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842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docx

高低档变速叉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

 

一、工艺规程设计1

1.1工件分析1

1.2工艺规程编制2

二、夹具设计2

2.1加工要求3

2.2夹具设计3

2.2.1定位基准的选择3

2.2.2切削参数的选择与计算4

2.2.3夹具结构设计4

结论7

参考文献8

1、工艺规程设计

1.1工件分析

1.该工件的零件图如图1-1所示。

2.该零件使用铸造的方法生产,使用材料为铸钢45,大批量生产。

3.该零件是高低档变速叉,用于车辆的变速机构拨动齿轮,直径16mm的孔穿在轴上,叉口拨动齿轮。

4.该零件叉头的两个侧面为主要使用的面,因此需要进行精加工,而且要进行高频淬火来保证其硬度,两叉口相对的两个面也需要加工,但是精度要求不高,而且该零件是精铸零件,因此每个加工面留2mm的加工余量,既铸造的事实比零件多铸造2mm。

直径为16mm的孔是一个基准孔,而且加工要求较高,考虑到零件是精铸,从成本上考虑预铸直径为12mm的,然后在进行精加工,M10的螺纹孔由于孔径太小,不再进行铸造,而是在精加工的时候直接进行加工出来。

图1-1设计零件

1.2工艺规程编制

零件采用精铸的方法生产,因此毛坯的精度较高,制定机械加工方案如下:

第一步先粗铣下平面,铣两叉口、中间的支撑圆柱和大圆柱的底面,由于叉口的加工余量为2mm,零件尺寸为7a11(mm),因此铸造的尺寸为11mm,本次粗铣去除2mm,剩余9mm。

第二步粗铣上平面,铣两叉口和中间的支撑圆柱,铣掉2mm,剩余7mm。

第三步加工Ф16mm的孔,由于精度要求过高,采用钻、扩、铰的加工方法,先钻一个Ф15mm的孔,然后扩至Ф15.9mm,最后铰到Ф16+0.035mm。

第四步锪Ф16mm的孔两端的倒角。

第五步加工M10的螺纹和锪倒角,螺纹采用钻、攻的加工方法,先钻Ф8.8mm的孔,然后攻螺纹,最后锪120°的倒角。

第六步粗铣叉口对侧面,加工至68H12尺寸。

第七步锪刀加工叉口倒角。

第八步叉口两爪上高频淬火,硬度HRC45—53。

第九步粗磨叉口两侧面,保证尺寸7a11,表面粗糙度Ra3.2。

第十步检查

2、夹具设计

夹具装夹方法是靠夹具将工件定位、夹紧,以保证工件相对于刀具、机床的正确位置具有以下特点:

1.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定位,是通过工件上的定位基准面与夹具上的定位元件相接触而实现的。

因此,不再需要找正便可将工件夹紧。

2.由于夹具预先在机床上已调整好位置(也有在加工过程中再进行找正的),因此,工件通过夹具对于机床也就占有了正确的位置。

3.通过夹具上的对刀装置,保证了工件加工表面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

4.装夹基本上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能比较容易和稳定地保证加工精度。

5.装夹迅速、方便,能减轻劳动强度,显著地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6.能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如镗削图机体上的阶梯孔,若没有卧式镗床和专用设备,可设计一夹具在车床上加工。

综上所述:

夹具安装方法简单,不受技术水平影响,易操作。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与指导老师沟通,决定设计第一道工序——铣底面的铣床夹具。

2.1加工要求

本夹具将用于XL5032立式铣床。

刀具采用面铣刀,由于加工零件的的最大宽度为92mm,查资料刀具直径φ125mm,刀片材料为硬质合金,齿数z=8,切削深度为2mm,一个工步铣削完成。

由于后面还有一次磨削加工,因此本次加工的精度要求不高。

2.2夹具设计

2.2.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于所有的面都没有加工,零件毛坯是采用精铸的方法生产,因此与加工平面向背的平面作为一个定位基准,限制3个自由度,在φ24mm的圆柱上放一个V型块作为一个定位基准,限制2两个自由度,叉口外侧放一个档位块,限制一个自由度,该档位块同时还作为对刀块使用,上面放一个厚2mm的塞尺,尺寸精度为h8。

如图2-1所示。

图2-1机械加工工序图

2.2.2切削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铣削深度apap=2mm

铣削宽度ae宽度最大处在两叉口位置,尺寸为92mm,根据资料选取铣刀直径为125mm,刀具材料为硬质合金。

铣削宽度最大处在两叉口位置,ae=92m-68mm=24mm

每齿进给量fz根据《金属切削手册》选取。

切削材料为ZG45,属于中碳钢系列,范围在0.05-0.2之间,取0.1mm/z。

每转进给量ff=fzz=0.1x8=0.8mm/r

铣削速度vcvc=πdon/1000,根据《金属切削手册》选取。

切削材料为ZG45,属于中碳钢系列,范围在80-120之间,取80m/min。

可计算出n=204r/min,选200r/min。

每分钟进给量vfvf=fn=0.8x200=160mm/min

计算切削用时零件总长160mm,加工工时1min,辅助时间1min。

平均切削厚度hdav进过计算可知hdav=0.13mm

切削力的计算经过计算可知切削力为3.75KN。

切削功率计算5kw,所选机床为5.5kw,合适。

2.2.3夹具结构设计

虽然夹具的种类繁多,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将各类夹具中,作用相同的结构或元件加以概括,可得出夹具一般所共有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夹具体、对刀元件或导向元件和其它装置或元件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定位元件

定位元件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平面、一个V型块和一个挡位钉。

a.一个平面

定位平面使用加工背面的平面,使用一个支撑块和一个支撑钉的方式。

考虑到叉口处需要加工,因此叉口下面用一个支撑块进行支撑,然后在直径φ24mm的圆柱下放一个支撑钉进行支撑,支撑钉和支撑块共同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限制了一个z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两个分别沿着x轴和y轴转动的自由度,同时考虑到直径φ24mm的圆柱中心有空,支撑钉有可能传到孔内,因此将支撑钉改为一个小的支撑块,由于此定位面是一个未加工面,本身比较粗糙,可不认为是过定位。

b.一个V型块

V型块卡住直径24mm的圆柱面,限制沿着x轴和y轴移动的自由度。

如果使用普通V

型块,会与零件的加强肋发生干涉,这里进行了改进,将一个普通的V型块分成两半,避开肋板的位置,在顶部分别用螺栓和底板连接起来。

如图2-2所示。

c.一个挡位钉

档位钉放在叉口的支撑块上,限制了z轴转动的自由度,考虑到磨损问题和便于定位的问题,使用一个长方体块作为档位块,用螺栓安装在叉口支撑块上。

(2)夹紧元件

a.夹紧力的大小图2-2分体式V型块

夹紧力的大小,对于保证定位稳定、夹紧可靠,确定夹紧装置的结构尺寸,都有着密密切的关系。

夹紧力的大小要适当。

夹紧力过小则夹紧不牢靠,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可能发生位移而破坏定位,其结果轻则影响加工质量,重则造成工件报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夹紧力过大会使工件变形,也会对加工质量不利。

理论上,夹紧力的大小应与作用在工件上的其它力(力矩)相平衡;而实际上,夹紧力的大小还与工艺系统的刚度、夹紧机构的传递效率等因素有关,计算是很复杂的。

因此,实际设计中常采用估算法、类比法和试验法确定所需的夹紧力。

当采用估算法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时,为简化计算,通常将夹具和工件看成一个刚性系统。

根据工件所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型工件应考虑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情况,找出加工过程中对夹紧最不利的状态,按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出理论夹紧力,最后再乘以安全系数作为实际所需夹紧力,即

Fwk=KFw式中Fwk——实际所需夹紧力,单位为N;

Fw——在一定条件下,由静力平衡算出的理论夹紧力,单位为N;

K——安全系数,粗略计算时,粗加工取K=2.5~3,精加工取K=1.5~2。

b.夹紧结构设计

夹紧结构的设计理念是施加一个力,该力指向V型块中心,将零件压在V型块上。

为了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初始考虑使用气动进行夹紧,根据夹紧力计算所需气缸的直径为400mm,尺寸太大无法布置,考虑使用液压进行夹紧,此时夹紧力够用但是液压缸的辅助长度过长,导致整个夹具太长,最终决定使用简单的夹紧结构,使用外六角头螺栓进行夹紧,夹紧的时候使用一个专用配套扳手进行夹紧,根据夹紧力计算所需直径为8mm,为安全考虑,选择M12的螺栓。

(3)对刀元件

铣床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好了以后,还要调整铣刀对夹具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进行定距加工。

为了使刀具与工件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能迅速而正确地对准,在夹具上可以采用对刀装置。

对刀装置是由对刀块和塞尺等组成,其结构尺寸已标准化。

各种对刀块的结构,可以根据工件的具体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本次设计的为铣床夹具,因此需要设计对刀块,这里直接把限制z轴转动的档位块作为对刀块,对刀的时候在上面放一个厚度为2mm的塞尺,尺寸公差为h8。

(4)夹具体

夹具体是夹具的基体骨架,用来配置、安装各夹具元件使之组成一整体。

由于夹具属于小批量生产,因此主要考虑使用现有的材料,工艺性不再作为第一考虑因素,使用普通的厚钢板作为夹具体,上下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加工后厚度为15mm,在安装螺栓连接的部位打孔,由于与其他元件进行连接。

与机床的连接使用机床上带的压块进行压紧。

如图2-3所示。

图2-3夹具体

(5)误差分析

由于本次加工是第一道工序,定位基准为粗基准,因此不再进行误差计算。

结论

本夹具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即将结束,课题是根据零件的加工内容所设计的铣床专用夹具。

从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内容初步拟定定位方案,夹紧方案,绘制草图,修改方案,最终确定方案。

这期间巩固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并进行了综合运用,提高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通过此次的培训不仅使我对课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灵活运用工具手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

我基本掌握了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以后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戴陆武.机床夹具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3]韩洪涛.机械制造技术【M】上海.化学出版社,2002

[4]李清旭.机械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王昆.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詹启贤.自动机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杨君兴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应用示例图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9].孙恒机械原理【M】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2006

[10].陈于萍互换性于测量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何明新机械制图(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孔午光高速凸轮【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3].孟原先现代机构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4].詹启军机器和结构综合分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15].邹慧贤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6].王成涛现代机械设计—思想和方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7].谢黎明机械工程与技术创新【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8].吕忠文机械创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课程设计答辩评语

 

 

答辩成绩

辩组

长签字

时间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