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144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docx

届高考物理人教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14+电学实验二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

考题1 测定金属丝(液体)的电阻率

例1

 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

(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电路对镍铬合金和康铜丝进行探究,a、b、c、d是四种金属丝.

图1

①实验小组讨论时,某同学对此电路提出异议,他认为,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电流表,只有测出各段金属丝的电阻,才能分析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要不要串联电流表?

并简单说明理由.

②几根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的规格如下表所示:

电路图中三种金属丝a、b、c分别为下表中编号为A、B、C的金属丝,则d应选下表中的________(用表中编号D、E、F表示).

编号

材料

长度L/m

横截面积S/mm2

A

镍铬合金

0.30

0.50

B

镍铬合金

0.50

0.50

C

镍铬合金

0.30

1.00

D

镍铬合金

0.50

1.00

E

康铜丝

0.30

0.50

F

康铜丝

0.50

1.00

(2)该实验小组探究了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后,想测定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长度为L=80.0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为________.

②按如图乙所示连接好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六组I、U数据描在图丙中所示的坐标系上.由图可求得金属丝电阻R=________Ω,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

解析 

(1)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不需要测出电流,根据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即可比较出电阻大小.②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已选A、B、C的金属丝,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材料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等而材料不同,因此d应选表中的E.

(2)①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1.5mm+10.0×0.01mm=1.600mm;②根据坐标系内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电阻阻值为R=

Ω=0.5Ω;由电阻定律R=ρ

=ρ

可得,电阻率ρ=

Ω·m≈1.3×10-6Ω·m.

答案 

(1)①不需要,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②E 

(2)①1.600mm ②0.5 1.3×10-6

1.(2014·江苏·10)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图3所示的部件__________(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图3

(2)图4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

电路中_____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图4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V和38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Ω.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

答案 

(1)B 0.410 

(2)7、9 断路

(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像法求电阻值)

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B.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mm=0.410mm.

(2)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连接两电表的电路是导通的.而滑动变阻器几乎不起作用,说明线路电阻很大,故可判断7、9间断路.

(3)由题知

≈0.005<

≈0.019,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显著,故可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并测出多组U、I值,求出Rx后,再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2.

(1)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5所示,则它们的读数值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2)已知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Ω,电流表内阻约几欧,电压表内阻约20kΩ.电源为干电池(不宜在长时间、大功率状况下使用),电动势E=4.5V,内阻很小.则以下电路图中________(填电路图下方的字母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但用此最佳电路测量的结果仍然会比真实值偏________.

若已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RA=2.0Ω,那么准确测量金属丝电阻Rx的最佳电路应是上图中的________电路(填电路图下的字母代号).此时测得电流为I、电压为U,则金属丝电阻Rx=________(用题中字母代号表示).

答案 

(1)0.998mm(0.996~0.999mm均可) 0.42A 2.26V(2.25~2.28V均可) 

(2)A 小 B

-RA

解析 

(1)因电源不能在大功率下长时间运行,则本实验应采用限流式接法;同时电压表内阻较大,由以上读数可知,待测电阻的内阻约为5Ω,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在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准确,但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故电流表示数偏大,则由欧姆定律得出的结果偏小;

(2)因已知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则可以利用电流表内接法准确求出待测电阻,故应选B电路;待测电阻及电流表总电阻R=

,则待测电阻Rx=R-RA.

连接实物图要根据电路原理图,采用先串后并,如果滑动变阻器是分压式接法,一般先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连接,然后将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部分、待测电阻、电流表串联,最后并联电压表.同时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电流表的内、外接法,还要注意量程选取是否合适.

考题2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例2

 某同学用如图6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的内阻和内部电池的电动势.

图6

(1)多用电表右侧表笔为________(填“红表笔”或“黑表笔”).将多用电表选择旋钮调至欧姆挡“×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________,使指针指在右侧满刻度处.

(2)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触头,分别读出五组电压表(内阻较大,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和欧姆表示数U、R,并将计算得出的

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四次测量时欧姆表的示数如图7,其阻值为________Ω.在如图8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

图线.

图7

2.50

1.70

1.25

1.00

0.80

0.18

0.10

0.06

0.02

图8

(3)若改用已使用较长时间的多用电表(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能调零后测电阻,其测得电阻R值与原来相比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1)黑表笔 调零旋钮(调R0也可)

(2)30 如图所示

(3)偏大

3.某同学用如图9所示的电路测量欧姆表的内阻和电源电动势(把欧姆表看成一个电源,且已选定倍率并进行了欧姆调零).实验器材的规格如下:

图9

电流表A1(量程200μA,内阻R1=300Ω)

电流表A2(量程30mA,内阻R2=5Ω)

定值电阻R0=9700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500Ω)

(1)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触头的位置,得到的数据见下表.

I1(μA)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I2(mA)

20.0

16.7

13.2

10.0

6.7

3.3

依据表中数据,作出I1—I2图线如图10所示;据图可得,欧姆表内电源的电动势为E=________V,欧姆表内阻为r=__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10

(2)若某次电流表A1的示数是114μA,则此时欧姆表示数约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50(1.48~1.51) 15.0(14.0~16.0)

(2)47.5(47.0~48.0)

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求得:

欧姆表内电源的电动势E=150μA×(300+9700)Ω=1.50V;

由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可求得欧姆表内阻,内阻约为r=

Ω=15.0Ω.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E=I1(R0+R1)+Ir,则I=

=0.024A,故欧姆表的示数R=

=47.5Ω.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数据处理的主要思想方法是“化曲为直”,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闭合电路方程为E=U+Ir,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E和r;也可作出U—I图象,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2.伏阻法——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闭合电路方程为E=U(1+

).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或将原方程线性化,处理为

·

或U=-r

+E,作

图象或U—

图象,利用图线的截距和斜率求E和r.

3.安阻法——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闭合电路方程为E=I(R+r),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或将方程线性化,处理为

·R+

,作

-R图象,利用图线的截距和斜率求E和r.

考题3 从原理迁移中突破电学实验

例3

 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11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P、Q间通入电流I,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B,在M、N间出现电压UH,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UH称为霍尔电压,且满足UH=k

,式中d为薄片的厚度,k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体薄片的霍尔系数.

图11

(1)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11所示,该同学用电压表测量UH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______(填“M”或“N”)端通过导线相连.

(2)已知薄片厚度d=0.40mm,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B=0.10T不变,改变电流I的大小,测量相应的UH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2中画出UH—I图线,利用图线求出该材料的霍尔系数为______×10-3V·m·A-1·T-1(保留2位有效数字).

I(×10-3A)

3.0

6.0

9.0

12.0

15.0

18.0

UH(×10-3V)

1.1

1.9

3.4

4.5

6.2

6.8

图12

(3)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测量电路,S1、S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从Q端流入,P端流出,应将S1掷向________(填“a”或“b”),S2掷向________(填“c”或“d”).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在保持其它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联在相邻器件________和________(填器件代号)之间.

图13

解析 

(1)根据左手定则,正电荷受力向左,因此“+”接线柱应接M点;

(2)画出图象,图象的斜率为

,将B和d代入就可以求出k值为1.5;(3)将S1掷向b,S2掷向c,电流恰好反向;应将该电阻接入公共部分,即在S1与S2之间,因此可以在S1与E之间也可以在E与S2之间.

答案 

(1)M(1分)

(2)如图所示(3分)

1.5(1.4~1.6)(1分) (3)b(1分) c(1分) S1(或S2)(1分) E(1分)

(2014·福建·19

(2))(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14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

改装的电流表

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图14

①已知灵敏电流计

的满偏电流Ig=100μA、内阻rg=2.0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②根据如图14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表

读数U/V

5.26

5.16

5.04

4.94

4.83

4.71

4.59

4.46

改装表

读数I/mA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

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答案 ①1.0 ②见解析图(其他正确连接同样给分) ③1.66 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④CD

解析 ①由电流表的改装知识可知,R1=

Ω≈1.0Ω.

②如下图.

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逐差法可知

r1=

-R0,r2=

-R0,

r3=

-R0,r4=

-R0.

故r=

-R0=

[

-4.0]Ω≈1.66Ω.

逐差法在计算中体现的主要优点是:

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④根据题意可知,内阻的测量值为r测=

-R0,因此,电压表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若R1的实际值比计算值偏小,则改装后的电流表示数偏小,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根据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可知,R0的实际值比标称值偏大,也会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故选C、D.

知识专题练 训练14

题组1 测定金属丝(液体)的电阻率

1.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为5Ω的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如图1甲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尺的绝缘底座两端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时,触头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从刻度尺上读出.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测量电阻丝直径所用螺旋测微器如图丙所示.

图1

(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________使测微螺杆F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________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的字母符号)

(2)根据电路原理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

图2

(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的位置,得到几组U、I、L的数据,用R=

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R—L图线如图3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和ΔR,若电阻丝直径为d,则电阻率ρ=________.

图3

答案 

(1)D H G 

(2)见解析图 (3)

解析 

(1)在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粗调旋钮,使测微螺杆F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微调旋钮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止动旋钮使F固定后读数.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根据R=ρ

,得ΔR=ρ

,而S=

,代入得:

ρ=

.

题组2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2014·新课标Ⅰ·23)利用如图4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图4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

(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

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R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

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

答: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R/Ω

1.0

2.0

3.0

4.0

5.0

6.0

7.0

I/A

0.143

0.125

0.100

0.091

0.084

0.077

/A-1

6.99

8.00

10.0

11.0

11.9

13.0

图5

(3)在图6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________A-1·Ω-1,截距b=________A-1.

图6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答案 

(1)

R+

(5.0+r)

(2)①0.110(0.109~0.111均正确)

②9.09(9.01~9.17均正确)

(3)见解析图 1.0(0.96~1.04均正确)

6.0(5.9~6.1均正确)

(4)3.0(2.7~3.3均正确) 1.0(0.6~1.4均正确)

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E=IRA+(I+

)(R+R0+r)

将R0=3.0Ω,R1=3.0Ω,RA=6.0Ω代入上式得

R+

(5.0+r)

(2)从读数上,有效数字要一致,即读数是0.110A,倒数是9.09A-1.

(3)由

-R关系式可知k=

,截距b=

(5.0+r);由给出的数据作出图像,连线时尽可能使多的点在同一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要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k=1.0A-1·Ω-1,b=6.0A-1.

(4)电源电动势E=3.0V,电源内阻r=1.0Ω.

题组3 从原理迁移中突破电学实验

3.实际电流表有内阻,测量电流表G1内阻r1的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300Ω)

②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1(300Ω)

④定值电阻R2(10Ω)

⑤滑动变阻器R3(0~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4(0~20Ω)

⑦干电池(1.5V)

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对照电路图用笔连线连接如图8所示实物图.

图8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7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和G2的读数I1和I2;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G1和G2的读数I1和I2;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9所示.

图9

(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⑥ 

(2)见解析图 (3)左端 (4)r1=(k-1)R1

解析 

(1)因电流表G1的内阻约为300Ω,故定值电阻选择R1;为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选择R4.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所示:

(3)为保护测量电路,闭合开关时,测量电路应处于短路状态,故滑片移至最左端.

(4)由电路图知I2=I1+

,可得图象的斜率k=1+

,解得r1=(k-1)R1.

4.现有一刻度盘总共有N小格、且刻度均匀,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1,已知其量程在13~16V之间,内阻r1=150kΩ.为测定其准确量程U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表所列的器材,要求方法简捷,尽可能减少误差,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

规格

标准电压表V2

量程3V,内阻r2=30kΩ

电流表A

量程3A,内阻r3=0.01Ω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1kΩ

稳压电源E

20V,内阻很小

开关S、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电路图

图10

你认为选择________电路图测量效果最好.(填“甲”、“乙”或“丙”)

(2)根据测量效果最好的那个电路图,将如图11所示有关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

图11

(3)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V1的量程U1,则所用的表达式U1=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2)见解析图 (3)

U2 N:

V1的总格数,N1:

V1的读出格数,U2:

V2的读数,r1:

V1表内阻,r2:

V2表内阻

解析 

(1)由于待测电压表的满偏电流与标准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大约是0.1mA,所以可将两电压表串联使用,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选择乙电路图进行测量.

(2)根据图乙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3)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格数为N1,每格表示电压值为ΔU,

由欧姆定律可得:

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U1=N·ΔU

联立解得U1=

U2

其中r1=150kΩ,r2=30kΩ,U2为某次测量时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N1为某次测量时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格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