代

新华网巴黎10月11日电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10日发表声明,证实俄罗斯军队已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周边的“安全区”撤离。

根据俄总统梅德维杰夫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的意向,在10月10日前俄维和部队完全撤离格鲁吉亚领土,取而代之的是约200名成员的欧盟观察团。

  格鲁吉亚问题国际会议将于本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会议举行前夕,欧盟和俄罗斯都在力图释放“善意”的信号,争取重建欧俄关系。

在如何对待格鲁吉亚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利益关切和立场有所不同。

在强调支持格鲁吉亚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配合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同时,法、德等国也一直强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努力避免欧盟对俄采取制裁等强硬措施。

日前法国总统萨科齐道出了其中端倪:

俄罗斯是欧盟的“邻居”,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与俄罗斯交恶,使欧洲重新陷入分裂乃至冷战的阴影,将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萨科齐在讲话中还表示,俄罗斯人民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感到“被西方国家忽视”、受到“不平等对待”是可以理解的。

这似乎也反映了一些法国国际关系专家的观点: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近年来在对俄罗斯问题上一错再错:

北约东扩、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等行动威胁到了俄罗斯安全利益,引起俄方强烈反弹。

格鲁吉亚危机似乎表明俄罗斯再也不能容忍别人对其挑衅,在有关欧洲安全的一些问题上再也不能接受西方国家的“单边主义”行为。

  对于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撤军的举措,萨科齐投桃报李地表示,“有关各方都应该参与日内瓦国际会议,其立场应该受到尊重”,这显然是对俄罗斯坚持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代表出席会议立场的积极回应。

  萨科齐强调,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存在合作的空间,欧盟与俄罗斯是多边世界的重要角色,对于世界平衡与和平发挥重要影响,在反恐、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重大问题上俄罗斯的合作必不可少;俄罗斯对于欧盟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俄罗斯巨大的市场对欧洲企业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些因素决定了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或许正因如此,萨科齐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的通过谈判确立欧洲安全新格局的建议作出了积极回应,建议在明年年底以前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峰会,重新考虑冷战结束以来的欧洲安全格局,通过对话建设欧洲安全“新框架”。

  萨科齐建议,新的欧洲安全框架应该包括一些具体安排,比如在常规武器等领域的有关协议、发扬与保护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的机制、和平解决争端机制等等。

在他看来,俄罗斯可以成为欧盟维和行动的伙伴,还可以成为欧洲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优先对话者”。

  但萨科齐还强调,欧洲安全应该彻底放弃“势力范围”的概念,尊重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对话不能撇开美国。

  这些建议,可以看作欧盟为与俄罗斯发展新型关系开出的条件,同时也透露出欧盟对俄罗斯的疑虑。

格鲁吉亚危机让欧俄关系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让欧盟国家在不得不正视俄罗斯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其的担忧。

  事实上欧盟内部本身对于俄罗斯的立场也有一定分歧,部分新成员甚至对俄罗斯敌意犹存。

欧洲和俄罗斯关系能否开辟一个新时代,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放弃猜疑、建立信任。

新华网比什凯克10月10日电   一年一度的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1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在格鲁吉亚宣布退出后,独联体虽然面临困难但依然在向前发展。

    首次有国家退出

    1991年12月8日,前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关于成立独联体的协定。

同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相关文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成立了独联体。

格鲁吉亚1993年加入该组织。

    萨卡什维利出任格鲁吉亚总统以来,积极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一直在考虑退出独联体。

今年8月俄格爆发冲突后,格鲁吉亚正式宣布退出,成为第一个宣布退出独联体的国家。

    独联体外长理事会10月9日举行会议,表示同意格鲁吉亚退出的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格正式退出要到2009年8月,即以书面形式提出退出要求的一年之后。

    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格鲁吉亚的退出不会对独联体的发展带来任何消极影响。

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研究所副所长扎里欣说,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会对其经济造成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格鲁吉亚在独联体的存在早已是形式大于实际,退出反而有助于加深独联体未来的发展。

    乌克兰置疑独联体

    此次独联体峰会引起人们关注的另一点是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没有出席会议。

    俄格冲突中,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站在格鲁吉亚一边,将南奥塞梯冲突归罪俄罗斯。

在俄黑海舰队舰只前往阿布哈兹参与冲突后,尤先科宣布限制俄黑海舰队的活动。

乌外交部接着又表示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导弹防御合作。

    尤先科对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评论道,格俄冲突是独联体国家间爆发的首场战争,反映出独联体安全体系没有效力。

尤先科甚至表示也在考虑是否效仿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

    目前乌克兰国内面临政治和经济困难。

政治上,乌克兰执政联盟发生分裂,尤先科于10月8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并重新举行议会选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乌克兰正面临严重的经济难题。

今年头9个月通货膨胀率高达16.1%。

特别是近一个月来,货币格里夫纳兑换美元的汇率跌幅高达20%,银行业已陷入流动性不足的紧张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势必要退出独联体,但乌克兰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经济联系密切,而独联体经济合作内容又在不断增多,退出该组织将严重打击乌克兰经济。

所以,从国内政治、经济以及与独联体和格鲁吉亚关系等多重角度考虑,尤先科没有前往比什凯克,而是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代为出席。

从长远来看,是否退出独联体将是乌克兰面临的两难选择。

    独联体将继续前行

    从峰会结果来看,独联体成员国都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正如独联体执委会主席列别杰夫所指出的那样,独联体存在的必要性没有受到质疑。

    本次会议签署了19份文件,涉及边境合作、禁毒、安全等诸多方面的19份文件,能源将成为2009年独联体合作的重点领域。

    分析人士注意到,独联体之所以将会继续发展,首先在于俄罗斯的重视。

今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上,时任俄总统普京指出,独联体一直是原苏联地区讨论各种问题的重要平台,也是俄罗斯最重视的对外关系发展方向。

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多次表示,发展与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俄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俄罗斯把邻国看作是自己的利益范围。

从普京就任总理后首次出国就前往白俄罗斯,到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把哈萨克斯坦作为出国访问的第一站,都体现出俄对独联体的重视。

    此外,面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独联体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加强金融和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希望将本国在这场危机中遭受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经济因素在加强独联体聚合力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