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55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docx

软景工艺标准概要

软景控制标准

一、种植场地平整、种植土壤清理标准

二、微地形堆坡方法及效果要求

三、苗木进场标准

四、种植穴、槽的挖掘

五、苗木种植要点

六、乔木支撑标准

七、不同空间景观种植模式示意

八、苗木修剪方法

九、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要求

一十、施工完成后期的苗木管养

一十一、绿化实体交付的质量验收标准

一、种植土壤处理、场地平整:

1.种植前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如有地下害虫,应提前进行杀菌、除虫。

及时拔除土壤中杂草根、清理大石块等。

标准:

自表层土壤30cm内中不能有超过直径大于5cm的石头,同时将种植土壤翻松,保持土壤表层疏松、通气和良好的透水性能。

2.

 

地表面30cm将直径2cm以上的土颗粒或垃圾、杂物去掉;土壤不得含有建筑废土及其它有害成份。

3.栽植植物覆土深度,应满足以下最低种植土层厚度:

植被类型

草本花卉

草坪地被

小灌木

大灌木

浅根乔木

深根乔木

土层厚度(cm)

20

20

35

40

60

90

4.进行土壤PH值测试,根据土壤的酸碱性确定改良肥料。

进行土壤砂性测试,土壤砂性小黏性大,透气性差,苗木成活率降低;土壤砂性大,不存水存肥,对苗木生长不利。

加草炭土,大乔木4包(10kg/包),小乔木2包,灌木1包,草坪、地被1kg/m2。

大乔木在种植穴底均匀铺设1包,剩余3包撒在坑边待回填的种植土上,拌均匀,栽植苗木时填入。

灌木与乔木相同。

草坪和地被则是将草炭土均匀撒在土上,深翻30cm混匀耙平。

5.草坪种植地、花卉种植地应施足基肥,进行翻耕,搂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堆坡造型时,中心土表应高于路沿石或挡土墙,边沿土表低于路沿石或挡土墙3-5cm。

7.场地平整的效果要求为,土型饱满,不下陷,无明显沉降,坡度自然平缓。

效果如下图所示:

2、微地形堆坡方法及效果要求

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1.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

(1)造景功能

微地形的塑造可以有效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景观。

微地形可以成功塑造各种空间类型,如开放空间、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私密空间等。

同时微地形与园路铺装结合,辅之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起到引导游人视线和控制游览速度的作用。

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种植的密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

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漏景等。

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

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作用。

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变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相对阳坡和阴坡,满足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

(3)美学功能

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挥了极大美学功能,可以被当做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

通过微地形处理所形成的缓坡陡坡轮廓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影变化,都从不同角度塑造出色彩丰富的视觉变化,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

(4)工程与辅助工程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

地形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同时提高绿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风、防灾、自然排水等方面功能。

2.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原则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3)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4)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3.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在景观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

因此,要结合类型和范围来进行合适的地形处理。

在集散、休息、活动性休闲区域,宜处理为平缓地形,流畅舒展、视野开阔。

对景观小环境以及一些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地形。

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地组合创造出形态特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

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升与降的结果,可以使地形既相分隔又相联系,成为一体,更加真实自然。

通过植物使平地和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互分隔又联系在一起。

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场地形改造。

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可牵强造作,刻意为之。

另外设计微地形前应对场内土壤结构类型作出分析,以此决定微地形坡度控制范围。

对场内管线敷设状况进行了解,并作为微地形轮廓及走向的影响因素之一,避免造成日后管道维修的困难。

微地形营造主要是依靠施工图上的等高线进行控制,但仍需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意图现场发挥,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图纸和坐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因为我们是要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所以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尽情挥洒,全凭兴致所致。

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这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

如确需机械完成,尽量使用钩机,不使用铲车,以减小碾压的程度。

微地形本身也是真山水的缩影,在满足地形空间分割要求的基础上,地形的高矮、走向关系一定要符合“山理”,从而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的景观营造是最好的景观,微地形塑造应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A.在园路两侧3M以内地形保证60cm以上的坡度(无地下室顶板),超过100平米的绿化空间应保证1.2M以上的地形空间;堆坡应形成带状高低起伏、步移景异的效果,堆坡需略高于设计标高,以防止沉降而影响效果。

(如下图),地形施工完需设计、工程相关分管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确认、会签后才能进行苗木种植,地形会签单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B.微地形须以沉降后的效果为验收基础。

加土方时施工方必须和项目部主管工程师及设计师每个重要位置确定坡度标高及最高点位置,用材料作标记,然后按要求进行整坡,完成后再验收。

标准做法:

三、苗木进场标准

1、观感评价:

包括树形端正度、树干弯曲度、树干疏密度等影响绿化美观效果的内容;实测实量:

包括胸径(地径)、冠幅、自然高、净干高、分支数(叶片数)、枝下高等数字指标。

测量苗木地径、胸径时,如遇测量处膨胀或变形的,应从其近上方正常处测取。

2、苗木禁止采用有显著病虫害、折枝折杆、老衰、老化、树皮破损苗;树形不端正、干过于弯曲、树冠过于稀疏、偏斜及畸形等影响效果苗木;苗木出圃时的土球起掘规格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土球包装松散。

3、土球规格需符合如下要求:

胸径的6-8倍为合适的土球直径要求;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之二以上;土球包装必须完整,且种植效果必须满足要求。

标准做法:

四、种植穴、槽的挖掘

1.种植穴、槽挖掘前,施工单位应主动向开发商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便于绿化施工。

2.定点放线要求

a.种植穴挖掘时要注意地下管线等埋设情况,避免破坏。

b.种植穴定点放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或由现场专业工程师根据现场地形确定种植位置,对原图纸适当调整。

c.行道树要求位置准确,以设计图纸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米。

行道树和行列树木应在一条线上。

3.种植穴规格及挖掘要求

a.种植穴的大小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确定。

通常种植穴较土球直径大40-60cm,深度较土球厚度大20-30cm。

b.乔木土球和根系下的有效土层必须≥30cm。

c.种植穴必须垂直下挖,上下口径相等,穴底土壤要踏实或夯实,以免灌水时渗漏太快。

土层干燥时应进行种植穴浸穴。

d.种植穴要求排水良好,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时在穴底铺10-15cm砂砾或设渗水管、盲沟、或抬高地面以利排水。

e.如种植土太瘠薄,则需在穴底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回填20-30cm种植土。

大于12cm的树,种植回填时必须施放有机肥。

f.种植穴回填土应疏松肥沃,并在回填后立即灌水夯实,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标准做法:

5、苗木种植要点

A:

栽植准备工作

(1)技术交底:

制定每种植物栽植的标准要求和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

栽植技术流程、标准要求、难点、技术措施;

(2)材料准备:

检查施工单位材料物质准备情况:

支撑杆、钢丝、草绳、无纺布、遮阳网、保湿剂、涂白剂、伤口保护剂、生根粉、喷雾剂、透气管、浇水、修剪工具;

(3)配苗、散苗:

苗木到场后,及时核对品种、数量、规格。

根据观赏要求、苗木大小分级情况、层次要求等进行散苗。

B:

栽植施工质量要求

(1)所栽品种准确无误;

(2)栽植点位和高程符合要求;

(3)苗木朝向:

一般苗木栽植后与原苗源地朝向一致。

孤植树应将其冠形较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面;

(4)栽植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

一般落叶乔、灌木栽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沉后原栽植线与土壤齐平,广玉兰等肉质根系树种应略高于原栽植线2-3cm。

常绿乔木土球顶面宜略高于地面5cm;

(5)灌水不便的干旱位置及根茎部位易生不定根的苗木,应适当深栽;

(6)在地下水位较高、低洼地,苗木一律不得深栽。

C:

土球苗栽植

(1)树穴底部处理:

先踏实栽植穴底部松土,土球底部散落的,应在树穴相应部位堆土,使苗木栽植后树体端正,根系与土壤紧密连接;

(2)调整苗木朝向:

一般苗木栽植后与原苗源地朝向一致。

孤植树应将其冠形较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面;

(3)控制栽植深度:

栽植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

一般落叶乔、灌木栽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沉后原栽植线与土壤齐平,广玉兰等肉质根系树种应略高于原栽植线2-3cm。

常绿乔木土球顶面宜略高于地面5cm;

(4)调整垂直度:

严禁回填种植土后人工拽拉调整,导致土球散坨;

(5)去除包装物:

土球稍有松裂的,腰线以下包装物不可拆除,但需剪孔数个。

散坨严重的,可采用泥浆栽植法或坑穴泥浆栽植固根法。

(6)设透气管或树笼:

胸径15-25cm的落叶乔木以及高6m以上的常绿乔木,可设直径10cm的透气管2-3根,胸径大于25cm的3-5根。

透气管以高出土球5cm为宜,上口用薄无纺布封堵;

(7)喷施杀菌剂:

土球及树干应喷施杀菌剂;

(8)回填栽植土:

将1/3栽植土与有机肥掺拌均匀,沿土球周围均匀撒入底部。

填土时,每20-30mm应分成踏实,否则灌水后易出现倒伏;

(9)伤口及折裂枝处理:

干皮搓起但未脱离的,应用尼龙绳绑扎固定或用铁钉固定。

对树皮已与木质部分离的,应将伤皮边缘修剪整齐,并做好消毒。

折裂枝应做好绑扎固定和消毒措施。

 

1.

苗木种植前的质量要求:

所有植物均要求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规格进行,胸径并非唯一的标准,并要求综合各乔木的冠幅、高度,及要求的效果均能达到图纸要求的标准;

2.苗木种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1)苗木的种植顺序:

a.种植原则“先高后低、先内后外”,种植顺序“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右图为例,即按照“朴树—杨梅—黄杨球-小灌木-草坪”的顺序进行种植。

收边灌木种植必须先种植单个品种轮廓线,且应稍作倾斜种植,保证线形圆润、流畅、优美,然后往内部种植。

b.以上所有阶段必须经项目部景观工程师及设计师验收确认过后,方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

2)各层次苗木种植方法

乔木

1)

行道树种植的效果要求为:

a.种植的乔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乔木定向应选丰满完整的面,朝向主要视线。

乔木必须为全冠,树干笔直,分支点高度统一(高大乔木分支点保持在2.5-3.0米以内),乔木高度统一(高大乔木高差在50cm以内),树型整体效果统一,不缺边,不偏冠,树干保持一字型种植。

b.行道树应先栽好“标杆树”,方法是每隔20株左右用尺子量好位置先栽好一株,然后以这些标杆树为瞄准依据全面开展栽植工作。

行道树种植的效果要求。

(如右图)

2)点景树种植要求:

满足图纸规格要求,并且形态优美,树冠饱满,分支较为均匀、舒展自然。

(如下图)

3)中层乔木的种植要求:

a.球形饱满,枝叶繁茂,满足图纸的规格要求,种植时成组团布置,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效果。

b.各种中层乔木的搭配种植效果:

(如下图)

灌木

1)灌木种植要求:

a.

每种灌木种植前必须完成施工样板,(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种植效果按照现场封样的种植密度经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及设计师确认后进行大面积施工),灌木必须满足图纸规格及密度要求,效果上要求不露土,不同品种灌木之间过渡自然平缓,与硬景交接处不露土。

b.灌木边缘线与草坪界限清晰,灌木种植前先行放样,种植轮廓形式优美,与图纸吻合。

不同种类植物以直线或弧线连接,层次分明,衔接过渡自然,待修剪后,不同植物构成的造型恰当,比例协调。

c.灌木种植标准:

2)

2M以下中下层次苗木搭配

a.地被层次:

视场地空间大小,距离园路0.8-3M界面做成草皮与园路交接形式,一般整个园区片植地被品种控制在10-12个左右。

地被放线采用流畅弧线。

尽量以常绿为主,注意色叶及开花品种的搭配选择0.5m以下高度地被在同一个组团中品种控制在四个以内,种植密度以不露黄土为准,不同高度层次之间地被高差控制在5-6cm以内,最外围地被尽量控制在10-20cm以内,并应相对加大密度以不外露地被的枝干为准。

开盘区的最外层地被可用色叶及红、紫、粉红色系时花适量点缀。

b.剪形圆形灌木球层次:

灌木球应尽量选择外型较为规整的苗木品种,尽量以常绿品种为主。

球类的搭配应考虑季相、色彩变化,以3-4个球一组为例可以用三个不同色系品种,如华东区可以选择无刺构骨球+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球;华南地区可以选用红继木球+尖叶木犀榄球+雪花木球;华北可以选用桧柏球+紫叶小檗球+金叶女贞球。

灌木球冠幅宜在1.5-1.8M,且不同品种灌木球之间宜有3-5cm冠半径梯度差异。

c.点式散种灌木层:

此类品种一般为竖向形态散种苗木,一般穿插间植于片植地被及灌木球组团中,起到丰富绿化竖向界面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选用开花、色叶品种。

如华东区的紫荆、黄金条、红枫;华北区的连翘、红瑞木、丁香;华南区的山茶、美丽针葵、花叶星光榕、红车蒲桃等。

一个组团内不应多于3个品种,整个小区此类的品种一般控制在6个以内。

可以采用5-7株围绕在乔木周边不等边形式布置。

d、地被种植根据地形依次从高向低种植,突出层次感。

e、地被种植向下倾斜,以遮挡土球为易,修剪时成弧面修剪;地被种植禁露土。

f、地被与草皮交接,斜面遮挡与草皮交接面,禁止看到草沟。

标准做法:

草坪

1)草坪铺设施工及效果要求:

a.施工工艺:

坡堆造形人工检查——铺腐植质有机肥料——铺3cm左右细沙——人工拌和有机肥、细沙——耙除有机肥中的杂物——喷洒消毒液、浇水湿润——放线——铺草皮并人工压实——浇水养护

b.草坪铺设前须首先用机械或碾子进行压实,草坪铺设前,表土不能有凹凸,碾压充分。

采用草坪卷铺草坪,草卷土层厚度要求为3cm,草坪铺设前需敷细沙5cm,草坪铺设后需再进行碾压、拍打、踏实,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叶开始生长;草坪于灌木或地被植物种植区域的边界须预留10cm的卵石截水沟。

c.草坪种植前,整平的种植土面必须经过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及设计师的验收。

平整后的种植土内不得有石块、砖头、混凝土块等影响草坪平整的各种垃圾,土壤颗粒不得大于2cm,造型自然、平滑平整,需有验收单。

d.土壤纯度:

30c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质如大小石砾、砖瓦等。

e.基肥的使用:

种植冷季型草或土壤贫瘠的地带应使用基肥,施肥量应视土质与肥料种类而定。

肥料必须腐熟,分布要均匀,以与15cm的土壤混合为宜。

f.地表的坡度:

以能顺利进行灌水、排水为基本要求并注意草坪的美观。

g.草皮铺种时应平整,衔接整齐,周边平直整齐,高度一致,必须与其下的土壤密接,互相衔接不留缝;铺种方向应与坡向横切,边缘铺种应使用整块草皮,脚感舒适。

一般情况下,草坪中部略高、四周略低或一侧高另一侧低。

h.与路面、建筑物的关系:

草坪周边高度应略低于路牙、路面高度,以灌溉水不致流出草坪为原则,通常3cm左右。

i.地面的平整:

为确保草坪建成后地表平整,种草前需充分灌水1-2次,然后再次起高填低进行耕翻与平整。

j.草坪与花灌木处理关系效果:

2)草花种植及效果要求:

a.花苗应茁壮,发育匀齐,根系良好,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b.草花种植前,土壤一般要求是富含大量有机质的腐殖土,且花坛内泥土土层面低于花坛(花池)口4cm左右。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除草、翻晒,清除土壤中的碎石及其他杂物,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整地时要求地势呈龟背形或坡形。

花池的效果坡度一般为7%-9%,花钵坡度为40%-45%。

c.移植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10:

00前或下午16:

00后.若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在阴天进行。

草花移植后,应及时淋水,并保持植株清洁。

d.移植方法移植深度应将新土覆盖原土球5cm为宜,要求种后无裸露的根部,覆土平整。

移植时尽量勿将草花原土球弄散,以防伤根。

严格按设计图案(图纸)种植草花,以防品种及色彩混淆。

e.草花移植的顺序:

一般从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坡式花坛应由上向下种植;图案花坛应先种植图案的轮廓线,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大型花坛宜分区、分块向一个方向种植。

f.

草花的种植效果,与草坪、与道路的收边关系:

 

3)种植穴的处理:

放置树皮或卵石。

4)乔木的支护处理:

种植胸径15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一般为杉木)固定。

支柱应牢固,绑扎树木处应夹垫保护物,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

乔木都要作支撑。

6、乔木支撑标准

1、支撑类型:

(1)三角支撑

(2)四角支撑

(3)“n”字型支撑

(4)“井”字型支撑

2、支撑质量要求

(1)应在浇灌定根水之前架设支撑固定;

(2)三角支撑的支撑点宜在树高的1/3-1/2处。

一般常绿树,支撑高度在树体高度的1/2-2/3处,落叶树在树干高度的1/2处,四角支撑一般高度120-150cm,“n”字支撑高60-100cm,扁担桩高度在100cm以上;

(3)三角支撑的一根撑杆必须设立在主风方向上位,行道树的四角支撑,其两根支撑必须与道路平齐;

(4)三角支撑一般倾斜角度45-60,四角支撑杆与树干夹角35-40;

(5)支撑杆需规范,应设置牢固,防止树木歪斜,基部埋至地下30-40cm,不偏斜、不吊桩,支撑树干扎敷处应夹垫透气软物。

固定时应避开通道,保持道路畅通。

用松木做支撑杆时,必须刮除树皮,以防病虫害蔓延。

(6)支撑易采用钢索、竹竿、杉木、松木支撑,颜色易统一刷成绿色。

标准做法:

钢索拉撑方法

 

松木、竹杆、拉杆支撑示意

 

钢索支撑松木支撑钢管支撑

七、不同空间景观种植模式示意

1)入口空间

A、种植方式:

三层种植,高大乔木、灌木、地被

B、配置手法:

入口空间为项目对外展示的区域,需创造开敞、大气的空间效果,高大乔木应选择分枝点在2.5-3M,枝干为一条直线的苗木,第一层次植物须选择花卉地被,形成纯净、热闹的入口氛围,在第二层次灌木多种颜色植物搭配为主。

2)中心局部岛式绿化效果

A、种植方式:

三层种植,中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B、配置手法:

开放性的空间,植物配置需要开敞的空间感觉,植物的搭配疏密结合,放开好的景观点,同时适当运用景观雕塑、部品。

色彩的搭配考虑季节的变化,开放性的空间考虑到人流的密集性,上层植物以阔叶大乔木为主,适宜遮荫休憩。

中层灌木多以球型灌木点缀,密集成从的灌木以满铺的方式打

造,下层地被以草坪覆盖,增加空间的开场和活动性。

3)中心水景

A、种植方式:

三层种植,中小乔木、小灌木、绿色地被

B、配置手法:

开敞的水系采用7M左右的密植坚向特色乔木,打造纯粹干净的空间序列,下层植被彩叶地被满铺,其间点缀些50CM以下的小灌木。

4)小于1米宽度的墙阳角、阴角、墙根部位

A、种植方式:

四层种植,中小乔木、灌木球、灌木、地被

B、配置手法:

在建筑边缘、墙角等处的植物处理:

层次丰满,越狭窄处植物越密实,抱角处往往以竖向植物配合花灌木破除建筑的棱角感。

从大乔木到草花,标准的多层次配植,充分利用植物株型态之间的差异,形成错落的变化。

 

5)1~3米左右宽、靠近墙体的堆坡绿化效果

A、种植方式:

五层种植,高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球、灌木、地被

B、配置手法:

以较大片的乔木、灌木组群交替形成多层层次。

小空间的人流较多的空间注重下层植被色彩的搭配,还有中层大灌木与圆冠小乔木的组团形式搭配密度。

上层粗旷,下层精致的手法。

6)洋房、别墅入户口小面积空间的绿化效果

A、种植方式:

四层种植,中小乔木、灌木球、灌木、地被

B、配置手法:

地被花卉以点缀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型灌木作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量较大,花灌木配植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小乔木或大乔木每组里只有1~2株或没有,常绿乔木1~3株左右。

 

7)户内平台、天井,庭院内的绿化、景观效果;

种植方式:

五层种植,高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球、灌木、地被

 

8)溪式水景两侧绿化效果;

A、种植方式:

精致色叶与亲水植物结合,溪流阴角部位以挺水、沉盆水生植物“压角”

B、配置手法:

背景以中结合下层小乔木的搭配组团,形成浓密的溪流氛围,下层植被注重采用长青灌木为主,并以色叶、开花灌木球点缀,防止落叶进入水面。

1-3米的竖向灌木点缀在灌木与乔木周边,形成疏密有致的氛围。

 

8、苗木修剪方法:

修剪程序:

“一知、二看、三剪、四拿、五保护、六处理”

(1)一知:

熟知苗木生长习性、自然树形、花芽着生位置、修剪标准要求;

(2)二看:

观察树木枝条分布及疏密情况;

(3)三剪:

合理修剪;

(4)四拿:

拿掉修剪掉的残枝;

(5)五保护:

剪口涂抹保护剂;

(6)六处理:

销毁病虫害枝、果。

修剪顺序:

(1)乔木:

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剪大枝、后剪小枝;

(2)灌木:

由外向内。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应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适时修剪,保持地上地下平衡。

1、乔木修剪要求: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尽量保持原有树形,进行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1/5,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应征得甲方相关人员的同意。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盛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树木,可疏枝保持原树形,对干径为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3)修剪原则:

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徒长枝和多余的下垂枝。

4)用作行道树的乔木,主干高度应大于3米,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分枝点以上枝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

5)珍贵树种的树冠应作少量疏剪。

6)土球:

为确保苗木的长势及成活率,所有乔木均须带土球,胸径20cm以下其土球为胸径的8倍,胸径20cm以上其土球为150*100cm以上;根系完好、原土球损伤度不超过1/5、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