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221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p59】

夯实基础

分异规律

成因

表现

典型地区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沿__纬线__延伸、随__纬度__变化

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干湿度地

带分异规律

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沿__经线__延伸,随__经度__变化

__中纬度__地区

垂直分异

规律

随__高度__上升,__温度__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沿等高线延伸,随垂直方向变化

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

地方性分

异规律

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

较小尺度的地域

核心考点突破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二、垂直分异规律

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若为不同纬度的两地,主要考虑气温;若为位于同纬度的两地或某山地的两侧,主要考虑降水的因素。

主要差异

具体差别

气温

纬度差异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全球雪线副热带地区最高

阴(阳)坡差异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季节差异

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迎(背)风坡差异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其他

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变暖,雪线升高

人类活动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高山林线及其影响因素

高山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针叶林)的上界,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地形等。

林线高度与温度呈正比,从全球总体来看,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从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递减,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表现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同一纬度上,从沿海到内陆一般随着降水减少,山地降水带的海拔升高,林线的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

3.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的分布

山地垂直自然带与其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如下图所示)。

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其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

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如庐山。

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量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量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低。

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因为在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

真题演练

(2018·江苏)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

(1)~

(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B)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B)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解析】

(1)根据材料,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上图,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而降水量最大的2500~3400m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

故B项正确。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__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__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__(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__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__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__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__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__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由图可知,图中阴坡存在单峰变化的规律,而阳坡没有这个规律,说明阳坡受到干扰。

在2000~2300米的高度,阴坡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多,而阳坡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该苔原带在这一高度范围受到干扰。

(2)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300米左右,而图示这一高度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由此可以推断阴坡植物多样性较阳坡高。

(3)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

(4)2300~2600米,随海拔升高,山地阳坡和阴坡的面积逐渐缩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作用增强,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p61】

夯实基础

1.根据__植物群落__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__热量__和__水分__条件的制约。

2.世界主要自然带

(1)森林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__湿润和半湿润__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地球自赤道向两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带、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__带、__温带落叶阔叶林__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__半湿润、半干旱__的内陆地区,随__纬度__增加和__热量__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__热带草原__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

一般分布于__干旱__地区,因__纬度和热量__条件不同,可分为__热带荒漠__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核心考点突破

自然带

所属气候类型

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横贯大陆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雨林带南北两侧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低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5°

亚欧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影响

温带落叶阔叶林

(续表)

自然带

所属气候类型

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典型植被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影响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横贯大陆

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苔原

冰雪裸地

真题演练

(2018·天津)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

(1)~

(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C)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解析】图1所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该区域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图2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选A。

(2)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据此选C。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

(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D)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1)由材料“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p62】

夯实基础

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__苔原__带和__针叶林__带。

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西侧为__森林__,东侧是__荒漠__。

河流——沙漠中的绿洲。

核心考点突破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成因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真题演练

(2017·江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__。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__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__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温带海洋性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__。

【解析】

(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知识拓展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

(l)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坡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坡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考点集训  【p245】

一、选择题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D)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7月多年平均气温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较高,可知南坡为阳坡,则北坡为阴坡;再根据雪线的高度可知,南坡雪线低于北坡,故南坡应为迎风坡。

2.图中甲、乙间分布最广的自然带可能为(A)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甲、乙间7月多年平均气温大约为3~7.2℃,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虽低,但可生长较低等的植物,最有可能为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通常出现在降水极少、年均气温大约为-10~-8℃的环境条件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则需要较好的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人类活动B.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D.坡面朝向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A。

4.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D)

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解析】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

故选D。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

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6.7℃的等温线。

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单位:

m),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解析】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

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6.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

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B)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解析】材料中“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因此选B。

决定森林上线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和降水,因此,C、D错。

(18·一中·4)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

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B)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D.山地灌木林带

【解析】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为温带荒漠带。

8.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D)

A.南坡2000m左右

B.南坡2500m左右

C.北坡1500m左右

D.北坡2500m左右

【解析】北坡2500米左右有森林带分布。

9.影响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C)

A.地壳抬升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D.植被减少

【解析】气温上升或者降水减少会导致雪线上升。

(18·附中·4)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图甲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