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48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docx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图

2.《黎里安置房二期一标段工程勘察报告》

3.《岩土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二、工程概况

黎里安置房二期一标段工程,由苏州市汾湖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苏州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苏州市长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吴江兴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本工程桩基为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程设计采用PHC400(95)AB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长度分别为12米、22米、30米,桩端持力层分别在⑥号粉土层、⑦号粉质粘土层、⑧粉质粘土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最大值为1920KN。

三、场地及工程条件

本工程现场场地为回填农田及鱼塘,上部回填土约1.5米厚,常年地下水位在-1米左右,场地平整,东侧、南侧及西侧为现有住宅,北侧相邻太浦河,因此只适合采用静力压桩机施工。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工程能顺行进行,施工前要作好下面的各项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

(1)根据施工组织计划、施工预算工料分析,现场项目材料员负责组织材料进场和提供。

(2)预制管桩其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3)接(驳)桩用的焊条(E43焊条),其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4)钢板或角钢的材质(Q235)、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且应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

2.技术准备

(1)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建筑物轴线,再定出桩中心,再引出两侧,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小节木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场地外设2-3个水准点,以便随时检查之用。

(2)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压桩机附近,不合格的桩不能运至现场。

(3)检查压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性能及完好程度;施压前在桩身上划线标尺寸,以便能观测桩身入土深度。

(4)学习、熟悉桩基施工图纸,并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特别是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5)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和监理人员等。

(6)正式施工前必须先压试验桩,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等各种参数值并校验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7)开工前应组织相关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及答疑工作。

现场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及安全生产的交底。

3.现场作业条件准备

(1)整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压桩架不少于10m;修设桩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措施。

(2)按照平面布置图做好管桩堆放场和仓库的位置布置,确认人员做好准备收料记帐和保管。

(3)现场提供不小于250kW的电力电源,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电,晚间照明采用1.5kW的碘钨灯,正常施工时间现场供水主要满足生活用水,要求提供不小于25mm供水管的水源。

(4)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排水良好。

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工。

4)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

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两层。

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

4.施工机具、人员投入

(1)机械安排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机械性能状况

1

压桩机

YZJ800

1

良好

2

电焊机

PRO-AVTO500LR

2

良好

3

割桩机

自制

1

良好

4

配电箱

250A

1

良好

(2)桩分项工程施工队伍人员安排

序号

岗位名称

人数

序号

岗位名称

人数

1

桩队队长

1人

6

安全员

1人

2

桩队技术负责人

1人

7

桩机工

4人

3

施工员(测量员)

1人

8

电焊工

1人

4

质检员

1人

9

电工

1人

五、施工管理体系

1.管理人员安排

本工程常务事务管理按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程管理架构进行日常管理,对于“静压桩基础”分项工程,对于其具体的施工管理分工如下表:

姓名

担任分项项目职务

职责范围

李俊

项目经理

负责协调全面管理

周伟林

项目副经理

协助经理协调项目管理

朱学东

技术负责人

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徐兴林

材料及保管员

材料及设备的保管

冯忠明

测量员

负责工程测量、放线工作

冯忠明

质检员

负责质量检查

钱一君

机械员

现场机械管理

吴萍

资料员

资料的整理、收发

徐雪荣

安全员

安全施工及安全检查

2.岗位职责

(1)项目经理

主要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及协调内外、各分项工程间的关系。

(2)项目副经理

全面负责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认真履行工程合同。

熟悉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抓好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的标准规范。

(3)技术负责人

1)全面处理施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2)组织图纸会审,编制关键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熟悉机械设备的一般性能与管理。

器具的管理。

3)组织现场工程例会,协助解决各专业施工中提出的问题,独立处理工程一般质量、安全事故、保证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4)施工员

1)组织现场施工,合理安排各工序。

2)处理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监督安全、质量、工期。

(5)质检员

1)按照设计与规范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2)根据规范整理检查数据,评定质量等级。

(6)安全员

1)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提出防范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及有关安全的技术措施。

2)按计划组织安全生产、负责处理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参与制订防止伤亡、火灾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

(7)材料员

1)按施工总计划的要求,为施工生产配备各种材料。

2)根据外观质量判定常用材料是否合格。

(8)保管员

1)按照材料管理有关规定,正确进行材料的存放,并能对堆放材料作出正确清楚的标识。

2)根据外观质量判定常用材料是否合格。

(9)机械员

1)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进行正确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2)负责排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机械故障。

(10)测量员

1)负责施工的放线。

2)负责测量器具的送检、比对。

(11)资料员

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收发、登录、分类、归档、维护。

六、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以及我公司所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以往的施工经验按设计桩长,我们平均每台桩机每天12小时约可完成25~30根,同时考虑到机械的维修保养以及天气的不利因素等在内,我们可以在60个日历天内完成本工程的管桩施工任务。

具体开工时间以现场具备开工条件为准。

七、桩机行走路线

综合考虑桩机的行走方便、降低对桩间施工挤土影响以及已完成桩的成品保护,桩行走路线考虑移机及减少挤压桩挤土影响,应沿房子的长方向顺着压桩。

对于四桩承台,先施工对角的桩;其余多桩承台(四桩以上的电梯井承台等),施工时,按照内到外的螺旋状顺序进行压桩施工。

八、施工工艺

本工程利用原有地面作为施工面,在原有地面上定位后直接压桩,送桩深度在2m左右(或按设计要求),即先进行桩基施工后再开挖地下室。

1.工艺流程

(压力表等机具检测)→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底桩就位、对中和调直→压桩→接桩→再压桩→再接桩→压至持力层→收锤→验收→(下一桩位)。

2.静压预制桩操作工艺

(1)合理确定压桩顺序。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根据统筹考虑,具体施工流向见后附图。

(2)垂直控制:

管桩吊入桩机后通过上下双梁定位压桩,先粗平主机室内的平水仪后,地面上的指挥员和记录员用吊线在两垂直方向反复对比,校正桩的垂直度。

(3)定桩位:

以桩位上的测放点(钢筋头)为中心,用圆木板心对中桩位,画圆圈于地上,桩入土时,桩周边刚好与圈边重合,利用桩机的沿十字轴线运行的特点快速对准桩位,桩机对中时可同时进行纵横移动或回转。

(4)压桩:

静压沉桩是通过机上的自重利用液压结构将桩压入地基土中,达到设计承载力的2倍。

桩尖部分刺入土体使其产生冲剪破坏,且伴随发生沿桩身土体的剪切破坏和对桩周土进行排挤,引起地基土侧向应力增加,故在密实沙层中,压到一定深度后,阻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继续压入,但在软粘性土中,孔隙水受此冲剪挤压作用,形成不均匀水头,产生巨大的水压力,破坏土体结构,使桩周土体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产生软化(粘性土)或液化(松散粉土)形成滑动磨擦,故能将桩送入很深的土层中。

(5)接桩:

当桩顶被压至距地面约1米,可根据配桩长度要求,吊放第二节桩驳接,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设计桩长的要求。

本工程用二氧化碳保护电焊接桩法,要求两桩中心线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偏差不能超过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焊接时要把两桩面上的杂物泥土清除干净,先在直径方向上的两点焊固定,再由两焊工同时分别由该点同向焊接。

焊接完毕检查满焊,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

(6)送桩:

利用管桩,要求两桩中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偏差不能超过5mm,压桩速度一般控制在0.03至0.05m/s左右,缓慢地把桩送到要求的深度。

(7)施压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桩的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调整,控制压桩速度按上点要求(一般控制在0.03-0.05m/s左右)。

(8)终压:

桩端进入持力层时,即进行终压,压入力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复压3次,最后两次的贯入度≤5mm短桩时稳压4-5次。

按设计要求,测定其最后各次终压时的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即可收桩,然后桩机进行卸荷.

(9)当桩压至设计要求时,按规范要求持荷,检查下沉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好详细施工记录,请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

(10)若管桩达到设计要求后高出地面压不下去时,用截桩机将桩头截掉,并做好下一根桩的施工准备。

九、工程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1.一般规定

⑴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⑵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预制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1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2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3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⑴最外边的桩

⑵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压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3.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4.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每个柱子下承台不得少于1根。

 

2.预应力管桩质量标准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上表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成品桩质量:

外形

 

外形尺寸

强度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见GB50202-2002规范表5.4.5

满足设计要求

直观

 

见GB50202-2002规范表5.4.5

查产品合格证或钻芯试压

2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或抽样送检

3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见GB50202-2002规范表5.5.4-2

见GB50202-2002规范表5.5.4-2

min

>1.0

秒表测定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min

 

min

<2

 

>7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4

电焊条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

5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

±5

查压力表读数

6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mm

<10

<1/1000l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7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注:

1.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