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61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

日照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日照四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训练

1.(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2.(2012·江苏单科·1)《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2012·北京文综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5.(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6.(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7.(2012·山东文综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9.(2011·天津2)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0.(2010·浙江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1.(2009年海南高考7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2.(2011·海南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13.(2009·宁夏、辽宁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4.(2010·海南5)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15.(2009·山东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2011·浙江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应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7.(2011·四川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8.(2011·江苏1)明朝张翰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9.(2012南京、盐城一模)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0.(2012·永州一模5)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21.(2012·宝鸡二模)《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22.(2012厦门一模)有一族谱记载: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23.(2012金华十校一模)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

下列各项,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传统的耕织结构阻碍了科技进步       B.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导致资本匮乏

C.封建商品经济加固了传统的耕织结构   D.中国传统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24.(2012宿州一模)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25.(2012茂名一模)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26.(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1题)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2012九江一模)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28.(2012宿州一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9.(2012烟台一模)“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30.(2012永州一模)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

“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31.(2012年苏北四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

故虽士大夫之家,以畜贾游于四方。

倚顿之盐……珠玑、犀象、玳瑁(海龟)、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

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秉坚策肥(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被绮毂(丝绸用车装),拥赵女……多新安人也。

             -----《震川先生集》

材料二 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

歙之业鹾(盐)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

浙鹾更有商籍,岁科两试,每试徽商额取生员五十名,杭州府学二十名……自国初以来,徽商之名闻天下,非盗虚声,亦以其人具干才、饶利济、实多所建树耳。

故每逢翠华(指封建官僚)巡幸,晋秩(进献财物)邀荣,夫岂幸致哉。

                         -----《歙事闲谭》

材料三 君姓吴氏,名荣……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先是嘉靖甲中,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君如例入粟……岁甲辰、乙巳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徽商经营的主要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兴盛的政治性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徽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及其积极作用。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

(4分)

 

 

 

 

 

32.(2012宁波八校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

(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分)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

(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一)

BCDABBBBABDCDCBBDCCACDBDDAAABD

31.

(1)地理环境(山地多、可耕土地少)。

(2分)

特点:

长途贩运、经营范围广泛。

(任意一点2分)

(2)经商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2分)原因:

科举取士、攀附政府。

(2分)

(3)救急或赈灾(2分)作用:

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有益于社会稳定。

(2分)

(4)都市生活繁荣;反封建思想萌芽;世俗文学发展等。

(4分)

32.

(1)特点:

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3分)

(2)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市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3分)

(3)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3分)

(4)依据: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分)

原因:

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