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507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docx

氟机监理培训教材

氟机监理教材

 

第一章施工前的准备

1.1工程概况,图纸审核,机型的配置是否合理。

1.1.1首先要了解工程的概况,地理位置、工程的性质(谁签的合同、合作的形式)、工程造价、工程用途(工业用、民用)有无特殊要求,是否为洁净空调以及洁净等级等。

1.1.2查看审核图纸,看有无遗漏的或者不合理的。

看现场

1.1.3审核计算机型的配置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复核房间的冷热负荷(符合衰减,重要房间)冷媒管路配管是否超长,是否超过最大高度差,管路的布置是否合理。

1.2施工组织

1.2.1严格按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作好施工工序的搭接工作,工序交接要组织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

氟机施工顺序:

制作施工图埋管和穿管安装室内机冷媒配管工程排水配管工程风管工程保温工程电气工程室外机基础工程安装室外机检漏、保压、吹污内外机连接真空干燥定量加氟运转调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上述工程顺序是一般的常识,根据实际操作的现场顺序可能有变。

1.2.2工地必须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安全用品要落实到位。

如:

安全帽、安全带、灭火器等重要器具必须具备。

1.3施工材料、设备准备、开箱验收、人员培训

1.3.1仓库材料的放置

仓库的材料放置要有章、有序,设备堆放不能超过限制层数。

要防雨、防盗、防火、防破损。

1.3.2材料的准备

进场后要购进主材及辅材,材质及数量按甲方及设计要求购买,不能选购非标的和假冒伪劣产品,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要齐全。

空调制冷用铜管的壁厚应按下表执行

铜管直径

铜管壁厚

Φ6.4~Φ12.7

0.8㎜

Φ15.9~Φ25.4

1㎜

Φ28.6~Φ31.8

1.2㎜

Φ38.1

1.4㎜

Φ44.5

1.7㎜

Φ50.88

1.8㎜

1.3.3开箱验收

设备到场后,要组织人员进行开箱验收,填写开箱验收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设备,要甲方监理验收后签字。

对开箱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反馈总部。

1.3.4人员配备

在施工中经常遇到人员不足及配备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监理人员与安装单位及时沟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施工工期进行合理分配,该加人要加人,什么时间加人,加多少人,加什么工种的人要协调好,必须保证工期的按期完成。

第二章工程施工中的监理要点

2.1室内机安装

操作步骤:

划线定位安装吊杆吊装室内机

2.1.1室内机安装的标高要尽量一致,安装位置要满足设计要求。

2.1.2确认机种及安装方向。

周围应尽量满足进风、出风及维修的空间,留出检修口。

必须做出风管道,回风与出风要顺畅。

2.1.3不能产生气流短路、温度分层现象。

2.1.4内机与风道的连接应采用软连接,以防止振动及噪音传递到风管及室内。

2.1.5每台室内机应安装回风箱,以减少回风时的冷(热)量损失,以求达到设备的制冷(热)最佳效果。

2.1.6室内机的安装要牢固可靠,特别是紧固螺帽咬紧固好,并上下加平垫,下面的垫片下加弹簧垫片。

2.1.7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屋顶与内机距离应≥30㎜,且应考虑预留维修空间。

2.2室外机安装

2.2.1室外机的安装基础很重要,有的设计图中没有基础设计,必须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设计,是采用混凝土或是槽钢形式,露天室外机基础要考虑到雪埋深度、排水、保温层厚度等。

这就要求我们现场施工监理要仔细察看施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酿成大错。

2.2.2室外机的通风是安装过程当中很重要一环,如果通风不畅,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的会造成高温保护并处停机状态。

机组周围应尽量满足进风、出风及维修的空间,通风顺畅,散热良好,机组上方2米内不应有障碍物,否则应加出风管道。

另外,室外机四周的障碍物距室外机下端的高度应在800以下。

2.2.3室外机的噪音降噪问题,也是安装当中一个重要环节,防震垫片(胶垫)必须安装在室外机与基础之间;卸下的机壳、盖板要安装到位,拧紧螺丝,否则会发生噪音。

2.2.4室外机与基础必须固定好。

2.2.5室外机安装的标高要尽量一致,高差<500。

室外机的安装位置要良好,机组之间间距1~1.5米,而单机之间的距离以400~600为最佳。

2.2.6搬运时注意不要横倒、翻倒,否则会引起机器内的润滑油偏移而损伤机器。

冷媒管(单程)长度

室内机最大100米

室外机到第一分支(主)

最大75米

第一分之后配管长度

最大50米

室外机间的配管长度

至第一分支后5米以内

内外机

高差

室外机在上

最大50米

室外机在下

最大40米

室外机高低差(同一系统)

0.5米内最好同一水平

室内机高低差

最大20米

2.3冷媒配管安装工程

操作顺序:

安装室内机(位置)按施工图布置管道,管道下料

安装管道充氮钎焊气密试验吹污

真空干燥

 

2.3.1冷媒配管一定要根据说明书中规定进行配管,注意检查各段管径、管长是否超出规定值。

2.3.2铜管因为材质较软,易凹陷,在施工搬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铜管凹陷现象。

轻微的凹陷可以修复的,要修复后才能使用,严重的凹陷则不能使用。

2.3.3冷媒管焊接过程中必须进行冲氮保护,以防止冷媒管内铜氧化膜的产生,有条件的可用纯氮进行冲氮保护。

2.3.4冲氮时要注意的是:

氮气必须流经焊接部位,只留一个小出口,其它的开孔部位要密封,冲氮压力为0.02Mpa。

氧化物可导致毛细管或膨胀阀堵塞,排气温度不正常,不制冷(不制热),压缩机卡缸。

大部异物堵塞汽液分离器的回油孔导致压缩机卡缸。

2.3.5安装、悬吊配管时,要注意不要进尘土、进水。

系统进水后会堵塞毛细管或膨胀阀(冰堵)、冷媒被水解产生“酸”铁/铜侵蚀、因冷冻油反作用产生异物晶体(笼型化合物)。

2.3.6液体止回环与集油器主要是在单元机系列产品的主管管路立管上安装。

A:

室内机在上方,室外机在下方,液体止回环安装在室内机接口处,气管上返湾,液管下返湾;

B:

室内机在下方,室外机在上方,集油器安装在室内机接口处,气管下返湾,集油器每隔6米安装一个。

2.3.7冷媒管焊接采用承插钎焊连接,承插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

其插接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承插钎焊的铜管承口的扩口深度(㎜)

铜管规格

≤DN15

DN20

DN25

DN32

DN40

DN50

DN65

扩口深度

9~12

12~15

15~18

17~20

21~24

24~26

26~30

一般取经验值为φ19以下15mm;φ20~φ32为20mm;φ40~φ50为25mm

2.3.8冷媒管安装时应在吊架上,安装防腐木马,防止冷桥产生。

但保温管一定要粘接牢固,不能有缝隙。

2.3.9冷媒管安装时吊架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冷媒管气管、液管一般混合在一起,安装时吊架的距离以液管直径确定间距。

配管直径㎜

Φ20以下

Φ25-40

Φ50以上

支撑点间隔m

1

1.5

2

2.3.10冷媒管安装时液体管道不得安装成有局部向上凸起的管段既气囊,气体管道不得安装成有局部向下凹陷的管段,避免出现液囊。

如制冷剂管道中存在气囊或液囊,应将管子调直。

2.3.11管路安装时穿墙要加套管,且不得以套管作为支撑。

2.3.12铜管焊接后如果遇到梅雨天气,可能会出现焊接点产生绿锈,严重的会影响到管路的寿命。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打磨后涂刷透明丙烯酸型树脂,进行防腐。

2.3.13铜管制作喇叭口时,易偏心、双眼皮。

2.3.14喇叭口连接时应内外侧涂少量冷冻油,以免产生管道扭曲。

2.3.15分歧管的安装要注意分歧管两分支平面要与地面保持水平或垂直,否则会影响空调效果。

2.4冷凝水管安装

2.4.1冷凝水管坡度

冷凝水管安装时,冷凝水管道坡度为1/100。

2.4.2冷凝水管管道直径

从下表中按室内机从合流管排出的冷凝水排量选出排水管道直径。

按1马力2L/h的冷凝水排水时,例2HP的3台机和3HP的2台机合并运行来计算如下:

水平管道直径与允许冷凝水排量的关系

PVC

配管

配管直径(参考值)(㎜)

配管内径

(㎜)

允许流量(L/h)

备注

斜度1/50

斜度1/100

PVC25

19

20

39

27

只能用于支管(参考值)

PVC32

27

25

70

50

PVC40

34

31

125

88

 

能用于汇流管

PVC50

44

40

247

175

PVC63

56

51

473

334

注意:

聚合点之后用PVC40或更大的管径

竖直管道直径与允许冷凝水排量的关系

PVC

配管

配管直径(参考值)(㎜)

配管内径

(㎜)

允许流量(L/h)

备注

PVC25

19

20

220

只能用于支管(参考值)

PVC32

27

25

410

PVC40

34

31

730

 

能用于汇流管

PVC50

44

40

1440

PVC63

56

51

2760

PVC75

66

67

5710

PVC90

79

77

8280

注意:

聚合点之后用PVC40或更大的管径

2.4.3冷凝水管吊架间距

水平管支撑间隔为0.8~1.0m,如间隔过大会产生挠曲,从而形成气袋。

气袋形成后,无论水泵怎么推,只会压缩气袋内的空气,而水不流动,只是排水异常。

2.4.4穿墙套管

冷凝水管安装时穿墙要加套管。

2.4.5冷凝水管满水试验

冷凝水管安装完毕后,一定要做满水试验。

满水时每个系统监理都要检查,有无渗漏现象,保持2小时。

满水试验完毕后,无渗漏再进行接头处保温。

2.4.6自动排水冷凝水管安装主管道时,向水平管的汇流尽量从上部向下安装或以45度角度与主管对接安装,如从横向连接容易回流。

2.4.7自动排水冷凝水管安装主管道时,每隔10米左右,增加一个排气出口,有助于水流通。

出口高度≥500,管径与管道同径,上出口加一弯头,防止落入异物。

2.4.8冷凝水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

冷凝水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时,两条支管不应直接对接,而应错开>500与主管道竖立连接,管道末端与主管道连接时也应竖立连接。

错误连接方法

2.4.9自动排水的管道要加上返水湾,返水湾的高度应为310≥H。

我公司所采用的自动排水的水泵扬程可达1200㎜,但返水湾的高度起点从接水盘算起,不应超过800㎜。

最高点拐角处及距离出口200mm处加吊架。

2.4.10自动排水的管道与自然排水的管道,不能合用,必须分别敷设。

2.4.11自然排水的主管道在进接入立管前应增加一个下返水湾,以免下面的异味返回房间。

高静压风管机、空气处理机排水管要加下返水湾,返水湾出要加排污口。

主管道与立管连接返水湾

2.4.12排水管与内机的连接

排水管与内机的连接必须用软管连接。

长度约10㎝,连接时必须用管卡固定,绝不能用铁丝紧固。

严禁将软管当作弯头使用。

2.4.12一定要做2次满水试验,一次排水试验

第一次在冷凝水管路安装完成后,接头处保温之前做一次满水试验,检查冷凝水管路有无渗漏。

试验中自动排水系统水位不要超过标高最低室内机排水最高点,自然流水排水系统要把室内机排水孔全部堵死,只留首尾两个气孔作满水试验;第二次在装修完成之后检查一下其他工种有无扳动管路后,再做一次满水试验的同时做一次排水试验。

排水试验在满水试验完成之后,放开室内机全部堵死的排水孔,逐个室内机灌水保证排水顺利。

2.5管道保温

操作步骤:

冷媒管施工保温作业(接口处不保温)

冷媒管检漏、气密试验、吹污接口处保温

2.5.1冷媒管保温层厚度应≥15㎜以上,Φ28.6以上的铜管保温层厚度应≥20㎜。

冷凝水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10㎜

2.5.2橡塑保温管接头使用专用胶水粘接。

保温刷胶水时一定要注意,胶水涂刷均匀,等待胶水干后,不粘手再进行粘贴,不能有裂缝。

2.5.3保温表面要清洁,不能有保温表面损坏现象。

2.5.4室外及在室内裸露不隐蔽的冷媒保温管道要用包扎带包扎。

2.5.5冷凝水管穿墙时,墙内一定要保温,否则墙内要有冷凝水产生。

2.5.6气管与液管分别绝热保温。

2.5.7气密试验完成后才能进行钎焊区的连接口保温。

2.6电器安装

操作步骤:

线管定位穿墙凿洞线管敷设电线配线穿管敷线连接内外机

2.6.1电气施工应由有专业资格的施工人员进行。

2.6.2室内、外机都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2.6.3所有电源线、信号线都必须分别穿入线管或线槽中使用,电源线、信号线(不同电压)不得穿入同一线管中使用。

2.6.4电线必须全部使用铜芯线,电源线和信号线应保持适当距离(200mm)或布置在冷媒管两侧,不得相互缠绕,以免对通讯信号造成干扰。

2.6.5室内机、室外机可采用不同电源,分开供电,但同一系统室内机必须用同一电源。

2.6.6每台室外机分别安装一个空气开关,开关容量可按外机最大运转电流的1.2倍选定;

2.6.7避雷系统绝不能连接到室外机底座基础上。

2.6.8电源线建议使用BV线、BVR线或VV电缆,不可使用橡套线(YZW线)

2.6.9信号线必须使用二芯屏蔽线(1.5mm2),屏蔽层在内机连续连接,用胶布绝缘,在室外机单点接地。

信号线禁止环状配线。

2.6.1010mm2以上的电源线在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必须使用线鼻子。

2.6.11电气配线不得与冷媒管路直接接触,以免电线绝缘层因受热老化,而导致漏电伤人。

2.6.1210匹外机的电源线,原则上不低于6mm2。

2.6.13室内机电源线原则上截面积不小于2.5mm2。

2.6.14室内机电源于室内机连接要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2.6.15电源线之间连接时必须拧紧、烫锡。

2.6.16线控器的安装要符合施工规范,应与电器开关一个水平,固定坚固,不歪斜。

2.6.17信号线的安装不得接错、接反。

2.6.18穿线管支撑固定点的间距标准为:

线管公称直径

线管固定点的最大间距(m)

(㎜)

金属管

塑料管

15-20

1.5

1

25-32

2

1.5

40-50

2.5

2

2.6.19电源配线允许电流

塑料绝缘电线的安全载流量如下:

截面㎜2

明敷

金属线管暗敷

塑料电线管暗敷

护套线

软线

2根

3根

4根

2根

3根

4根

2芯

3.4芯

单芯

0.75

13

1

17

12

11

10

10

10

9

13

9

17

1.5

21

17

15

14

14

13

11

17

10

21

2

25

20

18

17

18

16

15

19

13

25

2.5

28

23

21

19

21

18

17

23

17

29

4

37

30

27

24

27

24

22

30

23

6

48

41

36

32

36

31

28

37

28

10

65

56

49

43

49

42

38

57

45

16

91

71

64

56

62

56

49

25

120

93

82

74

82

74

65

2。

7吹污处理

冷媒管的吹污、清洗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7.1多联系统由于系统较大,管道较粗,系统吹污可用氮气,吹污时所有阀门(除安全阀外)处于开启状态。

吹污工作应分段进行,排污口选择在系统的最低处。

2.7.2吹污时应保持足够的压力,吹污压力为0.58MPa。

用手或其他材料抵住管口,当系统内压力大到无法抵住时,快速放开。

重复四至五次。

基本可将杂物清理干净。

2.7.3速放开管口时,应注意操作安全,防止吹出的污物伤人。

2.7.4系统检查可用白布放置在排污口300~500mm处观察5min,无污物则认为合格。

监理每个系统都要亲自检查,排污口可检查10%~20%。

2.7.5冷媒管焊接过程中如管内铜氧化膜的产生过多,可用冲洗的方法进行处理。

2.7.6Φ25以上的铜管因存放等原因,一定要用棉布擦拭干净,清洗采用无水工业酒精与四氯化碳,无水工业酒精易挥发、吸水,最好采用四氯化碳清洗。

2.8气密试验

作业顺序:

冷媒管安装完毕加压检查压力是否下降合格

检查漏点及修补

将氮气瓶、减压表、双头压力表,冷媒系统依次连接,从高、低压两侧同时向系统内加入氮气。

制冷系统的总体气密性试验压力,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8.1气密性试验必须使用氮气,严禁使用其他种类气体代替。

2.8.2气密性试验宜在不连接外机的情况下进行。

因为室外机的汽、液截止阀受焊接、外力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泄漏,使氮气进入外机循环系统内。

2.8.3加压应从汽、液管两侧同时进行。

加压可分为二至三个阶段。

先加至一个较低的压力15Kg/cm2,加压3分钟以上;如果没发现大的泄漏,进行第二阶段加压至再15Kg/cm2,加压3分钟以上;进行第三阶段加至30Kg/cm2,加压24小时。

2.8.4用肥皂水对焊口和丝口逐个检查,如有泄漏,会有气泡冒出。

2.8.5检漏完毕,放置24小时,压力无下降为准。

(环境温度会影响系统内的压力,一般环温每变化1℃,便会有0.1Kg/cm2的压力变化)。

2.8.6如压力24小时降低0.3Kg/cm2以上,又查不出明显的漏点,则应分段检查,逐步缩小漏点的范围。

2.8.7漏点找到并处理完毕后,应重新加压至30Kg/cm2,并定置24小时观察。

2.9真空干燥

2.9.1真空干燥的含义

什么是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是“用真空泵使冷媒配管中的水分(液体)蒸发(气化)并加以驱除,使管内完全干燥,并除去空气。

在1个大气压(760㎜汞柱)时,水的沸点(蒸发温度)是1000C,但如果用真空泵在管内抽真空时,沸点会随着管内的真空度上升而迅速下降。

当沸点降低至低于环境温度时,管内的水分就会蒸发。

对空调机冷媒配管的抽真空具有以下作用:

a)干燥管道。

b)从管内除去空气和氮气(用于气密试验)

因此应确保在真空干燥操作中实现这两个目的。

2。

9.2普通真空干燥操作顺序

1、将真空泵通过双头压力表与冷媒系统气管与液管维修口连接在一起,将真空泵运转2小时以上。

压力应达到-755㎜Hg以下,并继续抽吸至少45分钟以上。

若抽吸2小时仍达不到-755㎜Hg以下时,说明冷媒系统内有水分或漏点存在,须将真空泵再运转3小时作进一步观察,如果仍达不到-755㎜Hg,则检查是否有漏气口。

1、氟利昂系统试验剩余压力不高于5.32Kpa,保持时间1h后,回升不大于0.53Kpa为合格。

2、将需要的冷媒从液体管口用专用充填设备注入。

3、将气管与液管截止阀全打开;

普通真空干燥法所需时间大约3小时。

2.9.3特殊真空干燥操作法

特殊真空干燥操作法的适用范围是在管道内可能混有水分的情况下适用。

例如:

a.吹洗冷媒管道时,发现有水分时。

b.梅雨天进行施工,管道内可能有水时。

c.工程时间过长,管道内可能有水时。

施工方法是在普通真空干燥过程中,加插一次以上氮气的真空破坏。

操作顺序

1、真空干燥(第一次)…………2小时抽吸。

2、真空破坏(第二次)…………将氮气充填到0.5kg/cm2。

因但其实干燥气体,故进行真空破坏时可起真空干燥的效果。

如果水分太多,这种方法不起作用。

3、真空破坏(第二次)…………抽吸1小时以上。

判定:

如达到-755㎜Hg以下并保持45分钟以上为合格。

2个小时内达不到标准,则重复真空破坏。

4、真空放置试验…………1小时。

5、定量加氟。

6、开放截止阀。

2.9.4真空注意事项:

1、真空必须用真空泵,禁止用制冷剂来冲出系统内空气,小系统建议采用40L/min的真空泵抽真空,大系统KMR建议采用60-100L/min的真空泵。

2、真空度应达到-755mmHg以下。

这是一个要点。

3、抽真空操作建议采用重复抽真空法,即抽二小时后,往系统内加入一定量制冷剂气体,然后再抽二小时,重复二至三次,这样能保证系统内达到较高的真空度。

4、真空泵应经常维护,以确保其能达到较高的真空度。

5、因为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可能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抽真空应从高、低压两侧(即从液体管和气体关两方)同时进行抽吸。

2.10冷媒追加

设备出厂时,对现场安装的冷媒管未充填制冷剂,因此,管道安装完成后,需现场追加制冷剂。

2.10.1将冷媒钢瓶,双头压力表通过软管依次连接在室外机的高、低压阀上,打开钢瓶阀,将管内的空气赶出。

2.10.2追加的冷媒量应根据液管的直径和长度来确定,并将最后追加的冷媒量记录在外机维修板上。

2.10.3追加冷媒时一定要称量进行。

严禁按电流或压力估计加注。

2.10.4追加冷媒,应在真空干燥完成后或制冷运转时进行。

2.10.5冷媒应从液体状态充注到液管中,如在制冷运转时加注,应以气体状态加注,以防压缩机液击。

要点:

一定要让冷媒(液态)从钢瓶底部留出。

不要用冷媒钢瓶上部的冷媒(气态)进行充填。

注意:

一些钢瓶的内部结构不同,有的有虹吸管,有的没有。

有虹吸管的钢瓶,不必钢瓶倒置。

没有虹吸管的钢瓶应倒置。

 

第三章工程施工结束后工作

3.1运转调试

3.1.1给空调送电前,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3.1.1-1内外机空开或漏电保护的容量,电源线径是否符合规定。

3.1.1-2电源线连接是否牢固可靠,接地线电阻不应大于4Ω

3.1.1-3用500V兆欧表检查对地绝缘电阻应在1MΩ以上。

3.1.1-4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应在额定电压±10%以内。

3.1.1-5对照图纸检查信号线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屏蔽层是否接地,线径及线色是否与图纸相对应。

3.1.1-6对照图纸检查冷媒配管系统连接是否正确,管径及分歧管型号是否与图纸相对应。

3.1.1-7冷凝排水管是否做过排水试验。

3.1.1-8高压截止阀,低压截止阀,均油阀是否已经打开。

3.1.2以上项目检查完毕,即可为空调上电,待压缩机预热12小时后,才能开机运转:

3.1.2-1应分别进行制冷试运转和制热试运转。

3.1.2-2分别记录试运转30分钟后的电流,压力,温度,频率等参数。

3.1.2-3如出现故障代码,则依据有关技术资料对故障进行分析和维修并将维修措施及机器编号记录下来。

内机可自动或手动设定地址,推荐手动设定地址。

3.2资料交付

用户移交有关资料,包括:

设备清单,合格证,操作指南,图纸列表等等。

3.2.1将冷媒配管长度及制冷剂追加量记录在外机检修板内侧,以供将来维修时使用。

3.2.2将试运行时的测量记录,一式二份双方签字后各保管一份。

3.2.3将系统的所有图表(包括每个房间的机号及电路图,系统图)装订成册,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