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380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1年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

理科综合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Na23Si28P31C135.5Cu64Sn119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南朝《竹林七贤与启荣期》砖画砖块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生物柴油,实现变废为宝

C.84消毒液、过氧乙酸、医用酒精可灭活新冠病毒均利用了强氧化性

D.纳米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8.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B.60gSiO2晶体中Si-O键数目为2NA

C.在K37CIO,+6H35Cl(浓)=KC1+3Cl2↑+3H2O反应中,若有212g氯气生成,则反应中转移

电子的数目为5NA

D.加热条件下,20mL10mol·L-1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洛匹那韦(Lopinavir)与氯喹类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洛匹那韦(Lopinavir)(图1)和羟基氯喹(图2)的结构分别如下

所示,对这两种有机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

A.洛匹那韦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B.洛匹那韦能够发生酯化、加成、氧化、还原反应

C.羟基氯喹的分子式为C18H24N3OCI

D.羟基氯喹分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

11.主族元素Q、W、X、Y、Z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化合物ZW2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强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Q与X同族,且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常温下,Y的单质能溶于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Z>Q>X>Y

B.工业上用电解相应氯化物冶炼Y单质

C.Q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化合物ZW2中只含有离子键

12.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图1)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

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

2Li+CuzO+H2O=2Cu+2Li++2OH-,用该电池电解含有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用于废水处理和煤液化供氢,其装置如图2所示。

装置中c、d均为惰性电极,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电解时,c极接b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B.电解时,理论上标准状况下,有33.6LO2参与反应时,c电极区可产生22.4LN2

C.电解一段时间后,d电极区pH增大

D.图1整个反应过程,Cu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13.25℃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mol/L,lgc(CH3COOH)、lgc(CH3COO-)、

lgc(H+)和lg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为lgc(OH)随pH变化的曲线

B.N点时,pOH=14-lgKa

C.该体系中,

mol/L

D.O点时,c(CH3COOH)=c(CH3COO-)

26.(14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其作用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O2.已知NaClO2受热、见光均不稳定。

实验室制备NaClO2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实验开始时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2)装置F中的试剂是装置E的作用是_。

(3)装置C中生成CIO2,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

从D中获得NaClO2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

(5)某小组研究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pH对NaClO2固体稳定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保存NaClO2固体最佳的pH是原因是。

(6)测定所制得的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I.准确称取所得NaClO2样品a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

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制成250mL待测液。

II.移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

滴定终点,重复3次实验测得平均值为VmL(已知:

I2+2S2O32-=2I+S4O62-).该样品中NaClO2

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c、V的代数式表示)。

27.(14分)氧化钪可制作成氧的传感器陶瓷、固体电解质等特种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用途广泛。

工业上用钒钛磁铁矿选矿后所得的钪精矿制备Sc2O3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1)提高酸溶效率的措施。

(2)酸溶溶液含有

和Fe3+,

中Ti的化合价为+4价,在热水中水解为TiO2.“净

化”过程中加热溶液的作用是。

(3)流程中萃取剂与酸溶液的用量比用E/A表示,Sc3+的萃取率用a%表示,不同条件下Sc3+

的萃取率(a%)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萃取采用的最佳“用量比”E/A和萃取时间分别为、。

(4)“萃取和反萃取“主要化学反应

“反萃取”所加的试剂X为。

(5)“沉钪”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Sc2(C2O4)3在空气中灼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8.(15分)氮氧化物和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研究它们的转化关系有利于防治污染。

(1)已知:

(2)氨氧化物破坏臭氧层原理:

①NO+O3=NO2+O2、②NO2+O=NO+O2.常温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O3+O=2O2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

一氧化氮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3)反应II2SO2(g)+O2(g)=2SO3(g)在0.1Mpa、450℃的恒压容器中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该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Kp=(列出计算式)。

写出一种能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措施。

(4)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一种CIO2气相氧化法烟气脱硫脱硝反应机理和速

率常数(k)如下:

脱硝:

脱硫:

①己知反应c、d的速率方程分別为

试判断两反应的活化能大小:

E3E4(填“>”“<”或“=”)。

控制脱硫速度的关键步骤是

反应(填c或d)

②SO2、NO单独氧化及同时氧化对两气体氧化率变化如图,同时氧化对气体的氧化率

影响明显,结合以上反应及其速率常数分析原因.

35.[化学一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铜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磷化铜(Cu3P2)常用于制造磷青铜(含少

量锡、磷的铜合金)。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代化学中,常利用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

(3)基态磷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中具有的能量最高的电子所

在能级有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形。

(4)磷化铜与水反应产生有毒的磷化氢(PH3)气体,P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P、S

的第一电离能(I1)的大小为I1(P)I1(S)(填“>”“<”或“=”);PH3的沸点(填“高于”或“低于”)NH3的沸点,原因是.

(5)磷青铜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中P原子位于由铜原子形成的的空隙中。

若晶体密度为agcm-3,则P与最近的Cu原子的核间距为nm(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

36.[化学一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研究表明,碘海醇是临床中应用广泛一种造影剂,化合物H是合成碘海醇的关键中间体,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

(4)G的结构简式为.

(5)J的分子式为C9H7O6N,是C的同系物。

则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符合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

2:

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6)设计由CH2=CH2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021年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7.【答案】B

【解析】

A.砖块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

B.地沟油不能食用,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用来制肥皂或制生物柴油,实现变废为宝,故B正确;

C.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过氧乙酸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其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具有脂溶性,可以破坏生物磷脂双分子构成的生物膜,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C错误;

D.除去重金属离子是利用了铁的还原性,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单质,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

A.胶体和溶液中的分散质都可以通过滤纸,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应该用渗析,故A错误;

B.HCl不是最高价的含氧酸,故B错误;

C.

受热易氧化,所以不能在空气中加热蒸发,故C错误;

D.符合中和热实验的测定装置,故D正确;

9.【答案】C

【解析】

A.25°C,pH=13的1.0LBa(OH)2溶液中c(OH-)=

=0.1mol/L,氢氧根离子的数目=0.1mol/L×1L×NA=0.1NA,故A错误;

B.1个Si原子形成4个Si-O键,所以60g即1molSiO2晶体中Si-O键数目为4NA,故B错误;

C.在K37ClO3+6H35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Cl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且反应中每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5mol,若有212g氯气即3mol氯气生成,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5NA,故C正确;

D.足量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进行,HNO3不断被消耗,铜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参加反应的HNO3为20×10-3L×10mol·L-1=0.2mol,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在0.05mol~0.075mol之间,则转移的电子数在0.1NA~0.15NA之间,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

A.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该物质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有苯环,可发生加成,加氢还原反应;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分子式应为C18H26N3OCl,故C错误;

D.羟基氯喹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

由题意知,ZW2是CaH2,Z是Ca元素、W是H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故X是O元素,Q与X同族,则Q为S元素,Y的单质能溶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则Y为Al元素。

A.简单离子半径:

Q>Z>X>Y,故A错误;

B.工业上电解Al2O3冶炼Al单质,故B错误;

C.Q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SO2与SO3,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C错误;

D.化合物ZW2是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只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

A.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而产生电力,由方程式可知铜电极上并非是氧气直接放电,正极反应为Cu2O+H2O+2e-=Cu+2OH-,故A错误;

B.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4Cu+O2===2Cu2O,Cu2O+H2O+2e-=Cu+2OH-,电解池中,c与原电池的正极相接,为阳极,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时,阳极上[CO(NH2)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氮气,电极反应式为CO(NH2)2-6e-+8OH-═CO32-+N2↑+6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N2):

n(O2)=1:

1.5,故B正确;

C.电解时,d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接,为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故C正确;

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放电时Cu2O转化为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像分析可知,随着pH的升高,氢氧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和醋酸分子浓度减小,又pH=7的时候,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氢离子浓度,故可推知,图中各曲线代表的浓度分别是:

曲线1为lgc(CH3COO-)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2为lgc(H+)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3为lgc(OH-)随pH变化的曲线,曲线4为lgc(CH3COOH)随pH变化的曲线,故A错误;

B.N点为曲线1和曲线4的交点,lgc(CH3COO-)=lgc(CH3COOH),即c(CH3COO-)=c(CH3COOH),因Ka=

,代入等量关系并变形可知pH=-lgKa,可得pOH=14-(-lgKa)=14+lgKa,故B错误;

C.c(CH3COO-)+c(CH3COOH)=0.1mol/L,则c(CH3COOH)=0.1mol/L-c(CH3COO-),将其代入Ka=

,可得出

,故C正确;

D.O点为曲线2和曲线3的交点,对应的pH=7,应该得出的结论为:

c(H+)=c(OH-),故D错误。

26.(14分)

【答案】

(1)分液漏斗(1分)打开弹簧夹甲、乙(2分)

(2)氢氧化钠溶液(1分)防倒吸(1分)

(3)SO2+2ClO3-=2ClO2+SO42-(2分)

(4)减压蒸发可以降低物质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使NaClO2受热分解。

(2分)

(5)9(1分)当pH=7、8时,两者稳定效果近似,当pH=9时,稳定时长增长最明显。

而pH为10、11时增长不明显,且会增大使用ClO2时所需要的酸的成本(2分)

(6)

(2分)

【解析】

(1)分液漏斗生成气体的装置,为了保持气流稳定,平衡气压,在实验开始时打开分压漏斗活塞,并且打开弹簧夹甲、乙。

(2)分析题意可得,制备NaClO2的原理为C中生成的ClO2与D中H2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

为了防止过量的ClO2污染空气,需要处理尾气的装置,同时E装置用于防倒吸。

(3)分析题意得SO2+2ClO3-=2ClO2+SO42-

(4)根据题意,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NaClO2受热不稳定。

因此从溶液中蒸发获得NaClO2晶体时,降低压强防止温度过高,使NaClO2受热分解。

(5)由图像可得:

当pH=7、8时,两者稳定效果近似,当pH=9时,稳定时长增长最明显。

而pH为10、11时增长不明显,根据题意知亚氯酸钠(NaClO2)作漂白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O2,这样就会增大使用ClO2时所需要的酸的成本。

(6)根据滴定反应关系NaClO2~2I2~4S2O32-,可知样品中NaClO2的含量为

27.(14分)

【答案】

(1)粉碎钪精矿,适当升温(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2)促进Fe3+以及Ti2O52+水解生成沉淀,从而除去(2分)

(3)1:

4(2分)6min(2分)

(4)H2O(2分)

(5)2Sc3++3H2C2O4Sc2(C2O4)3+6H+(2分)

2Sc2(C2O4)3+3O22Sc2O3+12CO2(2分)

【解析】

(1)提高酸溶效率的措施可以是粉碎钪精矿,增大接触面积,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盐酸的浓度,搅拌等。

(2)根据题意,净化过程为除掉杂质元素铁钛,利用Fe3+的水解,加热可促进水解便于其沉淀去掉。

而Ti2O52+在热水中水解为难溶于水的TiO2。

因此净化过程加热溶液的目的是便于除去杂质。

(3)最佳的萃取剂用量应该是用少量的萃取剂取得最高的萃取效果,当E/A=1:

4时,萃取剂用量较少,萃取率接近90%,萃取时间应选择萃取时间较短,萃取率较高的时间段,因此选用6min。

(4)根据信息,可知“反萃取”所加的试剂为H2O。

(5)根据流程信息可得“沉钪”和“灼烧”过程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Sc3++3H2C2O4=Sc2(C2O4)3+6H+、2Sc2(C2O4)3+3O22Sc2O3+12CO2

28.(15分)

【答案】

(1)-41.8kJ•mol-1(1分)

(2)K1·K2(1分)催化剂(1分)

(3)

(2分)

降温、加压或增大氧气的浓度等(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4)

>(2分)c(2分)

SO2(2分)单独氧化时,SO2的氧化率低是因为c反应的k3很小,ClO2氧化SO2产生的ClO的速率很慢;NO氧化率相对较高的是因为ab两反应k1k2都很大;同时氧化时,a反应产生的ClO部分参与d反应,使SO2的氧化率明显提高。

(2分)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

可知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为

可求得III反应的反应热为

-41.8kJ•mol-1。

(2)根据方程式之间的关系O3+O

2O2可由

+

得K=K1·K2,且得出NO的作用为催化剂。

(3)平衡时分压p(SO3)=

p(SO2)=

p(O2)=

所以平衡常数

能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措施为增大压强,降温,增大氧气的浓度等。

(4)根据速率公式以及速率常数可知脱硫反应中反应c为慢反应,其反应的活化能高。

因此控制脱硫反应速度的关键为c反应。

(5)通过图像可知同时氧化SO2比单独氧化时的氧化率变化程度大,单独氧化时,SO2的氧化率低是因为c反应的k3很小,ClO2氧化SO2产生的ClO的速率很慢;NO氧化率相对较高的是因为ab两反应k1k2都很大。

同时氧化时,a反应产生的ClO部分参与d反应,使SO2的氧化率明显提高。

35.(15分)

【答案】

(1)原子光谱(1分)

(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2分)

(3)M3哑铃(每空1分)

(4)三角锥形(1分)>(1分)低于(1分)

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PH3不能(2分)

(5)正八面体(2分)

(2分)

【解析】

(1)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所以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由图可知,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基态磷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故最高能层符号为M,能量最高的电子在3p能级,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为哑铃形。

(4)N、P为同主族元素,和NH3的分子构型相同,NH3为三角锥形,则PH3为三角锥形;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增大的趋势,但核外电子排布满足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大于其后面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I1(P)>I1(S);氢键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影响较大,氨分子间存在氢键,磷化氢中无氢键,则磷化氢的沸点低于氨。

(5)观察磷青铜晶体的晶胞结构,Cu原子位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的中心位置,形成正八面体的结构;P原子与最近的Cu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棱长,Sn原子:

=1,Cu原子:

=3,P为1,化学式为:

SnCu3P,摩尔质量为:

342g/mol,1mol时的体积为:

,晶胞的体积为:

,棱长=

cm,P与最近的Cu原子的核间距为

nm。

36.(15分)

【答案】

(1)间二甲苯或1,3-二甲苯(1分)

(2)

(2分)

(3)氨基,羧基(2分)取代反应(1分)

(4)

(2分)

(5)16(2分)

(2分)

(6)

(3分)

【解析】结合信息可知B为间苯二甲酸,G为

(1)A的化学名称为间二甲苯或1,3-二甲苯。

(2)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中所含官能团为氨基、羧基,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G的结构简式为

(5)J的分子式为C9H7O6N,是C的同系物,故J中也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当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时,共有16种同分异构体。

另符合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

2:

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6)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写出由CH2=CH2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