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抗寄生虫药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251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0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5抗寄生虫药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抗寄生虫药物.docx

《5抗寄生虫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抗寄生虫药物.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抗寄生虫药物.docx

5抗寄生虫药物

第五章抗寄生虫药物

学习目标

掌握抗寄生虫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理解抗寄生虫药物的分类和耐药性产生机制及其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熟练掌握常用抗寄生虫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能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畜禽及伴侣动物寄生虫感染。

 

第一节抗寄生虫药物概述

抗寄生虫药是指用于驱除和杀灭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

目前,尽管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为杂环化合物,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某些寄生虫特定的寄生部位(如棘球蚴、囊尾蚴等)还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是综合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选择、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必须考虑和处理好药物、虫体和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⑴宿主方面:

不同种属、个体、体质、年龄的宿主,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如禽类对敌百虫最敏感;马对噻咪唑较敏感等。

⑵寄生虫方面:

不同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寄生部位等差异影响抗寄生虫药的效果。

⑶药物方面:

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剂量、剂型、给药途径、耐药性、在宿主体内的残留和对宿主的副作用等。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涉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耐药性产生机制等知识。

一、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

【作用峰期】是指药物对球虫发育起作用的主要阶段,或药物主要作用于球虫发育的某一生活周期。

【轮换用药法】在防治球虫病时,一种抗球虫药连用数月后,换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球虫药的用药方法。

【穿梭用药】指在同一个饲养期内,换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即开始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

例如,开始使用聚醚类抗球虫药,到生长期时则使用地克珠利等化学合成药。

【联合用药】指防治寄生虫病时,在同一个饲养期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既可延缓耐药虫株的产生,又可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

二、抗寄生虫药物的分类

依据药物抗寄生虫作用及化学结构类型,本书叙述的抗寄生虫药综合分类如下表:

表5-1抗寄生虫药物的分类表

类别

代表药或典型药物

抗虫机理

抗蠕虫药

抗线虫药

咪唑并噻唑类:

左旋咪唑

干扰能量代谢及作用于神经肌肉系统

苯并咪唑类:

阿苯达唑

干扰虫体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

四氢嘧啶类:

噻嘧啶

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

哌嗪类:

哌嗪、乙胺嗪

干扰虫体代谢、神经肌肉系统

阿维菌素类:

伊维菌素

作用于虫体神经肌肉系统

其他类:

精制敌百虫

作用于虫体神经肌肉系统

抗绦虫药

氯硝柳胺

抑制虫体糖摄取及能量代谢

氢溴酸槟榔碱

麻痹虫体肌肉、增强宿主肠蠕动

抗吸虫药

硝氯酚

干扰虫体能量代谢

碘醚柳胺

干扰虫体能量代谢

抗血吸

虫药

吡喹酮

阻碍虫体葡萄糖摄取、抑制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对绦虫可能是影响细胞膜离子转运

抗原虫药

抗球虫药

聚醚类抗生素:

莫能菌素

干扰虫体的离子转运及平衡

三嗪类:

地克珠利

不甚清楚

磺胺药:

磺胺喹沙啉

干扰虫体代谢

二硝基类:

二硝托胺

不甚清楚

其他类:

氯苯胍

干扰虫体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

抗锥虫药

甲硫喹嘧胺

干扰虫体核蛋白体对蛋白质合成

抗梨形虫药

三氮咪

干扰虫体DNA合成与复制

杀虫药

有机磷类

二嗪农

抑制虫体内的酶

拟除虫

菊酯类

溴氰菊酯

作用于虫体离子通道继而影响神经肌肉系统

有机氯类

氯芬新

影响虫体壳质的形成

其他

双甲脒

可能作用于虫体神经肌肉系统

三、抗寄生虫药作用机理

由于对寄生虫的生理生化功能和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还了解得不多,故对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理至今还没有完全阐明。

不过根据现有的知识,认为抗寄生虫药物主要是影响寄生虫的细胞物质转运、代谢、神经肌肉信息传递和生殖系统功能等。

由于有些寄生虫的细胞结构、代谢酶、代谢过程和神经递质等与宿主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因而使得部分抗寄生虫药具有选择性差或安全范围窄的缺点,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剂量的准确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些药物对寄生虫和宿主的作用途径不同,通常对宿主则是安全的。

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

不少抗寄生虫药通过抑制虫体内酶的活性,而使虫体的代谢过程发生障碍。

例如:

左旋咪唑、硫双二氯酚、硝硫氰胺、硝氯酚能抑制虫体内的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碍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阻断了ATP的产生(图5-1);有机磷酸酯类药则能与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水解乙酰胆碱生成胆碱和乙酸的能力,致使乙酰胆碱蓄积而引起虫体兴奋、痉挛,最后麻痹死亡(图5-2)。

图5-1抗寄生虫药抑制虫体内某些酶示意图

图5-2有机磷酸酯类药抑制虫体酶作用示意图

2.干扰虫体的代谢

直接干扰虫体的物质代谢过程,例如:

苯并咪唑类能抑制虫体微管蛋白的合成,影响酶的分泌,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图3-5);三氮脒能抑制动基体DNA的合成,而抑制原虫的生长繁殖;氯硝柳胺能干扰虫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ATP的合成,使虫体头节脱离肠壁而排出体外;氨丙啉化学结构与硫胺相似,在球虫的代谢过程中可取代硫胺而使虫体的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有机氯杀虫剂能干扰虫体内的肌醇代谢。

3.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

药物直接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影响其运动功能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

例如:

阿维菌素类能增强无脊椎动物外周神经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和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从而可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发挥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使神经麻痹,并可导致动物死亡;哌嗪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作用,影响神经冲动传递,诱导弛缓性麻痹(图5-2);噻嘧啶能与虫体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引起虫体肌肉强烈收缩,导致痉挛性麻痹。

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离子复合物,离子复合物具有亲脂性,容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使子孢子和裂殖子中的阳离子大量蓄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而影响渗透压,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细胞内,使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破裂,引起虫体死亡(图5-3)。

拟除虫菊酯类药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通过特异性受体或溶解于膜上,选择性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造成钠离子持续内流,引起昆虫过度兴奋、痉挛、最后麻痹而死(图5-4)。

图5-3聚醚类抗球虫药作用示意图图5-4拟除虫菊酯类药作用示意图

四、寄生虫的抗药性

1.寄生虫的抗药性:

一般是指寄生虫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寄生虫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抗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长期接触药物或低剂量药物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

抗药性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寄生虫病的治疗效果,并给寄生虫病的控制带来困难。

2.影响寄生虫抗药性产生的因素:

⑴药物压力,抗药性的产生是虫株在强大的药物选择压力下出现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经常性地用同一种药物进行反复治疗,可增加对寄生虫种群的药物压力并可加快虫体对携带抗性基因的选择;半衰期长的药物在它的浓度降到临界阈值之下时,便长时间地成为不良的药物压力;治疗剂量的不足、时间不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⑵交叉抗性,例如疟原虫几乎可能对每一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

同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不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联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3.降低寄生虫药物抗性的对策:

⑴更科学和有效地应用现有药物,延长这些药物对寄生虫的有效期及保护有限的几种可利用的新药不致使抗性迅速发展而很快失去效应。

⑵对不同作用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是阻止抗药性出现的合理途径。

⑶逆转寄生虫的抗药性,使之恢复对原已不敏感的药物的敏感性。

如有可能借助免疫机制,而使在机体移行的幼虫对原不敏感的药物变为敏感。

⑷借助和利用免疫机制,改善宿主的免疫状况,以增强寄生虫感染的化疗效果。

⑸改变单纯以化疗抗寄生虫的方式,应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⑹重视新药的不断研究和对现有药物剂型与疗程的改进。

五、理想抗寄生虫药应具备的条件

抗寄生虫药发展的主要趋向是要求具备高效、广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安全无残留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条件。

这些条件是衡量抗寄生虫药临床价值的标准,也是选用抗寄生虫药的基本原则。

⑴高效。

良好的抗寄生虫药应该是使用小剂量即能引起满意的驱虫和杀虫效果。

其虫卵的减少率应达到95%以上,此外,还要求不仅对成虫而且对虫卵也有较好的驱杀作用。

但目前较好的抗寄生虫药也难达到如此效果。

⑵广谱。

家畜的寄生虫侵袭多属混合感染,选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目前,抗蠕虫药中对两种蠕虫有效的已经不少,但可治疗线虫、绦虫、血吸虫等混合感染的理想广谱驱虫药仍很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用药以扩大驱虫效果。

⑶低毒。

凡是对虫体毒性大,对宿主毒性小或无毒性的抗寄生虫药才是安全的。

⑷具有适于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

①内服药应无味、无特臭、适口性好,可混饲给药。

②能溶于水。

③用于注射给药者,对局部应无刺激性。

④杀外寄生虫药应能溶于一定溶媒中,以喷雾等方法群体杀灭外寄生虫。

⑤以浇淋方法给药或涂擦于动物皮肤上,既能杀灭外寄生虫,又能在透皮吸收后,驱杀内寄生虫。

⑸价格低廉。

可在畜牧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⑹安全无残留。

药物不残留于肉、蛋和乳及其制品中,或可通过遵守休药期等措施,控制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⑺不易产生耐药性。

第二节抗蠕虫药

抗蠕虫药是指对动物寄生蠕虫具有驱除、杀灭或抑制活性的药物。

根据寄生于动物体内的蠕虫类别,抗蠕虫药相应地分为抗线虫药、抗吸虫药、抗绦虫药、抗血吸虫药,但这种分类也是相对的。

有些药物兼有多种作用,如吡喹酮具有抗绦虫和抗吸虫作用,苯并咪唑类具有抗线虫、抗吸虫和抗绦虫作用。

一、抗线虫药

动物感染的线虫种类繁多,可以寄生于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在20世纪初叶以前,兽医是采用天然药物控制线虫感染。

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吩噻嗪,50年代出现噻苯咪唑以来,陆续有多种化学合成和抗生素类抗线虫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阿苯达唑(Albendazol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不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具有广谱驱虫作用,对成虫、未成熟虫体和幼虫均有较强作用,还有杀虫卵效能。

对线虫最敏感,对绦虫、吸虫也有较强作用,对血吸虫无效。

本品用于畜禽线虫病、绦虫病和吸虫病,如驱除马的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普通圆线虫和安氏网尾线虫等;驱除牛的奥斯特线虫、血矛线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库拍线虫、牛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等成虫及第四期幼虫,肝片形吸虫成虫和莫尼茨绦虫;犬和猫毛细线虫病、猫肺并殖吸虫病和犬的丝虫感染;禽类鞭毛虫和绦虫病;绵羊、山羊和猪的体内寄生虫控制。

【应用注意】⑴本品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小,但不宜用于产奶牛和妊娠前期的动物,如绵羊、兔妊娠早期使用,可能伴有致畸和胚胎毒性的作用。

⑵休药期:

牛14d;羊4d;猪7d;禽4d;弃奶期60h。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5~10mg;牛、羊10~15mg;猪5~10mg;犬25~50mg;禽10~20mg。

芬苯达唑(Fenbendazol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不溶于水,常制成片剂和粉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抗虫谱与阿苯达唑相似,作用略强。

对怀孕动物认为是安全的。

本品用于畜禽线虫病和绦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在常规剂量下,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死亡的寄生虫释放抗原,可继发产生过敏性反应,特别是在高剂量时。

⑵犬或猫内服时偶见呕吐,且单次剂量对于犬、猫往往无效,必须治疗3d。

⑶禁用于供食用的驴。

⑷休药期:

片剂,牛、羊21d;猪3d;弃奶期7d。

粉剂:

牛、羊14d;猪3d;弃奶期5d。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牛、羊、猪5~7.5mg;犬、猫25~50mg;禽10~50mg。

奥芬达唑(Oxfendazole)

【基本概况】本品又称芬苯达唑亚砜,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本品不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⑴本品的驱虫谱和芬苯达唑相同,抗虫活性强于后者。

⑵本品与其他大多数苯并咪唑类药物不同,较易从胃肠道吸收。

本品用于畜禽线虫病和绦虫病。

【应用注意】⑴同芬苯达唑片。

⑵休药期:

牛、羊、猪7d,产奶期禁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10mg;牛5mg;羊5~7.5mg;猪4mg;犬10mg。

甲苯咪唑(Mebendazol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不溶于水,常制成粉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抗虫谱与抗虫作用与阿苯达唑相似,除对胃肠道线虫具有高效驱虫作用外,对某些绦虫、旋毛虫也有较好作用。

对某些水产养殖动物的寄生虫也有效。

本品用于马、羊、猪、禽的线虫病,犬、猫的线虫病及绦虫病等。

【应用注意】⑴本品常与左旋咪唑组成复方粉剂(每1000g粉剂含甲苯咪唑400g、盐酸左旋咪唑100g与玉米淀粉)使用。

⑵本品内服吸收少,大部分以原形药存在于胃肠道。

马内服后偶见厌食、腹泻和腹痛。

犬内服后可见抑郁、嗜睡和肝功能异常;治疗量即引起个别犬厌食、呕吐、精神萎顿以及出血性下痢等现象。

⑶蛋鸡以不用为宜;鸽子、鹦鹉禁用。

⑷休药期:

羊7d,家禽14d。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牛、羊、猪10~20mg;鸡、鸭、鹅30~100mg,犬、猫,体重不足2kg,50mg,体重2kg以上,100mg,体重超过30kg,200mg,一天2次,连用5d。

混饲,每千克饲料,预防15mg;治疗50~125mg。

氟苯达唑(Oxibendazol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

本品是甲苯咪唑对位氟取代同系物,不溶于水,常制成预混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抗虫谱与抗虫作用与甲苯咪唑相似。

本品主要用于驱除猪、鸡胃肠道线虫及绦虫。

【应用注意】⑴参见阿苯达唑。

⑵休药期:

猪14d,鸡14d。

妊娠家畜禁用。

【用法与用量】以氟苯达唑计:

混饲,常用量,每1000kg饲料,猪30g,连用5~10d;鸡30g连用4~7d。

盐酸左旋咪唑(LevamisoleHydrochloride)

【基本概况】本品又称左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本品是四咪唑的左旋异构体,极易溶于水,其磷酸盐和盐酸盐常制成片剂和注射液。

【作用与用途】⑴本品是一种广谱抗线虫药,对马、牛、绵羊、猪、犬、鸡的大多数线虫具有活性。

对牛和绵羊的皱胃线虫(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小肠线虫(毛圆线虫、库拍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大肠线虫(食道口线虫、夏柏特线虫)和肺线虫(胎生网尾线虫)的成虫期具有良好的活性,对尚未发育成熟的虫体作用差,对类圆线虫、毛首线虫和鞭虫作用差或不确切,对牛的滞留幼虫无效。

⑵还能提高免疫作用。

本品用作牛、羊、猪、犬、猫、禽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犬心丝虫、猪肾虫感染的治疗;也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动物的辅助治疗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应用注意】⑴本品内服可从胃肠道吸收,皮肤给药也可从皮肤吸收,但生物利用度不稳定。

⑵安全范围窄,容易引起马中毒或死亡,一般不用于马;骆驼较敏感,应慎用或禁用;牛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口鼻出现泡沫或流涎,兴奋或颤抖,舔唇和摇头等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发生肿胀,通常在7~14d内减轻;绵羊给药后可引起某些动物暂时性兴奋,山羊对环境刺激敏感,可产生抑郁、流涎;猪可引起流涎或口鼻冒出泡沫;犬可见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猫的不良反应可见多涎、兴奋、瞳孔散大和呕吐等。

⑶本品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解毒和其他对症治疗。

⑷目前耐药虫株问题日趋严重。

⑸在动物极度衰弱或有明显的肝肾损伤时应慎用或推迟使用。

⑹休药期:

片剂,牛2d;羊3d;猪3d;禽28d。

注射液,牛14d,羊28d,猪28d,泌乳期禁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牛、羊、猪7.5mg;犬、猫10mg;禽25mg。

皮下、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牛、羊、猪7.5mg;犬、猫10mg,禽25mg。

双羟萘酸噻嘧啶(PyrantelPamoate)

【基本概况】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几乎不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广谱抗线虫药,对马的普通圆线虫、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和胎生普氏线虫;犬和猫的弓蛔虫、钩口线虫、狭窄钩虫和胃线虫等有驱除作用。

本品用于治疗家畜胃肠道线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极少从肠道吸收,能到达肠道的后段,发挥驱虫活性。

⑵与甲噻嘧啶或左旋咪唑同用可能使毒性增强;与有机磷或乙胺嗪同用,不良反应将会加强;与哌嗪具有颉颃作用。

⑶小动物使用时,可发生呕吐;严重衰弱的动物慎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7.5~15mg(2~8月龄,每4周一次;8月龄以上每6周一次);犬、猫2.2kg以上5mg,2.2kg以下10~15mg。

磷酸哌嗪(PiperazinePhosphat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酸带涩。

本品略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对成熟的虫体较敏感,对未成熟的幼虫可被部分驱除,宿主组织中的幼虫则不敏感;对猪的蛔虫和结节虫有良好的活性;对犬和猫弓蛔虫、狮弓蛔虫有作用;对食肉动物鞭虫和绦虫没有作用;对鸡蛔虫很敏感,对鸡盲肠线虫不敏感。

本品主要用于畜禽蛔虫病;也用于马蛲虫病及毛首线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与氯丙嗪合用,可诱发癫痛发作;与噻嘧啶或甲噻嘧啶有颉颃作用;与泻药合用,会加速磷酸哌嗪从胃肠道排出,使其达不到最大效应。

⑵在推荐剂量时,罕见不良反应,但在犬或猫,可见腹泻、呕吐和共济失调;应用高剂量,马和驹通常能耐受,但可见暂时性的软粪现象。

⑶慎用于慢性肝、肾疾病以及胃肠蠕动减弱的患畜。

⑷休药期:

牛、羊28d;猪21d;禽14d。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猪0.2~0.25g;犬、猫0.07g~0.19g;禽0.2g~0.5g;马隔3~4周,猪隔2个月,犬、猫隔2~3周,禽隔10~14d应再次给药治疗。

枸椽酸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Citrate)

【基本概况】本品又称海群生,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苦。

本品是哌嗪的衍生物,易溶于水,常用其枸橼酸盐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主要对丝虫及微丝蚴有特效,对于牛、羊肺丝虫病的初期效果好,对猪的肺丝虫、犬的恶心丝虫和马、羊脑脊髓丝虫亦有一定驱虫作用。

本品用于牛、羊、猪、马驱肺线虫药;也用于犬丝虫病的预防。

【应用注意】⑴本品应用微丝蚴阳性犬后,个别犬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致死,禁用。

⑵毒性小,但犬长期服用可引起呕吐;驱蛔虫,大剂量喂服时,宜喂食后服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牛、羊、猪20mg;犬、猫50mg。

伊维菌素(Ivermectin)

【基本概况】本品又称害获灭,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是由阿维链球菌发酵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是新型的强力、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几乎不溶于水,常制成注射液和预混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对畜禽体内外多数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如蛔虫、蛲虫、钩虫、肾虫及心状丝虫、肺线虫;节肢动物如螨虫、虱子等均有良好驱杀作用;对绦虫、原虫无效,因吸虫和绦虫不以GABA为神经递质,并且缺少受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

本品用于防治家畜的胃肠道线虫病、牛皮蝇蛆、羊鼻蝇蛆、羊螨病和猪疥螨病以及其他寄生性昆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使用时比较安全,因哺乳动物的外周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GABA虽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但由于本类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对其影响极小。

⑵本品注射液仅供皮下注射,不宜作肌内或静脉注射,每个皮下注射点,不宜超过10ml;注射液仅适用于牛、羊、猪和驯鹿,用于犬和马时易引起严重反应;牧羊犬慎用。

⑶本品安全范围较大,过量时也可中毒,可用印防已毒素解救;对虾、鱼及水生生物有剧毒;预混剂为猪专用剂型,其他动物不宜应用;猪饲料及残存药物的包装品切忌投鱼池,否则可致鱼死亡。

⑷休药期:

牛、羊35d;产奶期禁用;猪28d。

预混剂,猪5d。

【用法与用量】以伊维菌素计:

预混剂混饲,每1000kg饲料,猪2g。

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牛、羊0.2mg;猪0.3mg。

阿维菌素(Avermectin)

【基本概况】本品又称爱比菌素、阿灭丁。

本品几乎不溶于水,常制成片剂、胶囊剂、粉剂、注射液及透皮溶液等。

【作用与用途】本品作用与伊维菌素相同,但毒性较伊维菌素稍强。

【应用注意】⑴本品对光线敏感,贮存不当时易灭活。

⑵其他参见伊维菌素。

【用法与用量】同伊维菌素。

多拉菌素(Doramectin)

【基本概况】本品为微黄色粉末。

本品是新型、广谱抗寄生虫药,由基因重组的阿维链霉菌新菌株发酵而得,微溶于水,常制成注射液。

【作用与用途】本品对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虱、蜱、螨和伤口蛆均有高效。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家畜的线虫病和螨病等体外寄生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推荐剂量的3倍量对牛的繁殖性能无影响,但残存药物对鱼类及水生物有毒;其他参见伊维菌素。

⑵犬可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死亡等。

⑶血药浓度及半衰期均比伊维菌素高和长。

⑷休药期:

28d,泌乳期禁用。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牛0.2mg;猪0.3mg。

精制敌百虫(PurifiedMetrifonate,Trichlorfon)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本品遇碱可迅速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本品对消化道线虫有效,对姜片吸虫、血吸虫也有一定效果。

本品用于驱除动物消化道线虫;也用于防治螨、虱、蚤、蜱、蚊和蝇等外寄生虫病,如杀灭羊鼻蝇蚴、马胃蝇蚴、牛皮蝇蚴。

【应用注意】⑴本品对马、猪、犬较安全;反刍兽较敏感,常出现明显中毒反应,应慎用;家禽最敏感,以不用为宜。

⑵用本品前后禁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宜现用现配,奶牛不宜使用,中毒与解救详见解毒药。

⑶内服或注射均能迅速吸收。

吸收后乳汁和蛋品中药物含量极低。

⑷休药期:

猪7d。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30~50mg;牛20~40mg;绵羊80~100mg;山羊50~70mg;猪80~100mg。

内服极量,一次量,马20g,牛15g。

二、抗绦虫药

绦虫通常依靠头节攀附于动物的消化道黏膜上,以及依靠虫体的波动作用保持在消化道寄生部位。

目前所指的抗绦虫药系指在原寄生部位能杀灭绦虫的药物(即杀绦虫药),而古老的抗绦虫药,通常仅能使虫体暂时麻痹(即驱绦虫药)再借泻药作用将其排除。

若在排出前,虫体复苏,重新攀附而多使治疗失败。

在临床上广为使用的多为人工合成杀绦虫药,疗效高、毒性小,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酰苯胺类(氯硝柳胺、碘醚柳胺)、吡嗪并异喹啉类(吡喹酮、依西太尔)、苯磺酰胺类(氯舒隆)、替代酚(硝碘酚腈、六氯酚)、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等。

氢溴酸槟榔碱(Arecolinehydrobromide)

【基本概况】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味苦。

本品易溶于水,常制成片剂。

【作用与用途】槟榔碱对犬极大多数绦虫有效,对禽类绦虫也有驱除作用。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犬细粒棘球绦虫病。

【应用注意】⑴本品给犬灌服时能迅速从口腔黏膜吸收,由消化道吸收的药物,在肝脏中迅速灭活。

若皮下注射,宿主仅出现拟胆碱样反应,而无驱虫效果。

⑵治疗量时,有时即使个别犬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