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538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docx

河北省中考真题814题

中考真题8-14

2010年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B.西瓜榨汁C.食物腐烂D.灯丝熔断

9.“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B.少用一次性木筷

C.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玻璃、冰和铝都是晶体

B.铜、水银和食盐水都是导体

C.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机物

D.氮气、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

12.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

B.隔着防盗门也能辨别说话的人,依据的是说话人声音的大小

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c烧杯的作用是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B.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C.③在冰面上小明推小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

2011年

8.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拧干衣服B.写粉笔字C.燃放烟花D.粉碎废纸

9.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大多数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10.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B.稀释浓硫酸时,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C.用金属容器盛装食物,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D.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都是绝缘体B.有一定熔点的固体都是晶体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12.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雨天汽车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大

B.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由于二者会发生反应降低肥效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用食醋除水垢,是由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能与醋酸反应

1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4.从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B.图乙:

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图丙:

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图丁:

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012年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的蒸发B.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

9.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是晶体B.棉花是合成纤维

C.石墨是绝缘体D.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蓄电池充电:

电能→化学能B.发电机工作:

电能→机械能

C.萤火虫发光:

生物质能→光能D.内燃机工作: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红外线能验钞B.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

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D.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不溶性杂质

12.下图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

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

A.图甲:

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图乙:

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图丙:

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图丁:

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013年

8.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植树造林,绿化家园B.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C.工业“三废”达标后排放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

9.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1.在山顶将喝空的矿泉水瓶的瓶盖拧紧,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小C.间隔减小D.体积减小

12.下列有关分类和举例错误的是()

A.甲:

纯净物B.丙:

氦气C.丁:

铜D.戊:

沥青

1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

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对下图所示事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

用墨绘制的古画保存至今——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图乙:

往鱼缸里不断通入空气,增加水中含氧量——氧气不易溶于水

C.图丙:

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图丁:

用等大的力拉伸和压缩弹簧,弹簧形状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2014年

8.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纸张要双面使用B.随手关闭水龙头

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

9.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给轮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

1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2.下列对科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

A.铁由于导热性能好,用来制作暖气片B.铅锑合金由于熔点低,用来作保险丝

C.甲醛由于有防腐作用,用来保鲜食品

D.洗洁精由于有乳化作用,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松香、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B.尿素、氨水、磷矿粉属于氮肥

C.白酒、雪碧、蒸馏水属于混合物D.橡胶、氯化钠溶液、石墨属于导体

14.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乙:

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丙: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离,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丁:

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015年

8.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私家车B.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10.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通电分解B.物体热胀冷缩C.手机电池充电D.植物光合作用

11.关于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B.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C.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中毒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可以超期使用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蜡和冰都是晶体B.木头和铁都是易于导热的物质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是金属材料D.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都是复合肥料

14.对下图所示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甲乙丙  丁

A.甲:

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B.乙:

M管中水面上升说明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丙: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0mL

D.丁:

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016年

8.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

10.下图所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1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12.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B.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C.用交流电源进行电解水实验D.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

1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都是导体B.空气、蒸馏水、不锈钢都属于混合物

C.扳手、钳子、剪铁皮的剪子都是省力杠杆

D.台秤、天平、弹簧测力计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14.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

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乙实验: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丙实验:

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丁实验:

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2017年

8.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加大对核能的利用B.在田野里焚烧秸秆

C.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D.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0.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侯德榜——联合制碱法B.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C.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F1l1=F2l2

D.欧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Q=I2Rt

1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2.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石墨B.干冰C.沥青D.陶瓷

13.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高温煅烧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氧化钙

B

滴加石蕊溶液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

向平行且自由下垂的两张纸中间吹气

探究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D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甲:

水不能从杯中流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

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丁:

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018年

8.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热水蒸发B.蜡烛燃烧C.滚摆上升D.影子形成

9.“山青水绿、天蓝地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B.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D.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

1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2.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B.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

C.铁、木头、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D.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13.下列应用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防毒面具——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B.利用声呐探知海洋深度——回声定位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D.船闸——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4.分析下图所示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合理的是(  )

甲乙丙丁

A.甲: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乙:

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纸屑与梳子带同种电荷

C.丙: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丁:

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019年

8.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9.下图所示实验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B.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C.探究水的组成D.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B.保存海鲜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C.在高原上用高压锅煮饭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

1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晶体——铝、冰、海波B.绝缘体——塑料、橡胶、石墨

C.混合物——乙醇、海水、碳酸氢钠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12.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则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14.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

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