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664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拉起手》。

2、欣赏《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3、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2、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3、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4、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教学重点:

三连音。

教学难点:

变化音记号。

媒体准备:

录音机、课件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

(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

(1)弱起小节。

(2)三连音。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

①、XX|X.XXX|XXXX|X.X‖

②、0X|X.XXX|XX0X|X.XX‖

(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

XX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

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1)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2)、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3)、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4)、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5)、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6)、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7)、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布置作业:

复习三拍子。

板书:

课题

①、XX|X.XXX|XXXX|X.X‖

②、0X|X.XXX|XX0X|X.XX‖

第二课时

一、发声练习。

(略)

二、听辩变化音。

(练一练④)

三、音乐知识:

常用变化音记号。

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书写方式。

四、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

(练一练①②)

1、学唱《拉起手》

2、复习《国歌》

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

情绪、感受)

(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

(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

(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

(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歌曲处理。

(6)、跟录音伴奏演唱。

布置作用:

1、复习歌曲

2、复习音乐知识:

常用变化音记号

板书:

课题

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第二课亚洲弦歌

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2、表演《邮递马车》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3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亚洲风格特点的歌曲。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重点:

领会亚洲民族、民间音乐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难点:

听辨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的音色。

媒体准备:

录音机、课件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辩音程与和弦:

1、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

2、听辩和弦: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3、要求:

听辩和声的色彩。

二、听赏《摇篮曲》。

1、欣赏录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弹奏看歌词,了解作品内容。

3、复听并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体会变化音的作用。

4、感受带XX.XX―|节奏的旋律效果,出现了多少次?

5、找出相同旋律与不同旋律,感受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

三、听唱歌曲,熟悉旋律。

四、与《运动会开幕曲》比较,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拍子:

变换拍子。

2、节奏:

先短后长。

3、旋律的走向:

下行。

4、速度:

稍慢。

5、小结:

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6、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五、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奏:

按课本要求进行。

2、辨别乐器,说出属于哪个乐器组,并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和用笛子预习歌曲的旋律。

板书:

课题:

《运动会开幕曲》

拍子:

变换拍子。

节奏:

先短后长。

旋律的走向:

下行。

速度:

稍慢。

小结:

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唱曲《邮递马车》

1、充分利用范唱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

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的话可多听几遍。

歌曲的介绍可少讲一些,留给学生在聆听范唱后进行简单的讨论或议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

歌曲艺术处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一试,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

要使学生真正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

  3.注意教歌方法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歌曲较长,速度较快,其中有男、女声交替演唱等。

为使学生尽快学会、唱好这首歌曲,可多利用录音范唱,并辅之以听唱法。

尽量不用将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地进行视唱的方法,因为这样会改变歌曲情绪,使学生失去兴趣。

  4.编配打击乐伴奏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邮递马车》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

可选用两、三件打击乐器,如串铃、双响筒和铃(或三角铁)等。

节奏型可让学自行设计,以模仿马车行驶的音响效果。

二、欣赏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

  1.注重感受音乐这两首歌曲有浓烈的民族特色。

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

教师先不作任何介绍,仅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引导得出结论。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讲解必须十分精简,切不可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给学生。

  2.模唱欣赏曲中的片段这两首歌曲中部有比较突出的、简短的乐句,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

比如:

《摇篮曲》中的开头第一句(课本上有旋律性示意图)。

《运动会开幕曲》中的:

  和和

  可以在欣赏一遍以后,挑出个别的乐句(如上例),让学生模仿学习,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

  3.比较的方法这是欣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事先提出听辨要求),并注意对比的难易程度(对比力求明显,使多数学生能够辨认),例如课本上要求学生听辨3首歌曲片段各是哪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歌曲?

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欧洲歌曲也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只要选择的歌曲对比明显,学生比较熟悉,多数学生应该能够辨别。

三、欣赏“亚洲民间器乐器曲片段”

  1.感受乐器音色和认识乐器这里选择的4首器乐曲片段,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几种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够听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其他方面。

结合课本上的画面,注意聆听乐器的实际音响。

有条件的话,使用音像资料和软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采用先不向学生介绍乐器和乐曲,而是先听音乐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辨别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或者在课本上的4种乐器和乐曲当中做选择。

然后进行讨论、归纳。

还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平时了解、喜欢的亚洲音乐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做一两种乐器。

四、与地理课相联系

六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正在学习世界地理。

亚洲部分是否已经学习过,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了解。

本单元涉及到的亚洲国家地区知识,要和地理课上的内容相联系。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不必过多讲解。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

板书:

课题:

《邮递马车》

 

第三课doremi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doremi》。

2、欣赏:

《doremi》。

3、五线谱知识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2、欣赏并学唱歌曲《DoRe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3、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风格。

媒体准备:

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略)

二、听拍节奏:

1、XX|XXXXX0|

2、XX|XXXXXXX.XX|

3、X|X.XXXXXXX|

三、学习《doremi》。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

2、分析歌曲节奏的点。

3、读拍难点节奏。

4、再听录音范唱一次。

5、说出歌曲的情绪和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

6、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歌词。

(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

旋律特点:

上下起伏同音反复上下起伏

7、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8、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

9、五线谱:

口诀学习加上儿歌学习。

布置作业:

唱熟歌曲,可以的话背诵歌曲。

板书:

听拍节奏:

1、XX|XXXXX0|

2、XX|XXXXXXX.XX|

3、X|X.XXXXXXX|

第二课时

一、学唱与欣赏《DoRe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

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

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

三、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

《DoReMi》

板书:

课题:

《DoReMi》

旋律特点:

上下起伏同音反复上下起伏

 

第四课黄河之滨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欣赏:

《看秧歌》、《小放驴》、《大起板》

3、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3、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4、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充分感受歌曲由于变拍子带来的不同情绪,在演唱歌曲是把这种情绪对比表现出来。

2、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

媒体准备:

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课件。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略)

二、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听录音范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复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3、跟琴唱歌谱

4、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5、学生跟琴演唱。

三、歌曲的处理与分析

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

四、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作业布置:

复习歌曲

板书:

课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曲《看秧歌》

1、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2、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师生讨论:

乐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4、复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可分为几部分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部分)

分析:

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

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

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

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5、再听,完整感受,小声哼唱。

二、聆听歌曲《小放驴》

1、初听《小放驴》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2、简介河北吹歌:

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吹奏的曲目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3、播放图片,让学生认识乐器管子、唢呐。

4、复听歌曲,体验乐曲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特色。

5、师生讨论音乐节奏、旋律、情绪等特点,并分析乐曲结构。

分析:

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放驴的劳动生活,也是源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地秧歌“跑驴”。

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民间的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驴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乐曲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重复,又叫“双双句“。

作业布置:

课后多听一听北方吹歌音乐,熟悉主要乐器的特点。

板书:

课题《看秧歌》

山西的秧歌

课题《小放驴》

河北吹歌 :

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

第三课时

一、欣赏《大板起》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山西民歌和河北吹歌。

这节课我们继续体验民间音乐,河南民间乐曲《大板起》。

学生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并回答问题。

设: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它与《小放驴》的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地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乐曲的音乐体裁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小放驴》的音乐情绪是热情奔放、风趣幽默、歌唱性很强;《大板起》是热情奔放、诙谐幽默、粗犷豪爽的。

二者都是我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有自身独特个性色彩。

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特点。

《大板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欣赏器乐演奏《沂蒙山小调》

初听音乐,学生回答问题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

(四分之四)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复听音乐,加深旋律印象,进一步体验不同地区的民歌又何区别。

并与前面所欣赏的几首作品作比较的聆听、分析等。

布置作业:

能够用乐器演奏《沂蒙山小调》

板书:

课题《大板起》

 

第五课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对火车及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延长《火车来了》。

并记住能理解什么是变拍子。

3、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变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够以语言或动作形式对音乐作出反应。

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 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媒体准备:

录音机、图片、DVD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1、初听乐曲,体验音乐内容:

设:

你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

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你知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

答:

《凯埃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维拉-罗波斯的作品,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并设计了一个表现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好似带领听众做一次巴西乡间旅游。

乐曲除以逼真的音响模仿。

描绘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如汽笛、车轮转动声等)外,主要是当火车出站后,在车轮转动的节奏背景下,那悠扬的旋律吧听着带上旅途,不但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般一往无前的形象,重要的是这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复听乐曲结合地理知识,进一步体验音乐

设: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

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

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答: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

巴西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

从16-19世纪初,巴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黑人被输入。

20实际初,又有大批移民从欧洲迁入。

因此巴西民间音乐是多种民族音乐经过数百年的同化和变迁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混合体。

布置作业:

了解巴西的相关知识,认识书本上巴西的乐器

板书:

课题《凯皮拉的小火车》

第二课时

一、欣赏《太平洋231》

1、在欣赏时,应重点关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可以参考《凯皮拉的小火车》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二、简介作曲家奥涅格对机车火车头的感情。

奥涅格是瑞士作曲家。

《太平洋231》作于1923年。

19世纪末,欧洲工业发达,蒸汽机车不断改进。

“太平洋231”是一种大马力的重型机车,机车重300吨,时速120英里。

作曲家特别喜爱火车,他自己说过“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太平洋231》中,我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对火车头噪音的简单模仿,而是想把我所看到的一种印象和感受到的喜悦,用音乐手段表现出来”。

三、学习音乐知识

通过对认识西洋乐器的及每种乐器声音的体验,让学生对西洋管弦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帮助他们对以后欣赏乐曲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等课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

课题《太平洋231》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

第三课时

一、发声练习(略)

二、学唱《火车来了》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1、初听歌曲,边听边想:

设:

乐曲是几拍子的?

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复变换的变拍子

《火车来了》这首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

“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

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学习歌词,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4、反复演唱,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5、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6、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

板书:

课题《火车来了》

 

第六课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创编活动。

2、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活动。

3、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2、  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

媒体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2、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歌曲。

3、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歌曲的情绪怎样?

4、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5、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6、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7、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

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8、学生排练

9、表演

三、评价、小结

作业布置:

复习歌曲,分小组表演唱

板书设计:

课题《一二三四歌》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一二三四歌》

三、欣赏《致音乐》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2、介绍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

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

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

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

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3、介绍《致音乐》的由来:

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

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

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

他说:

“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4、学习歌曲

5、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什么?

6、学习旋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学生自己唱旋律

7、学习歌词

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8、词曲结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9、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10、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11、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美妙的琴声》

《美妙的琴声》是一首捷克民歌,原名《幽默曲》,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C大调,4/4拍子。

1、完整听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