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131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docx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1、结构消能减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引起结构物的震动反应,地面地震能量向结构物输入。

结构物接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才能最后终止震动反应。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

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按照不同“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

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大震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技术指标: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的规定。

适用范围:

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等。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柱、粱、节点等)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结构及承重构件地震中的损坏过程,就是地震能量的“消能”过程。

结构及构件的严重破坏或倒塌,就是地震能量转换或消耗的最终完成。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就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设计成消能杆件,或在结构的某部位(层间空间、节点、联结缝等)装设消能装置。

在风或小地震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绐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物仍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

当出现中、强地震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人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人结构的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并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中免遭破坏,确保主体结构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对比,具有下述优越性:

①安全性: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实质上是把结构本身及主要承重构件(柱、梁、节点等)作为“消能”构件。

按照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容许结构本身及构件在地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由于地震烈度的随机变化性和结构实际抗震能力设计计算的误差,结构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难以控制;特别是出现超烈度强地震时,结构难以确保安全。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由于特别设置非承重的消能构件(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等)或消能装置,它们具有极大的消能能力,在强地震中能率先消耗结构的地震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并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损坏,确保结构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据我国对消能臧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冼巧玲、周福霖、俞公骅,1995)及国外学者完成的振动台试验(Pull,1988;Kelly,1990;soong,1992)可知,消能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对比,其地震反应减少40%~60%。

另外,消能构件(或装置)属“非结构构件”,即非承重构件,其功能仅是在结构变形过程中发挥消能作用,而不承担结构的承载作用,即它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不构成任何影响或威胁。

所以,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结构减震体系。

②经济性:

传统抗震结构采用“硬抗”地震的途径,通过加强结构、加大构件断面、加多配筋等途径中提高抗震性能,因而,抗震结构的造价大大提高。

消能减震结构是通过“柔性消能”的途径以减少结构地震反应,因而,可以减少剪力墙的设置,减小构造断面,减少配筋,而其耐震安全度反而提高。

据国内外工程应用总结资料。

采用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比采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可节约结构造价5%~10%。

若用于旧有建筑结构的耐震性能改造加固,消能减震加固方法比传统抗震加固方法,节省建造价10%~60%。

②技术合理性: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是通过加强结构,提高侧向刚度以满足抗震要求的:

但结构越加强.刚度越大,地震作用(荷载)也越大.只能再加强结构。

如此恶性借环,其结果,除了安全性、经济性问题外,对于采用高强、轻质材料(强度高、断面小、刚度小)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夫跨度结构及桥梁等的技术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消能减震结构则是通过设置消能构件或装置,使结构在出现变形时大量迅速消耗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在强地震中的安全。

结构越高、跨度越大,消能减震效果越显著。

因而,消能减震技术必将成为采用高强轻质材料的高柔结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及桥梁等)的合理新途径。

由于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有上述优越性,已被广泛、成功地应用于“柔性”工程结构物的减震(或抗风)。

一般来说,层数越多、高度越高、跨度越大、变形越大,消能减震效果越明显。

所以多被应用于下述结构:

①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②高柔结构,高耸塔架;③大跨度桥梁;

④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⑤旧有高柔建筑或结构物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提高。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由主体结构和消能构件(或装置)组成,可按消能构件的不同“构件型式”和消能装置的不同“消能型式”分类,详见下图所示。

 

 

2、消能构件的不同构造形式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中的消能构件(或装置),按照其构造形式可以做成:

 

图2消能支撑

 

消能构件的不同构造形式

①消能支撑:

消能支撑可“代替一般的结构支撑,在抗震(或抗风)中发挥支撑的水平刚度和消能减震作用。

消能支撑可以做成方框支撑、圆框支撑、交叉杆支撑、斜杆支撑、K形支撑、双K形支撑等。

②消能剪力墙:

消能剪力墙可代替一般结构的剪力墙,在抗震(或抗风)中发挥剪力墙的水平刚度和消能减震作用。

消能剪力墙可做成竖缝剪力墙、横缝剪力墙、斜缝剪力墙、周边缝剪力墙、整体剪力墙、分离式剪力墙等。

 

③消能节点:

在结构的梁柱节点或粱节点处装设消能装置。

当结构产生侧向位移,在节点处产牛角度变化、转动式错动时.消能装置即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④消能联结:

在结构的缝隙处或结构构件之间的联结处设置消能装置。

当结构在缝隙或联结处产生相对变形时,消能装置即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⑤消能支撑或悬吊构件:

对于某些线结构(如管道、线路等),设置各种支撑或悬吊消能装置。

当线结构发生震动时,支承或悬吊件即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3、消能装置的不同消能形式

消能构件中装设有消能装置;消能装置的功能是,当构件(或节点)发生相对位移或转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尼.从而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为了达到最佳消能效果,要求消能装置提供最大的阻尼,即当构件(或节点)在力(或弯矩)作用下发生位移(或转动)时,所做的功最大。

为了使消能装置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消能形式,一般有下述几种:

①摩擦消能:

如摩擦消能支撑,摩擦节点(图2-6-16);

②钢件(梁、板、棒)非弹性消能装置(图2-6-17);

③材料塑性变形消能:

如挤压铅阻尼器(图2-6-18);

④材料粘弹性消能装置(图2-6-19);

⑤液体阻尼消能:

如液体阻尼泵;

⑥混合式:

几种消能形式混台应用;

 

 

2-6-16摩擦消能装置

 

图2-6-17消能阻尼装置

 

图2-6-18铅挤压阻尼器图2-6-19粘弹性材料阻尼装置

结构消能减震的实质是:

在结构内设置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它们能为结构提供较大的阻尼,在地震时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震动能量,有效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