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296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考向 湿地的生态功能

(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B.dC.eD.f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

第2题,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

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

(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4题,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湿地增加,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功能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强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微专题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湿地保护

1.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2.保护湿地

(1)必要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考向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解析 

(1)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②地位于河流中游,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坡度小,且②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多雨,降水集中,导致河道往往水流不畅,河水溢出河道造成沿河地区多沼泽地,形成很多湿地。

③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河道宽广,河汊众多,形成水网,再加上沿海地区多滩涂,导致多湿地。

(2)图中④区域近年来“拓荒养牛”的非法牧场越来越多,对森林破坏严重,影响了热带雨林“地球之肺”的功能,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同时由于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回答1~2题。

1.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人口多、耕地少 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侵蚀作用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防治土地石漠化最关键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调整农村生活能源结构

C.实施农业工程

D.生态移民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与人口多、耕地少、毁林开荒等有关。

第2题,防治石漠化最关键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

C.鄱阳湖、太湖D.巢湖、洞庭湖

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第4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

第5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6~7题。

6.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

①提供水资源 ②调节气候 ③防风固沙 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 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7.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答案 6.C 7.D

解析 第6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乙图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下图为“扎龙湿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就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C.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9.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过度垦殖D.土地荒漠化

答案 8.D 9.B

解析 第8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第9题,黑龙江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部分地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能力提升练]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10~11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4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0.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11.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从表中各种覆被下的泥沙量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

第11题,混交林地和荒草地多属于自然植被,油松幼林地多为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从表中数据看出,选项①是正确的;坡耕地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大于其他覆被地,由此说明选项②是错误的;从混交林地与油松幼林地的数据比较得出选项③是正确的;从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的数据比较得出选项④是错误的。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

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②④D.②⑤⑥

13.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④

答案 12.A 13.D

解析 第12题,从题干中可知,近些年来红碱淖湖泊的水位下降较快,除了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下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受人类不合理活动影响,如上游建坝拦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开挖机井,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污水排放能够污染水质,对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湖泊周围为沙漠地区,缺少林地植被。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3题,保护红碱淖湖泊湿地,对调节湖区当地气候,保护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③内容主要是植树造林的生态功效,⑤的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化带的生态功效。

故正确答案为D。

1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 上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城市高度集中在气候湿热的东南部;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经济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城市化问题日渐严重,而广大内地及东北地区经济落后,如何搞好内地的开发,一直是该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M地区地形平坦,森林茂密,针对M地区,有的专家提出加快资源开发,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加强环境保护。

(1)为什么有的专家提出加快雨林资源开发?

(2)为什么有的专家提出应加强雨林环境保护?

(3)你认为该怎么办?

答案 

(1)开发热带雨林有助于当地脱离贫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热带雨林面积广阔、环境容量大,许多经济活动对其影响小,森林破坏与二氧化碳增多关系不大。

(2)热带雨林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毁灭;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3)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在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5.根据所示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消失,从20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纪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质也严重下降。

材料二 2013年8月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公告:

要充分发挥青岛保税港区地理和政策优势,全力打造青岛自贸区金融中心,促进中日韩间的经贸往来。

下图为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

(1)试分析海河流域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

(2)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

(3)分析山东与韩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1)工农业用水量大,水量减少;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入河水量减少;填湖(洼地)造陆。

(2)冬季:

M市降水量多于N市。

夏季:

N市降水量多于M市。

原因:

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市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N市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市。

夏季N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M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市少。

(3)山东与韩国地理位置邻近;均地处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韩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矿产资源);两地文化、经济交流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本地工农业用水和上游水库对河流的截留,使得海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减少了湿地面积;填湖造陆使得部分湿地消失。

(2)题,M和N地处在山东半岛的南北两侧,两地都和海洋相邻,中间有山脉阻挡。

山东半岛位于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所以,冬季,M地处在迎风坡,降水多于处在背风坡的N地,夏季正相反。

第(3)题,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位置邻近,海运交通便利。

在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两地互补,并且两地有悠久的文化、经济交流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