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262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docx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范文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的治疗》

5.1.治疗目标:

目前,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与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成,而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又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指南设定标准与基本两个治疗目标。

标准目标: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基本目标: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l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l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l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其它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并适当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危险因素越多,其程度越严重,若还兼有临床情况,则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越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也应越大。

心血管危险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在很大范围内呈连续性,即便在低于140/90mmHg的所谓正常血压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的最低危险阈值。

因此,应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

最近,对既往的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在高危患者中,虽然经过降压、调脂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患者的心血管“残余危险”仍然很高,长期预后难以根本改善。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进行更早期的有效干预,即对低、中危患者进行更积极治疗,并对检出的各种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进行有效治疗,以预防或延缓此类患者的疾病发展进入高危阶段。

对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范围的人群,降压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发生,但降压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尚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要点7治疗目标

l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l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l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5.2.治疗策略

5.2.1.按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分层

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

很高危病人:

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高危病人:

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中危病人:

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为期数周的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低危病人:

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5.3.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在本指南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5.3.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

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主要措施包括:

=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

=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

=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5.3.2.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身高(米)²]和腰围。

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

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²,在24-27.9kg/m²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³28kg/m²为肥胖,应减重。

成年人正常腰围<90/2125px(男/女),如腰围³90/2125px(男/女),同样提示需控制体重,如腰围³95/2250px(男/女),也应减重[5]。

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及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

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

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kg为宜。

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

5.3.3.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不仅戒断困难,复发率也很高。

因此,医生应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患者戒烟,并鼓励患者寻求药物辅助戒烟(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同时也应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

5.3.4.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我国男性长期大量饮酒者较多,在畲族等几个少数民族女性也有饮酒的习惯。

所有研究者均应控制饮酒量。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

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

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5.3.5.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

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因此,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

①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②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③放松阶段,约5分钟,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

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均应根据个人的兴趣、身体状况而定。

5.3.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一种以敌意、好胜和妒忌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

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4.1.降压的目的和平稳达标

1)降压治疗的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较早进行的以舒张压(³90mmHg)为入选标准的降压治疗试验显示,舒张压每降低5mmHg(收缩压降低10mm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分别降低40%和14%;稍后进行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³160mmHg,舒张压<90mmHg)降压治疗试验显示,收缩压每降低10mmHg(4mm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分别降低30%和23%。

2)降压达标的方式:

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但在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后,进一步降低血压是否仍能获益,尚不确定。

有研究显示,将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到60mmHg以下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应及时将血压降低到上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5.4.2.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研究目标的随机对照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为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建立了理论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数十个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

较早期的降压治疗试验,主要研究积极降压治疗与安慰剂或不治疗对比是否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这些研究一致显示,降压治疗通过降低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这是我们治疗与管理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个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进行对比的临床试验,主要探讨较新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与传统的降压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断剂相比,是否能够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降低血压是这些降压药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药物之间的差别总体很小,但就特定并发症而言仍有较大差别,如脑卒中,CCB的作用较强。

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能有较大差别,比如,CCB与ACEI联合治疗,与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或b受体阻断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相比,可以更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ACEI+ARB联合治疗与ACEI、ARB单药治疗相比,不仅不能更有效降低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相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风险。

近年来,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选择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比强化与非强化的血压管理,寻找一个最佳的目标血压。

另一种类型的试验则选择高心血管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更低一些的血压是否能够更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这些试验通常不考虑入选者在入选时的血压水平,既有高血压患者,也有血压正常或已经控制到正常的患者。

血压更低的一组,有些并发症的风险有较明显下降,但也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则有上升趋势。

这些试验结果提示,在达到140/90mmHg以下的达标水平后,进一步降低血压应坚持个体化原则,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降压治疗方案的组成及其实施方法。

尽管多数降压治疗临床试验是在欧美国家进行的,但我国也独立完成了一系列降压治疗临床试验,并为多个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做出贡献。

较早进行的中国老年收缩期降压治疗临床试验(Syst-China)以及上海(STONE)和成都(CNIT)硝苯地平降压治疗临床试验等证实,以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CCB为基础的积极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率。

在此基础上,非洛地平降低并发症研究(FEVER)显示,氢氯噻嗪加非洛地平与单用氢氯噻嗪相比,尽管加用非洛地平组血压只进一步降低了4/2mmHg,但致死与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现降低了27%。

进一步进行FEVER试验事后分析发现,治疗后平均血压水平低于120/70mmHg时,脑卒中,心脏事件和总死亡危险最低。

正在进行的我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阶段报告表明,初始用小剂量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高血压的控制率可达80%左右,提示以钙通道阻断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优化降压方案之一。

除了上述降压治疗一级预防临床试验,我国还在脑卒中后降压治疗二级预防临床试验领域做出了贡献。

我国独立完成的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PATS)是国际上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安慰剂对照的脑卒中后二级预防降压治疗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吲达帕胺(2.5mg/d)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血压降低了5/2mmHg,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了29%。

此后,我国还积极参加了国际合作脑卒中后降压治疗预防再发研究(PROGRESS),并入选了整个试验6105例患者中约1/4病例,结果表明,培哚普利加吲达帕胺或单药治疗总体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28%,培哚普利加吲达帕胺联合降压效果优于单用培哚普利;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等亚洲研究对象脑卒中风险下降的幅度更大;事后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后平均血压最低降至112/72mmHg仍未见到J型曲线。

我国所入选的1520例患者进一步进行了随访观察,平均6年随访的数据证实,降压治疗显著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总死亡以及心肌梗死的危险也呈下降趋势。

我国学者也积极参加了老老年高血压治疗研究(HYVET,n=3845)与降压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预防血管事件的研究(ADVANCE,n=11140)两个重要研究,并分别入选了约40%和30%的研究对象。

HYVET研究结果显示,在收缩压160mmHg以上的高龄老年(³80岁)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降压治疗,采用缓释吲哒帕胺1.5mg/d将收缩压降低到150mmHg,与安慰剂相比,可减少脑卒中及死亡危险。

ADVANCE研究结果则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低剂量培哚普利(2-4mg)/吲达帕胺(0.625-1.25mg)复方制剂进行降压治疗,与常规降压治疗相比,将血压降低5.6/2.2mmHg,降低到了平均135/75mmHg,可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联合终点事件9%。

美国高血压患者心脏发作预防试验(ALLHAT)结果表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与氯噻酮对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VALUE试验证实较早控制血压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

心功能不全比索洛尔研究II(CIBIS-2)表明,比索洛尔明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发生危险。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试验(ACTION)亚组分析提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

联合治疗试验提供明确的证据。

氯沙坦干预以减少高血压终点研究(LIFE)随机治疗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氯沙坦±氢氯噻嗪比阿替洛尔±氢氯噻嗪组显著降低复合心血管事件。

北欧心脏结局研究(ASCOT-BPLA)结果表明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与阿替洛尔±氟苄噻嗪组相比较,更好地降低了心血管风险。

联合降压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ACCOMPLISH)试验结果表明,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联合方案优于贝那普利+氢氯噻嗪,可明显降低复合终点事件。

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终点试验(ONTARGET)结果提示单用替米沙坦与单用雷米普利的治疗均可人降低心血管事件,但两者联用对主要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均无明显差别。

ONTARGET和HOPE等试验提示,ARB或ACEI等治疗心血管高危人群(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伴靶器官损害的糖尿病),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的某些高危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出现争议。

糖尿病心血管危险控制研究(ACCORD)及国际维拉帕米-群多普利研究(INVEST)结果提示冠心病为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收缩压低于115-120mmHg,则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而血压目标研究(HOT)结果提示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则可减少心血管事件。

总之,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断剂之间的总体差别较小,但对特定的并发症或联合治疗方案而言,可能有较大差别。

CCB或利尿剂预防脑卒中的作用较强。

CCB与ACEI联合与其它联合治疗方案相比,可更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ACEI或ARB对靶器官保护作用较好。

b受体阻断剂则对预防心脏发作事件作用较强些。

正如上述,高血压患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除了糖尿病、血脂紊乱等,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与脑卒中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2倍。

我国独立进行的多种维生素治疗试验以及叶酸治疗试验荟萃分析均显示,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18%)。

但补充叶酸对我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仍有待进行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靶器官亚临床病变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如超声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血管超声检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蛋白尿、新发糖尿病等,以中间心血管检测指标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临床试验广泛开展,针对中间检测指标的亚组分析、事后分析逐年增多。

此类研究需要的样本量通常较小,可以在1年内观察到明显变化,对于探讨高血压损伤机制或降压治疗的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检测技术往往较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时不确定,研究结果有时不一致,因此,能否以中间检测指标临床试验替代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研究目标的大样本长期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5.4.3.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

1)小剂量: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重要性不亚于或甚至更胜过药物的疗效。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用药:

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

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5.4.4.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五类(表5-1),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表5-2)。

此外,a-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及其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单药或联合治疗(表5-1)。

尽管本指南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可以不加选择地随意使用药物,或五大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的机会均等。

相反,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有时又可将这些临床情况称为强适应证(表5-3)。

表5-1常用的各种降压药

口服降压药物:

每天剂量(mg),

分服次数

主要不良反应

钙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

 

踝部水肿,头痛,潮红

氨氯地平

2.5-10

1

硝苯地平

10-30

2-3

缓释片

10-20

2

控释片

30-60

1

左旋氨氯地平

1.25--5

1

非洛地平缓释片

2.5-10

1

拉西地平

4-8

1

尼卡地平

40-80

2

尼群地平

20-60

2-3

贝尼地平

4-8

1

乐卡地平

10-20

1

非二氢吡啶类:

 

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抑制

维拉帕米

40-120

2-3

维拉帕米缓释片

120-240

1

地尔硫卓缓释片

90-360

1-2

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

 

血钾减低,血钠减低,血尿酸升高

氢氯噻嗪*

6.25-25

1

氯噻酮

12.5-25

1

吲哒帕胺

0.625-2.5

1

吲哒帕胺缓释片

1.5

1

袢利尿药:

 

血钾减低

呋噻米

20-80

2

保钾利尿药:

 

血钾增高

阿米洛利

5-10

1-2

氨苯蝶啶

25-100

1-2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伊普利同

20-40

1-3

血钾增高,男性乳房发育

b阻滞剂

 

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

比索洛尔

2.5-10

1

美托洛尔平片

50-100

2

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190

1

阿替洛尔

12.5-50

1-2

普萘洛尔

30-90

2-3

倍他洛尔

5-20

1

a-b阻滞剂

 

体位性低血压,支气管痉挛

拉贝洛尔

200-600

2

卡维地洛

12.5-50

2

阿罗洛尔

10-20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咳嗽,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

卡托普利

25-300

2-3

依那普利

2.5-40

2

贝那普利

5-40

1-2

赖诺普利

2.5-40

1

雷米普利

1.25-20

1

福辛普利

10-40

1

西拉普利

1.25-5

1

培哚普利

4-8

1

咪哒普利

2.5-10

1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罕见)

氯沙坦

25-100

1

缬沙坦

80-160

1

厄贝沙坦

150-300

1

替米沙坦

20-80

1

坎地沙坦

4-32

1

奥美沙坦

20-40

1

a-受体阻滞剂

 

体位性低血压

多沙唑嗪

1-16

1

哌唑嗪

1-10

2-3

特拉唑嗪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