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013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北京环球度假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北京环球度假区初步地形及公用设施测量

专业技术设计书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15年11月23日

 

北京环球度假区初步地形及公用设施测量

专业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1

2.测区概况及已有资料情况2

3.作业依据2

4.成果内容3

5.设计方案3

5.1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3

5.1.1仪器要求3

5.1.2软件要求3

5.2作业流程3

5.3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4

5.3.1控制测量4

5.3.1.1平面控制测量4

5.3.1.2高程控制测量5

5.3.2地形图测绘6

5.3.2.1作业方法6

5.3.2.2技术指标6

5.3.2.3测图要求6

5.3.2.4绘图格式要求7

5.3.3地下管线调查与探测8

5.3.3.1地下管线调查8

5.3.3.1.1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8

5.3.3.1.2地下管线实地调查9

5.3.3.2地下管线探测9

5.3.3.2.1探测仪一致性校验9

5.3.3.2.2地下管线实地探查10

5.3.3.2.3地下管线点测量10

5.3.3.3地下管线数据处理10

5.3.4基准点标石埋设与测量13

5.3.4.1基准点标石埋设的要求13

5.3.4.2基准点测量的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15

5.4归档资料的内容16

5.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16

5.6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17

6.工程进度安排17

7.需说明的问题18

8.附件19

北京环球度假区初步地形及公用设施测量

专业技术设计书

1.概述

受北京首寰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接北京环球度假区初步地形及公用设施测量的测绘任务。

北京环球度假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六环路以西,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G1)与通马路以北,万盛南街与群芳南街以南,总面积约400公顷。

(测区位置见“图1”)

测量范围为北京环球度假区全范围并沿范围线外扩30米。

分幅标准采用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007。

具体分幅详见“附件1《分幅图》。

图1测区位置示意图

 

2.测区概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以村庄和荒地为主,水系有萧太后河。

地势平坦,高程在19-22米。

平面控制已有资料为我院的城市中心区一级加密控制点、一、二级导线点及北京市GPS点;高程控制已有资料为等级水准点、城市中心区一级加密控制点;全测区有1:

2000、1:

10000地形图、部分管线竣工资料可供利用。

3.作业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11/T316-2005;

《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11/T339-2006;

《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007;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DB11/T545-2008;

《北京市1:

500—1:

2000地形图要素全码与简码对照表》YBJ13-2008;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安全生产作业细则》;

本工程合同书

美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标准参考手册》Doc.#100-SR-0011.3版本

美方提供《Surveylayernaming》

本专业技术设计书。

4.成果内容

向委托方提供以下成果:

1)2套纸质1:

500地形图(AutoCAD2010版格式,含地下管线、规划道路中线和红线);

2)2份电子版三维AutoCAD文件,制成附带数字地形模型(DTM)的DVD光盘,以及1份电子版AutoCAD文件。

(DTM成果为AutoCADCivil3D格式,版本为AutoCADCivil3D2010或更高版本)

3)所有交付成果需提供中英文版。

4)所有提交成果应进行保密处理,并向委托单位的中方提供转换参数。

5)成果文件的命名格式应符合CADD的要求

5.设计方案

5.1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5.1.1仪器要求

测量作业所使用的GNS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应经过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1.2软件要求

测量作业及数据处理所使用的软件应在我院软件目录内。

5.2作业流程

测量作业流程按工程承接、现场踏勘、编制技术设计、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调查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产品质量检验、测量成果验收、测量成果交付的工序进行。

 

 

 

否是

 

5.3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5.3.1控制测量

5.3.1.1平面控制测量

a)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市地方坐标系。

b)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可采用导线测量、GNSSRTK测量等方法。

测区内相当于城市一、二级导线点以上的GPS点可作为首级控制。

GNSSRTK点可作为图根控制点。

c)技术指标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m

全长相对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测回数

DJ2

DJ6

三级

1.5

120

1/6000

±24

1

2

图根

0.9

80

1/4000

±40

1

注:

n为测站数。

d)要求

1)图根控制测量视测区情况采用直接利用现有控制点、分级布设和一次布设的方法。

2)GNSSRTK测量应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的规定。

3)布设图根导线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每幅图不应低于4个点。

困难地区图根导线允许附合二次。

4)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长度不超过250m的支导线,支导线边长应观测两次,角度应按两测回观测。

5)当图根导线线长短于0.5km时,其坐标闭合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15m;导线总长可放长至1.5倍,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0.26m。

5.3.1.2高程控制测量

a)高程控制测量高程系统采用北京市地方高程系。

b)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北京市等级水准点、城市中心区一级加密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

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采用单程双站观测方法时,仪器高度变化应大于0.1m。

表2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等级

仪器类型

水准尺类型

观测方法

五等

DS3

单面

中丝读数法,单程双站观测

c)技术指标:

为保证本工程高程精度,水准线路闭合差不得超过±8

mm(n=测站数)。

d)要求

1)全范围高程控制网应统一布设,统一平差。

2)一级线路应起闭于北京市等级水准点、城市中心区一级加密控制点,采用单程双站观测方法。

3)一级线路的高程点可作为水准点加密及管线测量的起算点。

4)水准线路应布设成附合线路。

5)GNSSRTK测量的高程须经水准仪高程测量联测,构成附合线保存并提交观测记录。

5.3.2地形图测绘

5.3.2.1作业方法

新测部分地形图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有条件也可以采用北京GNSS网络RTK测图。

野外数字测量使用北京新图软件。

5.3.2.2技术指标

a)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重要地物

一般地物

≤±0.6M

≤±0.8M

注:

M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b)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单位为米

路口、停车场、广场铺装路面方格高程

调查测量高程(管线检修井井口)及线路交点高程(铁路轨顶、路面、桥面等)

铺装地面、路面、桥面、房基、散水、门口、铁路轨顶等高程

一般地形点高程

±0.015

±0.02

±0.05

±0.15

5.3.2.3测图要求

a)地形图比例尺为1:

500,工程图图式应符合《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007)和《北京市1:

500—1:

2000地形图要素全码与简码对照表》(YBJ13-2008)的规定,地形图中的现有图层按照环球公司的要求进行设置,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Surveylayernaming》(中文翻译版见附件3)。

b)测量范围:

北京环球度假区全范围并沿范围线外扩30米,具体测绘范围以设计提供电子版范围线为准。

分幅标准采用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007。

c)测图内容应包括测量所有坡折点,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包括所有井盖,井面高程为井中位置高程)、水系、地貌、植被等要素。

d)地形图坡度小于2.0%的等高距应为0.25米,坡度大于2.0%的等高距应为0.5米。

e)高程点宜按10米方格网进行测量,条件所限无法按方格网测量时,可采用三角形网格的测量方式,但高程点间最短间距不得大于10米。

高程注记点的选取应满足勾画0.25米等高距的要求。

f)应实测道路、河道等地形特征线,特征线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1mm时可舍去。

g)地下管线检修井、光缆桩、电缆桩、煤气桩等作为主要地物施测,石桩宜标注种类、编号。

h)电线杆及高压塔位置应准确,并测量高压线线高,在地形图上标注电压。

高压线线高测量采用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应变换仪器高度进行校核测量,校核高程较差应不大于±300mm。

i)地形图中应详细标注单位名、路名、村名、厂名、河名等。

j)道路横截面应至少以10米为间隔,包括测量路中、路边、路牙下、路牙上及路边护坡等,以完整反映道路横截面。

场地内宽度大于1米的道路不分是否有硬化路面均需按道路的测量要求执行。

测量范围延伸至场地外30米。

k)沟渠、水道等水系要素横截面应至少以10米为间隔,包括测量沟边、上口、下口、沟底等,以完整反映沟渠横截面。

l)测量行树及胸径大于30cm的独立树木的平面位置。

m)已推土的部分要实测圈范围,并注记“施工”。

5.3.2.4绘图格式要求

a)绘图工作中,所有应用AutoCAD的工作需按照委托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标准参考手册》执行。

b)缩写列表:

缩写列表中应包含地形图中所使用的所有缩写,每项缩写应有完整的定义,并有中英文版。

c)图形符号图例:

地形图中,用来描述地物特征的每个符号都应有完整的定义,并有中英文版。

d)在图纸左上角标注指北针,图纸下方标注比例尺,地形图中应有平面坐标网格线。

e)地形图上应注记:

“平面基准采用北京市地方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北京市地方高程系。

”一般注记在图廓右边线下段。

 

5.3.3地下管线调查与探测

5.3.3.1地下管线调查

管线调查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实地调查等。

所有非重力自流管线和管径大于300mm的重力自流管线需要实地调查,不大于300mm的重力自流管线如果有管线资料,直接采用管线资料即可。

地下管线调查的取舍标准见表5。

表5地下管线调查的取舍标准

管线种类

取舍标准

给水(中水)

全测

排水

(雨水、污水、合流、)

内径≥300mm

燃气

(煤气、天然气、液化气)

全测

电力

供电

全测

路灯

全测

电信

全测

有线电视

全测

热力

全测

工业管道

全测

军用通讯

全测

5.3.3.1.1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

a)首先将测区内的地下管线综合图及资料准备一套,核实历年来的管线竣工件是否全部上图,没有上的补上。

b)在我院现有资料全部成图的基础上,收集各专业单位现有资料,核对资料中遗漏管线、改扩建管线及废弃管线,特别注意天然气、上水、热力等管线资料的收集。

核实专业单位资料的具体内容如下:

1)核实我院综合管线图上的管线及资料,如走向、起终点、管线、地面上的附属设施等是否与专业单位一致。

2)我院漏测而专业单位有较完整解析数据资料的,可直接抄录专业单位的成果。

3)我院漏测而专业单位有图解资料,将数据转到1:

500图,通过外业核查。

4)专业单位用草图上图的管线,用虚线缩放到我院管线图上通过外业复探解决。

5)把各渠道收集的管线资料绘制一份综合管线图,经分析后确定外业,作为盲探、复探、补探、抽样探测的依据。

5.3.3.1.2地下管线实地调查

根据我院和专业单位核实补充后的管线图,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

核实废弃管线是否存在;改扩建部分管线是否正确;专业单位没有资料数据的管线是否存在;各种管线地面上的附属设施是否增多或取消等。

a)量取各种不同管线,不同类型的小室及附属设施的有关数据和形状。

b)根据管线调查表内容要求项目,量取井面到管外顶或井面到管内底、沟内底埋深。

c)量取检查井中心点到管线中心线的偏距,偏距小于20cm可忽略不计。

d)调查量取管线埋深两次读数限差为:

±3cm。

否则,需重新量取。

e)地下管线调查时,井口高程应连入到附合水准线路,线路高程闭合差绝对值应小于5cm。

f)应按《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要求记录调查手簿的各项内容。

5.3.3.2地下管线探测

探测范围内电力、热力、燃气(天然气、煤气)、上水(生活、中水、消防)、通讯、排水(雨水、污水、合流)、工业(液化气、乙烯等)七种管线的折点、管点及埋深。

本次地下管线探查精度执行《规程》中规定的精度。

即:

平面位置限差δts:

0.10h;埋深限差δth:

0.15h。

(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

管线探测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探测仪器一致性校验;地下管线实地探查;地下管线点测量等。

5.3.3.2.1探测仪一致性校验

所有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校验,以确保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探测仪定位、定深的一致性。

校验选择在测区内已知管线上进行,已知管线指管线位置已知、管线埋深已知、管径已知、管材已知。

如果没有已知条件的,在管线附属设施上进行,如闸井、压消、各种小室及各种检查井中进行。

通过校验,得出探测仪在测区内的基本参数值,在探测过程中分析应用。

5.3.3.2.2地下管线实地探查

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包括:

充电法、感应法等;应采用多种方法确定埋深,如:

如直读法、极值法等。

5.3.3.2.3地下管线点测量

a)地下管线点测量必须在调查、探测管线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b)地下管线点取位包括:

折点、交点、弯点、三通点、四通点、变高点等,直线段不大于150米取点,曲线段应根据曲线弧度的大小进行必要的加密。

c)各种检查井和附属设施包括:

雨污水的检查井;上水的闸井、排气门、消火栓、闸缸、水表井;煤气的抽水缸、闸井、小室、放散;热力的检修井、小室、闸井、伸缩弯、伸缩器;市话的检修井、小室、分线箱、增音站;电力的检修井、配电箱、分支点,总之凡是与管线有关各种管线的附属设施都须测全。

d)在管线点测量前,收集测区内各种管线的分布、排列的连线草图,以便顺序测量及正确编号。

e)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以全站仪观测,电子手簿记录。

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成图方法测量管线点,可以采用半测回进行观测,但一定要特别注意前视棱镜的圆水准气泡要严格居中,前视视距长不大于120米。

f)地下管线高程测量采用水准直接连测。

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法,但一定要特别注意前视的棱镜高度值的准确。

g)对于管线竣工件(工程件),每一条线必须对起始点、终点及关键点进行平面、井面高的测量,编号要与旧有编号一致,以方便核对。

h)对观测数据均应及时保存并备份原始记录文件(*.RAW)和坐标文件(*.XYZ)。

5.3.3.3地下管线数据处理

所有探测地下管线的三维坐标数据、管线调查数据、管线探查数据利用“城市地下管线录入系统”进行录入。

在综合管线资料、数据自检无误后方可录入,成果数据的录入内容:

管线的种类;管线的编号;管线坐标高程;(高程所取位置一定要标准确);管径、管偏、小室图等有关尺寸;其它管线要素(方沟尺寸、排水水流方向等);管线数据录入完必须经过校对检查。

a)地下管线图编绘与地下管线高程表的编制

地下管线探测区内的综合管线资料是由多种渠道组合成的,最后整编为一个完整的现状综合图,整编内容:

1)各渠道来的资料分类。

2)分析资料可用性

对经过外业核对的竣工资料(工程件),平面位置不大于±25cm时,可以直接利用旧有平面资料。

井面高程不大于±5cm时,可直接利用旧有高程资料,否则,成果中删除旧有资料的井面高程值,对旧有资料的管顶、管(沟)内底高分析后利用。

3)资料成图连线的合理性。

4)管线附属设施(小室及构筑物)的合理性。

5)地下管线调查、探测点的编号要求:

“种类代号(线号)点号”如:

“S(8)1”。

管线种类与代号对应关系应符合表6的规定。

地下管线调查、探测点位实地必须标明点位及编号。

表6管线种类与代号对应关系表

管线种类

代号

备注

给水(中水)

S

排水

雨水

Y

污水、合流

W

燃气

(煤气、天然气、液化气)

T

电力

供电

L

路灯

L

电信

X

有线电视

YX

热力

R

工业管道

G

军用通讯

J

 

6)地下管网综合图,分层按照美方提供的《Surveylayernaming》执行。

分层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地下管网综合图,分层要求

种类

层名

颜色号

层名

颜色号

 

线

上水

4

上水注记

4

电力

1

电力注记

1

热力

30

热力注记

30

通讯

3

通讯注记

3

燃气

6

燃气注记

6

污水

247

污水注记

247

雨水

5

雨水注记

5

工业

7

工业注记

7

地下通道、人防

93

地下通道及人防注记

93

管线成果表图层、颜色随管线

种类

层名

颜色号

层名

颜色号

 

线

新增上水

4

新增上水注记

4

新增电力

1

新增电力注记

1

新增热力

30

新增热力注记

30

新增通讯

3

新增通讯注记

3

新增燃气

6

新增燃气注记

6

新增污水

247

新增污水注记

247

新增雨水

5

新增雨水注记

5

新增工业

7

新增工业注记

7

不明管线

7

外抄燃气

93

外抄上水

200

其它

80

新增高程表

随管线

备注:

即新增管线成果表。

红线

211

图廓范围

110

注:

若有分层不在此列表内的,请另建中文层名以作区分。

属于照明类的归入电力一层,不再另建照明层。

中水归入上水一层,不再另建层名。

b)对整编成图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应保证编号的唯一性。

工程件资料的以竣工件数据为准。

如有新测调查资料及数据,以新调查资料编号为准,其它历史资料数据全部作废。

对改线管线,如全线全部改建,则用新线成图,旧线资料全部作废。

对部分改建,另外部分利用旧线的管线,一定要新旧连接准确、资料清楚,废掉部分一次性处理清。

增补方向数据的,增补到唯一点线号上,不得另编线号。

5.3.4基准点标石埋设与测量

现场布设北京地方标准二级导线精度的正南北向及正东西向基准线,每条基准线不少于两个基准点进行标石埋设,基准点间距不得超过1km或小于300m,各基线点间可通视。

标石布设位置详见环球提供《TopographicSurveyAreaandConstructionMonumentLocationPlan》(见图2),用地边界线附近的标石应布设在距红线5米以内,具体布设地点可在图示位置30m范围内进行调整。

图2基线布设位置示意图

5.3.4.1基准点标石埋设的要求

基准点标石应会同委托方及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人员共同选定合适的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并有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位置选定后应现场做标记,画略图并记录文字描述,保证至少2个栓距。

由于基准点是用于以后建筑施工用,综合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标石的埋设采用《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关于钢管普通水准标石的埋设方法,点标采用《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007中关于平面、高程共用点标的规格。

具体如图3,图4:

图3钢管普通水准标石(单位:

mm)

图4平面、高程共用点标(单位:

mm)

5.3.4.2基准点测量的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a)基准点平面坐标测量

结合实地情况,及委托方要求,基准点平面坐标测量采用GNSS二级网的测量方法,所用仪器采用双频或单频GNSS接收机,要求接受机的标称精度≤(10mm+5×10-6×d),同步观测接收机数应大于或等于3台,构成GNSS网的异步环或附合线路的边(条)数应小于或等于10个。

GNSS二级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测量过程和记录要求应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的规定。

表8GNSS二级网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观测方法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同类卫星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PDOP值

静态

≥15

≥4

≥1.6

≥45

 

<6

b)基准点高程测量

基准点高程测量采用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设计书5.3.1.2的规定。

5.4归档资料的内容

测量成果档案内容应包括项目委托书,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分幅示意图,控制网图,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手簿,管线调查表,其他外业手簿,检验报告表,起算数据及附件,电子数据和成果应刻录光盘归档。

各外业测量手簿应有统一的格式要求,详见附件4~9

技术总结的编写应符合《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的规定,并说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管理体系要求的执行情况。

5.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在作业过程中应执行我院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中关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学习《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和《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安全生产作业细则》。

应组织作业人员对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