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765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人教(部编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和反复的手法,以寻觅雷锋足迹为线索,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一共有5个小节。

第一、二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小溪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送回家的事迹。

第三、四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着年迈大娘的事迹。

第五小节概括地写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两个“哪里”一头一尾,凝练概括,点明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雷锋叔叔本人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另一层意思是指,生活中具有“雷锋精神”的“活雷锋”也和雷锋叔叔一样,“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诗中两个“瞧”字和一个语气词“啊”表达了大家找到“雷锋的足迹”的惊喜和感动,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全诗语言简洁,结构相似,读来朗朗上口,诗歌的留白和跳跃,让学生有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泡泡语中的“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第五小节呼应,意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

鼓励学生也要做一个像雷锋叔叔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插图是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图中的雷锋雕像头戴军帽,身着军装,面带微笑,挎包迈步,昂首前行,雕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因此对于读好疑问的语气和一问一答的句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不难达到。

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走进文本。

课上,教师通过介绍背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关键词语意思,讲述雷锋事迹;补充资料,拓展想象,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品质,理解“雷锋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1.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雷锋的图片和文字,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

大家知道这首歌曲里唱得是谁吗?

  生:

雷锋。

教师板书“雷锋”,并指导“锋”字的书写。

(强调“锋”左窄右宽,提醒“钅”的竖提要写提得干脆,右上部分的横撇与左边要穿插,下部分“丰”的三横不要写错,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

  2.介绍背景,了解雷锋事迹。

  

(1)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雷锋。

  

(2)教师补充并小结:

雷锋,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名字。

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可是他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3.示范指导,读好课题。

  指导“雷锋叔叔”要读出呼唤的语气,“你在哪里”要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按照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反馈,学生认读字词

  第一组:

“曾、蒙、泞、荆、莹”(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强调这几个字读得时候要注意发准后鼻音,“曾”还要注意读平舌音。

  第二组:

“顺、瓣、献”(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强调这几个字读得时候要注意前鼻音,“顺”字还要注意读翘舌音。

  第三组:

认读词语

  蒙蒙泥泞年迈晶莹

  顺着踏着寻觅需要献出

  荆棘花瓣

  曾经

  第四组:

朗读带“的”字的词语

  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

  晶莹的露珠年迈的大娘温暖的春风

  洒下的汗滴路上的荆棘雷锋的足迹

  (提示:

“的”字要读得轻而短)

  3.说一说,诗歌一共有多少小节?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

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找到了吗?

划一划。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沿着长长的小溪”“泥泞路上的脚窝”等相关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

(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四、想象画面,感受形象,讲述事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抓住“长长的小溪”,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让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吧!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指导读好“长长的小溪”。

  2.补充资料,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①出示句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句和课题有什么不同?

(“你在哪里”重复了两次,标点符号也不同)指导学生读好反复句“你在哪里”,并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补充资料,指导朗读

  师:

大家为什么要去寻找雷锋叔叔?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雷锋叔叔不仅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的校外辅导员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

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

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们呼唤雷锋的深情,寻找雷锋叔叔的急切心情,读好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悟形象,指导朗读

  1.师:

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第二小节,划出关键词句。

  2.读句子,想画面,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抓住“泥泞”一词,引导学生推测词语的意思,联系上文的“冒着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词句进行推测,也可以根据“泥”的意思以及“泞”字的三点水进行猜测,并通过这些词句想象当时恶劣的环境,体会雷锋叔叔冒雨抱着迷路的孩子在泥泞路上行走的艰难。

  3.想象画面,练习表达,感受雷锋形象。

  师:

谁能根据诗歌内容,说一说,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是怎样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

(教师提示:

你从“抱”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是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

雷锋叔叔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当时的环境又如何?

……)请你接着“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这句话往下讲一讲。

指名说,引导学生尽量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话表达完整、说清楚。

  师:

是啊,下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即使自己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抱着一个孩子,雷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他为什么还要抱着这个迷路的小孩?

(引导学生体会雷锋叔叔“心中有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4.感悟形象,感情朗读。

  读了第二小节,雷锋叔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引导学生边感受边感情朗读)

  5.升华情感,合作朗读诗歌第一、二小节。

  师:

雷锋叔叔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

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语:

小朋友还去哪里寻找了雷锋叔叔,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这些生字大家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指名认读。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锋、昨、冒、留”,交流识记方法。

  2.观察“冒”和“留”,说一说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有何要注意的?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冒”字上边“曰(冃)”写得宽扁,中间一横不靠两边,下边的“目”字写得窄长。

  “留”上边写得宽,下边的“田”写得略小一些。

“留”字第三笔“丶”要写对位置和方向,并注意和右边“刀”字的“丿”避让。

  3.教师范写“冒”和“留”,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书写。

  4.学生练写“冒”和“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评价并展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二小节。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1.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诗歌

  师:

上节课,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诗歌第一、二小节。

(学生背诵)

  师:

孩子们还去哪里寻找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二、想象画面,感受形象,讲述事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三小节,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抓住“弯弯的小路”,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2.指导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读好疑问的语气,并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寻找雷锋叔叔的心情越来越急迫,因此,读的时候比第一小节语速要快,语气上扬,更加迫不及待。

  

(二)学习第四小节,想象画面,讲述雷锋事迹

  师:

顺着弯弯的小路,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

默读诗歌第四小节,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读句子,想画面,猜测重点词语意思。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提示:

你从自己划出的语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等语句想象画面,并用多种方法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年迈”:

通过换词理解“年迈”就是“年老”的意思。

  “荆棘”:

出示“荆棘”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词语的意思。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雷锋叔叔踏着有刺的植物走在小路上,会怎么样呢?

  “晶莹”:

引导学生分别根据“晶”和“莹”字猜测词语的意思,知道“晶莹”指物体透亮,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晶莹的()”。

  师:

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带刺的荆条划破了他的衣服,甚至弄伤了他的胳膊,可是雷锋叔叔全然不顾,尽管他已经汗流浃背,汗珠洒在路旁的花儿上,这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请你们联系这一节的内容,想象一下,雷锋叔叔是怎样克服困难背着年迈的大娘的?

用自己的话,接着句子“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讲一讲雷锋叔叔的事迹。

  2.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师:

送迷路的小孩,背年迈的大娘,你认为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是的,雷锋叔叔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快乐的事情,这样的雷锋叔叔,我们怎么能不爱戴他,怎么会不着急地寻找啊!

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3至4小节。

  (三)结合资料,抓住两个“哪里”,学习第五小节

  1.朗读第5小节,思考:

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四处寻觅”的意思,并通过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

  2.抓住两个“哪里”,结合资料,体会“雷锋精神”,指导朗读第5小节。

  ①为什么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引导孩子体会迷路的孩子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送他回家,年迈的大娘需要帮助……)

  ②师:

还有哪里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出现在那里了呢?

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雷锋叔叔的故事,讲一讲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③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补充资料,体会“雷锋精神”。

  师:

学了这首诗歌,同学们认为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多媒体出示补充资料:

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并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

于是在我们身边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活雷锋。

像这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就称为“雷锋精神”,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就称他为“雷锋”或者“活雷锋”。

  ④拓展: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雷锋”,你找到了吗?

把你找到的“雷锋”的故事跟大家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配乐朗读

  师:

刚才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身边的“雷锋”!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

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相信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雷锋”。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男女生合作一起朗诵这首诗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所写生字“弯、背、洒、温、暖”。

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3.重点指导观察比较“弯”和“背”,引导学生发现“弯”字三个点画的朝向,第二个点画和第三个点画应该呈八字形相对,“弓”字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微大一点儿,让整个字显得稳重。

“背”字上面的“北”要写得正而大气,中间的空隙要留出来,下面的“月”字要注意撇的形态变化,在这里变成竖。

  “洒”字提醒学生注意与“酒”区别。

  “温”字强调右边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宽而扁。

  “暖”字右边不是一个“爱”字,“爰”要写得稍大,长撇要撇出去,穿插到“日”这边,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穿插和避让)

  4.教师范写“弯”和“暖”,观察重点笔画。

  5.学生练写“弯”和“暖”,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议。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读《雷锋日记》,摘抄雷锋叔叔名言。

(两周时间完成)

  2.寻找身边的“雷锋”,学做“小雷锋”。

  板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长长的小溪冒着细雨抱着小孩

  弯弯的小路踏着荆棘背着大娘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