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691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docx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模板

 

吉化第六小学校教师教案

 

学科:

数学

姓名:

郭艳

 

数学学科2014年至2015年下学期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3月2日——3月6日

四则运算4课时

4课时

第二周

3月9日——3月13日

四则运算2课时观察物体2课时

4课时

第三周

3月16日——3月20日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4课时

第四周

3月23日——3月27日

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

4课时

第五周

3月30日——4月3日

单项测试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4课时

第六周

4月6日——4月10日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1课时

4课时

第七周

4月13日——4月17日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2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

4课时

第八周

4月20日——4月24日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整理复习2课时

4课时

第九周

4月27日——5月1日

单项测试三角形2课时

4课时

第十周

5月4日——5月8日

三角形4课时

4课时

第十一周

5月11日——5月15日

小数的加法和加法4课时

4课时

第十二周

5月18日——5月22日

小数的加法和加法2课时

图形的运动2课时

4课时

第十三周

5月25日——5月29日

图形的运动2课时单项测试

4课时

第十四周

6月1日——6月5日

统计4课时

4课时

第十五周

6月8日——6月12日

数学广角2课时

4课时

第十六周

6月15日——6月19日

总复习4课时

4课时

 

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单元德育渗透点

单元

德育渗透点

十一

十二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德育渗透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2.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

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

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4.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师:

你知道加、减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师:

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师: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3.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6.学以致用:

数学书P3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数学书P4--1

2.综合练习:

数学书P4--3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德育渗透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旧引新、归纳概括

教具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

(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

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

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4.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5.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

乘法定义)

6.师:

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7.师: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组讨论一下。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8.师:

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

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P7-1

2.综合练习P8-9

(五)课堂总结:

师:

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六)作业设计:

P8-9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德育渗透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计算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德育渗透点

 

重点

掌握0的运算规律

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口算引入

1.快速口算

(1)100+0=

(2)0+568=(3)0×78=(4)154-0=

(5)0÷23=(6)128-128=(7)0÷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29=

2、今天我们学习有关0的运算。

(板书课题)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齐读课题。

师:

面对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先阅读课本6页的内容,然后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思考:

1.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0是否可以做除数?

为什么?

3.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总结关于0的运算。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为0。

0乘任何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3.判一判:

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得0,所以0÷0也得0

全班辩论,各抒己见。

4.教生共同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

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板书:

0除外)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填空:

①一个数加上0,还得()。

②一个数减去(),还得原数。

③一个数与0相乘,()。

甲数+乙数=0,那么,甲数○乙数。

2.判断:

①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0×任何数=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7题。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计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为0

0乘任何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德育渗透点

 

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卡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

(板书:

四则混合运算)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师:

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师: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继续出示挂图:

合唱组及问题。

(合唱组:

96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师:

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预设:

  生:

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

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自己试试看,只列式。

4.学习中括号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

,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

序,怎样解决呢?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师:

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

5.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基础练习P9做一做

2.综合练习。

练习三3

(五)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租船问题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德育渗透点

 

重点

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难点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

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别光美,你知道吗?

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

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师: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问: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师: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你们有什么想法?

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4.学生反馈:

预设:

生1:

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

再选择。

  生2:

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5.师:

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6.合作交流:

7.比较方案:

问:

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

这样确实更省钱了?

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预设:

生:

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

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4.反馈交流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

先假设,再调整。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

练习三春游

2.问:

通过问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

练习三5、6题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32÷6=5……2(人)4条大船:

30×4=120(元)

5条大船,1条小船2条小船:

24×2=48(元)

30×5+24×1=174(元)120+48=168(元)

答:

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1)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渗透点

 

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难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

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

2.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

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

方便全面观察

3.师:

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

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

(板书题目: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

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2)师:

到底对不对呢?

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小结:

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

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3)师:

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三)巩固提高

练习四1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四)提炼升华: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设计:

练习四2题、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2)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分配

课时

本节第课时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德育渗透点

 

重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

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

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

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预设:

生:

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

你知道吗?

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

(板书: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3.活动展示

4.师:

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5.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6.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1)师:

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

(2)师: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7.学生分组讨论

8.交流信息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9.师:

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

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三)巩固练习

P14做一做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四)提炼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设计:

练习四5、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