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609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报告编制单位:

法人代表: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注册咨询工程师

编写人员:

注册咨询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养老产业项目。

1.1.2建设地址

某市某县古城镇某村。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筹建单位

某居民服务有限公司

1.1.5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项目建设规模

1、新建福利院、光荣院、儿童院、老人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占地面积3182亩,计划建设4座院民楼,65座老人公寓、500栋独栋别墅、360座小院、二座多功能办公综合楼,占地2268亩,建筑面积2864000平方米。

约可入住院民58000人。

总投资:

约180亿元。

2、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亩,计划建设一座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的综合楼。

建筑面积69960平方米。

3、新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占地面积36亩,计划建设二座综合楼,建筑面积53976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内容

某养老产业项目占地总面积为3182亩,主要包括:

1、场地平整及三通一平工程。

2、新建福利院;光荣院;养老公寓;庭院养老生活区;独栋别墅养生区;疗养中心;医疗救助中心;文化娱乐会所(歌舞、乐器、绘画、棋牌);健身保健运动会所(网球、羽毛球、门球、老年微型高尔夫练习场、游泳池、健身房、步行跑道、太极运动广场等)、心理辅导咨询中心;餐饮、购物商业水景步行街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颐养基地,占地面积3182亩,计划建设四座院民楼,65座老人公寓、二座多功能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2864000平方米。

可入住院民58000人。

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亩,计划建设一座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的综合楼。

建筑面积39960平方米。

新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占地面积36亩,计划建设一座综合楼,建筑面积23976平方米。

3、道路硬化14000㎡。

4、室外消防及排污管道。

5、室外给排水管道、围墙、大门。

1.1.7建设工期

总工期4年,即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1.2编制依据

1.2.1某市某城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

1.2.2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某古城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实施规划的批复》(成府土[2010]22号)。

1.2.3某市某发展和改革局《世尊颐城养老项目备案通知书》(郫发项目[2011]155号)。

1.2.4某市国土资源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成国土资发[2010]240号)。

1.2.5某市某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登记表》

1.2.6某市某民政局提供的材料。

1.3项目立项情况

某市某民政局为项目的承办单位,某市人民政府2010年2月以《关于某古城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实施规划的批复》(成府土[2010]22号),某发展和改革局《世尊颐城养老项目备案通知书》(郫发项目[2011]155号)对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并指定四川颐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项目的建设单位,根据批复某某颐禾颐养公寓即开始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1.4投资估算

总投资180亿元,其中:

土建工程120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亿元,预备费1.2亿元

1.5资金筹措

本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80亿元,资金来源:

其中,主要以自筹为主,自筹1.2亿元;3.8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以第一组团约3万平米以建成的养老电梯公寓向银行融资2亿元,滚动分期开发建设,力争向民间引进合作伙伴融资80亿元实施项目的总体开发建设

1.6研究结论

本项目属于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完成后使得某市某的社会福利工作条件大为改善,福利院、光荣院、儿童院、老人公寓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某市某老年人事业,实现优抚军人、社会三无人员、孤儿与弃婴、及家庭无力照管的老人等有固定居所。

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人能有机会和场所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帮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进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打造一个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城乡资源,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社区基层延伸,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

救助站建成后,将更加体现某某社会的关爱。

某市某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地点与地理位置

某位于某西部新中心,位于东经103度,北纬30度,地处某,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48万人,辖15个镇。

某地处某市上游西北郊,县城距某市绕高速公路1公里,距轻轨乘铁0.5公里距某市三环路18公里,距某市二环路22公里,距某市一环路24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某火车站30分钟车程,已开通305、54、98等4条公交线路,直达某市区。

境内有317国道、成灌高速公路、沙西快速通道等三条高等级公路东西向横贯全境,是通往都江堰、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旅游胜地的必经之路。

某,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处处流淌着独具特色的人文脉息,被称为“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

据1996~1999年对古城遗址的发掘研究,早在4500年前,古蜀便有很高的文明程度,某平原已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

距今3000年前,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就在此建立国都,以郫为都邑。

在《蜀王本纪》、《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清乾隆《某志》中有诸多相关记载,至今在某县城北郊仍存古杜鹃城残垣。

近年来,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和某市委、市政府“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等重大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一城两带三基地”建设,切实加强以富裕某、生态某、人文某、宜人某为支撑的幸福某建设,着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当好某试验区的排头兵,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神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全力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生态田园城市目标。

2011年,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7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98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7亿元,增长5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3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4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7元,增长19.8﹪。

2.2项目区用地情况

本项目拟用地建设区域占地总面积为3182亩(2864000平方米),为划拔地,项目用地选址与用地规模合理,经某市国土资源局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成国土资发[2010]240号)批准。

其中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含福利院、光荣院、儿童院、老人公寓),占地面积1800亩;生活配套、购物、文化娱乐、运动休闲、老幼文教配套面积1200亩;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亩;新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占地面积36亩。

2.3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2.3.1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某地貌类型分区属四川盆地西平原区,具有某坝坝区的典型特点,是某冲洪积扇状平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因古河道的冲击和近代河流的冲刷切割,形成众多成扇形状展开,微地貌呈凸凹状的条堤形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米。

西北部浅丘台地横山子,是县内唯一的山丘。

全县除浅丘台地为老冲击黄泥粘土层,下覆紫色砂岩和砾岩以外,平原地表皆为某新冲积灰色水稻土细沙粒泥层,下伏洪积物黄泥层或黄泥夹沙层,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县水系发达,内江四大干流流经县境,并行成八条干渠,两条分干渠和一条东风渠干渠,以下又形成密如蛛网的排灌系统。

某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三沉降带,地质构造区划属四川中台拗—某台陷—某新生代断陷。

项目区位于大某生态示范核心某古城镇某村。

距某市区约19公里,距某县城约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流经该区域的柏条河与徐堰河清澈干洌,是某市重要的饮用水源。

古城镇生态环境秀美,绿色成荫,今人为打旅游牌,则谓之为古蜀水乡。

境内气温温和,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5度。

这里有某自来水六厂,这里为某市区提供90%的生活用水;这里空气清新,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十余万,是真正养生宜居之地。

2.3.2水系、水文及气象情况

2.3.2.1水系

某市某主要属某水系,沿柏条河、徐堰河而下,直至流入长江。

两条河发源于龙门山。

2.3.2.2水文

某市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拥有府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毗河、徐堰河、沱江河。

八河环绕,穿城而过,地下水储量约2.43亿立方米,水质达到欧共体标准,是某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承担着某城区范围内85%以上的供水量。

被称为“八河并流的水上城市,某平原的至美田园”,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人们安居乐业。

2.3.2.3气候

某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近年来很少低于-1度)。

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

加上地处某“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适宜开展各种旅游,特别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潜力大。

2.3.3交通

2.3.3.1航空

目前由公路至双流机场约20分钟车程,某双流国际机场于1993年被国家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2000年获“落地签证权”,是中国国际航空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四川分公司和某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截止2011年,某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138条国内定期航线和48条国际(地区)航线,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创建世界十佳机场。

某双流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4000余亩,现有两条平行跑道,其中西跑道长3600米,宽45米,等级4E,具备Ⅱ类着陆标准;东跑道长3600米,宽60米,等级4F,按Ⅲ类A着陆标准建设,可供A380飞机起降。

机场共有停机位200个。

某双流国际机场2000年旅客吞吐量552万人次,2005年旅客吞吐量1389.96万人次;2011年旅客吞吐量2907.4万人次,平均每年以10﹪以上递增,客运量居中国中西部机场第一位、全球机场47位,货运量居中国大陆机场前6位、全球机场44位,成为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城。

2.3.3.2铁路

东西向的成灌快速铁路贯穿全境,实现了某至某、都江堰仅需15分钟,极大缩短某与某主城区和都江堰旅游景区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

2.3.3.3水资源

某市某河流属某上游支流,主要有西北来自龙门山方向的柏条河、徐堰河,两河并行穿越县域而过,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亲水性好,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古蜀水乡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

也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厂——某市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提供地,承担着某市90%以上的供水。

这是一条注定要和某这座城市,和千万某人世世代代“纠结”在一起的河流。

2.3.3.4公路

某市某城区公路交通网以城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43.359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2.61/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基本形成了以国道干线(高速公路)为枢纽,县级快速通道为骨架,镇村道路为脉络,辐射成网、四通八达的公路体系。

随着县一个客运中心站和9个镇级公交站的建成,以及德源、三道堰镇级公交站和东南部新城公交首末站的启动建设,一个以县客运中心站为枢纽,镇级站为集散点,沿线设港湾站,辐射全县,循环成网的公共交通场站体系已基本形成。

2.3.4政策、资源

2.3.4.1政策

1、本项目符合某市某发展规划要求。

2、本项目符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民政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要求。

3、本项目符合《全国服务标准2009-2013年发展规划》、。

4、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某古城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实施规划的批复》(成府土[2010]22号),某市某民政局作为项目承办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

5、本项目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几乎无影响,经规划、建设、环保等单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

2.3.4.2资源

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所需的各种资源均为市场基本资源,而且供应充足,能够满足项目的需要。

1、人力资源,本项目总体工程量不大,本市及邻近县市的劳动力资源能满足施工所需。

2、施工机械,本项目所需施工机械均为普通机械,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3、材料、设备,本项目所需的地材、水泥、沥青、地面砖等建材可在当地或邻近县市采购。

4、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筹、申请上级补助资金构成。

5、项目运营主要为某市某社会福利事业使用,日常使用资源均为普通资源,能够保证办公及生活使用。

2.4项目选址情况

本项目为建设某市某社会福利中心,在比照各种方案及节约投资考虑,项目选址为某市某古城镇某村。

 

第三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3.1项目提出的背景

根据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开始步入老人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就某市而言,全市现有常住人口1404.7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46.8万人,占总人口的18%,而到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8.3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9.71%。

60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超过国际通行标准8.39、2.71个百分点,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问题十分突出,建设一座市级标准化、示范化的社会福利中心越来越显得重要,新建某市某社会福利中心已迫在眉睫。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管理体制已被突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上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城乡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化管理模式。

此外,国家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由收容遣送改为救助,这就需要更多的关爱救助,近年来,某市每年救助对象都在2000人以上,这也需要有一个场所和机构。

按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服务标准2009-2013年发展规划》、《全国民政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要求,认真做好某市某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推动某市某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是解决某市某社会养老问题的需要

某市下辖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等9个区,某、双流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大邑县等6个县,另有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4个县级市,共1404.76万人口。

随着社会老龄问题的到来,某市老年人口已达258.3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39%,同时由于社会已经步入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养老观念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个孩子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家庭养老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建设老年人福利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是实现解决家庭养老矛盾,实现社会养老的重要举措。

 

3.2.2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创建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2.3是服务救助对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救济、社会教育、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的多元性社会事务行政工作。

做好这份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每个求助对象合法权益,也维护社会稳定安全。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某市现有人口1404.76万人口,其中老年人口已达258.3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39%,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问题十分突出,建设一座市级标准化、示范化的社会福利中心越来越显得重要。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上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城乡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化管理模式。

此外,国家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由收容遣送改为救助,这就需要更多的关爱救助,某市某也需要建立一个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场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日益重视福利院、光荣院、儿童院、老人公寓的建设,加大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国家民政部也下发了专项补助资金,同时某市某委、市政府及某市某人民强烈支持与欢迎本项目的建设,某市某财政专门划出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项目用地、规划、环保、及建设许可已获得了批准,项目可行性高。

第四章项目区选址

某养老产业项目位于某市某古城镇某村,建设用地规划已经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某古城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实施规划的批复》(成府土[2010]22号),某发展和改革局《世尊颐城养老项目备案通知书》(郫发项目[2011]155号)批准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有以下几点优势:

1、某,地处某平原腹心地带,位于某市西北近郊,东靠金牛区,西连都江堰市,北与彭州市和新都区接壤,南与温江区毗邻,是通往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青城山、黄龙和九寨沟的必经之路。

是著名的“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处处流淌着独具特色的人文脉息,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与建设环境,同时办好社会福利事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2、项目所在的某村属某市某古城镇辖区,离县城9.5公里,距彭州市11公里,现有郫彭路、沙西线纵横贯穿全境,交通便捷;该镇境内的“古城遗址”是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镇已建成以古典建筑、民俗文化、旅游影视为特色的“西蜀古城”,初步形成0.5平方公里规模的仿汉、仿唐、仿明、仿清等古建筑群,成为某市旅游环线的一个靓点。

3、在某市某区内就近选址建设成本低,而且该地段水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4、项目用地区域基本为已平整的政府收储划拔土地,无拆迁与征地补偿等问题,随着项目建设需要可随时投入使用。

第五章主要的技术和工程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与原则

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必须按照全面推进“十二五”民政标准化建设,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政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服务现代民政转型、推进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标准研制为基础,以标准应用为重点,加强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着力增强民政标准化的系统性、导向性、实效性与科学性,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

5.2设计依据及标准

5.2.1设计依据

1、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

2、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地勘报告及相关资料;

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要求;

4、相关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5.2.2设计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4月;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JGJ50—2001;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45—952005年版;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3建筑方案设计

本项目新建5幢六跃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老人公寓(电梯公寓),建筑面积106064平方米;新建2幢六层的福利院院民楼,建筑面积116336平方;新建1幢十一层多功能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新建1幢三层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的综合楼,建筑面积39960平方米;新建1幢三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建筑面积23976平方米。

以使项目完成后,各种设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应对孤儿与弃婴收养、三无老人收养及家庭无力照管的老人收养工作,为贫困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对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关爱服务,并对社区建设提供业务指导。

5.4结构设计

5.4.1设计依据

1、《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物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

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1-2001;

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3年版。

5.4.2设计要求

1、基本风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本工程按50年一遇的某市基本风压:

0.35kN/m2。

2、基本雪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本工程按50年一遇的某市基本雪压:

0kN/m2。

3、抗震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某市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本项目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项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6、建筑消防设计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本项目建筑消防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

7、设计使用年限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4.3楼屋面均匀活荷载标准值

各层大厅:

3.5kN/m2

各层房间、办公室:

2.0kN/m2

设备用房:

7.0kN/m2

档案室:

5.0kN/m2

管理用房:

2.0kN/m2

公共走道:

3.5kN/m2

公共卫生间(回填部分另计):

2.5kN/m2

电梯厅、消防疏散楼梯、消防前室:

3.5kN/m2

地下停车库、坡道:

4.0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轻质隔墙:

砌筑容重不得超过12.0kN/m2

其它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

5.4.4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本项目为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