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414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docx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

中仑塑业(福建)有限公司

制定

慕金辉

审核

复核

 

批准

标题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

文件类别

附件份数

编号

版本

发布日期

 

总页码

电机维护保养规程

1.目的

1.1.为了提高电动机的运行寿命,减少电动机的故障,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中仑塑业(福建)有限公司公用工程系统和聚合装置系统的低压电动机的运行和维护。

3.职责

3.1.参加运行和维护的电气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的内容,认真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规章规定。

4.总则

4.1.中仑塑业(福建)有限公司公用工程和聚合装置电机为低压0.4kV电压等级的低压电机。

4.2.30kW以上的电动机在现场操作柱上都装有电流表,正常运行时,电流表的指针应在表盘的1/3~2/3处,表盘的红色指针设定在额定电流的位置。

4.3.电动机的控制保护单元内一般都装有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电机智能保护除外)、熔断器、电流互感器、中间辅助继电器等。

5.安全措施

5.1.为了保证电动机的安全运行,保障操作和维护、检修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制》和熟知本规程所要求的安全措施。

5.2.低压电机需要工艺人员签发停、送电票,凭停、送电票停送电。

5.3.检修人员在检修0.4kV低压电机MCC柜时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工作票规定及工作许可规定。

5.4.低压电机在停运期间,相应的抽屉柜应处于抽出位置或隔离位置,并在柜面上悬挂“禁止合闸”标示牌,特别要求时应挂锁。

5.5.挂摘牌原则上坚持“ 谁挂牌,谁摘牌”,特殊情况下,应得到设备部课长及以上领导的同意,如搅拌器罐内、工艺设备容器内等特殊设备的检修完送电。

5.6.因出现异常现象,在一些有可能引起触电的电源柜应悬挂“小心触电”等标示牌。

5.7.禁止用铜线或其他导线代替熔断器接到主电路中或控制回路中。

5.8.发生电动机火灾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四氯化碳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运行操作与巡检

为了保证电机在停送电及运行中的可靠和安全性,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的工作顺序并加强维护和巡检。

6.1.一般要求

6.1.1.电机在停送电前必须填写停送电票,停送电票一般由生产车间工艺人员或特殊设备由生产部门主管人员签发,由电气人员确认,但紧急处理情况除外,电机的停送电必须填写操作票。

6.1.2.电机在送电前应严格检查出线柜和电机主电缆的连接,控制回路的连接、继电器整定值以及电动机的绝缘及外部检查。

6.1.3.停用24小时以上或大修后、新投运的电动机在送电前必须检查其绝缘电阻、主电缆的绝缘性及电机接地线是否牢固,不符合要求的禁止送电。

6.1.4.电动机送电前,凡是能够进行手动盘车的电动机必须盘车,以证明转子和定子不相摩擦,所带动的机械负载无故障。

6.1.5.送电后,电气人员必须到现场检查电机启动后的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

6.1.6.电动机禁止连续启动,在正常情况下,鼠笼型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启动2—3次,允许在热状态下启动一次,只有在处理事故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多启动一次。

6.1.7.电动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抽屉柜置于“抽出位置”。

6.1.8.各班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按规定的巡检路线进行巡回检查,不得少于1次,巡检记录应实事求是。

6.1.9.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给电动机加油。

6.2.运行

6.2.1.电动机的送电和启动

6.2.1.1.接到送电票后,应正确填写送电操作票,并经过操作监护人的确认。

6.2.1.2.检查主电缆及控制回路的连接情况,出线柜内的清洁及电机外观检查。

6.2.1.3.低压380V的电机用500V兆欧表检查动力主电缆及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一般可在出线柜输出端检查。

6.2.1.4.电机检查无误后,将相应的MCC柜由抽出位置或隔离位置推入至合闸位置,操作细节见低压抽屉柜的操作方法的章节。

6.2.1.5.通知现场操作人员,该电动机可以启动。

6.2.1.6.送电后,在电动机启动时,电气人员应检查电动机的电流、速度,运转方向和噪声以及电机轴承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6.2.1.7.启动运转后,如果发现电动机运转异常,或其他原因可能影响电动机正常运转甚至损坏,应要求工艺操作人员停止电动机的运行,同时停电检查。

6.2.2.低压电动机的停电。

6.2.2.1.接到停电命令票后,确认电机已停止运行(分闸指示灯亮,运行电流为0)。

6.2.2.2.将电机的控制手柄打到抽出位置或隔离位置(检修时打在此位置)。

6.2.2.3.挂上“禁止合闸”标志牌,电机及线路检修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志牌。

6.3.巡检维护

6.3.1.为了保证电机正常运行,延长电机寿命,做到防隐患于未然,必须加强巡检,巡检时要一看,二闻,三听,用仪器仪表检查电机运行是否处于可靠完好状态。

6.3.2.日常巡回检查一般对电机进行如下检查:

1)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2)检查电机的运行电流是否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电机三相运行电流是否平衡,三相不平衡率要求低于10%。

3)用红外测温仪或二次仪表的电机温度指示检查电机温度是否超过相应绝缘的耐热等级。

4)检查电机轴承是否缺油。

5)用听音棒检查电机轴承的振动是否正常,并用测振仪定期测量振动值是否超过允许值。

6)将巡检结果如实的记录在《电机巡检表》(纸质和电子版)。

6.3.3.应定期检查45Kw以上电动机的电流是否超过其铭牌额定值,如超过时,则应报告有关部门并根据其指示采取措施,同时做好记录,如发现电动机有异常现象时也必须检查并监视该电动机的电流。

6.3.4.注意轴承的润滑及轴承的温度是否正常。

电动机轴承的最高温度应遵守制造厂的规定,无制造厂规定时,需遵守下列标准:

1对于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

2对于没有冷却水冷却的滚动轴承不超过100℃。

6.3.4.1.注意电动机各部分的温度。

电动机各部分温升应按制造厂规定,缺乏此项资料时可按下表规定执行:

 

电动机部位

环境温度(℃)

允许温升(℃)

温度计法

电阻法

A级绝缘

B级绝缘

E级绝缘

F级绝缘

H级绝缘

35

35

40

40

40

60

75

65

85

95

65

85

75

100

100

6.3.4.2.注意电动机的音响和振动是否有异常现象。

电动机运行时,振动不得超过下表数值:

电动机的允许振动值

电动机同步转速(r/min)

振动值(双振幅)mm

大型

中、小型

3000

1500

1000

750以下

0.06

0.10

0.13

0.16

0.10

0.17

0.20

0.24

6.3.4.3.按现场规定的时间记录电动机表计的指示及电动机启动和停止时间及原因,并记录一切异常现象。

6.3.4.4.发现电动机外部有杂物堆积,影响电机通风散热时,应立即清除杂物。

6.3.5.电动机轴承润滑油的定期更换和补充,应由电气日常维护人员来完成,—般情况下每台电机定期为每三个月补充一次,每次按电机铭牌要求补加同类规格性质的润滑油;对于无油嘴电机应每年定期更换一次轴承润滑油。

6.3.5.1.每次必须补加相同型号的润滑油。

6.3.6.无加油嘴的重要电机每年进行一次轴承清洗及更换润滑油。

6.3.7.如果电机轴承为双密封轴承,每三至四年更换一次轴承。

6.3.8.备用电动机应定期测量绝缘,至少每月一次,低压电机用500V兆欧表测试,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在热状态(75℃)的条件下,每伏不应小于1兆欧,在冷状态下(30℃)不应小于10兆欧,如果低压电机绝缘低于0.5兆欧,需打开电机进行烘干处理。

6.3.9.电动机在长期停运期间,需定期启动电机,至少每月一次;如果不能启动电机,可以用机械盘车的方法,使转子转动。

6.3.10.注意事项:

6.3.10.1.电机更换轴承时,要切断主回电源。

在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6.3.10.2.动态探听和温度测试时,应保持人体和电机间距离不小于500mm,以免发生机械夹伤和烫伤。

6.3.10.3.电机维修吊装过程中,采用减震编织索吊装,不得采用其它不安全绳索吊装,以免滑脱,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6.3.1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将电动机的电源切断:

6.3.11.1.当发生人身事故时。

6.3.11.2.电动机所带动的机械损坏到危险程度。

6.3.11.3.电动机发生绝缘烧焦气味,冒烟灭时。

6.3.11.4.出现强烈振动,轴承温度超过限度时。

6.3.11.5.确认电动机缺相运行时。

7.故障处理

7.1.下列图表列出了由于机械因素产生的一般故障

机械故障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摩擦噪声

旋转部分摩擦

弄清原因,重新找正

温度过高

1)空气入口阻塞过滤器脏污

2)冷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

1)检查空气导槽,清扫过滤器或更换风扇

2)检查冷却器和空气导管空气/水冷

径向振动

1)转子不平衡

2)转子偏离正确位置,轴发生扭曲

3)找正不好

4)与相连的机械不平衡

5)与齿轮传动有关

6)与机座产生共振

7)基础有松动

1)脱开转子,重新平衡

2)与制造厂讨论

3)机械重找并检查联轴器

4)相连的机械重新平衡

5)检查齿轮

6)加强基础

7)重新调整电机

轴向振动

1)找正不好

2)受相关机械脉振影响

3)与齿轮传动有关

4)与机座产生共振

5)基础有松动

1)机械重找并检查联轴器

2)检查相联机械

3)检查齿轮

4)加强基础

5)重新调整电机

7.2.下列图表列出了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电气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气故障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电机启动失败

1)过载

2)一相电源开路

3)定子绕组接线不正确

1)降低负载,对电机进行盘车确认电机是否卡死、堵转或其它机械故障引起

2)检查对应的MCC开关柜和供电线路

3)检查绕组连接

电动机不能启动且无声

1)电源没有电

2)保险丝熔断

3)开关在分支状态

检查电源电压,开关触头、熔丝及电动机引出线头

电动机上电后不能启动,且有响声

1)电源线一相断线或保险丝有一相熔断或电动机有一相绕组断线

2)电压太低

3)带动的机械设备被卡住

4)定子或转子绕组断线

5)修复后电机槽配合不当

6)电动机绕组内部接反或定子出线首尾接反

7)轴承损坏

8)电动机过载

9)绕线式电动机的启动设备故障

10)定子线圈断路和短路

11)转子和定子卡涩

12)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开路或断线

1)开关至定子绕组间的接头接触不良,有油泥或氧化物,应刮净接好;

接线柱松脱,应紧固;

电源线不通,有断线或假接,用试灯或万用表查出修复;

启动设备接触不良,查出修复。

2)电源线太细,启动压降太大,应更换粗导线;

三角形接线的电机接成星形,又是重要负载启动,应按三角形接法启动;

设法提高电压。

3)检查机械设备,排除故障。

4)用万用表检查断路处,并修复。

5)将转子外圈适当车小,或选择适当定子线圈节距;

换新转子,槽配合应符合要求。

6)用极性表检查绕组极性;

用灯泡或万用表检查绕组首尾。

7)更换轴承。

电动机启动时保险丝熔断

1)单相启动

2)开关和定子之间的接线有短路

3)定子绕组接地或短路

4)电机负载过大或机械卡住

5)保险丝选择太小

1)检查开关和保险丝

2)拆开电动机接线头,检查导线的绝缘性能,消除故障

3)打开电动机,目视鼻闻是否有烧焦现象,用触摸来比较温度,找出短路处,分开短路部分;

用万用表查出接地处,垫好绝缘,刷绝缘漆烘干。

4)用电流表检查定子电流,转动转子检查有无卡住现象,减轻负载,消除故障。

5)应按下列选用保险丝:

保险丝额定电流≥2~2.5(启动电流)。

电动机启动困难,加上负载后转动低于额定转速

1)电源电压太低

2)接线错误,三角形误接成星形

3)转子笼条松动或断开

4)绕线式转子一相断路

5)定子绕组内部的局部线圈接错

6)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及外电路存在断路、接触不良或脱焊

7)负载过大或转动部分被卡住

1)检查电源电压。

2)检查定子接线情况与铭牌对照,改正接线。

3)拆开电动机检查转子鼠笼情况。

4)用万用表等检查转子断路处。

5)拆开电机检查每相极性。

6)可用摇表检查转子绕组及外电路有无短路,并检查各连接点是否接触紧密。

7)改用较大容量电动机或减轻负载,并检查机械是否卡住。

电动机空载或加负载时三相电流不平衡

1)电源电压不平衡

2)重绕定子绕组,三相匝数不相等

3)重绕定子绕组的线圈接线之间有错误

4)定子绕组有部分线圈短路

1)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找出不平衡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2)用双臂电桥测量各相绕组的直流电阻,重绕定子绕组。

3)检查每相极性,改正接线。

4)用电流表测量三相电流,找出短路处。

电动机空载电流偏大

1)电源电压过高

2)电动机本身气隙较大

3)电动机定子绕组匝数少于应有的匝数

4)电动机定子绕组应该是星形接线误接成三角形

1)检查电源电压进行处理。

2)拆开电机,用内外卡测量定子内径、转子外径,调整间隙。

3)重绕定子绕组,增加匝数。

4)检查定子接线并与铭牌对照,改正接线。

电机温升过高,局部或全部过热

1)电动机过载

2)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3)电机通风不好

4)电机周围环境过高

5)定子绕组存在短路或接地故障

6)电动机一相断路(如电源一相断线或电动机绕组一相断线)

7)鼠笼式转子绕组焊接点脱焊或松脱鼠笼转子条

8)定转子相擦

1)改用较大容量电动机或减轻负载。

2)用万用表检查电压是否超过允许变动范围。

3)检查风扇旋转方向,风叶是否脱落,通风孔道是否堵塞。

4)换用耐高温绝缘的电动机或采用降温措施。

5)拆开电机中性点连片,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每相绕组阻值,并进行比较。

如数值相差较大,则数值小的一相匝间短路。

测量每相对地阻值为0或很小,则证明绕组接地。

6)分别检查各断路处,进行修复。

7)检查各焊接点,重焊或接紧。

8)轴承松动,换轴承;

挫去定、转子相擦部分;

校正转轴中心线。

机壳带电

1)引出线或接线盒接头的绝缘损坏碰地

2)电源线与接地线接错

3)端部太长碰机壳

4)槽口处绝缘损坏

5)槽内有铁屑等杂物,导线嵌入后接地

6)在嵌线时,导线绝缘有机械损坏

7)外壳没有可靠接地

1)检查后,损坏处套绝缘管或包缠绝缘

2)检查后,改正接线

3)卸下端盖后,接地现象即消除。

此时,应将绕组端部刷一层绝缘漆,垫上绝缘纸,绑扎后再装上端盖

4)在绝缘损坏处垫上绝缘纸并涂上绝缘漆

5)拆开每个线圈接头,用淘汰法找出接地线圈,进行局部修理

6)处理方法同上

7)如果机壳出现带电现象,则需在消除机壳带电的故障后,在将电机外客可靠接地

电动机有不正常的振动和响声

1)地基不平,电动机安装的不好

2)滑动轴承的电动机,其轴径与轴承的间隙过小或过大

3)滚动轴承在轴上装配不良或滚动轴承本身有缺陷

4)电动机转子和轴上所附有的对轮、飞轮、减速齿轮等不平衡

5)转子铁心变形或轴弯曲

6)定子绕组有局部短路或接地故障,此时,三相电流也不均衡

7)绕线式转子绕组有局部短路故障

8)定子铁心硅钢片压得不紧

9)定子铁心外径与机座内径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

10)定子槽数和转子槽数配合不当,在通电运转中有噪音,切断电源后噪音立即消除

11)鼠笼式转子断条

1)检查地基及电动机的安装情况,重新安装。

2)检查轴承,调整间隙。

3)检查轴承装配情况或更换轴承。

4)应做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并进行校正。

5)将转子在车床上用千分表找正。

6)

7)将转子绕组开路,在定子绕组上通三相额定电压(三相电压要平衡),使转子不动,测量转子绕组的三相开路电压值,与电动机的铭牌数值进行比较,证实后找出短路地点,进行修复。

8)按工艺要求重新压紧。

9)加紧固螺栓。

10)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行没有妨碍。

必要时更换转子。

11)检查转子进行修理。

绝缘电阻降低

1)潮气浸入或雨水滴入电动机内

2)绕组上灰尘、污垢太多

3)引出线和接线盒接头的绝缘即将损坏

4)电动机过热后绝缘老化

1)用兆欧表检查,烘干处理。

2)清除灰尘、污垢。

3)重新包扎引出线和接线头。

4)7KW以下电动机可重新包缠。

轴承过热

1)轴承装得不好,不到位

2)轴承损坏

3)轴承与轴配合过松或过紧

4)轴承与端盖配合过松或过紧

5)滑动轴承油环卡住或转动缓慢

6)皮带过紧或联轴器装得不好

7)电动机两端轴盖或轴承未装平

8)轴承润滑脂内有杂质

9)轴承中润滑脂过多或过少

1)拆开端盖,重新装配

2)更换轴承

3)过松时轴镶套;过紧时重新加工到标准尺寸

4)过松时轴盖镶套;过紧时重新加工到标准尺寸

5)查明卡住位置,修好或更换油环;油质粘度较大时,应换粘度较小的油

6)调整皮带张力,校正联轴器传动装置

7)将端盖或轴承止口装平、旋紧螺栓

8)用听针检查。

有杂音时停电清晰,重新换油

9)一般润滑脂加到轴承室的2/3

绕线式转子电刷冒火,滑环过热或烧坏

1)电刷的牌号或尺寸不符

2)电刷的压力过大或过小

3)电刷与滑环的接触面磨得不好

4)滑环表面不平,不圆或不清洁

5)电刷的质量不好或总面积不够

6)电刷在刷握内卡住

1)按制造厂规定更换电刷。

2)调整刷握上的弹簧,使各电刷压力之差不应超过±10%。

3)用正确的方法重新磨电刷。

研磨时用双零号砂布,不要采用金刚砂进行研磨。

4)修理滑环。

5)换质量好的电刷,必要时可增加电刷的数量或更换截面较大的刷握和电刷。

6)换用较小的电刷。

电动机修理后空载损耗变大(但未更换线圈)

1)滚动轴承的装配不好、润滑脂的牌号不合适或装得过多

2)滑动轴承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

3)电动机的风扇或通风道有故障

1)检查轴承重新装配,更换润滑脂;轴承室的润滑脂不能超过2/3。

2)检查轴颈和轴承的表面光粘度、间隙及润滑脂的情况。

3)检查电动机的风扇或通风管道的情况,排除故障。

单相运行

1)熔丝压得不实或被划伤而烧断

2)刀闸和启动设备的触头烧伤、松动、接触不良

3)导线接头松脱

4)电源一相断线

1)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烧伤不严重时,可用砂布打磨;严重时更换。

3)对松脱的接头进行紧固;如果接头为铜铝接头,须先检查接触面是否良好再进行紧固,否则须更换铜铝接头。

电动机在运行中有爆炸声

1)线圈接地

2)线圈短路

如加强绝缘后仍不能消除故障时,须重绕电机线圈

电动机启动后无力,转速低

1)接法误接成Y接法

2)鼠笼转子的端环,笼条断裂或脱焊

3)定子线圈短路

4)绕线式转子的线圈故障;电刷规格不对,或启动回路有故障

电动机启动后过热、冒烟

1)电源电压过低或三相电压相差过大,以至电流增大

2)电动机过载

3)电动机两相运行

4)定子线圈匝间短路或相间短路、或线圈接地

5)定子和转子相擦

6)绕线式电动机的电刷压力太大或电刷

周围温度过高

电动机启动后声音不正常

1)定子线圈匝间短路或接地

2)线圈连接错误

3)机壳破裂

4)轴承松动或轴承内有异物

定子铁心松动或其它零部件松动

轴承发热

1)电动机与传动机构连接偏心

2)电动机转轴弯曲,转子偏心

3)轴承内有异物或规格不对

轴承内润滑脂量过少或过多或标号选用不对

电机不能加速

1)过载

2)开关合上后一相电源开路

3)系统电压降低,频率变高

4)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5)定子绕组匝间、相间短路

1)降低负载

2)检查开关柜和供电线路

3)修正系统参数

4)检查绕组连接

5)测量绕组电阻和绝缘电阻并检查修理

启动中的蜂鸣声

1)开关合上后一相电源开路

2)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3)定子绕组匝间或相间短路

1)检查开关柜和供电线路

2)检查绕组连接

3)测量绕组电阻和绝缘电阻并检查修理

运行中的蜂鸣声

1)过载

2)开关合上后一相电路开路

3)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4)定子绕组匝间或相间短路

1)降低负荷

2)检查开关柜和供电线路

3)检查绕组连接

4)测量绕组电阻和绝缘电阻并检查修理

双转差率律动的蜂鸣声

1)笼形绕组焊接质量不好

1)修理

空载运行时温度过高

1)系统电压升高,频率变低

1)修正系统参数

负载运行时温度过高

1)过载

2)开关合上后一相电源开路

1)降低负荷

2)检查开关和供电线路

个别绕组元件过热

1)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2)定子绕组匝间或相间短路

1)检查绕组连接

2)测量绕组电阻和绝缘电阻并检查修理

7.3.下列图表列出了由于轴承原因而产生的故障及处理的方法

轴承故障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轴承过热

1)轴承内有过量的润滑油

2)毡密封环压在轴上

3)受到联轴器的张力

4)过大的皮带张力

5)轴承脏污

6)环境温度高于40℃

7)润滑不充分

8)轴承倾斜

9)轴承间隙太小

10)轴承受到腐蚀(进水、进酸、进粉尘)

11)轴承跑内圈

12)轴承跑外圈

1)除去过量的润滑油

2)在凹槽内将环重新放好或更换

3)检查电机的同心度,找正。

4)降低皮带张力

5)清洗或更换轴承、检查密封

6)使用专用高温润滑油

7)根据说明书润滑

8)检查安装状况使用轻型工具安装外环

9)安装轴承时预留大一些间隙

10)更换轴承检查密封

11)轴刷镀或加厌氧胶

12)端盖刷镀或加厌氧胶

轴承啸叫

同上7)、8)、9)、10)

同上7)、8)、9)、10)

轴承爆震

1)轴承座圈有擦伤

2)轴承裂缝

3)过大的轴承间隙

1)更换轴承

2)更换轴承,避免停转时振动

3)安装轴承时,预留小一些的间隙

8.电机检修的技术要求

8.1.电机检修前的准备

8.1.1.参检人员应了解本企业性质,须经安全培训合格的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

8.1.2.检修人员入厂后应尽快检查现场状况,制定检修方案;

8.1.3.检修负责人应对检修过程中的人员配备、所需吊装器具、车辆,配合工种等做好安排和协调工作:

1)准备好检修用工器具、测量仪器、备品备件、相应耗材、记录本等;

2)对检修前状况(振动、窜动、温度、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