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350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docx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综合题

(考试总分:

36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综合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360分)

1、(12分)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2、(12分)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12分)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

(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3)D点比B点的气温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

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4、(12分)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_____。

这种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5、(12分)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此图中海陆间风向是由吹向。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季。

(3)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4)此季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

6、(12分)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A层是________层,B层是________层,C层是________________。

(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____层。

(填字母)

7、(12分)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8、(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加上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的方向。

(2)A、B、D、E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3)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两地,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日温差较大的是______。

(4)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且B在北半球,则C为_______________带,AB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风。

(5)若A、B、D、E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A、B表示地球表面,此时A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9、(12分)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次写山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各大气分层名称。

(2)简述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

(3)图中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

(4)写出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哪一分层(用字母表示),说明电离层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作用。

10、(12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左图中虚线a、b表示等压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分别为。

(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则CB间是风(方向)。

(3)若该图表示海陆风,图示环流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若该图表示季风环流,此季节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11、(12分)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

(3)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d的特征是______。

(4)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

12、(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间热力环流呈_______(顺或逆)时针,四点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3)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地。

(5)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白天/黑夜)。

13、(12分)下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3)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_____,气流下沉的是_____。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4、(12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某校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

(2)一段时间后,a、b、c、d四处中,气压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3)由此实验得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15、(12分)读华北地区某城市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左图);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右图)。

资料二北京市1999年、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

资料三在积极地进行2008年奥运会筹备中,北京市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会举办理念,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

2005年,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16万亩,植树1792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5%。

(1)根据图1所示的信息,用箭头在图2上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

(2)观察图1,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并指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_____地,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同期,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除了积极治污外,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______地,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

(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

为什么?

该层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

(4)电离层分布在____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填字母),为什么?

18、(12分)下图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方框内是低压还是高压,用“高”或“低”填在图中。

(2)从空气的垂直运动来看:

热的地区空气_________,冷的地区空气_________。

(3)从水平方向看:

空气从_________气压流向_________气压。

(4)乙图的空气环流是因_________引起的,因此称_________环流。

19、(12分)山东沿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探究学习。

依据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1)由探究活动1推断:

白天,陆地增温(快、慢),海洋增温(快、慢)。

(2)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圈。

(3)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填字母)为低压中心;该季节,由于该低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被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4)该图反映了北半球(季节)的季风环流。

此季节,图中所示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

(南或北)的位置。

20、(12分)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2)A层是__________层,B层是__________层。

(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____层,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在图中_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___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_______层中运行。

(填字母)

21、(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1月5日或6日为小寒节气。

每年的7月7日或8日为小暑节气,北京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等。

(1)依据表2,说出北京市小暑节气之后10日内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

(2)运用大气的组成、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小暑时节气候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四季平均日变化示意图。

(3)小寒时节热岛效应较弱的时段主要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00:

00—4:

00B.6:

00—10:

00

C.11:

00—19:

00D.22:

00—24:

00

(4)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是积极开发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变大或变小)。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并判断c地具体风向______

23、(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图中乙点的风向。

______

24、(12分)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25、(12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侧视图,图中MN为等高面,GH为等压面。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_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

(2)上图中,丙处实际风向是_________风,B处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__风。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大气环流,乙为陆地,则此时正值北半球_____季;若此图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_____表示城市;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26、(12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

(2)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27、(12分)读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气温最高的是。

(2)C、D之间的气压梯度力方向是,这种环流现象出现在一天中(白天、晚上)。

(3)A、B之间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AB与CD之间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其风力较大的原因是受力的影响较小。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下图)。

(1)上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

材料二:

下图

(2)根据上图所示的信息,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上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_______地。

在该处建设新厂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雨岛”“混浊岛”……

(5)请在“热岛效应”或“雨岛效应”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成因。

_____________

29、(12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ABCD处气压高低排序是。

(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是亚欧大陆,C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

风。

此季节东亚各国昼夜长短情况是。

(3)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

(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30、(12分)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左图中,编号①为__________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_________作用

(3)右图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右图中的_______层(填字母)

(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一、综合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360分)

1、(12分)【答案】

(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画图略。

 

(4)D

【解析】

(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根据风向判断,上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P。

(2)上图示地区风向向右偏,位于北半球。

(3)图中箭头①处气流所受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向右,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4)读图,甲乙沿线近地面经过两个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上拱起,气压比两侧高,A、B错。

等压面向下凹,气压比两侧低。

高空等压面形态与近地面形态相反,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D图,D对。

C图近地面与高压等压面形态一致,C错。

2、(12分)【答案】

(1)B C 

(2)B

(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PB′>PA′(或PA′TA>TB′>TA′(或TA′

(4)B

【解析】

(1)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周围低的为低压中心,高的为高压中心。

读图可知,B处为低压中心,C处为高压中心。

(2)若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流垂直上升运动显著,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A、B、C中B为低压中心,因此地面温度最高。

(3)A处为高压中心,气流垂直下沉;B处为低压中心,气流垂直上升。

高空气压性质与近地面相反,因此A处上空为低压,B处上空为高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因此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B处气流垂直上升至B',然后水平方向气流由B'流向A',最后A'气流下沉至A处。

(4)垂直方向,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图中气压大小顺序为A>B>B′>A'。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力原因,近地面气温高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低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气温高低排序为B>A>B′>A'。

 

(5)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由等压线可知A处为高压中心,B处为低压中心,因此A'处气压低于B′。

若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则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

故B正确。

3、(12分)【答案】

(1)A A B

(2)BACD

(3)低 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4)顺时针方向 ②

【解析】

(1)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A、B两地,A是低压,B是高压,气温较高的是A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地,B地晴天,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B地。

(2)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

(3)对流层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点比B点的气温低,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4)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的箭头表示的大气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布局城市热岛环流外,在①②两处中的②处。

4、(12分)【答案】

(1)甲>乙>丙>丁乙

(2)逆时针方向地区间冷热不均

(3)西南风

(4)甲

【解析】

(1)根据等压面的判读规律上上凸为高、下凸为低下相反、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等基本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甲、乙两地相比,甲处为下沉气流,气温较低,乙处为上升气流,气温较高,据此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乙地。

(2)热力环流模式为从高压流向低压,四地的气压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则图示环流模式为逆时针方向。

这种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甲乙近地面受冷受热情况不同造成的,也就是地区间冷热不均导致的。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梯度力为由甲指向乙,受到向右的偏向力作用,其风向为西南风。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应为高压,图中甲为高气压区,则甲地表示郊区。

5、(12分)【答案】

(1)海陆

(2)夏季

(3)印度低压

(4)昼长夜短

【解析】

(1)根据等压面形态,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

此图中海陆间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

(2)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升温慢,气压高。

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夏季。

(3)此时是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印度低压。

(4)夏季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6、(12分)【答案】

(1)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对流平流高层大气

(3)递减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增高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4)AB

【解析】

(1)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

(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因为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辐射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4)根据各层的特征,对流运动强烈的是A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B层。

7、(12分)【答案】

(1)B C 

(2)B 

(3)(提示:

逆时针方向画箭头1分)PA>PB>PB′>PA′(或PA′<PB′<PB<PA) TB>TA>TB′>TA′(或TA′<TB′<TA<TB) 

(4)如下图所示:

(每个箭头1分)

【解析】

(1)图中A地气压高于四周为高压中心,B地气压低于四周为低压中心;C地气压高于四周,为高压中心。

(2)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三地中B地气压值最低,气温最高。

(3)图中A地为高压,气流下沉;B地为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图中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气压的大小为PA>PB>PB′>PA;;气温为TB>TA>TB′>TA′。

(4)图中甲处左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向,在风向右侧;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8、(12分)【答案】

(1)略

(2)BE

(3)AB

(4)副热带高气压东北

(5)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