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335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 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docx

高中地理高考真题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A4

高中地理高考真题高三阅览题专项训练三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2018·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

1.AD

2.BD

【解析】

1.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

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2.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

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

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点睛】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2.不利影响

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

(2018·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

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

3.AC

4.AD

【解析】

3.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项正确。

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

4.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

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

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6.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技术B.资金C.地形D.气候

【答案】

5.AC

6.CD

【解析】

5.蔗糖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对原料需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甘蔗种植成本升高,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A项正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B项错误;广西由于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C项正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D项错误。

6.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C、D项正确。

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A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B项错误。

【点睛】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耕作,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作业;山区地块小,林业、牧业发展条件优越

土壤

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也不同

水源

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

政策

通过政策、税收等方式限制或鼓励某种农业生产活动

科技

技术改进促进农业发展,使单产提高,成本降低,作物负担能力提高,使产地与市场间距离的影响力降低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冷藏技术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环境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

8.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

7.AB

8.BC

【解析】

7.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8.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0.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

9.D

10.D

【解析】

9.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10.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二、综合题

11.(题文)[城乡规划]下图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

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

【答案】

(1)集中式  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

(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  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和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所考虑的原则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拓展,商业中心位于城中心,属于集中式布局;其特点从布局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交通状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2)从图中看,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

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

(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

【点睛】城市地域形态:

①团块状城市——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②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③星状城市——当城市的发展轴并非一条或平行的若干条,而是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轴线构成时,城市在沿交通线的轴向力和对磁心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个或3个以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④组团式城市——城市由于受自然条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的影响或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主要是规划和控制),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团块状城市地域形态,称为组团式城市。

12.A.[海洋地理]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

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

图22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2分)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

(3分)

(4)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

(3分)

【答案】

(1)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2)逆时针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陆地形状)

(3)南部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饵料丰富

(4)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圣劳伦斯湾为载体,考查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海流的运动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浮冰集聚区域和鲸鱼集聚的原因、鲸濒临灭绝的原因。

(1)圣劳伦斯湾盐度低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海湾的封闭程度和高纬度海水的影响三个角度作答。

(2)海流旋转的方向,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两个角度分析,由于地转偏向力以及海岸的阻挡促使海流向右偏,可以很容易判断,该海湾表层海流呈逆时针旋转。

(3)浮冰集聚的位置,主要结合浮冰的来源、海流流向和地形的阻挡来判断,很容易确定浮冰积聚于该海湾的南部;再从水温的变化和海流汇聚对饵料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鲸向海湾聚集的原因。

(4)鲸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捕杀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海上航行等对鲸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

(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

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14.(题文)(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

下图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

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

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

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答案】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图17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65600.9万吨);与其他几个进口源地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交通运输成本较低。

(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年、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

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

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3)陕南:

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

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

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4)陕南:

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

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

农林牧结合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

(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

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

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

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