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773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docx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四+图像题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专题强化四图像题

 

一、选择题

1.(2013•佛山)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

2.(2013•揭阳)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B.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

C.b点表示20℃时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大于X

3.(2012•揭阳)以下的变化曲线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向pH=3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溶液

D.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4.(2013•衡阳二模)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加水B.

浓H2SO4加入水中

C.

煅烧CaCO3D.

O2在水中的溶解度

5.(2014•南安市校级模拟)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

6.(2013•佛山)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7.(2012•佛山)在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

A.

B.

C.

D.

8.(2013•揭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9.(2014•南安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10.(2015•海南模拟)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11.(2011•湛江)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

D.以上图示中未涉及置换反应

 

二、解答题

12.(2013•湛江)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应前的原子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2)反应前的分子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分子数.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13.(2013•佛山)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g.

(3)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_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4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饱和的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主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5)为检验(4)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4.(2012•揭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1)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3)一个C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4)写出反应A+D→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专题强化四图像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3•佛山)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

【分析】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根据横轴的意义分析,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

【解答】解:

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故A错;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B错;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因此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故C正确;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以及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013•揭阳)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B.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

C.b点表示20℃时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大于X

【分析】A、据X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C、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D、降低相同的温度,则同质量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越大,则析出的溶质越多.

【解答】解:

A、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b点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示20℃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D、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Y大,所以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X大于Y,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升温、降温溶液的变化情况,及曲线上某一点和交点的含义,能较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

 

3.(2012•揭阳)以下的变化曲线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向pH=3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溶液

D.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分析】A、根据没加入硝酸钾固体前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考虑;B、根据加水后pH值的变化考虑;C、根据反应结束沉淀不再变化考虑;D、根据镁和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和反应速度快慢考虑.

【解答】解:

A、在没加入硝酸钾固体前,该溶液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A错;

B、向pH=3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因为水的pH值═7,所以加水后pH值不可能大于7,故B错;

C、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完毕沉淀就不再增加,最后应改成横线,故C错;

D、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铝产生的氢气要比镁产生的氢气多,所以铝在上边,又因为镁比铝活泼,所以镁反应的速度快,铝最先到达最高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D答案的判断:

要从产生氢气的多少和反应的速度快慢,两个方面考虑.

 

4.(2013•衡阳二模)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加水B.

浓H2SO4加入水中

C.

煅烧CaCO3D.

O2在水中的溶解度

【分析】A、根据盐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盐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盐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分析.

B、根据浓硫酸加入水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加入浓硫酸的量的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分析.

C、根据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减小分析.

【解答】解:

A、盐酸是一种酸,溶液的pH小于7,向盐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pH增大,但再稀也是盐酸的水溶液,溶液的pH小于7,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A图象不正确.

B、浓硫酸加入水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加入浓硫酸的量的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B图象不正确.

C、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到碳酸钙全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图象正确.

D、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减小,D图象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图象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变化前后纵轴和横轴的关系,特别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5.(2014•南安市校级模拟)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消化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解答】解:

A、37℃是消化酶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温度过高或是过低都不利于消化酶的活性的发挥.故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范围内,Ph值越高,酶活性越强.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性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C、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高效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消化酶,可加快反应的速度.故符合题意.

D、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关于影响消化酶的知识,可结合着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来掌握.

 

6.(2013•佛山)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分析】A、根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的名称、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

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Li、Be均为金属元素,但硼(B)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镁原子、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0,故说法说法错误.

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分别易失去1个、3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离子;则Na+和Al3+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进行解题的能力,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012•佛山)在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

A.

B.

C.

D.

【分析】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盐酸溶液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盐酸溶液显酸性,pH<7,所以最终溶液的pH应小于7,故错误;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开始溶液的pH应大于7,故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但溶液的pH变化不会直线下降,不成比例关系,故错误;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该图象符合反应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液酸碱性的了解及与pH的关系,和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分析,要细心分析.

 

8.(2013•揭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分析】锌比铁活泼,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决定于温度;

显碱性的溶液稀释时,碱性减弱.

【解答】解:

A、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锌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根据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Zn→H2,Fe→H2,当铁片和锌片的质量相等时,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但是不可能减小到零,因为反应中不断生成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晶体不溶解,质量分数应该不变,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总是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显酸性的溶液稀释时仍然显酸性,显碱性的溶液稀释时仍然显碱性,只不过是酸性或碱性的强弱变化罢了.

 

9.(2014•南安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D、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

【解答】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说法错误;

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

 

10.(2015•海南模拟)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

【解答】解: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D错误;

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同学们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行.

 

11.(2011•湛江)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

D.以上图示中未涉及置换反应

【分析】这两幅图表示了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溶液中,主要是离子参加反应,有些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解答】解:

A、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正确,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错误,原子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

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错误,第一幅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第二幅表示复分解反应.

D、以上图示中未涉及置换反应,正确,因为涉及了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

故选:

AD.

【点评】要求同学们能看懂化学反应的模拟图形,能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此题对这部分知识点有很好的练习作用.

 

二、解答题

12.(2013•湛江)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应前的原子数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2)反应前的分子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分子数.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O2

2CO2 .

【分析】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根据该微观示意图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特点,找出符合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

(1)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变化可知,反应前的原子数等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2)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去掉未反应的分子,反应前的分子数大于反应后的分子数;

(3)由微观示意图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特点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该反应的特点,反应的方程式是:

2CO+O2

2CO2.

故答为:

(1)等于;

(2)大于;(3)2CO+O2

2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2013•佛山)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 > 7(填“<”、“=”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50 g.

(3)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4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饱和的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主要物质是 Na2CO3 (填化学式).

(5)为检验(4)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 HNO3 (填化学式)溶液.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 AgNO3 (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

(1)根据碳酸钠显碱性,氯化钠显中性考虑;

(2)根据溶解度的查法考虑;(3)根据溶解度曲线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考虑;(4)根据降温后溶解度减小的多的析出的晶体就多;(5)根据碳酸盐与硝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

(1)碳酸钠显碱性,氯化钠显中性,所以二者的混合物显碱性,溶液的pH值>7;

(2)从40℃向上作垂线,与碳酸钠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

(3)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边,所以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

(4)降温后溶解度减小的多的析出的晶体就多,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饱和的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碳酸钠溶解度减小的多,所以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碳酸钠;

(5)检验碳酸钠时加入稀硝酸,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二氧化碳,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1)>;

(2)50;(3)>;(4)Na2CO3;(5)HNO3;AgNO3.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比较方法,检验碳酸根离子用稀盐酸,降温后溶解度减小就会析出晶体,溶解度减小的数值越大,析出的晶体越多.

 

14.(2012•揭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1)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 CH4 (填写化学式)

(3)一个C分子是由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构成的;

(4)写出反应A+D→B+C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图分子各分子的结构,并根据结构写出ABCD代表的物质化学式,然后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由ABCD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它们分别是:

CH4、H2O、CO2、O2,据此解答下题:

(1)B是水,其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2+16=18;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O2是单质,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除外),所以CH4属于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