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卷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77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真模拟卷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真模拟卷1.docx

《全真模拟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真模拟卷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真模拟卷1.docx

全真模拟卷1

一、单项选择题(60题,共50分,1-20题每题0.5分,21-60每题1分)

1.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青少年的身体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B.师、生、课

C.师、生、时D.班、课、时

7.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

8.下列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9.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谈话法

1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11.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

12.“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13.()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A.加涅B.奥苏伯尔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4.()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15.小A在考试结束之后,想放松一下心情,于是选择去电影院看一场轻松的电影,这体现了动机的()。

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功能

16.特殊教育实施的指导原则是()。

A.自主化教学B.个别化教学C.独立化教学D.统一化教学

17.教育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是()。

A.教育法的规范性B.教育法的制定或认可方式

C.教育法的国家强制力D.教育法的普遍性

18.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的是()。

A.学生的受教育权B.学校的教学设施

C.教师的教育经验D.教师与学生

19.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最基本的形态是()。

A.法人B.企业法人C.自然人D.非企业法人

20.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B.八股文C.自然科学D.四书五经

21.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知识中心课程论B.学生中心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

2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23.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4.好奇属于()。

A.外部动机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25.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26.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27.被誉为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方法的是()。

A.现场观察法B.问卷调查法C.教育实验法D.文献研究法

28.学生王强缺乏安全感,行为退缩、性格胆怯,经常撒谎,做事情消极被动,这可能是由于()教养方式造成的。

A.专断型B.放纵型C.民主型D.自由型

29.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前西德等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

30.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无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31.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源是以()的出现为标志。

A.无线电B.电化教育C.投影仪D.多媒体

32.下列软件工具中,同时适合于演示型和交互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的工具有()。

A.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B.PowerPoint、Authorware、A

C.PowerPoint、Flash、网络三剑客

D.PowerPoint、Flash、A

33.()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的主导角色,决定了班主任在中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A.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B.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C.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D.学校各种课程的协调者

34.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原则B.集体主义原则

C.民主主义原则D.人本主义原则

35.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表明,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坚持()。

A.学生主体B.严慈相济C.集体教育D.民主公正

36.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这些观点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7.教育者在制定、执行校规、班规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正确、合理、严宽适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符合()。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8.皮亚杰把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机制称为()。

A.泛化B.顺应C.同化D.分化

39.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这表明教育具有()作用。

A.培养政治人才B.影响政策实施C.舆论影响D.促进民主

40.一些人主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那么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A.场依存B.场独立C.辐合型认知D.发散型认知

41.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42.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B.尝试—错误说

C.认知—结构学习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3.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教学目的B.教学目标C.教学方法D.教学评价

44.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实现的教学方式的是()。

A.集体授课B.个别辅导C.探索式学习D.自主学习

45.在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中,其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引发学习动机

46.下列不属于教育法法源的是()。

A.宪法B.行政法规

C.教育条例和规定D.教育规章

47.教育法的效力不包括()。

A.教育法的时间效力B.教育法的空间效力

C.教育法的行政效力D.教育法对人的效力

48.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49.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5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

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辩证统一

52.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

A.保罗·朗格朗B.耶克利斯

C.瓦根舍因D.布鲁纳

53.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4.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的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

他所担心的是哪一个概念反应的内容?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55.德育的基础是()。

A.道德品格教育B.民主与法制教育

C.心理品质教育D.理想教育

56.在促使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A.道德意志B.道德理想C.道德信念D.道德情感

57.师德的载体是()。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

58.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在于()。

A.形式不同B.组织指导者的不同

C.内容不同D.参与者不同

59.下列对教育研究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材料——处理研究资料

B.收集研究材料——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处理研究资料

C.选择研究课题——收集研究材料——设计研究方案——处理研究资料

D.收集研究材料——处理研究资料——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60.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A.观赏性B.活动性C.开放性D.研究性

二、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简述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异。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2.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

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

“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

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2.【答案】A。

解析: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提出的。

3.【答案】A。

解析: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

先、最重要的事情;“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

教育入手。

综上可知,这两句话揭示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经济、文化和科技在此均未体现。

A项为正确答案。

4.【答案】D。

解析: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答案】C。

解析: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发展速度不同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

的,故选C。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

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因此,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7.【答案】D。

解析:

A项时教必有正业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

体现的是科学性教学原则。

B项强调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C项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D项指的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故选D。

8.【答案】B。

解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结构作如下规

定: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

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B项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不正确,初中阶段

应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9.【答案】C。

解析:

结合题干可首先排除AD项。

实验法是指: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

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是指:

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

实验法和演示法的施动者分别是学生和教师,题干中是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可知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10.【答案】D。

解析:

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

(l)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因此,答案选D。

11.【答案】A。

解析: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A。

解析:

B、C选项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D选项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

体。

19.【答案】C。

20.【答案】D。

解析: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明代以后,八股

文成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1.【答案】A。

解析:

知识中心课程论主张课程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赫尔

巴特。

22.【答案】B。

解析: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3.【答案】A。

解析:

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把迁移分为水平迁

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把迁移分为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根据迁移发生方向的不同,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4.【答案】B。

解析:

认知内驱力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

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多数是从好奇派生出来的。

25.【答案】D。

26.【答案】C。

27.【答案】B。

28.【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人格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以下三类: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的

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专断,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

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故选A。

29.【答案】C。

30.【答案】D。

解析: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也是如此。

31.【答案】B。

32.【答案】A。

33.【答案】A。

34.【答案】B。

35.【答案】B。

36.【答案】A。

解析:

“产婆术”体现了苏格拉底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

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

这些观点均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37.【答案】C。

38.【答案】C。

39.【答案】D。

解析:

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

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40.【答案】B。

解析:

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

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故本题选B。

41.【答案】B。

解析: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

地制定有关方案。

42.【答案】B。

解析:

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顿悟

和试误。

43.【答案】B。

44.【答案】D。

45.【答案】A。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46.【答案】B。

解析:

B应该为教育行政法规,而非其它行政法规。

47.【答案】C。

48.【答案】C。

解析: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

题目中受个人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属于道德意志薄弱。

49.【答案】C。

50.【答案】C。

51.【答案】C。

52.【答案】A。

53.【答案】C。

54.【答案】A。

55.【答案】C。

56.【答案】D。

57.【答案】D。

58.【答案】B。

59.【答案】A。

60.【答案】C。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4)课程理论

2.【参考答案】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三个基本方面:

一是关于专业知识,在专

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二是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

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三是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有可

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

学评价三个方面。

三、判断题

1.【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解析: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

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统一,而不是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

2.【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

解析: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德育途径

多种多样,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共青团

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环境建设等,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基本途径。

3.【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解析:

场依存和场依赖是不同的认知方式,只表现为学生

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

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

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突出重难点,同时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

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各种教学方法要能有机结合,运用自如。

(4)语言艺术

教师要讲普通话,并且要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缓急适度,富有节奏感;语言要流

畅精练,生动形象。

融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于一体。

(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

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何时讲解新内容,何时练习,何时演示,何时让学生

动手操作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6)板书规范

教师板书,在形式上要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在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注意与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7)态度从容自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自信,同时要讲究教学的艺术。

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

富有情感,使学生感到热情、诚恳、谦虚、谨慎,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时机是品德培养过程中要首先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在先进事例发生时,做出积极的

反应并给与表扬;在学生消沉时、失去自信时、最需要激励时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第二,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

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

的不同见解、不同理解,教师应该用策略的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适时的指导、恰当的鼓励

肯定或提出不足。

材料中的李老师对张同学的发言中的价值观应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