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76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docx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抽丝》优质公开课教案3

《我们来抽丝》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

老师为你准备了这样一个物体,认识吗?

生:

丝,蚕,丝蚕,蚕茧

师:

这样的一个蚕茧,有什么用?

生:

做衣服,做棉被。

师:

还有什么?

看来大家对蚕茧还是比较生疏的。

老师来介绍一下,蚕茧抽出来的丝可以做衣服。

还可以做棉丝被。

看来这样的一个蚕茧,作用很大。

师:

这样一个蚕茧,把丝都抽出来,它有多少?

二、观察蚕茧,了解抽丝的方法

师:

看看蚕茧,外面毛茸茸的丝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观察。

师:

这么大的蚕茧,它的丝都抽出来,丝有多长?

生:

1米。

2米。

3米。

4米。

5米。

师:

越来越长了。

到底有多长呢?

怎么办?

生实验。

师:

你会抽丝吗?

每个同学都试试看。

能不能抽出一根丝?

生抽丝。

师:

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受?

生:

很柔软。

生;很容易断。

师:

是不是我们的抽丝方法有问题呢?

我们看看传统的抽丝录象。

视频:

传统抽丝方法介绍。

师:

你有什么感受?

生:

它能做成衣服,真了不起。

三、浸泡蚕茧

师:

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能画面不太认识。

那老师来介绍一下。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剿丝技术。

那要把丝抽出来,先要干什么?

生:

放到水里,煮一下。

师:

今天我们不用煮,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用开水浸泡。

师:

恩,今天我们就采用你的方法。

在浸泡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建议。

先把外面的乱丝清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杯子,里面放了些小苏打,这样可以减少浸泡的时间。

在浸泡的时候,蚕茧浮上来,怎么办?

生:

用棍子按下去。

师:

老师给准备了一双筷子。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做做。

师:

这个浸泡就不是一分钟的事了,大约需要五分钟。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个组的蚕茧都先浸泡起来。

生浸泡蚕茧。

四、抽丝方法指导

师:

请组长按住蚕茧,其他同学都坐下,看老师这里。

假如这个蚕茧已经浸泡好了,那该从哪里开始抽丝呢?

生;要找到头。

师:

哪里找到头呢?

看老师这里(教师演示)——你看到什么?

生:

丝。

师:

老师继续拉,这时候有好几根丝,继续拉,拉到发现只有一根丝了,那老师恭喜你,找到丝头了。

师:

老师继续拉,这时候拉不上去了,怎么办?

老师不希望大家离开位置,怎么办?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纸筒,我们把丝绕在上面。

师:

绕丝的时候,我们先测量出一圈是多少长度,老师告诉你大约是25厘米。

当绕好了以后,我们去算丝的长度。

25厘米*圈数。

师:

会做了什么,如果万一忘记了,还可以看投影中的提示。

(抽)

五、学生实验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部分小组的丝头断了重新比较难找。

个别组的绕丝方法比较慢。

师: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丝先抽到这里,请把卷筒和丝都放回实验盘。

六、汇报交流

师:

刚才的抽丝有什么感觉?

生:

很难,容易断。

生:

很长,好象抽不完。

师;我们现在汇报一下各组的抽丝长度。

组别圈数长度(米)

111425.8

216842

320050

421052.1

516040

617042.5

719047.5

822055

917042.5

1016942.25

师:

最长的是第几组,多少米?

生:

第八组,55米。

师:

没有抽完怎么办?

生:

带回去抽。

师:

恩,能不能完成?

到时候还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

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说了,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奖励。

今天第八组表现的最好,每个人奖励一个蚕茧,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抽。

另外第三组也表现的很好,老师也进行奖励。

其他的组要加油了。

下课。

3.我们来抽丝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养蚕”单元中的第3课。

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学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养蚕抽丝传说”的了解,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我国养蚕历史的悠久,产生蚕茧作用真大的感受,进而对下列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

一个茧能抽多少丝?

将一个茧上的丝抽完要多长时间?

织成一件精美的丝织品需要发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等等。

完成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也就是在逐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乐于探究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的目标。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知道了蚕的一生变化情况,了解并欣赏到了一些美丽的丝织品,也知道我国的杭州、苏州等地的丝织品非常有名,但是不知道是如何将茧上的丝编织成一件件美丽的丝织品的。

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自学会如何抽丝,在抽丝活动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意识到机械抽丝的优越性,即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发展。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

在教学课件上,事先准备一些养蚕抽丝的传说故事以及有关丝绸之路、真丝织物的录像。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一方面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养蚕抽丝的悠久历史,国外的养蚕抽丝技术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蚕丝是绿色环保产品的代表之一。

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培养美感,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

关于抽丝活动,虽说学生大都养了蚕,但却少有人经历过这一活动,感性认识非常缺乏。

为此,我们结合江苏养蚕业比较发达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到当地缫丝厂进行参观访问,或者到缫丝厂拍摄相关的录像,帮助学生减少一些关于缫丝的认知障碍。

在教学材料上,最重要的是抽丝活动中蚕茧的准备。

通过前面的养蚕活动,学生已经知道了蚕茧经过10天左右就要孵化出蚕蛾,进行下一代生命的繁衍;抽丝用的蚕茧一定不能用穿头茧或破裂茧。

为此,在这之前教师要先对蚕茧做一简单的杀蛹处理,可用微波炉慢火烘茧杀蛹,也可放在烧开水的锅盖上进行这一活动。

蚕茧的选取在本课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处理上,教师要体现出先行者、组织者的特点。

为了保证抽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顺序离解,需要进行煮茧。

煮茧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将这一工作准备好。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抽象,而对于数量单位用得比较多,认识也比较深。

所以,在抽丝活动时教师可出示事先抽的绕在纸筒上的丝,请同学猜猜在上面绕了多少圈,如何计算它的长度,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抽丝活动。

由于抽丝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抽完一个茧上的丝起码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为了保持学生的一份好奇心,可让小组同学轮流着每人抽一分钟,记录下每人每次的圈数,然后利用数学知识算出抽丝的圈数和丝的长度,这也使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迁移利用。

同时,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刺激,可在茧水中滴入少许颜料,使得抽出的丝与缠绕物之间颜色区分度大。

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抽丝;

•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

知识与技能

•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

•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

•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不畏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

那么,这一个个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

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评析】本环节用总结性的语言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产生情感上的愉悦,有利于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

1.谈话: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关于养蚕抽丝的传说、美丽的丝织品、缫丝过程等的投影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汇报:

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抽丝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她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评析】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学生对养蚕抽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并汇报交流

1.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①材料准备:

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滴了一些颜料的蚕水、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②操作要求:

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再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③操作分工:

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录时间和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评析】抽丝,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未经历过,毫无经验可谈。

为此,教师要对这一操作活动作具体指导。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的因素,教师将此活动设计成每人每次抽丝一分钟,既满足了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欲,又避免了因疲劳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学片断赏析

“抽丝活动”教学片断

师:

请同学们观察我这儿的一个纸筒,上面缠绕了红颜色的蚕丝。

生:

哇,多好看哦!

上面还有光泽呢!

生:

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师:

请你们猜一猜,这个纸筒上的蚕丝有多少圈?

我花了多长时间将茧上的丝抽完的?

生:

100圈。

生:

不止吧,我想应该有200圈。

生:

最多不超过500圈。

教师演示如何抽丝,并请学生代表上来操作。

生:

真有趣,不过手有点酸。

生:

我好紧张,生怕丝断了。

师:

在进行抽丝时,小组同学准备怎样合作?

生:

一个人在抽丝时,其他同学帮着记圈数,记时间。

师:

老师建议你们可轮流着抽丝,每人每次抽一分钟,这样就不会感到手酸。

学生分组操作。

生:

我们已绕了500圈,还未看出茧有什么变化呢。

生:

我们抽的丝虽然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很多,但只要我们不碰到丝,它就不会断。

生:

蚕茧虽然是浸在水中的,但只要一绕在纸筒上就干了。

生:

老师,我们已看到茧里面的蛹了,黑黑的,丝已断了。

师:

这包有蚕蛹的不可再抽丝的部分的丝称为蛹衣。

生:

我们用乱丝将纸筒围了一圈量出了它的长度为15厘米。

生:

我们一共抽了约6000圈,可以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约为900米。

生:

哇,这么多!

真没想到!

……

【片断评析】学生很少见过抽丝活动,更别说亲身经历这一活动了。

教师创设抽丝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目的是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产生探究欲望。

抽丝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能舍得化时间让学生亲历这一探究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注意保持和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真正体现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我们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经历是深刻的,体验是真切的,感受是丰富的。

可见,抽丝活动真正使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