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089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6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docx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题库试题题库

模块D:

发动机与底盘检修技术试

题库

目录

第一篇机修基础知识1

第一章机械基础知识1

第二章电工电子基础6

第三章电子控制基础12

第四章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16

第五章汽车识别代码(VIN码)与配件编码规则18

第二篇发动机结构与检修20

第一章发动机基本原理20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结构与检修23

第三章配气机构结构与检修27

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结构与检修34

第五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结构与检修49

第六章起动、点火系结构与检修51

第七章冷却润滑系结构与检修59

第八章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结构与检修62

第九章混合动力系统结构与检修64

第十章发动机防盗系统结构与检修67

第一篇机修基础知识

第一章机械基础知识

(共104题,其中判断题72题、单项选择题16题、多项选择题16题)

一、判断题

1.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用的图样称零件工作图。

(√)

2.一般把最能反映零件结构形状特征的一面作为俯视图的投影方向。

(×)

3.画主视图时应尽量按零件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作为投影方向。

(√)

4.零件图上的基本尺寸后面都有上、下偏差值或公差带代号。

(×)

5.装配图中相邻两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同。

(×)

6.装配图中凡是配合表面,不论间隙多大,都必须画成一条线;而非配合、非接触表面,不论间隙多小,都必须画出两条线。

(√)

7.装配图中若剖切平面通过实心件的基本轴线时,这些零件仍按不剖画出。

(√)

8.对于同一规格并在装配体上均匀分布的螺钉、螺栓等标准件,允许只画一个(或一组),其余的用点划线表示出轴线位置即可。

(√)

9.对于厚度、直径在装配图上不超过2mm的被剖切的薄、细零件,其剖切面线可以用涂黑来表示。

(√)

10.装配图明细栏中的序号的排列应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

11.配合中的孔指的是圆柱形内表面。

(×)

12.基本尺寸是指零件图上的基准尺寸。

(×)

13.尺寸偏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

14.极限偏差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

15.上偏差是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

16.下偏差是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

17.实际偏差是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偏差所得的代数差。

(×)

18.偏差只可以为正、负值。

(×)

19.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内。

(√)

20.尺寸公差是指基本尺寸允许的变动量。

(×)

21.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

22.公差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

23.公差是一个有正、负号的数值,且不能为零。

(×)

24.在公差带图中,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正偏差位于零线之下,负偏差位于零线之上。

(×)

25.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

26.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

27.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一批孔和轴的装配关系。

(√)

28.间隙配合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

29.过盈配合不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

30.过渡配合是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

31.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

32.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下偏差)为零,即公差带在零线下侧。

(×)

33.轴上零件的定位是针对装配而言的,是为了保证轴上零件准确的安装位置。

(√)

34.轴上零件的固定是针对工作而言的,是为了使轴上零件在运转中保持原位不动。

(√)

35.轴向定位和固定是指将轴上的零件沿轴线方向进行定位和固定。

(√)

36.键、花键、销、紧定螺钉、圆螺母、过盈配合等结构,均可起到周向定位和固定作用。

(×)

37.啮合传动包括齿轮传动、行星齿轮传动、链传动、凸轮机构等。

(×)

38.螺旋传动由螺杆和螺母组成,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

(√)

39.滑动螺旋是指螺杆与螺母的螺旋面直接接触,摩擦状态为滑动摩擦,是最常见的螺旋传动。

(√)

40.滚动螺旋是指在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螺旋滚道中装有滚动体,当螺杆转动时,滚动体沿螺旋滚道滚动并带动螺母作直线运动,摩擦状态为滚动摩擦。

(√)

41.滚动螺旋比滑动螺旋传动摩擦损失小,效率也高。

(√)

42.多楔带兼有平带和V带的优点:

柔性好,摩擦力大,能传递的功率大,并解决了多根V带长短不一而使各带受力不均的问题。

(√)

43.同步齿形带的内周有齿,与带轮面上的齿槽相啮合,传动比较准确。

(√)

44.带传动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

45.带传动不需要张紧,支承带轮的轴和轴承受力较小。

(×)

46.带传动不适宜用于高温、易燃等场合。

(×)

47.链传动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与带传动相比,传动尺寸相同时,传动能力较大,传动效率较高。

(√)

48.齿轮传动能实现空间任意位置两轴的传动,也可以实现回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的转换。

(√)

49.齿轮传动适用于轴间距离过大的场合。

(×)

50.蜗杆传动属两轴线相交的齿轮传动。

(×)

51.蜗杆传动摩擦损失大,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不适于功率过大、长期连续工作处。

(√)

52.对于开式蜗杆传动,应采用黏度较高的齿轮油或润滑脂进行润滑。

(√)

53.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塑性。

(√)

54.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

55.冲击韧性指的是金属材料抵抗载荷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

56.金属材料接受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称为切削加工性能。

(√)

57.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使各组成材料在性能上做到取长补短并保持各自的最佳特性。

(√)

58.100℃运动黏度级号的内燃机油适用于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

(×)

59.子午线胎具有减振性好,附着性能高、胎面耐穿刺,在恶劣条件下行驶,轮胎不易爆破。

(√)

60.子午线胎与斜交胎可以混装于同一辆车上。

(×)

61.轮胎花纹主要有普通花纹、混合花纹和越野花纹。

(√)

62.在画零件图时,应尽量使主视图符合零件在机器上的工作位置。

(√)

63.在画装配图时,对于相接触和相配合的两零件的表面接触处,不论间隙多大,规定只画一条线。

(√)

64.在画装配图时,非配合表面,不论间隙多小,都必须画出两条线。

(√)

65.同一零件表面的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往往不同。

(√)

66.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其含义是保证轴上零件准确的安装位置。

(×)

67.自动变速器油(ATF)可用于动力转向系统、手动变速器和主减速器。

(√)

68.自动变速器严禁使用手动变速器齿轮油、主减速器专用油或发动机机油。

(√)

69.自动变速器必须加注厂家规定的自动变速器油(ATF)。

(√)

70.一般来说,高等级的内燃机油可以代替低等级的内燃机油。

(√)

71.考虑到使用经济性,可以适当降低内燃机机油的等级,使用低一等级的内燃机油代替稍高一等级的内燃机机油。

(×)

72.SF/CD15W/40机油,表示该机油既可用于要求使用SF15W/40级机油的汽油机,也可用于要求使用CD15W/40级机油的柴油机。

(√)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把最能反映零件结构形状特征的一面作为(C)的投影方向。

A.左视图B.右视图C.主视图

2.装配图中若剖切平面通过实心件的基本轴线时,这些零件仍按(B)画出。

A.剖视B.不剖C.零件实形

3.尺寸公差是指尺寸允许的(B)。

A.上偏差B.正偏差C.基本偏差

4.在公差带图中,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C)。

A.偏差B.公差带C.基本尺寸

5.间隙配合主要用于孔、轴间的(A)连接。

A.紧密B.弹性C.活动

6.基孔制中配合的孔,称为基准孔,它是配合的(A)。

A.基准件B.标准件C.连接件

7.V带工作时,(C)为工作面。

A.下表面B.上表面C.两侧面

8.在同样的张紧力下,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产生的摩擦力(B)。

A.更小B.更大C.一样

9.(B)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A.齿轮传动B.带传动C.蜗杆传动

10.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属两轴线(B)圆柱齿轮传动。

A.交错的B.平行的C.垂直的

11.蜗杆传动属两轴线(A)齿轮传动。

A.交错的B.平行的C.垂直的

12.(A)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A.强度B.塑性C.硬度

13.(C)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A.强度B.塑性C.硬度

14.牌号为10W/30的多级油,其中分子10W表示(C)等级。

A.黏度B.温度C.低温黏度

15.子午线胎胎侧部分(B)性能较差。

A.防滑B.防刺C.耐磨

16.低压胎的胎内空气压力范围在(C)。

A.0.047MPa以下B.0.047~0.147MPaC.0.147~0.490MPa

三、多项选择题

1.一张零件图应具备的内容是(ABCD)。

A.标题栏B.一组视图

C.必要的技术要求D.完整的尺寸

2.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是看标题、(BCD)。

A.了解装配关系B.分析视图

C.读零件图上的尺寸D.看技术要求

3.一张完整的装配图的内容有一组视图、(ACD)和标题栏。

A.必要的尺寸B.装拆顺序

C.零件序号和明细表D.技术要求

4.装配图简易画法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ACD)等可省略不画。

A.倒角B.薄垫片C.退刀槽D.倒圆

5.对装配图上的(ABD)允许夸大到较明显的程度画出。

A.细金属丝B.小间隙C.倒角D.锥度很小的表面

6.装配图中应标注的尺寸有(ACD)。

A.性能(规格)尺寸B.结构尺寸

C.安装尺寸D.总体尺寸

7.轴上零件常用的固定方式有(ABCD)。

A.套筒B.圆螺母

C.轴端挡圈D.弹性挡圈

8.紧定螺钉和(ABD)均可起到周向定位和固定作用。

A.键B.花键C.轴端挡圈D.销

9.啮合传动包括(ACD)。

A.齿轮传动B.带传动C.行星齿轮传动D.链传动

10.摩擦传动包括(BCD)。

A.凸轮机构B.摩擦轮传动

C.带传动D.行星齿轮传动

11.带传动具有(BCD)等特点。

A.传动比恒定B.良好的弹性

C.传动平稳D.能够缓冲吸振

12.链传动具有(BC)等特点。

A.传动比恒定B.压轴力较小C.噪声大D.能够缓冲吸振

1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有冲击韧性、(ABCD)。

A.疲劳强度B.硬度C.强度D.塑性

14.润滑油主要性能指标有润滑性、(ABCD)等。

A.抗氧化安定性B.流动性C.腐蚀性D.消泡性

15.充气轮胎按胎内空气压力大小可分为(BCD)。

A.超高压胎B.高压胎C.低压胎D.超低压胎

16.偏差分为(ABCD)。

A.极限偏差B.上偏差C.下偏差D.实际偏差

第二章电工电子基础

(共80题,其中判断题46题、单项选择题21题、多项选择题13题)

一、判断题

1.将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相接,二极管负极与电源负极相接,二极管会呈导通状态。

(√)

2.将二极管正极与电源负极相接,二极管负极与电源正极相接,二极管会呈截止状态。

(√)

3.将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相接,二极管负极与电源负极相接,二极管会呈截止状态。

(×)

4.将二极管正极与电源负极相接,二极管负极与电源正极相接,二极管会呈导通状态。

(×)

5.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反向电压大于某一值后,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大,此时称二极管被反向击穿。

(√)

6.稳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同,呈导通状态。

(√)

7.稳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反,呈截止状态。

(×)

8.由于稳压二极管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所以把它接到电路中时,应该反接。

(√)

9.由于稳压二极管是工作在正向击穿状态,所以把它接到电路中时,应该反接。

(×)

10.稳压二极管正极应接被稳定电压的负极,稳压二极管负极应接被稳定电压的正极。

(√)

11.稳压二极管正极应接被稳定电压的正极,稳压二极管负极应接被稳定电压的负极。

(×)

12.因为硅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时,在一定的反向电流范围内,管子两端的电压近似为恒定值,所以可将稳压二极管并接在负载两端来稳定负载电压。

(√)

13.因为硅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时,在一定的反向电流范围内,管子两端的电压近似为恒定值,所以可将稳压二极管串接在负载两端来稳定负载电压。

(×)

14.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向状态,反向电流与照度成正比。

(√)

15.光电二极管工作在正向状态,正向电流与照度成正比。

(×)

16.三极管各电极的电流分配关系是:

发射极电流Ie等于基极电流Ib和集电极电流Ic之和。

(√)

17.三极管内部结构决定了发射极电流中只有一小部分分配给基极,而大部分分配给了集电极。

(√)

18.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实质是以微小电流控制较大电流,并不是真正把微小电流放大了。

(√)

19.三极管是一种以小控大、以弱控强的器件。

(√)

20.三极管是一种以大控小、以强控弱的器件。

(×)

21.当三极管基极电流Ib有一微小变化时,集电极电流Ic就相应有较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

22.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有一微小变化时,基极电流Ib就相应有较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

23.单线制是指靠车体的金属部分代替一部分导线的连接方式。

(√)

24.电源及用电器与车体连接的部位叫搭铁。

(√)

25.采用电源的负极搭铁的方式,在搭铁处不易形成氧化物。

(√)

26.采用电源的负极搭铁的方式,在搭铁处不易造成虚接。

(×)

27.目前,汽车上均采用负极搭铁方式。

(√)

28.为了让汽车的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各用电器均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

29.为了让汽车的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各用电器均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

30.汽车上每条电路均有自己的控制器件及过载保护器件。

(√)

31.流进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这个节点的电流之和,或者说流过任意一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

32.在任意回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恒等于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

(√)

33.不同容量的电池不得串联使用,将它们串联,小容量的电池易造成“反极”损坏。

(√)

34.不同电动势或不同内阻的电池不得并联使用,将它们并联易损坏电池。

(√)

35.不同容量的电池可以串联使用,但不能并联使用。

(×)

36.不同电动势或不同内阻的电池可以并联使用,但不能串联使用。

(×)

37.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电容器。

(√)

38.通过测量正常电流流过电路时的压降判断导线及触点的状况更为合理。

(√)

39.霍尔电压UH与控制电流I及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

(√)

40.霍尔电压UH与控制电流I及磁感应强度B成反比。

(×)

41.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器装置或电气系统不产生干扰或不受环境干扰并工作在指定环境中的能力。

(√)

42.在大多数图中,电源线在图上方,搭铁线在图下方,电流方向自上而下。

(√)

43.在大多数图中,搭铁线在图上方,电源线在图下方,电流方向自下而上。

(×)

44.凡不经用电器而连接的一组导线若有一根接电源或搭铁,则该组导线都是电源线或搭铁线。

(√)

45.直接连接在一起的导线(也可经由熔断丝、铰接点连接)必具有一个共同的功能。

(√)

46.与电源正极连接的导线在到达用电器之前是电源电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图所示为(A)型三极管。

A.NPNB.PNPC.NPN和PNP

2.下图所示为(B)型三极管。

A.NPNB.PNPC.NPN和PNP

3.下图中箭头表示三极管发射结正偏时的(B)方向。

A.电压B.电流C.导通

4.由于稳压二极管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所以把它接到电路中时,应该(B)。

A.正接B.反接C.串接

5.下图中表示光电二极管的是(A)。

A.B.C.

6.下图中表示发光二极管的是(B)。

A.B.C.

7.在采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阻值方法判断二极管极性时,如果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说明(B)。

A.二极管已经击穿

B.红表笔(内接表内电池的负极)与之相接的那个电极就是二极管的负极,与黑表笔(内接表内电池的正极)相接的那个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

C.红表笔(内接表内电池的负极)与之相接的那个电极就是二极管的正极,与黑表笔(内接表内电池的正极)相接的那个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

8.由于三极管有发射结和集电结两个PN结,因此,可根据PN结(A)的特点,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来判别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

A.正向电阻小、反向大B.反向电阻小、正向大

C.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也小

9.将万用表欧姆挡的旋钮置于R×1k,使黑表笔与集电极c接触,红表笔与发射极e接触(PNP管应将表笔对调)。

对于质量较好的三极管,此时测得的阻值应(B)。

A.较小B.较大C.∞

10.将万用表欧姆挡的旋钮置于R×1k,使黑表笔与集电极c接触,红表笔与发射极e接触(PNP管应将表笔对调),若此时测得的阻值很小,则说明三极管的(A)。

A.热稳定性能差,已基本不能使用

B.三极管内部已被击穿不能使用

C.热稳定性能极差,不能使用

11.将万用表欧姆挡的旋钮置于R×1k,使黑表笔与集电极c接触,红表笔与发射极e接触(PNP管应将表笔对调),若此时测得的阻值接近或等于零,则说明三极管的(B)。

A.热稳定性能差,已基本不能使用

B.三极管内部已被击穿不能使用

C.热稳定性能极差,不能使用

12.将万用表欧姆挡的旋钮置于R×1k,使黑表笔与集电极c接触,红表笔与发射极e接触(PNP管应将表笔对调),若此时测得的阻值慢慢减小,则说明三极管的(C)。

A.热稳定性能差,已基本不能使用

B.三极管内部已被击穿不能使用

C.热稳定性能极差,不能使用

13.直接控制电路指不使用(A),控制器件直接控制用电器的电路。

A.继电器B.ECUC.过载保护装置

14.在控制器件与用电器之间使用(A)的电路称为间接控制电路。

A.继电器B.ECUC.过载保护装置

15.汽车电路中具有一定电位的部位与金属机体相碰时发生的短路现象称(B)故障。

A.接触不良B.搭铁C.通路

16.电阻器在电路中起着(C)的作用。

A.稳定电流、电压B.调节电流、电压

C.稳定或调节电流、电压

17.电容器的作用是(C)。

A.储存电荷B.释放电荷

C.储存和释放电荷(即充、放电)

18.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以(A)拇指的指向表示电流方向,弯曲四指的指向即为磁场方向。

A.右手B.左手左手或右手均可

19.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以(A)弯曲的四指表示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为环形线圈磁场方向。

A.右手B.左手C.左手或右手均可

20.电路原理图中所有开关及用电器均处于(B)的状态。

A.工作B.不工作C.没有特殊要求

21.下图所示为电路图类型中的(C)。

A.电路原理图B.电路原理简图C.定位图

三、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讲,常用的电子元件包括(AB)。

A.二极管型元件B.三极管型元件

C.电阻型元件D.电容型元件

2.晶体二极管按按用途可分(ABCD)等。

A.普通整流二极管B.稳压二极管C.发光二极管

D.光电管E.续流二极管

3.三极管可以处于(ABD)种工作状态。

A.放大B.截止C.导通D.饱和

4.汽车电路基本连接方式为(AB)。

A.串联B.并联C.单线制D.负极搭铁

5.汽车电路的基本状态是(BCD)。

A.串、并联B.通路C.短路D.断路

6.电阻的串联具有以下(ABCD)特点。

A.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等于分电阻的总和

B.串联电阻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

C.总电阻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D.各电阻上的电压与总电压之比等于各电阻与总电阻之比

7.电阻的并联具有以下(ABC)特点。

A.电路中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B.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C.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D.总电阻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8.串联电池组具有以下(ABC)特点。

A.总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

B.总内阻等于各个电池的内阻之和

C.不同容量的电池不得串联使用,如果串联,小容量的电池易造成“反极”损坏

D.流经外电路的电流等于各分电池的电流之和

9.并联电池组具有以下(ABCD)特点。

A.总电动势等于单个电池电动势

B.流经外电路的电流等于各分电池的电流之和

C.n只并联电池的总内阻r=r1/n

D.不同电动势或不同内阻的电池不得并联使用,如果并联,易损坏电池

10.电容器串联有以下(AC)特点。

A.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B.串联后的等效电容(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容量之和

C.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

D.每个电容器两端承受的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11.电容器并联有以下(BD)特点。

A.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B.并联后的等效电容(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容量之和

C.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

D.每个电容器两端承受的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12.电路按其作用划分,可分为(ABCD)。

A.电源电路B.接地电路C.信号电路D.控制电路

13.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是(ABC)。

A.单线制B.负极搭铁

C.各用电器互相并联D.共用一根电源线

第三章电子控制基础

(共55题,其中判断题32题、单项选择题15题、多项选择题8题)

一、判断题

1.汽车微机系统采用的是八位二进制码的形式,八位数为一个字节。

(√)

2.无论传感器的信号类型是否一样,输入ECU后的处理方法都一样。

(×)

3.数字信号经过输入回路之后,通过I/O接口可直接送入微机。

(√)

4.由传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微机不能直接处理,所以要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输入微机。

(√)

5.由传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微机可以直接处理,所以无须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输入微机。

(×)

6.微机输出的是数字信号。

(√)

7.微机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8.微机的输出信号一般不能直接驱动执行元件进行工作。

(√)

9.微机的输出信号一般可以直接驱动执行元件进行工作。

(×)

10.微机输出回路的作用是将微机的输出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执行元件的输出信号。

(√)

11.在ECU电动汽油泵驱动回路中采用电动汽油泵继电器是出于安全的原因。

(√)

12.汽车ECU的电源电压一般均为11~16V,负极搭铁。

(√)

13.汽车E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