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828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全册优秀名师资料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 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精选试题汇总全册一、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09年全国卷二)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09年上海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09年江苏卷)4(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09年浙江卷)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

非农业税

2408.11567.7至道末年(997年)60:

40

2641.23874.0天禧末年(1021年)40:

60

2021.35117.2厢宁十年(1077年)28:

72

?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

?

(?

?

(?

?

(?

?

(09年广东卷B)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09年广东文基卷)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1-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09年海南卷)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09年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

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

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l4分)

?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l0分)

?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8分)

(09年江苏卷)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

-2-

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5分)

(09年安徽卷)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

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0

-3-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

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14分)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09年上海卷)29(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秘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09年山东卷)11.图5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09年山东卷)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州当时该地()

?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

B.?

?

C.?

?

D.?

?

(09年江苏卷)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09年广东文基卷)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09年福建卷)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09年安徽卷)35.(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

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

-4-

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三、洋务运动

(09年北京卷)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16.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09年海南卷)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1862年,江西巡抚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

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

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

答云:

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的铺面田地。

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

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

问:

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

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

答云:

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

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想事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

问:

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

答云:

官府绅士,总是依他。

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走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只做我们的事。

-5-

问:

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

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厉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5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09年全国卷二)15.表1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国有及国有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其他经济

年份控股工业工业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8.118.517(9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09年上海卷)23(右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9年山东卷)13.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

该时期是()况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6-

(09年江苏卷)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

?

B(?

?

C(?

?

?

D(?

?

?

(09年江苏卷)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09年福建卷)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9年广东卷B)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4.6个B.3个C.2.5个D.0.55个

(09年广东卷B)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年代

30.216.25.628.211.466增长率(%)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7-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09年广东文基卷)26(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09年广东文基卷)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09年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

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

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l4分)

?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l0分)

?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8-

的认识。

(8分)

(09年北京卷)40.(16分,历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8分)

(注:

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8分)

(09年辽宁卷)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

-9-

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

《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

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

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

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

《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

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10-

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09年全国卷二)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09年全国卷二)20.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09年北京卷)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09年上海卷)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

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

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

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

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

(09年上海卷)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09年江苏卷)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11-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09年四川卷)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