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55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docx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1

红黑博弈心得体会

篇一:

红黑博弈

红黑游戏

一、布置项目

亲爱的各位伙伴,大家**好!

下面我们要做一个室内的训练项目,项目的名称叫做《红黑游戏》,刚才,所有人被随机分成了2个大组,这个游戏很简单,就像1+1=2这么简单

项目规则:

1、这个项目啊,要分2组进行,项目开始后,各组选出自己的组长,组长要组织本组进行投票——红票或者黑票(每轮投票前,有2分钟时间讨论)

2、在第三轮和第六轮投票之前,两组可以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限时也是2分钟。

其他时间不允许两组进行任何方式的交流。

投票规则是:

1、本组内所有的人都必须参与投票

2、红票和黑票分开计数

3、红票人数加黑票人数等于本组总人数

4、投票结果少数服从多数

得分规则是:

1、两组同投红票,各减3分

2、两组同投黑票,各加3分

3、一组红票一组黑票,则红票方加5分、黑票方减5分

4、第三轮得分双计(*2)、第六轮得分三计(*3)各位伙伴,对于所有的规则还有疑问吗?

(仅就项目规则回答问题?

?

如果没有疑问的话,我将宣布游戏的目的和赢的方法: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的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的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的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二、操作项目

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回答关于项目规则的任何问题,请大家遵守规则,第一轮开始!

(项目开始操作,约25分钟)

积分表

三、分享提升:

(模块一:

人性的盲点和误区之自利)

1、项目结束了,咱们来看一下积分表,a组总分?

分、B组总分?

分,请问,这个项目中,那组赢了?

为什么?

(?

?

大家还记得项目开始前,我对大家说的游戏的目的和赢的方法吗?

我连续说了三遍,有谁可以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

?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是一样,听不进别人的话、过滤别人的话,

难以与别人沟通、只听的见自己的一套呢?

——连游戏的目的都不清楚,又怎么会赢呢?

现实中是否也是这样:

生活没有目的,更不知道赢的方法?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得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得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得方法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2、大家理解什么是赢吗?

大家赢了吗?

大家累积到最大的正分了吗?

谁能告诉我,所能累积的最大的正分是多少?

如何得到这个分数?

45分——怎么能得到45分呢?

(学员回答?

?

想必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

那另一组呢,他们是-45分了,总分是0分啊!

54分才是这个游戏所能累积的最大的正分(只要每一轮双方都投黑,那双方最终将各得27分,总分就是54分)。

3、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囚徒困境》警察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罪犯,但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

只要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

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结成攻守同盟。

如果他们两人都拒不认罪,则他们会被以较轻的罪名各判1年徒刑;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从宽,立即释放,而不认罪者则将重判8年徒刑;如果两人同时坦白认罪,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

请大家考虑一下:

结果会是怎样的?

很明显,两人选择拒不认罪,则结果是对两人最好的——都轻判一年。

但结果是,两人同时选择了认罪,为什么呢?

(?

?

)对了,因为在两人不能串通的前提下,一定是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会顾同伙的利益,并且双方又都不会相信对方的合作精神,最后,只能实现对他们都不理想的结果(各判5年),即他们摆脱不了的“囚徒困境”。

该结局也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即:

双方基于利己的心态所做出的决定,导致的是双方都不利的结果。

即损人又不利己——一个双输的局面!

或许此时,你会略有所思了。

那咱们话题回到这个红黑游戏中来,为什么大家看到的最大正分是45分、为什么大家一直在出红牌、为什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资源,结果却是两败俱伤呢?

大家是这样想的:

如果我们组出黑牌,另一组也出黑牌的话,都得到3分,当然好了!

但如果我们出黑,他们出红的话,我们可就亏大了!

如果我们出红、他们出黑的话,我们就赚大了!

要是我们出红他们也出红,都减3分,大不了同归于()尽,他们也赚不着什么便宜,我们也不吃亏!

所以,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就是投红票!

是这样吧?

是这种思维逻辑吧?

人性中自私自利的特点,在这里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为了“赢”,利己的心态让你们互出着红牌,因为你赢的方法就是让别人输、就是伤害别人、就是与人斗!

我们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来没有考虑过对方或者别人的利益,最后却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损人却不利己。

我们没有想过,其实真正的“赢”其实是可以通过合作来得到的,互相为对方的利益考虑、相互信任,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的正分54分,而不是双方都得了血淋淋的负分!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红黑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我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过往生命中每一个人呢?

——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家人包括父母?

?

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像今天在游戏中所表现的一样,只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呢?

甚至,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他们争斗、一次次的出着红牌去伤害他们呢?

我们不会与人合作来赢,我们认为赢的方法就是跟人斗、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回忆一下,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小时候,我们跟一起玩儿的小朋友斗,我们赢了,结果是小朋友不跟我们玩儿了;上了学,我们和老师斗、和校长斗,我们赢了,结果是我们提前毕业了;工作了,我们和同事斗、和老板斗,我们赢了,结果是老板让我们换工作了;回到家,我们和父母斗,赢的结果是父母伤心无声的泪水~跟兄弟姐妹斗,赢得亲哥不亲了、亲姐不亲了、亲弟不亲了、亲妹不亲了,把亲人都赢成了陌路人;结了婚跟丈夫斗、跟妻子斗,又赢了,结果是把自己的爱人赢成别人的了!

有了孩子,跟孩子斗,赢了,赢的结果是孩子回家关上门来的代沟。

我们所谓的赢,是真的赢了吗?

或许,我们赢得的是一点点的短期利益,失去的却是永恒无法弥补的感情和对身边亲朋的伤害!

失去的

篇二:

红黑博弈精髓

人生也不就是一场游戏吗?

但人生这场游戏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我们仅有一次机会——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

游戏玩得不好,我们可以重新来过,我们甚至可以改变游戏规则,以获得对我们有利的结果,但我们的人生呢?

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任何规则,甚至我们也会有游戏临近结束之际,才知道这场游戏的规则和寓意,这是个多么可悲和无奈的事实!

让我们回顾一下,游戏给予我们的反思和启迪:

一、团队中的人性

选小组长以及投票的过程,正是一个人性集中展露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张扬、有的人沉默、有的人迷茫。

对于任何一位领导人,唤醒“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带领团队取胜的首要目标。

当通讯员否定小组的投票结果之后,小组内部往往立即产生骚动,这时小组长如果不够强势,他将失去地位,但如果小组长过分强势,他也带领团队进入误区,第三场游戏的结果说明了这一点。

经历最初的无序状态之后,有三种人的面目基本清晰,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他们的眼睛,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一种人,坚决要求出红牌,他们代表了人性深处的好斗、攻击、自私和自我至上。

他们的口号是:

要么赢得整个世界,要么彻底失去,或者与对手同归于尽!

这是非常典型的赌徒心态。

或者说,这是狼的行为。

第二种人,他们是温和的,包容的,他们希望与竞争共同把市场做大,达到双赢。

他们是理性的,但更多的是理想主义:

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宽容、和气、与人为善,就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相同的回应,他们怎么知道一定就能双赢呢?

他们的理想是有条件的,他们需要生活适宜的环境里。

或者说,这是羊的行为。

第三种人,他们是盲目的,迷惑的,他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去明辨是非,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出什么牌,他们很容易受到诱导,可以说,他们的心智基本是不成熟的,或者,是不负责任的,因此,他们要么随大流,要么不表态,要么干脆放弃。

那个,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即是理性,也是现实的,充满智慧,即懂得积极进取,又知道宽容包涵,也知道适时放弃的人?

没有。

因为这正是游戏设计的圈套,游戏设计者只想通过这个游戏,集中地暴露人性中隐藏的、阴暗的东西,毕竟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自己的盲点和误区,不幸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因此,集中暴露人性弱点,正是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

二、合作与沟通,进取与放弃,强者与弱者

我们什么时候去进攻,但在什么时候包容?

有些人在游戏开始,想通过一些方式与另一小组的成员沟通,最后以便达成双赢的格局,但最后不能如愿,原因在于:

一是小组之间无法沟通;二是最初的协议,很容易被破坏和改变。

在投票之里,有人提出,我们应该主动诚信!

招来众人的责备,诚信是有代价的!

诚然,某个小组一旦受伤之后,很快变得富有攻击性。

这不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吗?

做生意一旦受骗上当,立即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被一个戴眼镜的人骗过一次,以后再看戴眼镜的,觉得个个都目面可憎。

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我们渴望沟通,可是我们真正花了多少心思去沟通?

一旦沟通不畅,我们就轻易放弃了,我们开始认为问题的根源都在对方身上,因为对方是那样蛮不讲理、不可理喻、冷酷无情。

有人说,强者可以给对方出黑牌,因为他有这个风险承受力,那么弱者呢?

弱者只能等待机会(对方出黑牌的时候),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游戏设计另一个精妙之处,就是设计了“弃权”这样一个选择,你也是你的权利之一啊。

在游戏之中,人们轻易就放弃了“放弃”这种权利,因为如果这样会耽搁大家的时间。

在团队,有时我们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我们要考虑集体的利益。

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游戏的胜负规则:

累计正分最高者获胜。

事实上,如果我们坚持弃权,至少我们还可以得到“0”分,而不是双方血淋淋都得了很高的负分!

于是有人说,退出,也是一种智慧,正如三十六计中“走为上”一样,在某些场合下,这正是最高的智慧。

真正的强者,一定拥有强者的智慧,那就是“强者的心态,弱者的姿态”。

他们可以把身段放低,他们谦恭而温良,他们的“诚信”,不用挂在脸上,也不用说出声来,那只是他们的基本信念。

这样的强者,他们在哪里呢?

真正由强者主导的世界,一定会给弱者设置退出的机制,而且会保护这种机制。

但是真正的弱者,能不能把握这样的机会呢?

懂得退出的人,往往不再是弱者;而不懂退出的人,才是真正需要保护的,但他们往往并不明白,谁能帮得了他们呢?

三、变化与不变,智慧与责任,承诺与信仰

我曾经问过那位带领小组走向失败的小组长,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到最后的?

为什么你要不遗力地鼓动大家选黑牌,甚至在大家投票之后,你能顶着被“罢免”的压力,还努力鼓动大家选黑牌?

她淡淡一笑:

是责任。

是责任!

多么平淡而一字千钧的语言!

反思我们在团队之中,有多少时候敢于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而不是改变目标。

因为我们太容易让自己变得灵活,我们的理由是,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我们的目标可以调整,方向可以改变,战略可以重建。

我们的理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而有些时候,我们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反对和批评意见,我们认为,这是对的,我们就矢志不移地去做,最后的结果,也许我们成功了,也许失败,我们如何来反思呢?

难道仅仅给自己说:

这是天意,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三分人事,七分天命?

如果真是这样,这些话无须我们说出来,因为绝对的真理人人都知道,说出来,反倒成为废话。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为与不为的指导原则

首先是责任。

既然成为团队的领导,就要为这个团队付出一切。

一位母亲,在子女陷入困境之时,往往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将自己的孩子拯救出来,我们在歌颂这伟大母性的同时,不妨想想,这种力量来自何方?

不正是责任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领导为团队的付出,比得上母亲对子女的付出呢?

国有企业显然做不到,因为领导是上级任命的,不象母亲之于子女,经历了十月怀胎之苦,经历了一朝分娩之痛,不象母亲之于子女那样,血脉相通、心心相映。

某些领导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束缚,只有少数人理解,这是责任。

其次是智慧,是在责任基础之上的智慧,或者说是在智慧基础之上的责任。

最初我们可能并不聪明,但责任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最初我们还不够强大,也是责任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有智慧的责任可以避免我们犯方向性的错误。

那位在对方连出两次红牌之后坚持第三轮也出黑牌的组长,她的责任心值得嘉许,但她的智慧在哪里去了?

在第一轮出牌之后,结果对自己不利,这时他们就应该反思策略了,如果以羊的仁慈去包容狼的攻击,羊真的会失去一切,而狼会得到一切。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选择弃权?

她无言以对。

如果我们愿意为团队奉献,那么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要成为团队的领导人,或者在团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样才做到自己的责任。

当然,我们在团队的地位,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责任心,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成为团队的领导,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个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我们还可以选择放弃,还可以放弃不作为,这也是我们的权利啊,我们为什么要轻易地放弃这种权利?

这时想到诸葛亮的六出祈山。

在传统文人的心中,六出祈山代表了一种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先生在先王临前之际做出的承诺。

面对平庸无能的上司,如果他真的为天下苍生承担责任,他为什么不取而代之?

面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收复中原之战,他为什么要坚持出山,直到战死在沙场?

这可能已经不是智慧与责任的问题,而是信仰的问题。

信仰是不可以指责的。

对于有信仰的团队领导,他一样会犯错误,一样会走向死亡,但我们不能不去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