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092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摸底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

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书写5分,本题根据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全卷共6页,19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读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

为人处事的秘jué(▲),要求与人交往需坦诚,切不可jiăo(▲)揉造作,更不可恶意中(▲)伤他人。

送给大家几句处世zhēn(▲)言:

常存安静之心,常存宽容之心,常存善良之心,常存童稚之心。

常存此四心,悠然度百春。

2、古诗名句积累。

(12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⑷▲?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⑸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⑹▲,悠悠我心。

(《诗经》)

⑺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的“▲,▲”,那样的心态,始终向上;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中写的“▲,▲”,失意中不乏希望的乐观豪迈;要像苏轼在《水调歌头》写的“▲,▲”,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悲苦和欢乐。

3、综合性学习(6分)

经省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条例,从2010年1月1日起,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运输烟花爆竹,不得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

这意味着浙江省将迎来一个“不闻鞭炮声”的春节。

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

(1)

(2)题。

【材料一】下面是禁放烟花爆竹之前所作民意调查的结果图示。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岁除,人人都知道这一习俗,这种习俗被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过年的“年味”的标志。

燃放鞭炮已经成为百姓表达情感的特号,成为春节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没有鞭炮的春节会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失落,春节民族的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材料三】“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得年更有味道。

(1)请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分)

   ▲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你怎么看?

(4分)

   ▲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4分)

4、下面两段话是简·爱的一次出走和归来,请你结合原著说说她出走和归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

(2分)

①我从这扇门走了出去,随手又把它关上,现在我出了桑菲尔德。

一英里外,田野的那边,有一条路伸向与米尔科特相反的方向。

这条路我尽管常常看到,但从来没有走过。

此刻不允许忆旧了,不允许往后看上一眼,甚至也不得往前看一眼。

不能回想过去,也不能瞻望将来。

过去是一页书,那么无比美妙——又是那么极度悲哀。

读上一行就会打消我的勇气,摧毁我的精力。

而未来是一个可怕的空白,仿佛洪水退去后的世界。

②我面前还是那片田野,那天早晨我逃离桑菲尔德,急急忙忙穿过这片田野,不顾一切,漫无目的,心烦意乱,被一种复仇的愤怒跟踪着,痛苦地折磨着。

呵,我还没决定走哪条路,就己置身于这片田野之中了。

我走得好快呀!

有时候我那么奔跑着!

我多么希望一眼就看到熟悉的林子呵,我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欢迎我所熟悉的一棵棵树木,以及树与树之间的草地和小山呵!

树林终于出现在眼前,白嘴鸦黑压压一片,呱呱的响亮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一种奇怪的喜悦激励着我,使我焦急地往前赶路。

   ▲      

(二)议论文阅读(13分)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

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

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

墨子有言:

“节俭则昌,淫逸则亡。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

“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

”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

“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

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

”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

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

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

”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

“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

”(羸葬:

不用衣衾棺椁下葬。

)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

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

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

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

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

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

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

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

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5、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6、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7、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4分)

8、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选文第②段的论据?

说说理由。

(4分)

【甲】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

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

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

【乙】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利,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三)小说阅读(20分)

骑马(节选)

莫泊桑

(1)这可怜的一家人,仅仅靠丈夫海克托在海军部当科员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结婚之后,添了两个孩子,原来甚为拮据的日子,变本加厉,演化为寒碜、自惭形秽却又遮遮掩掩的生活,那种破落贵族仍硬撑门面的尴尬生活。

(2)这一家子一直在清苦的重压下喘息,平时从来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只有在星期天去香榭丽舍大街溜达溜达,或者淡季有同事送来赠券时,到剧场去免费看一两场戏。

(3)可是,这一年快到开春时,科长委派他办了一桩额外的差事,因此,他得到了三百法郎的特别奖金。

(4)把这笔钱拿回家后,两夫妻讨论了许久,决定用这笔钱带全家到乡下去玩,并在那里举行野餐。

(5)“我保证,”海克托大声说,“只此一回,下不为例,这次我要为你、孩子和女佣,租一辆四轮大马车,而我自己,租一匹马骑着去,这对我的健康有好处。

(6)整整一个星期,全家对这次计划中的郊游,谈论个没完没了。

(7)海克托每天晚上从办公室回来,就抱过大儿子,让他骑在自己的腿上,使劲地将他颠得一上一下,对他说:

“喏,下星期天郊游时,你老爸就要这么骑着马跑。

(8)于是,小孩也就整天跨在椅子上,拖着椅子满客厅里跑,嘴里喊道:

“这是爸爸在骑马。

(9)女佣一想到男主人将骑着马伴随马车而行,则以赞赏膜拜的眼光看着他。

每顿饭她都听他大谈骑术之妙以及他当年在父亲庄园里英勇驭马的经历。

好家伙!

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只要一跨上马背,他什么都不怕,真的什么都不怕!

(10)他兴高采烈地搓着双手,一再对妻子吹嘘说:

“要是给我一匹烈性子的马,那我才高兴呢,你就瞧我怎么骑上它吧;只要你愿意,我们从布洛涅森林回来时,可以走香榭丽舍大街。

那一定很露脸很神气,要是能碰上部里的同事,那就最好不过了,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叫那些上司对我刮目相看。

(11)郊游那一天,马车与马同时来到家门口。

等大家都在车里坐定之后,他查看了一下马鞍的肚带,而后,脚踩一只马蹬,纵身一跃,坐落在马背上,那畜生一感到背上有重负,便蹦跳了起来,差一点把这位骑士摔了下去。

(12)海克托不胜惊慌,好不容易才把这畜生稳住。

这一行人马终于上路了。

(13)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他。

他策马小跑,在马背上大起大落,屁股还没有落鞍,就往上一纵,好像要蹦入空中。

有时,他又似乎要匍匐在马颈上,两眼直视前方,面部肌肉紧绷,面色煞白。

(14)马车的颠簸、欢乐的气氛与清新的空气,使得两个小家伙兴高采烈,发出阵阵尖叫。

海克托远远地回过头对妻子说:

“别让孩子们这么尖叫,否则马一狂奔,我就会失控。

(15)一家人在维西奈树林的草地上用了午餐后,按照他们事先的决定,一行人马经由香榭丽舍大街打道回府。

(16)刚过凯旋门,海克托的坐骑突然亢奋起来,它穿过车流,朝着马厩的方向,急速奔跑,海克托使尽全身解数进行驾驭,但无济于事。

(17)家人坐的那辆马车被远远抛在后面,快到工业宫时,那牲口眼见前方道路空阔,便向右一拐,狂奔起来。

这时,正有一个穿着围裙的老妇人在过马路,她慢吞吞地迈着步子,恰巧挡住了海克托全速飞奔而来的去路。

骑士无法控制自己的坐骑,将她撞个正着,她一连翻了三个跟头,滚到十步开外,摔得衣衫凌乱不堪。

(18)海克托闯祸了。

(19)在警察局里,他只对事实作了简单的说明,通报了自己是海军部的科员,名叫海克托。

然后,大家就等候着受伤者的消息。

派去打听消息的警察回来说老妇人已经恢复知觉,但她说自己受了内伤,感到很难受。

她是一个替人料理家务的女佣,六十五岁,名叫西蒙大妈。

(20)海克托跑到药房,只见那老妇人躺在一张椅子上呻吟,两手一动也不动,面部毫无表情。

两位医生仍在为她查伤,胳膊腿都没有骨折,但恐怕有内伤。

(21)他回家,见妻子正泪流满面地等他,他安慰说:

“没有什么要紧的,再过几天,西蒙大妈就会痊愈的。

(22)第二天下班后,他去探看西蒙大妈的病情,见她正在喝浓香浓香的肉汤,显得很心满意足。

(23)“喂,怎么样啦?

”他问。

(24)她答道:

“哎哟,我可怜的先生,没有半点好转,我觉得是毫无希望了,没有任何起色。

(25)医生说,还得观察观察,因为,说不定会有某种恶化。

(26)于是,他又等了三天,再去看时,老妇人满面红光,双目有神,但她一看见海克托,就呻吟起来:

“我动不了啰,可怜的先生,我再也动不了啰,看样子,我就这么残废了,一直到死。

(27)海克托背上打起一阵寒战,他询问医生,医生举起双手,表示无可奈何:

“有什么法子呢,先生,我也不知道。

只要我们去抬她,她就大叫大嚷。

就连挪动一下她的坐椅,她也要尖声惨叫。

(28)老妇人在一边听着,一声不吭。

(29)又过了一周,两周,一个月,西蒙大妈仍然没有离开她的靠背椅。

她从早到晚,吃不停嘴,越来越发福了。

(30)海克托不知如何是好,他每天都来,每天都见她过得心安理得,她总这么平淡地对他宣称:

“我这辈子是动不了啦,我可怜的先生,我是动不了啦!

(31)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妻子总要焦急地问他:

“西蒙大妈怎么样了?

(32)每次他都绝望而沮丧地答道:

“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变!

(33)他家已雇不起女佣了,只得将她辞退。

他们更加缩衣节食,即使如此,那笔额外的奖金也早已花光了。

9、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开端——额外获得奖金,决定租马郊游。

发展——▲

高潮——难以驾驭坐骑,撞倒西蒙大妈。

结局——▲

10、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试分析文中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1)他策马小跑,在马背上大起大落,屁股还没有落鞍,就往上一纵,好像要蹦入空中。

   ▲      

(2)老妇人在一边听着,一声不吭。

   ▲      

11、文中几次提到“香榭丽舍大街”,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全文回答。

(4分)

   ▲      

12、莫泊桑常常对自己笔下的小人物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又充满无限的同情。

本文也是如此,试以“海克托”为例结合文本分析。

(8分)

   ▲      

   ▲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菱溪①大石(节选)

[宋]欧阳修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菱溪石记

【宋】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②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

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菱溪大石》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四十岁时贬守滁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①菱溪:

原为滁州琅琊山脚下由西向东的一条溪流,溪早废,今只存一池塘,称菱溪塘。

②伪吴:

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13、选择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1)以其难徙(▲)A.以中有足乐者B.请以军礼见

(2)故得独存(▲)A.温故而知新B.故外户而不闭

(3)遂立于亭之南北(▲)A.遂迷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4、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      

16、《菱溪大石》前四句对大石的具体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      

17、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乃以三牛曳置幽谷”?

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4分)

   ▲      

三、写作(70分)

18、根据要求,完成写话(10分)

据央视报道:

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个24岁的小伙在终点前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

紧急关头,两名选手为小伙进行心肺复苏,小伙渐渐有了呼吸。

下面是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动作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按步骤介绍“胸外按压”动作。

(120字)

19、写作·感悟(60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占据着心里特别的位置。

小石潭让柳宗元神伤,桃花源令陶渊明向往,油麻地促杜小康成长;

赛场让选手青春激扬,家庭给亲人温馨甜蜜,家乡令游子牵肠挂肚;

你,也许还有更难以忘怀的地方,如撒过野的、摔过跤的、和某人偶遇的,以及梦开始的,痴心向往的、无法抵达的地方……

请以“的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摸底考

参考答案

书写,5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诀矫zhòng箴(4分)

2、(12分)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芳草萋萋鹦鹉洲(4)云横秦岭家何在

(5)默而识之(6)青青子衿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

(1)大多数受访市民家庭春节期间不会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在可能会购买燃放烟花爆竹的市民家庭中大多数会在购买时查看销售点许可证并且在指定区域内燃放。

(2分)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会不会使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缺少了“年味”;(2分)

第二个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分)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4分)

4.出走桑菲尔德是因为在婚礼上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有妻子。

回来是因为简爱在沼泽居听到了罗切斯特爱的呼唤,她遵从自己的内心。

简•爱的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对爱情勇敢执着。

(写出两点即可)

(二)议论文阅读(13分)

5、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分)

6、举例论证(1分)、对比论证(1分),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必须写出论点才给1分)——(3分)

7、不能颠倒。

这三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2分)(如果只写逻辑顺序给1分)与第①段中“国”“家”“人生”一一对应(或与“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相照应)。

(2分)(或答与第⑤段中“国家”“家庭”“公民”一一对应)。

——(4分)

8、材料【甲】可以充当第②段论据。

理由:

隋炀帝骄奢淫逸,最终亡国。

(从反面)论证了“俭可以治国”的观点;而材料【乙】不能充当论据。

理由:

和珅贪婪奢侈,穷奢极欲,导致身败名裂,(从反面)证明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

——(4分)

(三)小说阅读(20分)

9、示例:

发展——行前全家期待,吹嘘骑马技术结局——老妇宣称残废,额外奖金花光(意思相符即可,不要求字数统一)——(4分)

10、

(1)句中一系列动作描写,如“策马小跑”“大起大落”“往上一纵”等,将海克托在众人注视下骑马的得意心态和故意炫耀的样子表露无遗。

——(2分)

(2)这一处细节描写表明老妇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要“大叫大嚷”,什么时候该“一声不吭”,其狡猾刁钻的形象跃然纸上。

——(2分)

11、从文中可知“香榭丽舍大街”是一条热闹繁华的大街。

海克托一家星期天才能“去香榭丽舍大街溜达溜达”,可以反衬其家庭贫穷;郊游回来要走香榭丽舍大街反映了人物的虚荣心态;海克托在热闹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因人多所以马受惊撞倒老妇,故事显得真实合理。

(写出两点即可)——(4分)

12、第一层次:

涉及批判和同情主题,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7-8分)

小说讲述了一名小职员因为一笔意外的财富而组织了一次郊游,因为虚荣装作会骑马,导致撞伤了一名老妇人,致使全家被妇人讹诈。

批判(讽刺)和同情共融于作品之中,相辅相成,更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海克托在骑马前“大谈他的骑马术”并且还一再对妻子吹嘘自己“多么会骑马”,足见他内心的虚荣;然而他刚一上马,就差点儿被摔下来后还是为了向人们炫耀而“故意在马背上大起大落按照英国人骑马的姿势小跑着”,并且非常错误地选择了“按照原定的计划绕道香榭丽舍大街”。

最终他的生活就被这一次骑马彻底打乱了。

小说以冷静客观的描写和戏剧性的收场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小职员虚荣心的嘲讽。

但是隐藏在小说讽刺笔调背后的是作者的同情与怜悯。

小说的开头作者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再现了小职员阶层艰难而又枯燥乏味的生活境况。

而一时的虚荣最终使这个家庭陷入了更为艰难和无可奈何的处境,作者最后通过海克托和妻子的对话及神态更突出小职员生活的尴尬与无奈,对这个小职员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总之讽刺,体现了作品的批判性,体现了莫泊桑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憎恶和否定;同情,体现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体现出莫泊桑对小职员尴尬处境和不幸遭遇的怜悯之心。

第二层次:

只是涉及批判或同情这一主题,结合内容分析(5-6分)

例一批判:

小说讲述了一名小职员因为一笔意外的财富而组织了一次郊游,因为虚荣装作会骑马,导致撞伤了一名老妇人,致使全家被妇人讹诈。

海克托在骑马前“大谈他的骑马术”并且还一再对妻子吹嘘自己“多么会骑马”,足见他内心的虚荣;然而他刚一上马,就差点儿被摔下来后还是为了向人们炫耀而“故意在马背上大起大落按照英国人骑马的姿势小跑着”,并且非常错误地选择了“按照原定的计划绕道香榭丽舍大街”。

最终他的生活就被这一次骑马彻底打乱了。

小说以冷静客观的描写和戏剧性的收场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小职员虚荣心的嘲讽。

例二同情:

小说讲述了一名小职员因为一笔意外的财富而组织了一次郊游,因为虚荣装作会骑马,导致撞伤了一名老妇人,致使全家被妇人讹诈。

小说的开头作者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再现了小职员阶层艰难而又枯燥乏味的生活境况。

而一时的虚荣最终使这个家庭陷入了更为艰难和无可奈何的处境,作者最后通过海克托和妻子的对话及神态更突出小职员生活的尴尬与无奈,对这个小职员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第三层次:

涉及批判和同情主题,但没有结合内容分析(3-4分)

批判(讽刺)和同情共融于作品之中,相辅相成,更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讽刺,体现了作品的批判性,体现了莫泊桑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憎恶和否定;同情,体现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体现出莫泊桑对小职员尴尬处境和不幸遭遇的怜悯之心。

(四)古诗文阅读

13、

(1)A;

(2)B;(3)B——(3分)

14、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分)

15、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2分)

16、这四句诗通过“新霜夜落,秋水清浅,青苔布满,泥土腐蚀,禽鸟啄石”衬托了石头在溪水中年复一年地露出和沉没的寂寞与凄凉(2分),流露出作者对这块嶙峋巨石无人欣赏而埋没于荒野的感慨,亦以石头自比,空怀才美而失意落寞(2分,写出无人欣赏而埋没即可)。

——(4分)

17、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不必把奇石取回家的原因是石头永恒而人世兴废无常,不可能永久拥有,所以没有必要占为己有。

他用牛车把奇石运回城一是喜爱这块石头,不忍心它在幽谷寂寞,二是作为滁州城百姓游赏的一处景观,充分体现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欧阳修对奇石的态度的两个角度,各2分。

简言之,欧阳修不愿意奇石的结局是被弃或被占,所以他希望的是“奇石共欣赏”。

)——(4分)

译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

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石头,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单独存留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