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216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县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类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发生在距今……………………………………………(  )

A.1万年前后B.5000年前后C.3000年前后D.1000年前后

2、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印度是悉达多,在中国是…………………………………………………………………………(  )

A.黄帝B.孔子C.秦始皇D.汉武帝

3、古代欧洲文明头的头在………………………………………………………………(  )

A.古代希腊B.古代罗马C.爱琴海诸岛D.特洛伊

4、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有句名言“吾爱恺撒,但吾更爱罗马”,他“更爱罗马”指的是(  )

A.罗马民主B.罗马法制C.罗马帝制D.罗马共和制

5、下列属于古代罗马帝国疆域图的是………………………………………………………(  )

 

A.B.

 

C.D.

 

6、在等级君主制时期,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权力渐渐掌握………………………………(  )

A.司法权和军事权B.司法权和行政权

C.立法权和军事权D.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7、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B、“四维(指礼义兼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8、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指的是………………………(  )

A.社会发展规律B.封建纲常伦理

C.天人感应伦理D.正心诚意的修身方式

9、柳宗元之《封建论》言:

“夏、商、周、( )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其中括号内应为(  )

A.春秋B.战国C.汉D.唐

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早向外传播的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11、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场所称为…………………………………………………………(  )

A.番坊B.番市C.榷场D.东市

12、下列历史事件属于康熙皇帝所为的是……………………………………………………(  )

①签订《尼布楚条约》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台湾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把孔子思想、孔子生平、孔子画像一并介绍到西方的传教士是………………………(  )

A.罗明坚B.利玛窦C.柏应理D.金尼阁

14、主张治学者不可以“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中国古代史学家是…………(  )

A.司马迁B.司马光C.刘知几D.章学诚

15、马丁·路德曾说: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第三者。

”这里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B.教士C.教会D.国王

16、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

A.事实上的经济平等B.法律上的平等

C.政治上的平等D.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17、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包括…………………………(  )

①纺织  ②电力  ③煤炭  ④钢铁  ⑤汽车  ⑥机械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18、给新一轮的殖民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的是………(  )

A.工业革命B.商品输出C.资本输出D.垄断

19、19世纪最后30年,西方各国开始了全球扩张的高潮。

其中争夺的焦点是…………(  )

A.亚非拉地区B.非洲、中东和东亚的太平洋地区

C.非洲和中东D.非洲和东亚

20、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

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朱熹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1、“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女界的这一口号最早应在……………………………………(  )

A.明末清初B.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

2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主要指…………(  )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主权完全沦丧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

23、俾斯麦说:

“在欧洲有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两个彼此敌对的“大国”是指……………(  )

A.俄奥B.英法C.法俄D.英德

2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埋下了深刻的矛盾。

这些矛盾包括……(  )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③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  ④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5、在巴黎和会上,有人形象地把影响大会的几个大国形容为“老虎”、“百灵鸟”、“狐狸”和“沉默的羔羊”。

其中“老虎”形象应为……………………………………………………(  )

A.法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26、罗斯福新政期间,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  )

A.复兴工业B.调整农业C.以工代赈D.社会保障

27、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B.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C.开国大典D.西藏和平解放

28、“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这篇咨文被称作‘杜鲁门主义’。

引文中有一处错误的是……………………………………………………………………(  )

A.时间B.人物C.地点D.咨文内容

29、宣传画打有时代烙印。

若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

30、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下列与之最适合的主题是……………………………………………………………………………………(  )

A.机遇与挑战B.和平与发展C.求同与存异D.改革与开放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O、l、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代罗马法体系之所以走向不断完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

A.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

B.古代罗马平民的不断斗争精神

C.古代罗马统治者重视对国家法律的整理和研究

D.古代罗马奴隶的不断起义

32、明代中后期的内阁与近代欧洲内阁最大差异在于………………………………………(  )

A.人员数量B.服务对象C.工作内容D.职权范围

33、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胁迫到许昌,这一事件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记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说明……………………………………………(  )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34、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其准确含义是………………………………………(  )

A.东方国家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B.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东方国家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东方国家走上西化历程

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C.欧洲在国际上雄风犹存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4分)

回答:

(1)在下列表格中填上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建制(4分)

朝代

西汉前期

清朝前期

地方建制

 

(2)除上述地方行政建制外,古代中国中央政府还采取哪些举措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

理?

起到什么作用?

(10分)

 

37、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12分)

在欧亚大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

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

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简述500~1500年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6分)

(2)请用中外历史上正反两例论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6分)

38、修约交涉(12分)

1853年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

英国外交大臣说:

“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

”美使柏驾说:

“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

”这些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自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回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冲突的目的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39、老兵的“自白”(12分)

二战后,当被问及“希特勒作恶到如此程度,你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就不抵抗呢?

”时,当时的德国老兵回答:

“为什么抵抗?

因为失去自由?

因为建立了集中营?

还是因为政府和犹太人过不去?

都不会的。

你看,直至‘二战’,德国的传统里还没有出现过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

老百姓判断政府优劣的标准是纯物质的,去追求法国式的自由精神?

对不起,德国更相信强人。

希特勒从上台到发动战争,一共准备了6年。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经济大翻身,‘一战’失去的主权被一个一个地夺回了……。

何况德国历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

回答:

(1)法国式的“自由精神”基本内容有哪些?

简述这些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6分)

(2)用具体史实佐证“德国历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3分)

(3)老兵从什么角度分析了他们这一代人纵容“希特勒作恶”的?

怎样看待其史料价值?

(3分)

40、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25分)

材料一:

如下图:

a

b

c

材料二:

  A.“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者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B.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C.“青年入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法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材料三:

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划出一个新时期了。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

“拿(中国)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与人家的这五十年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

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何如,这五十年的日本何如,这五十年的德国何如,这五十年的俄国何如?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回答:

(1)材料二中的三段文字就内容看,分别对应材料一所述哪一种刊物和哪一场运动?

(用材料中的字母对应)?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15分)

崇明县高考模拟考试2017、4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B

A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C

A

D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A

A

C

B

D

B

A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1

A

B

C

D

32

B

C

D

A

33

C

A

B

D

34

B

A

C

D

35

D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4分)

(1)(4分)

朝代

西汉前期

清朝前期

地方建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除行省外,设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2)(10分)

举措:

地方主要行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中央派特使到地方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地方行政长官由文官充任;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兵权收归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卫和管理等。

(8分)

作用:

中央集权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2分)

37、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12分)

(1)(6分)

500—1500年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1分),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1分)。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1分)。

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分)。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1分)。

在思想文化领域,基督教神学占主导地位,大学的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1分)。

(2)(6分)

例1:

中国在清朝前期,政治上加强专制皇权,经济上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以维持现状为宗旨。

与西方同一时期迅速发展相比,从先进走向落后(3分)。

例2:

西欧在15—16世纪,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初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外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掠夺;思想上开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

(3分)

(如举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崛起,在甲午战争中打败大清帝国,成为亚洲强国。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迅猛发展,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同样得分。

38、修约交涉(12分)

目的:

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以“公使进京”为中心环节,目的是维护和完善条约体系,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从而影响和控制清政府。

在这一问题上,表现最为积极的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紧随其后。

表明了西方列强共同侵华的意图。

(4分)

晚清政府怀抱朝贡贸易体系,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不惜放弃国家利益,从而维持传统外交体制。

显示了晚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愚昧无知。

(4分)

结果:

由于交涉失败,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趁火打劫,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2分)。

“公使进京”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也迫使清政府放弃传统外交体制,客观上有利于晚清政府外交现代化。

(2分)

39、老兵的“自白”(12分)

(1)(6分)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2分)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到达高潮。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大力传播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2分)。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人权宣言》,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和国民主权等进步思想(2分)。

(2)(3分)

19世纪60、70年代,俾斯麦领导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

20世纪初,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德国偷袭波兰,在欧洲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3)(3分)

思想角度;(1分)

当事人的口述史料是直接史料,但包含当事人的主观情感。

(2分)

 

40、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25分)

(1)材料二中的三段文字就内容看,分别对应材料一所述哪一种刊物和哪一场运动?

(用材料中的字母对应)?

(4分)

A—a—戊戌变法B—c—辛亥革命C—b—新文化运动

(2)(6分)

梁启超在政治上领导戊戌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制度文明历程(2分);

在思想上开展中西文化论战,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2分);

文化上倡导“史界革命”,使中国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2分)。

(3)(15分)

本大题采取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一(2分)

思想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西学东渐浪潮推动下,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引发了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观点二(2分)

中国近代的进步,是在西方列强外力推动下被动现代化,深受西方列强和传统社会的压制。

与欧、美、日的现代化相比,中国现代化进程艰难曲折,效果甚微。

评分项二:

史实(7分)

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近代政治经济变革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从中西史实比较中建立联系。

评分项三:

论述(2分)

史实、观点、论述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评分项四:

组织(2分)

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史实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