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520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docx

滑模施工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监控

滑模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滑模施工的工程质量

1.质量控制

滑模工程施工应按《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跟班质量检查。

对于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的焊接接头、预埋插筋等,均应作隐蔽工程验收。

对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的组数及同条件养护试块组数,每一工作班不少于各一组,如在一个工作班内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变动时,每一种配比中应留一组;

(2)对混凝土出模强度的检查,每一工作班应不少于两次,当在一个工作班内气温有骤变或混凝土配比有变动时,必须相应增加检查次数;

(3)在每次模板滑升后,应立即检查出模混凝土有无塌落、拉裂和麻面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应做好处理记录。

对高耸结构垂直度的测量,应以当地时间6:

00—9:

00间的测量结果为准。

2.工程验收

滑模工程的验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等规范要求进行。

其工程结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滑模施工工程结构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间的相对位移

5

圆形筒壁结构

直径偏差

该截面筒壁直径的1%并不得超过±40

标高

每层

±10

全高

±30

垂直度

每层

层高小于或等于5m

5

层高大于5m

层高的0.1%

全高

高度小于10m

10

高度大于或等于10m

高度的0.1%,并不得大于50

墙、柱、梁、壁、截面尺寸偏差

+10

-5

表面平整

(2m靠尺检查)

抹灰

8

不抹灰

5

门窗洞口及预留洞口的位置偏差

15

预埋件位置偏差

20

3.质量问题的处理

(1)支承杆弯曲

在模板滑升过程中,由于支承杆本身不直、自由长度太大、操作平台上荷载不均及模板遇有障碍而硬性提升等原因,均可使支承杆失稳弯曲。

对于弯曲的支承杆,必须立即进行加固,否则弯曲现象会继续发展,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

弯曲支承杆的加固方法,按弯曲部位的不同,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支承杆在混凝土内部弯曲

从脱模后混凝土表面裂缝、外凸等现象,或根据支承杆突然产生较大幅度的下坠情况,可以观察出支承杆在混凝土内部发生弯曲。

对于已弯曲的支承杆,其上的千斤顶必须停止工作,并立即卸荷。

然后,将弯曲处的混凝土挖洞清除。

当弯曲程度不大时,可在弯曲处加焊一根与支承杆同直径的绑条;当弯曲长度较大或弯曲程度较严重时,应将支承杆的弯曲部分切断,在切断处加焊两根总截面积大于支承杆的绑条。

加焊绑条时,应保证必要的焊缝长度。

②支承杆在混凝土外部弯曲

支承杆在混凝土外部易发生弯曲的部位,大多在混凝土的表面至千斤顶下卡头之间或门窗洞口及框架梁下等支承杆的脱空处。

发现支承杆弯曲后,首先必须停止千斤顶工作,并立即卸菏。

对于弯曲不大的支承杆,可参照图23-282a的作法;当支承杆的弯曲部分切断,并将上段支承杆下降(或另接一根新杆,上下两段支承杆的接头处,可采用一段钢套管或直接对头焊接。

如用上述方法不便,可将弯曲的支承杆齐混凝土面切断,另换一根新支承杆,并在混凝土表面原支承杆的位置上,加设一个由钢垫板及钢套管焊接的套靴,将上段支承杆插入套靴内顶紧即可。

(2)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①混凝土水平裂缝或被模板带

1)原因分析:

a.模板倾斜度太小或出现上口大,下口小的倒倾斜度时,而硬性提升;

b.纠正垂直偏差过急,使混凝土拉裂;

c.提升模板速度太慢,使混凝土与模板粘结;

d.模板表面不光洁,摩阻力太大。

2)处理方法

a.纠正模板的倾斜度,使其符合要求;

b.加快提升速度,并在提升模板的同时,用木锤等工具敲打模板背面,或在混凝土的上表面垂直向下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消除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

当被模板带起的混凝土脱模落下后,应立即将松散部分清除、需另外支模,并将模板一侧做成高于上口100mm的喇叭口,重新浇筑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使喇叭口处混凝土向外斜向加高100mm,待拆模时,将多余部分剔除;

c.纠正垂直偏差时,应缓慢进行,防止混凝土弯折;

d.经常清除粘在模板表面的脏物及混凝土,保持模板表面的光洁。

停滑时,可在模板表面涂刷一层隔离剂。

②混凝土的局部坍塌

1)原因分析:

混凝土脱模时的局部坍塌,最容易在模板的初升阶段出现。

主要原因是提升过早,或混凝土没有严格地按分层交圈的方法浇灌。

因此,当模板开始滑升时,虽大部分混凝土已开始凝固,但最后浇筑的混凝土,仍处于流动或半流动状态。

2)处理方法:

对已坍塌的混凝土,应及时清除干净。

然后在坍塌处补以比原标号高一级的干硬性豆石混凝土(同品种的水泥),修补后,将表面抹平,做到颜色及平整度一致。

当坍塌部位较大或形成孔洞时,应另外支撑补浇混凝土,处理方法同“混凝土水平裂缝或被模板带起”作法。

③混凝土表面鱼鳞状外凸(出裙)

1)原因分析:

a.模板的倾斜度过大,或模板下部的刚度太差;

b.每层混凝土浇灌厚度过高,或采用高频振捣器时间过长等,造成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过大,致使模板向外凸出。

2)外理方法:

a.纠正模板的倾斜度,适当加强模板的侧向刚度;

b.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cm),尽量采用振动力较小的振捣器,以减小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④混凝土缺棱掉角

1)原因分析:

a.模板滑升时棱角处的摩阻力比其他部位大,采用木模板时,尤为明显;

b.因模板提升不均衡,使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匀,保护层过厚容易开裂掉下。

c.钢筋绑扎不直,或有外凸部分,使模板滑升时受阻;

d.振捣混凝土时,碰动主筋(尤其采用高频振捣器时),将已凝固的混凝土棱角振掉;

2)处理方法:

a.采用钢模板或表面包铁皮的木模板,同时,将模板的角膜处改为圆角或八字形,或采用整块角模,并严格控制角模处模板的倾斜度在0.3%~0.5%范围内,以减小模板滑升时的摩阻力;

b.严格控制振捣器的插入深度,振捣时不得强力碰动主筋,尽量采用频率较低及振捣棒头较短(如长度为250~300mm)的振捣器。

⑤保护层厚度不匀

1)原因分析:

a.混凝土入模浇筑时,只向一侧倾倒,使模板向一侧偏移;

b.钢筋绑扎的位置不正确。

2)处理方法:

a.混凝土浇筑时,两侧同时入模,尤其注意不得由吊罐直接向模板一侧倾倒混凝土;

b.经常注意检查和保持钢筋位置的正确。

⑥蜂窝、麻面、气泡及露筋

1)原因分析:

a.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振捣不匀;

b.石子粒径过大、钢筋过密或混凝土可塑性不够,因石子阻挡,水泥浆振不下去;

c.混凝土接搓处停歇时间过长,而且未按施工缝处理。

2)处理方法:

a.改善振捣质量,严格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石子的粒径;

b.混凝土接搓处继续施工时,应先浇灌一层按原配合比减去石子的砂浆或减去一半石子的混凝土;

c.对于已出现蜂窝、麻面、气泡及露筋的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用水泥砂浆修补,并用木抹搓平,做到颜色及平整度一致。

二、滑模施工的安全技术

滑模施工工艺是一种使混凝土在动态下连续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整个操作平台支承于一群靠低龄期混凝土稳固且刚度较小的支承杆上,因而确保滑模施工安全是滑模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问题。

滑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工作,除应遵照一般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外,尚应遵照《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规定,在施工前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

1.一般规定

(1)滑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结构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环境、气候等条件编制滑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作为滑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报上项目监理部审批后实施。

滑模工程施工负责人必须对安全技术全面负责。

(2)滑模施工中必须配备具有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安全规程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专职安全检查员。

安全检查员负责滑模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

发现重大不安全问题时,有权指令先行停工,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3)对参加滑模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工程滑模施工特点、熟悉安全规程有关条文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主要施工人员应相对固定。

(4)滑模施工中应经常与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

停工前做好停滑措施,操作平台上人员撤离前,应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护。

全部人员撤离后,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

(5)滑模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应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及其他不适应高空作业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台工作。

2.施工现场与操作平台

(1)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周围,必须划出施工危险警戒区。

警戒线至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施工对象高度的1/10,且不小于10m。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危险警戒线应设置围拦和明显的警戒标志,出入口应设专人警卫,并制定警卫制度。

(2)危险警戒区内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机械操作场所,应搭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护棚。

滑模工程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工作面间,应搭设隔离防护棚。

各种牵拉钢丝绳、滑输装置、管道、电缆及设备等,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棚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防护棚结构应通过计算确定;

2棚顶一般可采用不少于二层纵横交错的木版(不板厚度不小于3cm)或竹夹板组成,重要场所增加一层2~3mm厚的钢板;

3建(构)筑物的内部防护棚,应从中间向四周留坡,外(四周)防护棚应做成想内留坡(外高内低),其坡度均不小于1:

5;

4垂直运输设备穿过防护棚时,防护棚所留洞口周围,应设置围栏和挡板,其高度不应小于800mm;

5烟囱类构建物,当利用平台、灰斗底板代替防护棚时,在其板面上应采取缓冲措施。

(3)现场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垂直运输用的卷扬机,应布置在危险警戒区以外,并尽量设在能与搭架上、下通视的地方;

2当采用多台搭吊同场作业时,应防止相互碰撞。

(4)滑模操作平台的设计应具有完整的设计计算书、技术说明及施工图,并必须经过审核,报主管技术部门批准。

滑模操作平台的制作,必须按设计图纸加工,如有变动,必须经主管设计人员同意,并应有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

(5)操作平台及吊脚手架上的铺板,必须严密平整、防滑、固定可靠,并不得随意挪动。

操作平台上的孔洞(加上、下层操作平台的通道孔、梁模滑空部位等),应设盖板封严。

操作平台(包括内外吊脚手)的边缘,应设钢制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小于120cm,横挡间距不大于35cm,底部设高度大于18cm的挡板。

在防护栏外侧应满挂铁丝网或安全网封闭,并应与防护栏杆绑扎牢固。

内外吊脚手架操作面一侧的栏杆与操作面的距离,不大于10cm。

操作平台的内外吊脚手架,应兜底满挂安全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使用破烂变质的安全网,安全网与吊脚手骨架应用铁丝或尼龙绳等进行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

2对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及行人较多的地段施工时,操作平台的外侧吊脚手应加强防护措施;

3安全网片之间应满足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与网结间距相同。

(6)当滑模操作平台上设有随升井架时,在人、料道口应设防护栏杆;在其他侧面应用铁丝网封闭。

防护栏杆和封闭用的铁丝网高度不应低与1.2m。

连接变截面结构的外挑操作平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及时变更,拆除外挑多余部分。

3、垂直运输设备与动力、照明用电

(1)滑模施工中所使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应根据滑模施工特点、建筑物的形状、地形及周围环境等条件,在保护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垂直运输设备,应有完善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如起重量及提升高度的限制、制动、防滑、信号等装置及紧急安全开关等),严禁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的垂直运输设备。

垂直运输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按出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无负荷、静负荷、动负荷试验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试验。

对垂直运输设备,应建立定期检修和保养的责任制。

(2)各类井架的缆风绳、固定卷扬机用的锚索、装拆搭式起重机等的地锚,按定值设计法设计时的经验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在垂直分力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不小于3;

②在水平分力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不小于4;

③缆风绳和锚索必须用钢丝绳,起安全系数不小于3.5。

(3)采用竖井架或随升井架做滑模垂直运输设备时,必须验算在最大起重量、最大起重高度、井架自重、风载、导轨(稳绳)张紧力、制动力等最不利情况下结构的强度和稳定。

竖井架的安装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底座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1000;

2架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0,且不大于10cm,无扭转现象;

3缆风绳的张紧或放松应对称同时进行。

位于结构物内的井架与结构物的柔性联结,也应均匀对称拉撑,柔性联结点应经设计验算,起间距不宜大于10m;

4缆风绳越过高压电线时,必须搭设竹、木脚手架保护,并保持安全距离;

5井架的安装和拆除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与井架配套使用的卷扬机的设置地点距卷扬机前第一个导向轮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4)滑模施工中,采用自制的井架或随升井架及非标准电气或罐笼运送物料和人员时,宜采用双绳双筒同步卷扬机。

当采用单绳卷扬机时,罐笼两侧必须设有安全卡钳。

安全卡钳应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其设计和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卡钳中,楔块工作面上的允许压强应小于150Mpa;

2罐笼运行时,安全卡钳的楔块与导轨(稳绳)工作面的间隙,不应小于2mm;

3安全卡钳钢制零件按定值设计法设计时,其经验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楔块材质不低于45号钢,工作面硬底不低于HRC45。

自行设计的安全卡钳,安装后,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负荷试验,并经安全和技术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电梯和罐笼的柔性导轨(稳绳),应采用金属芯钢丝绳,其直径宜为19.5mm。

柔性导轨的张紧力,一般按每100m长取10~12KN。

每副导轨中两根导轨的张紧力差以15%~20%为宜。

采用双罐笼时,张紧力相同的导轨应按中心对称设置。

柔性轨应设有测力装置,并有专人使用的检查。

(6)使用非标准电梯或罐笼时,其接触地面处应设置缓冲器,缓冲器种类宜按下表选用。

缓冲器种类

种类

电梯或罐笼速度(m/s)

弹性实体或弹簧

弹簧

液压

0.25~0.5

0.5~1.0

>1.0

(7)滑模施工的动力及照明用电应设有备用电源。

如没有备用电源时,应考虑停电时的安全和人员上下的措施。

滑模施工现场的场地和操作平台上,应分别设置配电装置。

附着在操作平台上的垂直运输设备,应有上下两套紧急断电装置。

总开关和集中控制开关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从地面向滑模操作平台供电的电缆,应以上端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拉索为依托,电缆和拉索的长度应大于操作平台最大滑升高度10m,电缆在拉索上相互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其下端应理顺,并加防护措施。

(8)滑模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应保证工作面照明充分,其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头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5m,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应使用防爆灯具;

2滑模操作平台上的便携式照明灯具,应采用低压电源,其电压不应高于36v;

3操作平台上有高于36v的固定照明灯具时,必须在其线路上设置触电保安器,灯泡应配有防雨伞或保护罩。

滑模操作平台上采用380v电压供电的设备,应装有触电保安器。

经常移动的用电设计和机具的电源线,应使用像胶软线。

4、通讯与信号

(1)在滑模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施工的要求,对滑模操作平台与工地办公室、垂直及水平运输的控制室、供电、供水、供料等部位的通讯联络,作出相应的技术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对通讯联络方式、通风联络装置的技术要求及联络信号等做出明确规定;

2制定相应的通讯联络制度。

(2)当采用罐笼或升降台等作垂直运输机械时,其停留处、地面落罐(台)处及卷扬机室等,必须设置通讯联络装置及声、光指示信号。

各处信号应统一规定,并挂牌标明。

(3)在滑模施工过程中,通讯联络设备及信号,应设专人管理和使用。

垂直运输机械启动的信号,应由重物、罐笼或升降台停留处发出。

司机接受到动作信号后,在启动前应发出动作回铃,以告知各处作好准备。

联络不清、信号不明,司机不得擅自启动垂直运输机械。

(4)当滑模操作平台最高部位的高度超过50m时,应根据航空部门的要求设置航空指示信号。

在机场附近进行滑模施工时,航空信号及设置高度,应征得当地航空部门的同意。

5、防雷、防水、防毒

(1)滑模施工过程中的防雷装置和措施,除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滑模操作平台的最高点,如在邻近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可不安装临时按闪器,否则,必须安装临时接闪器;

2临时接闪器的设置高度,应使整个滑模操作平台在其保护范围内;

3施工现场的井架、脚手架、升降机械、钢索、塔式起重机的钢轨、管道等大型金属物体,应与防雷装置的引下线相连;

4防雷装置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通路,并与接地体相连;

5接闪器的引下线和接地体应设置在人不去或很少去的地方,接地电阻应与所施工的建(构)筑物防雷设计类别相同。

(2)滑模操作平台上的防雷装置应设专用的引下线,也可利用工程正式引下线。

当采用结构钢筋和支承杆作引下线时,应明确引下线走向。

作为引下线使用的结构钢筋和支承杆接头,必须焊接成电气通路,结构钢筋和支承杆的底部应与接地体连接。

雷雨时,所有露天高空作业人员应下至地面,人体不得接触防雷装置。

(3)操作平台上应设置足够和适用的灭火器以及其他消防设施;操作平台上不应存放易燃物品;使用过的油布、棉纱等应及时回收,妥善保管。

在操作平台上使用明火或进行电(气)焊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并经专职安全人员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工作。

(4)混凝土养生用水管及爬梯等,宜随滑随安,以供消防及人员疏散使用。

冬期施工时,滑模操作平台上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5)施工现场有害气体浓度的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滑模操作平台处于有害气体影响范围之内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两种防护措施中的一种:

1设置相应有害气体的报警装置或检测管以及防毒用具。

如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戴防毒口(面)罩;

2由甲、乙双方协商,采取停产施工、相互错开班次或改道排放等有效措施;

(6)在配制和喷涂有毒养护剂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体防护用品,并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当通风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作业人员必须戴防毒口(面)罩。

6、施工操作

(1)工程开始滑升前,应进行全面技术安全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及其连接部门均符合设计要求;

2液压系统经试验合格;

3垂直运输机械设备系统及其安全保护装置试车合格;

4动力及照明用电线路的检查与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检验合格;

5通讯联络与信号装置试用合格;

6安全防护设施符合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7防火、避雷、防冻等设施的配备,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8完成职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及有关人员的考核工作;

9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2)操作平台上材料堆放的位置及数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不用的材料、物件应及时清理运至地面。

模板的滑升必须在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液压控制台应由持证人员操作。

初滑阶段,必须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的凝结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每作业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混凝土出模强度应不低于0.2Mpa。

当出模混凝土发生流淌或局部坍落现象时,应立即停滑处理。

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控制滑升速度,严禁随意超速滑升。

(3)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基本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40mm。

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20mm。

严格控制结构的偏移和扭转。

纠偏、纠扭操作,应当班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按施工组织设计预定的方法并徐缓进行。

当采用倾斜操作平台纠缠方法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以内。

当圆形筒壁结构发生扭转时,任意3m高度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应大于30mm。

(4)施工中应按下列要求对支承杆的接头进行检查:

1同一结构截面内,支承杆接头的数量不应大于总数量的25%,其位置应均匀分布;

2工具式支承杆的丝扣接头必须拧紧;

3榫接或做为结构钢筋使用的非工具式支承杆接头,在其通过千斤顶后,应进行等强焊接。

当空滑施工时,应根据对支承杆的验算结果,采取回固措施。

滑升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支承杆工作状态,当现场弯曲、倾斜等失稳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7、滑模装置的拆除

(1)滑模装置拆除(包括施工中改变平台结构),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拆除的内容、方法、程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安全措施及指挥人员的职责等,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对拆除工作难度大的工程,尚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滑模装置拆除前,必须组织拆除专业队、组,指定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凡参加拆除工作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

不得中途随意更换作业人员。

(3)拆除中使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和机具,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

滑模装置拆除前,应检查各支承点埋设件牢固情况,以及作业人员上下走道是否安全可靠。

当拆除工作利用在施结构作为支承点时,对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应经结构验算确定,且不低于15Mpa。

(4)拆除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宜采用分段整体拆除,在地面解体。

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台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从高空抛下。

当遇到雷雨、雾、雪或风力达到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天气时,不得进行滑模装置的拆除作业,

对烟囱类构筑物宜在顶端设置安全行走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