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1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学校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5年唯一的一次日全食在3月20日“上演”,斯瓦尔巴群岛完全被阴影覆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朗伊尔城与岛外的联系方式中,全年正常运营的是

A.公共汽车B.海洋运输

C.电动雪橇车D.航空运输

2.此次日全食发生时正值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78°N,15°E)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A.正南方地平线上空B.正北方地平线上空

C.东南方地平线上空D.西南方地平线上空

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每年2月左右完全封冻。

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

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导致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状况

C.海拔高度D.补给类型

4.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部较西部

A.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晚

B.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C.更难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晚

D.更难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PM2.5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图甲示意2015年1月7日20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甲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大约200千米/天;图乙示意同期我国PM2.5平均浓度实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重度大气污染发生区域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A.温和、湿润、微风B.寒冷、干燥、微风

C.温和、干燥、强风D.寒冷、湿润、微风

6.推测未来1~2日内,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重度大气污染的是

A.东北平原B.京津地区

C.四川盆地D.江淮地区

根据夏季平均气温,划分中国不同类型的避暑区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影响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

C.阴天多D.白昼短

8.避暑时,最应携带防晒物品的避暑区是

A.甲、乙B.丙、丁

C.甲、丁D.乙、戊

2015年10月15日夜至17日白天,华北、华东一带被雾霾笼罩。

此次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京津冀局地有重度霾。

下图为该时间段内某时华北某地上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关于这次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区域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浓度;

B.深秋时节,冬季风逐渐强盛;

C.天气转凉,夜间地面温度降幅增大;

D.夏季风南退,降水减少;

10.若只考虑气压状况,关于图中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之间风向为西风;

B.①地雾霾天气可能持续时间更长;

C.①②两地,①最有可能位于城区;

D.①地降水概率大于②地;

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水库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

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

12.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B.7月

C.8月D.10月

读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针阔混交林带

14.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因素最不可能的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海拔高度

下表为2005—2012年中国、Y国出口商品平均优势程度比较表。

表中R值表示一国某种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程度.R值越大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中国、Y国出口商品的共同特点是

A.低附加值商品R值大B.工业品所占比重小

C.农产品比较优势弱D.农产品出口总量大

16.对Y国鞋子、服装两类商品R值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是

A.科技B.资金

C.劳动力D.原材料

沪宁高铁多段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技术。

读铁路CFG柱桩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实施CFG柱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A.冬季冻土膨胀B.软土地基沉降

C.过多占用耕地D.洪水毁坏路基

18.沪宁高铁通车运营,两城市间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铁路货运B.内河水运

C.航空运输D.公路客运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上海市Q区2002—2012年外来人员平均每年增加约

A.1万人B.5万人

C.10万人D.15万人

4.20.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21.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富碳农业是指将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相对密闭的人造小区域中,创造一个高效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

下图示意富碳农业产业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符合富碳农业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低D.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

23.富碳农业是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其生产

A.提高了能源利用率B.减轻了水土流失

C.缓和了碳排放压力D.分布在交通枢纽附近

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49年~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D.交通运输

25.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增加荒地开垦B.鼓励人口流动

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D.提高机械化水平

火车行驶在崇山峻岭中,铁路线顺着山势盘旋,这种迂回展长的铁路线叫展线。

下图为穿行在某低山中的“灯泡”型展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铁路线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25米B.45米

C.65米D.85米

27.图中的“灯泡”型展线

A.降低了线路坡度B.避免了落石危害

C.提高了列车速度D.减少了铁轨磨损

28.贵广(贵阳至广州)高铁于2014年12月通车,全线未采用展线的主要原因是

A.沿线地形起伏较小B.动车爬坡能力较强

C.为了节约建设成本D.为了提高铁路运力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一人口迁出率。

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人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

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

30.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填空题(40分)

31.读亚欧大陆某地区两图分析回答:

(11分)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

国家:

B,C,湖泊:

D。

(2)图中之国的农业类型以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接近死亡。

试说明其原因:

①;②;③。

(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

32.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问题。

(8分)

(1)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2分)

(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等方面。

(6分)

33.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20分)

(1)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说,A表示国家,B表示国家。

(4分)

(2)A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B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4分)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A类国家主要是迁地,B类国家主要是迁地。

(4分)

(4)A类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容易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8分)

,。

B类国家面对其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汽车和电动雪橇车分别是岛内非积雪季节和积雪季节主要的交通方式;由于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冬半年海洋结冰期较长,海洋运输受到较大影响,通航的时间较短,不是全年正常运营的交通方式;航空运输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较小,积雪季节可用机械方式及醋酸钾等有机初雪剂清除飞机跑道积雪,能够保证全年正常运营与外界联系,同时直升飞机不受积雪影响。

选D项。

2.有材料信息可知,日全食发生在3月20日当地的正午,由于该地纬度较高,太阳不可能直射,所以太阳不可能在摄影师头顶;该地正午时刻,即该地地方时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天太阳基本围绕地平面打转,所以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的地平线以上;由于该地位于极圈以内且此时是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该地正北方向的地平线以上;日全食发生在3月20日,改日昼夜大致等长,正午太阳不可能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

选A项。

考点:

交通方式的选择,太阳方位的日变化。

3.B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根据河流向心状的水系特征及地形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湖地形特点为四周高,中间低;河流有四周流向河流,将矿物质(盐分)带入湖泊,而没有流出河流,再加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长时期的湖水蒸发,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因此主要原因为地形因素,选B项。

4.水体流动速度越快,越不易结冰,根据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因此东岸水体流动较慢,更易

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选B项。

考点:

咸水湖的成因、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图2中重度污染的发生在新疆的北部、西部和华北地区,对应图1中的气压分布图,两个区域都受高压脊的控制,等值线较为稀疏,且此时为1月份,正值冬季,说明此时天气状况寒冷、干燥、微风。

选B项。

6.图1中,高压中心位于蒙古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预计1~2日内,受西北风的影响,华北地区污染物质会向东南移动,到达江淮地区,因此江淮地区 地区污染会加重,选D项。

考点:

气压场的判读,天气状况与大气污染。

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仔细读图,注意甲类型与乙类型的图例差异及其分布,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可知,甲类型位于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乙类型主要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因而造成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相同因素是海拔高度差异,故选项B正确。

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类型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应携带防晒物品;丁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晴天多,而且夏季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辐射强,应携带防晒物品;乙、丙、戊位于东部季风区,地势较低,而且降水多,即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大气受热过程。

9.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区域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形成霾的可能性增大;秋季,天气转凉,夜间地面温度降幅增大,利于雾的形成;夏季风南退,降水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偏大,也是霾形成的原因之一;故A、C、D正确。

深秋时节,若冬季风逐渐强盛,大气的流动性较好,不会形成雾霾,因此B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①为高压,②为低压,①②两地之间风向为西北风,A错;②为低压,推断②地气温较高,故②为城区,C错;②为低压,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降水概率较大,D错;①为高压,推断气温较低,多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的扩散,故①地雾霾天气可能持续时间更长,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等压面示意图的判读和应用。

11.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图示该河流的入库水量主要集中于6月和9月,而7、8月入库水量较少,判断为长江流域,6月受梅雨影响,河流流量大;7、8月受伏旱影响,降水量少。

故选B。

12.图示从4月—10月,其入库流量始终大于出库流量,故水库水量不断增加,而10月之后出库水量大于入库水量,则蓄水量开始下降,故10月水库的蓄水量达到最大值。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读图分析能力。

13.C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腰上降水较多,故在山腰形成森林,向上海拔高形成高寒草甸及冰雪带,向下降水越来越少,逐步过渡为山地草原、山麓温带荒漠,甲正处于从山腰森林向下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山麓荒漠地带,故选C。

14.要形成丰富完整的自然带,就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而从海陆位置的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水汽到达少,最不可能是其形成因素;中纬度温带、海拔高,是其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的可能,大气环流(西风)带来一定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A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5.中国和Y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品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且中国的工业品所占比重较大,B错;而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小,Y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优势较强,C、D错;中国和Y国出口商品中,主要是低附加值商品,故选A。

16.鞋子和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鞋子和服装需要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少,原材料在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小,且并不一定由当地供应。

故选C。

考点:

对外贸易的特点,工业的区位因素。

17.B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对地面混凝土垫层支撑作用强大,可有效防止软土地基的沉降。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存在冻土膨胀问题,与过多占有耕地、洪水对路基威胁无关。

选B项。

18.沪宁城际铁路以客运为主,城际高铁通车可明显减轻两个城市之间交通公路运输的压力。

对长江水运、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影响微乎其微。

此题选D项。

考点:

城际高铁地基的特点,区域高铁通车带来的影响。

19.C

20.B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19.由图示可知2012年外来人员的数量大概为120万,2002年外来人口数量大概为20万,10年间外来人口增加大约100万,平均每年增加约10万,选C项。

20.上海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上海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项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园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C错;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D项错误。

21.分析材料可知,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故C项错误、A项正确。

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不能表明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故D项错误。

考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22.D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22.根据材料分析,富碳农业是在小区域内,创造高效的光合作用环境,极大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因此生产规模不大,A项错;集约化程度高;有产业链图可知农产品主要通过仓储物流进入社会,说明商品率较高,C错;富碳农业在相对密闭的人造小区域中,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D对。

23.根据富碳农业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将工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富集起来,进行农业生产,即能提高农业产出,又能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能为全球变暖问题做出贡献。

考点:

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

24.B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24.根据题意,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是土地承载指数,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得变化直接会影响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结合图中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1946年到1979年间,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在人口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产量提高不大;从1979年之后,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比较平稳,说明在人口继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应该大幅度提高才能保证土地承载力指数的平稳,这就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实现,选项中科技是在随着时间不短提高的,在农业的增产中起到重要作用,选B项。

25.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主要是由于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导致单位粮食产量产生巨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来寻找措施,增加荒地开垦只是从扩大土地面积来入手,而且开坑不当会导致生态问题的产生,A项错;人口流动也不是根本解决措施,B错;通过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行,C对;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产量影响不大,D错。

考点:

区域农业的发展及措施。

26.C

27.A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6.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该图的等高距为10,观察铁路线所经过的等高线,相交的最大等高线为800,所以最高点的海拔为800-810,最小值等值线为750,所以最低值为740-750米;所以高差为50-70米,选项中65米在其范围,选C项。

27.图中的“灯泡”型展线 ,尽量沿等高线分布延伸,较少的穿过等高线,是为了降低线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提高铁路的运行安全,选A项。

【小题3】贵广高铁途经黔、桂、粤等喀斯特岩溶发育完全地区,沿线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地形起伏也很大,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一样,都是以直达为主,为了提高运行能力,基本上都是截弯取直,一旦遇上高山,峡谷,或者河流之类地形的就必须用隧道和桥梁来解决,所以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会增大,因此该题选A项。

考点:

等高线的判读,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29.B

30.A

【解析】

试题分析:

29.仔细读图,注意对比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的相对关系;由图可知西藏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但城市化水平很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不呈正相关,故排除选项A;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故排除选项C;贵州人口迁出率高,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故排除选项D;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增加;而人口主要流出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增加,故选项B正确。

30.资源开发、工业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发展,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故排除选项C、D;2012年前后,黑龙江省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故选项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31.

(1)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咸海

(2)灌溉小麦棉花

(3)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②河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消耗太多③本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4)①加强国际协作,控制各种用水量;②种草种树,恢复植被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中亚地区,A是哈萨克斯坦,B是乌兹别克斯坦,C是土库曼斯坦;图示湖泊是咸海。

(2)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以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3)咸海是内陆湖,其水量主要来自阿姆河和锡尔河;近年来,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湖泊来水量减少;随着人口增加,河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消耗太多,入湖水量减少;本区气候干旱,湖水本身蒸发旺盛。

(4)咸海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周边国家用水都依靠咸海流域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应加强国际协作,控制各种用水量,防止湖泊生态恶化;在河流沿岸种草种树,恢复植被,增加河流的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入湖水量。

考点:

主要考查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32.

(1)气候干旱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等。

(任答三点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受该地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气候干旱,因此物理风化作用强,植被稀少,多大风,易形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知识记忆,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考点:

该题考查荒漠化。

33.(共20分)

(1)发达、发展中(4分)

(2)现代/“三低”模式、传统/“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4分)

(3)入、出(4分)

(4)人口老龄化,(2分)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费用高,老年人生活孤单,国防兵源不足(4分,任选两点)实行计划生育(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国0-14岁人口比重小,65岁以上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慢是发达国家;B国0-14岁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是发展中国家。

(2)A国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龄化现象突出;B国是传统型人口生产模式,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

(3)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及医疗水平较好,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国;发展中国家是主要迁出区。

(4)A类发达国家,人口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养老费用高,老年人生活孤单,青壮年人口不足,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

B类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考点:

主要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