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975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docx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

第三部分 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章 非流动资产

(一)

【考试要求】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和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和收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三、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4.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5.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四、投资性房地产(中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含义

  2.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本章内容中,“投资性房地产”对初级资格未做要求;以下知识点存在要求层次上的差别:

知识点

中级

初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熟悉

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熟悉

了解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掌握

熟悉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掌握

熟悉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熟悉

了解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熟悉

了解

 

第一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1.内容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除下列各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①贷款和应收款项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性质

  介于短期持有、随时变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取决于管理层意图。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

  1.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意图在未来出售而不准备随时变现,其取得时的相关交易费用应视为产生预期经济利益的资产,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计入当期损益即借记“投资收益”)

  2.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属于证券价值的组成部分)计入应收股利(利息)。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同

  3.会计处理

股票投资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

  贷:

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债券投资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溢价+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

  贷:

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折价-交易费用)

  【例题1·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股票并将其划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价格4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5元),计8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0.48万元。

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是:

  A.700万元  B.700.48万元

  C.800万元  D.800.48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0×(4-0.5)+0.48=700.48(万元)

  【例题2·单项选择题】(2014中)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账务处理中不可能涉及的会计科目是:

  A.应收利息

  B.应收股利

  C.银行存款

  D.投资收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的相关交易费用,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而应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选项D是答案。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利和利息收入——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同

  1.收到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持有期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借:

银行存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

投资收益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

  1.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同

  2.若公允价值变动数额小、持续时间短(正常的、暂时性的市场价格波动),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将账面价值调整至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未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

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注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准备随时变现,其公允价值变动额属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并且在出售之前,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尚未实现,不能计入当期损益,而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待到出售时,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已实现,再结转至“投资收益”。

  【示例1】

  某公司2×12年1月1日支付价款1028.244元购入3年期的企业债券,该债券的票面金额为1000元、票面年利率4%,实际年利率为3%,每年年末支付利息,本金到期一次支付。

该公司将购入的企业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12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00.094元。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取得债券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

            ——利息调整  28.244

    贷:

银行存款           1028.244

  2)年末收到利息、摊销溢价

  借:

应收利息           40(1000×4%)

    贷:

投资收益          30.85(1028.244×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9.15

  借:

银行存款            40

    贷:

应收利息             40

  3)年末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000+28.244-9.15=1019.094(元)

  公允价值变动额损失

  =1019.094-1000.094=19(元)

  借:

其他综合收益          19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9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公允价值出现严重的、非暂时性的下降(资产价值减损,而非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其他综合收益)应予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分录如下:

  借:

资产减值损失(总共的价值下跌数)

    贷:

其他综合收益(转出原累计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当期价值下跌数)

  【示例1】第一年100万元跌到80万元,视为正常的、暂时性的市场价格波动,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

其他综合收益            2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第二年由80万元跌到30万元,应视为资产发生减值,相应确认减值损失

  借:

资产减值损失            70

    贷:

其他综合收益             2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例题3·单项选择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的科目是:

  A.营业外支出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其他综合收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1.记录收到款项、注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有明细账户、倒挤投资收益;

  2.将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累计损益作为已实现损益,由“其他综合收益”结转至“投资收益”。

  【示例2】某公司在2016年8月1日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进股票20万股并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4000元,2016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3元。

2017年3月1日出售,售价每股12元,支付手续费1300元。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16年8月1日购进股票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4000

    贷:

银行存款                        2004000

  2)2016年12月31日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3×200000-2004000)596000

    贷:

其他综合收益                       596000

  3)2017年3月1日出售股票

  借:

银行存款                       2398700(12×200000-1300)

    投资收益                       2013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4000

              ——公允价值变动             596000

  借:

其他综合收益                      596000

    贷:

投资收益                         596000

  综上,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共计

  =596000-201300

  =12×200000-1300-10×200000-4000

  =394700(元)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1.特征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国债和公司债券等。

  2.明细科目

  1)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2)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未到期利息(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注意】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应收利息(如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应计入“应收利息”(可在短期内收回,属于流动资产)。

  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折价及相关交易费用

  【例题4·多项选择题】(2014初)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具备的特征有:

  A.到期日固定

  B.企业有可能随时转让

  C.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D.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E.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选项ADE是答案。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1.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同(同属于非流动资产,不准备随时变现)。

  【注意】“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中,面值计入“成本”,其余部分计入“利息调整”。

  2.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债权(应收利息)。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同

  【示例3】

  债券面值100万元,买价为115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

其取得时的分录: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利息调整  20(溢价15万元+交易费用5万元)

    贷:

银行存款          120

  【示例4】某分期付息债券面值100万元,买价为115万元,包含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

其取得时的分录: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利息调整  10(溢价5万元+交易费用5万元)

    应收利息           10

    贷:

银行存款          120

  收到利息时的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0

    贷:

应收利息           10

  【分录总结】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溢价+交易费用,倒挤)

           ——应计利息(买入时未到期利息)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

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交易费用,倒挤)

  【例题5·单项选择题】

  乙公司于2017年1月5日购入当天发行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3年期债券,票面金额为100000元,票面利率为6%。

购买该债券共支付银行存款120150元(其中,支付的交易费用为150元)。

乙公司将其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则乙公司2017年1月5日购入的债券,应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为:

  A.150元  B.19850元

  C.20000元 D.20150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20150-100000=20150(元)(溢价20000元+交易费用150元)

  【例题6·单项选择题】(2011中)

  企业溢价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交易费用,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B.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C.投资收益

  D.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溢折价及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

  【例题7·单项选择题】

  甲企业2017年7月1日从活跃市场购得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10%的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5年期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共支付价款104万元,其中含手续费1万元以及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万元,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

  A.98万元  B.99万元

  C.103万元  D.104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04-5=99(万元)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应收利息         5

    贷:

银行存款         10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折价2万元-手续费1万元)

  【例题8·单项选择题】(2014中)

  某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800000元的公司债券,购买价款为8035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480元,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时应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的金额是:

  A.800000元  B.800480元

  C.803500元  D.80398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中,面值800000元计入“成本”,其余部分3980元计入“利息调整”。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

           ——利息调整 3980(溢价3500元+交易费用480元)

    贷:

银行存款           80398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

  

(一)核算要求

  1.在持有期间,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

  2.实际利率

  未来收回债券本息价值折为初始确认金额的折现率,即:

使“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

——类似于债券投资收益率

  【示例5】

  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两年,平价购入,未发生交易费用,则该债券的实际利率i可计算如下:

  令:

100×(1+10%×2)×(1+i)-2=100,解得:

  

  3.摊余成本(账面价值)与利息调整的摊销

  1)利息调整的摊销=实际利息-应收利息

  实际利息(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2)若不考虑提前偿还本金和减值损失等因素,则: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利息调整的摊销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应收利息

  【注意】

  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债券的到期值。

  分期付息债券到期按面值偿还,因此,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面值。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按单利本利和偿还,因此,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单利本利和。

  【例题9·单项选择题】(2014初)

  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分期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进行摊销,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摊余成本:

  A.逐期递增

  B.逐期递减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确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溢价债券随着到期日临近,摊余成本逐期变小,最终等于债券面值,选项B是答案。

  

(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收益

  1.溢价

  实际利率<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应收利息(票面利息)→利息调整的摊销=实际利息-应收利息<0,即: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溢价摊销)为负数(贷记),相当于债券价值回收(冲减摊余成本),随着到期日临近,摊余成本逐期变小,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该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溢价摊销

  确认投资收益的分录如下:

  借:

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贷:

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溢价摊销)

  【示例6】某公司2×13年1月1日购入D公司当天发行的二年期债券作为长期投资,债券面值为20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每半年付息一次,付息日为7月1日和1月1日,到期还本,用银行存款实际支付价款207259元,假定未发生交易费用。

假定实际利率为8%。

  1)2×13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00

           ——利息调整  7259

    贷:

银行存款          207259

  2)各期投资收益、溢价摊销以及会计分录列表如下:

付息日期

票面利息

实际利息

溢价摊销

摊余成本

借:

应收利息

贷:

投资收益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13.1.1

 

 

 

207259

2×13.6.30

10000

8290

1710

205549

2×13.12.31

10000

8222

1778

203771

2×14.6.30

10000

8151

1849

201922

2×14.12.31

10000

8078

1922

200000

合计

40000

32741

7259

  2.折价

  实际利率>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应收利息(票面利息)→利息调整的摊销=实际利息-应收利息>0,即: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折价摊销)为正数(借记),相当于补偿债券价值(增加摊余成本),随着到期日临近,摊余成本逐期变大,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该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折价摊销

  确认投资收益的分录如下:

  借:

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摊销)

    贷:

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例题10·单项选择题】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

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

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

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持有至到期投资2011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

  A.2062.14万元  B.2068.98万元

  C.2072.54万元  D.2083.43万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期初摊余成本=2078.98+10=2088.98(万元)

  2011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

  =2088.98+2088.98×4%-2000×5%

  =2072.54(万元)

  (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收益

  由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在到期前不支付利息(即没有应收利息),因此: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即:

摊余成本逐渐上升,至到期日等于债券的单利本利和。

  确认投资收益的分录如下: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贷:

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示例7】

  某公司2×13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当天发行的二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价值为100000元,票面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用银行存款实际支付价款100000元。

假定未发生交易费用,该债券实际利率为9.545%。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2×13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0

  ②2×13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2×13年初摊余成本=100000元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贷:

投资收益   (100000×9.545%)954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5

  ③2×14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2×14年初摊余成本

  =100000×(1+9.545%)=109545元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00

           ——利息调整   455

    贷:

投资收益  (109545×9.545%)10455

  【例题11·单项选择题】

  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上的主要差别在于:

  A.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方法不同

  B.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核算不同

  C.应收票面利息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