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322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8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docx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

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

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

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

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

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

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

电子型(N型)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P)、砷(As)等,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磷、砷等5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余的价电子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2.P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B)、铟(In)等,则构成P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硼、铝等3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缺少价电子而形成大量空穴,这类掺杂后的半导体其导电作用主要靠空穴运动,称为空穴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其中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如图1.6所示。

图1.7PN结的形成

(1)

由于空穴和自由电子均是带电的粒子,所以扩散的结果使P区和N区原来的电中性被破坏,在交界面的两侧形成一个不能移动的带异性电荷的离子层,称此离子层为空间电荷区,这就是所谓的PN结,如图1.7所示。

在空间电荷区,多数载流子已经扩散到对方并复合掉了,或者说消耗尽了,因此又称空间电荷区为耗尽层。

空间电荷区出现后,因为正负电荷的作用,将产生一个从N区指向P区的内电场。

内电场的方向,会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起阻碍作用。

同时,内电场则可推动少数载流子(P区的自由电子和N区的空穴)越过空间电荷区,进入对方。

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有规则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

无外加电场时,通过PN结的扩散电流等于漂移电流,PN结中无电流流过,PN结的宽度保持一定而处于稳定状态。

图1.8PN结的形成

(2)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如果在PN结两端加上不同极性的电压,PN结会呈现出不同的导电性能。

(1)PN结外加正向电压

PN结P端接高电位,N端接低电位,称PN结外加正向电压,又称PN结正向偏置,简称为正偏,

图1.9PN结外加正向电压

(2)PN结外加反向电压

PN结P端接低电位,N端接高电位,称PN结外加反向电压,又称PN结反向偏置,简称为反偏,

图1.20PN结外加反向电压

小结: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1-2二极管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符号

3.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二极管的符号

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外加正向电压较小时,外电场不足以克服内电场对多子扩散的阻力,PN结仍处于截止状态。

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正向电流随着正向电压增大迅速上升。

通常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

当反向电压的值增大到UBR时,反向电压值稍有增大,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大,称此现象为反向击穿,UBR为反向击穿电压。

布置作业

 

§1-2二极管

一、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二极管的定义:

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并用管壳封装起来,就构成了半导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

二极管按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等。

二极管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二极管三类。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很小,结电容很小,多用于高频检波及脉冲数字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结电容也小,多用在低频整流电路中。

平面型二极管PN结面积有大有小。

图1.11二极管的符号

简单介绍常见的二极管的外型

了解国产二极管的型号的命名方法。

二、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正向特性

外加正向电压较小时,外电场不足以克服内电场对多子扩散的阻力,PN结仍处于截止状态。

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正向电流随着正向电压增大迅速上升。

通常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

图1.1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反向特性

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称为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由图1.13可见,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I≈-IS),而且在相当宽的反向电压范围内,反向电流几乎不变,因此,称此电流值为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

从图1.13可见,当反向电压的值增大到UBR时,反向电压值稍有增大,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大,称此现象为反向击穿,UBR为反向击穿电压。

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可以做成稳压二极管,但一般的二极管不允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补充:

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二极管是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器件。

实验表明,随温度升高,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会减小,正向伏安特性左移,即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约为-2mV/℃);温度升高,反向饱和电流会增大,反向伏安特性下移,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约增加一倍。

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最大整流电流IF

最大整流电流IF是指二极管长期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电流的平均值。

(2)反向击穿电压UBR

反向击穿电压是指二极管击穿时的电压值。

(3)反向饱和电流IS

它是指管子没有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值。

其值愈小,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愈好。

另外

(4)反向击穿电压UB:

指管子反向击穿时的电压值。

(5)最高工作频率fm:

主要取决于PN结结电容的大小。

理想二极管:

正向电阻为零,正向导通时为短路特性,正向压降忽略不计;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反向截止时为开路特性,反向漏电流忽略不计。

四、二极管极性的判定

将红、黑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两个电极,若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几千欧以下),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若测得的阻值很大(几百千欧以上),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负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

五、二极管好坏的判定

(1)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很大(几百千欧以上),正向电阻很小(几千欧以下),表明二极管性能良好。

(2)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小,表明二极管短路,已损坏。

(3)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大,表明二极管断路,已损坏。

补充:

特殊二极管

1.稳压二极管

2.发光二极管LED

3.光电二极管

4.变容二极管

5.激光二极管

 

§1-3三极管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

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符号

3.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放大作用

4.知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三极管的符号

2.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难点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极管,三角尺

小结

放大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似平坦的区域称为放大区。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具有以下特点:

(a)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b)基极电流IB微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IC较大的变化,有电流关系式:

IC=βIB;

(c)对NPN型的三极管,有电位关系:

UC>UB>UE;

(d)对NPN型硅三极管,有发射结电压UBE≈0.7V;对NPN型锗三极管,有UBE≈0.2V。

布置作业

 

§1-3三极管

一、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及类型

1.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半导体三极管又称晶体三极管(下称三极管),一般简称晶体管,或双极型晶体管。

它是通过一定的制作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的器件,两个PN结相互作用,使三极管成为一个具有控制电流作用的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微弱的信号和作为无触点开关。

三极管从结构上来讲分为两类:

NPN型三极管和PNP型三极管

 

NPN型PNP型

三极管的文字符号为V。

三极管的结构特点:

三极管制作时,通常它们的基区做得很薄(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且掺杂浓度低;发射区的杂质浓度则比较高;集电区的面积则比发射区做得大,这是三极管实现电流放大的内部条件。

2.三极管的类型

(1)国产三极管的型号,见P10-表1-3

(2)三极管的分类:

三极管可以是由半导体硅材料制成,称为硅三极管;也可以由锗材料制成,称为锗三极管。

三极管从应用的角度讲,种类很多。

根据工作频率分为高频管、低频管和开关管;根据工作功率分为大功率管、中功率管和小功率管。

常见的三极管外形如图P10-1.13所示。

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产生放大作用的条件

内部:

a)发射区杂质浓度>>基区>>集电区

b)基区很薄

外部: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图1.14三极管的工作电压电路

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放大关系

IE=IC+IB

IE≈IC

IC=βIB

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是指三极管的各电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出三极管的特性。

它可以用专用的图示仪进行显示,也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1、输入特性曲线

它是指一定集电极和发射极电压UCE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电压UBE之间的关系曲线。

 

简单分析曲线规律。

硅管的死区电压约0.5V,锗管的死区电压约0.3V,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时,硅管的UBE约0.7V,锗管的UBE约0.3V。

2.输出特性曲线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是指一定基极电流IB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与集电结电压UCE之间的关系曲线。

 

 

曲线的分析理解,难点。

一般把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分为3个工作区域,下面分别介绍。

①截止区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反向偏置;

(b)若不计穿透电流ICEO,有IB、IC近似为0;

(c)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阻很大,三极管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

②放大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似平坦的区域称为放大区。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具有以下特点:

(a)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b)基极电流IB微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IC较大的变化,有电流关系式:

IC=βIB;

(c)对NPN型的三极管,有电位关系:

UC>UB>UE;

(d)对NPN型硅三极管,有发射结电压UBE≈0.7V;对NPN型锗三极管,有UBE≈0.2V。

③饱和区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具有如下特点:

(a)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向偏置;

(b)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下降,通常有IC<βIB;

(c)UCE的值很小,称此时的电压UCE为三极管的饱和压降,用UCES表示。

一般硅三极管的UCES约为0.3V,锗三极管的UCES约为0.1V;

(d)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近似短接,三极管类似于一个开关导通。

三极管作为开关使用时,通常工作在截止和饱和导通状态;作为放大元件使用时,一般要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极管的参数有很多,如电流放大系数、反向电流、耗散功率、集电极最大电流、最大反向电压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查半导体手册来得到。

(1)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β和β

它是指从基极输入信号,从集电极输出信号,此种接法(共发射极)下的电流放大系数。

(2)极间反向电流

①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

②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穿透电流ICEO

(3)极限参数

①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②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

③反向击穿电压

五、三极管的检测

1.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判断其性能的好坏

(1)测量极间电阻

(2)三极管穿透电流ICEO大小的判断

(3)电流放大系数β的估计

2.判别三极管的管脚

(1)判定基极和管型

(2)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图1.CK判别三极管c、e电极的原理图

 

§1.4场效应管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场效应管的分类和符号

3.了解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及输出特性曲线

4.知道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场效应管的分类和符号

难点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及输出特性曲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三极管,三角尺

小结

结型场效应管分为N沟道结型管和P沟道结型管,它们都具有3个电极:

栅极、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相对应。

绝缘栅场效应管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每一种又包括N沟道和P沟道两种类型。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①夹断电压(UP)

②开启电压(UT)

③饱和漏极电流IDSS

④最大漏源击穿电压(U(BR)DS)

⑤跨导(gm)

布置作业

 

§1.4场效应管

场效应管则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它是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其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放大。

场效应管工作时,内部参与导电的只有多子一种载流子,因此又称为单极性器件。

根据结构不同,场效应管分为两大类,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

一、结型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分为N沟道结型管和P沟道结型管,它们都具有3个电极:

栅极、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相对应。

1.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符号

图1.23所示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符号,结型场效应管符号中的箭头,表示由P区指向N区。

图1.23N沟道结型管的结构与符号

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构成与N沟道类似,只是所用杂质半导体的类型要反过来。

图1.39所示为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符号

图1.23P沟道结型管的结构与符号

2.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参考P16图1-24.

(1)当栅源电压UGS=0时,两个PN结的耗尽层比较窄,中间的N型导电沟道比较宽,沟道电阻小。

(2)当UGS<0时,两个PN结反向偏置,PN结的耗尽层变宽,中间的N型导电沟道相应变窄,沟道导通电阻增大。

(3)当UP0时,可产生漏极电流ID。

ID的大小将随栅源电压UGS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UDS的存在,使得漏极附近的电位高,而源极附近的电位低,即沿N型导电沟道从漏极到源极形成一定的电位梯度,这样靠近漏极附近的PN结所加的反向偏置电压大,耗尽层宽;靠近源极附近的PN结反偏电压小,耗尽层窄,导电沟道成为一个楔形。

注意,为实现场效应管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结型场效应管在工作时,栅极和源极之间的PN结必须反向偏置。

3.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曲线

在场效应管的UDS一定时,ID与UGS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25所示。

它反映了场效应管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图1.25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1.25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当UGS=0时,导电沟道电阻最小,ID最大,称此电流为场效应管的饱和漏极电流IDSS。

当UGS=UP时,导电沟道被完全夹断,沟道电阻最大,此时ID=0,称UP为夹断电压。

(2)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是指栅源电压UGS一定时,漏极电流ID与漏源电压UDS之间的关系曲线。

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四个区域:

可变电阻区

恒流区

截止区(夹断区)

击穿区

二、绝缘栅场效应管

绝缘栅场效应管是由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和半导体(Semiconductor)材料构成的,因此又叫MOS管。

绝缘栅场效应管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每一种又包括N沟道和P沟道两种类型

补充:

耗尽型:

UGS=0时漏、源极之间已经存在原始导电沟道。

增强型:

UGS=0时漏、源极之间才能形成导电沟道。

无论是N沟道MOS管还是P沟道MOS管,都只有一种载流子导电,均为单极型电压控制器件。

MOS管的栅极电流几乎为零,输入电阻RGS很高。

1、结构与符号

以N沟道增强型MOS管为例,它是以P型半导体作为衬底,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制作两个高浓度的N型区,两个N型区分别引出一个金属电极,作为MOS管的源极S和漏极D;在P形衬底的表面生长一层很薄的SiO2绝缘层,绝缘层上引出一个金属电极称为MOS管的栅极G。

B为从衬底引出的金属电极,一般工作时衬底与源极相连。

图1.26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结构与符号

符号中的箭头表示从P区(衬底)指向N区(N沟道),虚线表示增强型。

2、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工作原理

如P18图1.27所示,在栅极G和源极S之间加电压UGS,漏极D和源极S之间加电压UDS,衬底B与源极S相连。

形成导电沟道所需要的最小栅源电压UGS,称为开启电压UT。

3、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漏极特性)曲线

图1.28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1.28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①夹断电压(UP)

②开启电压(UT)

③饱和漏极电流IDSS

④最大漏源击穿电压(U(BR)DS)

⑤跨导(gm)

四、场效应管应注意的事项

(1)选用场效应管时,不能超过其极限参数。

(2)结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

(3)MOS管有3个引脚时,表明衬底已经与源极连在一起,漏极和源极不能互换;有4个引脚时,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

(4)MOS管的输入电阻高,容易造成因感应电荷泄放不掉而使栅极击穿永久失效。

因此,在存放MOS管时,要将3个电极引线短接;焊接时,电烙铁的外壳要良好接地,并按漏极、源极、栅极的顺序进行焊接,而拆卸时则按相反顺序进行;测试时,测量仪器和电路本身都要良好接地,要先接好电路再去除电极之间的短接。

测试结束后,要先短接电极再撤除仪器。

(5)电源没有关时,绝对不能把场效应管直接插入到电路板中或从电路板中拔出来。

(6)相同沟道的结型场效应管和耗尽型MOS场效应管,在相同电路中可以通用。

第5节其他半导体器件简单介绍,了解。

 

§2.1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

2.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3.知道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

难点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三极管,三角尺

小结

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如下。

 

(1)三极管

(2)隔直耦合电容C1和C2

(3)基极回路电源UBB和基极偏置电阻Rb

(4)集电极电源UCC

(5)集电极负载电阻Rc

布置作业

 

第二章常用放大器

2.1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一、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的三种连接方式

上图所示为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的三种连接方式:

图(a)从基极输入信号,从集电极输出信号,发射极作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此即共发射极(简称共射极)放大电路;图(b)从基极输入信号,从发射极输出信号,集电极作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此即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图(c)从发射极输入信号,从集电极输出信号,基极作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此即共基极放大电路。

二、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共射极放大电路组成

在三种组态放大电路中,共发射极电路用得比较普遍。

这里就以NPN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讨论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分析方法。

 

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如下。

 

(1)晶体管V。

放大元件,用基极电流iB控制集电极电流iC。

(2)电源UCC和UBB。

使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处在放大状态,同时也是放大电路的能量来源,提供电流iB和iC。

UCC一般在几伏到十几伏之间。

(3)偏置电阻RB。

用来调节基极偏置电流IB,使晶体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点,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4)集电极负载电阻RC。

将集电极电流iC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以获得电压放大,一般为几千欧。

(5)电容Cl、C2。

用来传递交流信号,起到耦合的作用。

同时,又使放大电路和信号源及负载间直流相隔离,起隔直作用。

为了减小传递信号的电压损失,Cl、C2应选得足够大,一般为几微法至几十微法,通常采用电解电容器。

2、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分析方法种类

2.初步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分析的具体方法计算法

3.会一些简单共射极放大电路分析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