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4134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docx

四年级上美术计划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适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了解漫画与动画的艺术特点,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课次课题课时

  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1课时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1课时

  第3课美术的节奏2课时

  第4课变一变2课时

  第5课色彩的对比1课时

  第6课快乐的回忆2课时

  第7课登山游戏2课时

  第8课校徽设计2课时

  第9课美的邮票1课时

  第10课做年历1课时

  第11课星座的联想2课时

  第12课美丽的画盘1课时

  第13课我心中的未来1课时

  第14课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2课时

  第15课欢聚游乐园2课时

  第16课纸带穿编2课时

  第17课电脑美术1课时

  第18课会走的玩具1课时

  第19课我们的生日聚会2课时

  第20课漫画与动画欣赏2课时

 

本学期第1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

课时:

1课时

授课日期:

9月8日

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

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

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

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

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

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

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

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

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

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

(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

(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

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

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

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

黄和黄绿比?

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

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

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

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

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

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

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

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板书设计:

 

《色彩的冷与暖》教学反思

一.发现问题:

在《色彩的冷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似乎缺乏激情,尤其是对教材上的内容他们也似乎是非常的“清楚”,感觉过于“简单”,总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教学活动问题频频出现。

具体表现在老师讲解学生自己看书;到实际练习了学生不按要求操作;我把部分学生作品频频出示以便让学生从中明确要学的知识点,但效果相反只是笑声不断纪律更乱。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到较难把握,尤其是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想法。

二.确定问题:

通过查阅了网络教学中对小学美术的改进要求,对照实际我确定了问题的所在:

主要是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感性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对学习美术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是以实践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也就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兴趣。

而作为教师不能用一种所谓的标准去教,而应在教学中勇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心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深刻反思之后,更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对美术的认知水平,于是我在第二天特意找了几位学生交谈,从沟通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从学生方面:

1.通过欣赏、了解名家名画,叙述艺术家们的光辉人生。

用美的作品熏陶、感发学生。

2.引导学生对范作进行鉴赏:

可以赞赏,可以批评,可以临摹,更可以改头换面,或者“移花接木”,或者创造更新更美的形象来替换它、否定它。

充分让学生的心灵说话,让学生的作品说话的自主性、主体性。

教学方面:

我把课程作了调整修改,认为色调练习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冷、暖色调的辨别能力和运用能力,油画棒同样能达到教学目的,既然学生提议用油画棒,在不影响教纲要求的同时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把教案作了适当的调整:

1.改用学生喜欢的美术用具;2.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暖色中的红色我用专业词写在黑板上:

深红、朱红、大红;而黄色:

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绿色:

深绿、中绿、淡绿、橄榄绿、草绿;蓝色:

普蓝、深蓝、棝蓝等等,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些学生很认真的记了下来;3.教学中增加了图案的设计创造一例,让学生在优美的图案中进行色调运用,这样既达到了教纲要求同时又拓展了知识点,更符合小学的教学改进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锻炼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拓展和操作能力的设计。

 

本学期第2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时:

1课时

授课日期:

9月14日

课题:

线条的动与静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

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

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

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要求简洁,明快,具有

四.作业布置:

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要求简洁,明快,突出课题。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线条的动与静》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首先从题目上分析,力图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并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线条的动,于是我采取了系列化游戏:

  一.动一动

  通过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根根可爱的线条,引导他们想办法让自己身体这根线条动起来,我启发大家可以左右的动、可以上下的动、也可以扭动,于是孩子们的参与兴致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

  二.画一画

  此外,体会除了身体的变化会产生会动的线条之外,自然界的风也会使很多景物产生动感,这时屏幕上出现裙带、树、水三种景物,同时播放刮风的声音让学生想象风越刮越大,这三种景物会产生哪些变化?

我请大家在纸上任选一种景物,并画出它的动感,这时学生们充分的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使笔下的景物动起来了,学生们通过画一画,感受到富于变化的线条就会产生动感。

  三.跳一跳

  我抓住时机,启发大家边听音乐边领悟会动的线条,动感强烈的音乐与舒缓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师生共同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中用肢体语言表达出会动的线条,使学生们尽兴尽致,乐此不疲,真正体会到线条在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通过以上的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活动中,使学生们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导入学习的过程,如:

谁能用身体表现会动的线条?

谁能让你的丝带动起来?

丝带动起来时是怎样的线?

谁能画出动起来的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表现的能力,从而通过古代的,现代的,学生创作的,动画的作品欣赏,扩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本课存在的不足:

教学环节有重复现象,思路不够明晰,使教学质量直接受到相应的影响,这说明课备的不够细致,因此,今后在备课时应将主要脉络把握清楚,只要围绕一条主线,不离其中才会让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

  

 

本学期第3课时 

本单元第3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日期:

9月15日

课题:

美术的节奏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具学具:

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

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

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

这些节奏美吗?

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

《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

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本节课通过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结合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能较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节奏感。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阶段:

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

(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

二、课堂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

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辅导:

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三、作品展示:

同学们都离开自已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美术的节奏》教学反思:

节奏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其实不一定要用绘画或者粘贴的方法表现节奏,用一些物品如:

彩色图钉,扣子等等摆一摆,效果也不错。

通过学习美术的节奏,让学生观察、体验美术节奏的特殊美感,并尝试通过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设计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中,我通过玩音乐节奏游戏、变美术节奏图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作品,结合“知识窗”和教师的讲解,从而理解美术节奏的概念,了解各种不同的变化形式。

学生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美术节奏的美。

所以在进行剪贴、绘画创作时,学生都能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纹样内容和排列组合规律,创作出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但是对美术节奏在生活中的应用上,学生还缺少细心的观察和发现,教师也没有及时的展示和引导,使所学内容没能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是一个小缺憾。

在《美术的节奏》一课教学中,我和学生们共同遇到了一个问题:

讨论并举例说明视觉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节奏感的,我想,就这个问题做以下所感所想与反思。

在导入课题中,我结合了音乐中的“节奏感”在同学们唱《小螺号》一首歌时,我展示了与该歌曲节奏相匹配的一幅二方连续图案,一幅学生绘画作品,一幅风景图片,最后让学生找到最能够表达所唱的歌曲中节奏的那一幅画,这样引导了学生学会感受美术作品中同样也有节奏。

在讲授新课中,应当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能够例举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有关节奏感的景或物;能够用绘制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图案的方式来表现节奏感;能够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艺术作品中的“节奏感”,事实证明,难点就在于就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收集到生活中有节奏感的作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来表达该艺术作品中是如何表达节奏感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艺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呢?

又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自己所感受与理解艺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呢?

“节奏”在艺术资料中的阐述为:

艺术作品借助艺术手段把握对象的运动状态,显示出力度、速度和对比因素的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的现象。

在引导小学生进行参与讨论与交流作品中的节奏感时,应该从多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中参与欣赏与交流,因为,各部门艺术的艺术语言不同,形成节奏的基本方式也不一样,美术是运用形、色、线与轮廓等反复呼应和对比,以及构图安排和形象的特征及动态显示其节奏。

通过欣赏课本上的印有重复排列的花纹图案的纹样,以及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不足之处在于,该如何搜集更多的节奏感性强的艺术作品,如:

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通过实物展示和视觉冲击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参与讨论与交流作品中的节奏感的热情,通过作品中的形、色、线与轮廓等造型语言去感受不同形式美的节奏感。

引领小学生读懂视觉艺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应以欣赏、感受、理解与运用为引点,真正引导他们去感受丰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形式美的节奏感的快乐与品味。

 

本学期第4课时 

本单元第4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日期:

9月29日

课题:

变一变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

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

制作要点——分割:

直线组合:

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

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

分割:

直线、曲线……

组合:

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

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

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

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

(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

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

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课后拓展: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变一变》教学反思:

变一变》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课前我从旧报上收集了两张一模一样的人物照片两组,每组其中之一使用平面设计中切割重构的方法将画面变形。

课堂上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重构后的图片一张人物变高了,一张变胖了。

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原因,这两张变形的图片是怎样重构的?

(横向均匀切割和纵向均匀切割)怎样能保证切割均匀?

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个妙招:

有的说用尺子量出相等的距离;有的说用折扇子的方法折叠;还有的说找一个宽窄适宜的尺子作标准等。

那么除了横向和纵向均匀切割外还可以怎样切割?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斜线式、折线式等切割重构的方法。

请同学们欣赏一张用波浪式均匀切割的彩色图片(这张图片上是放在绿色背景上的一把圆号),请同学们说出变形后的感觉。

其中一个同学说得最美妙:

就象一块放在水中的碧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