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096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五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选编了《寓言二则》《画杨桃》以及《小马过河》这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动脑思考的重要意义。

其中《寓言二则》通过两则浅显易懂的故事一一“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分别告诉了我们“事情如果出了差错,积极想办法补救,还不算迟”以及“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画杨桃》通过写“我”在图画课上,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而老师认为并不好笑的事情,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或看待问题,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马过河》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妈妈的启示下顺利过河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

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目的是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使他们懂得管理图书的重要意义,同时能让他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单元学习认知,本单元照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五》,着力从字、词、句诵读以及阅读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本单元所选编的几篇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应该能够对几篇课文克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1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亡”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述成语故事的内容。

3.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同时明白事情出了差错,要积极想办法补救。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懂蕴含在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寓言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生字,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事情出了差错,要积极想办法补救,就还不算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亡羊补牢》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感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名称(亡羊补牢)。

指导读题,同时点明故事的体裁(寓言故事),并简单补充关于“寓言”的知识。

2.再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寓、则、亡、牢”的正确读音(“亡”不要读成了“忙”的音),同时指导他们正确书写,提醒“亡”的第二笔横画略长,下面的竖折不要过大;“牢”下面“牛”的第二笔横画略长。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二、初识题意,感知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故事《亡羊补牢》,试着根据故事内容说说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2.学生自读、概述,同时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亡”在课文中并不是指“死亡”,而是“丢失”的意思;“牢”也并非指“牢房”,而是指“羊圈”。

引出题目的意思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谁丢失了羊(从前有个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一说这个人前后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

(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两次丢羊所在的自然段(1、4自然段),课件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生字读音,适时范读,注意“圈”是多音字,在文中读“juàn”,“窿”虽然是第二声,但在词语“窟窿”中应该读轻声,另外注意“叼”中间有个介韵母,不要读成了“刀”的音。

4.再读故事,看看在两次丢羊的过程中牧羊人都经历了什么事情(街坊劝他,他先是不听,后来又听从了劝告把羊圈补好了)。

教师适时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2、3、5三个自然段,重点提醒在“街坊”中“坊”读轻声。

5.引导学生在读故事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归纳(写了一个牧羊人在丢了羊后,由不听劝告到听劝告修补羊圈,并保证了从此没有再丢羊的事)。

三、精读故事,明白寓意

1.快速读故事,看看牧羊人前后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出示故事第1~4自然段,聚焦句子:

A.“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引导学生从中明确羊被叼走的原因。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强调“原来”一词。

B.“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牧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生:

我觉得是因为牧羊人不听从街坊的劝告造成的。

师(板书:

不听从劝告):

面对街坊让他修羊圈的劝告.这位牧羊人是怎么想的呢?

生:

他觉得羊都丢掉了,再修羊圈投有什么用了。

师:

你觉得牧羊人这样想对吗?

为什么?

生:

他这想法不对,因为狼第一次叼走羊后尝到了甜头,肯定还会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的。

如果羊圈没修,那么羊就一定会再丢。

师:

事实证明了牧羊人确实想错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丢了一只(补充板书:

再次丢羊),真是一个固执的人。

你们能读一读牧羊人的话,让我听出他的固执、不听劝告吗?

生齐读牧羊人的话,师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街坊、牧羊人的话。

3.想象体验;看到羊再次被叼走了一只,牧羊人心里又会怎么想(感到很后悔)?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牧羊人在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赶紧、结结实实”等词语体会牧羊人是个犯了错误及时改正的人。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明确他再没丢过羊的原因是“听街坊的劝告”(板书:

听从劝告再没丢羊)。

4.延伸拓展: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想想自己最想对牧羊人说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犯了错误时听从劝告与不听从劝告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板书:

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2)引导学生试着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同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从这些事例中都明白了怎样的道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的寓意。

(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同时对故事所阐明的道理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余下的4个生字“钻、劝、丢、告”,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书写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钻”左边最后一笔是竖提,右边“占”的“口”字要写得扁而阔;“劝”右边“力”的撇画要托住左边“又”的点画;“丢”要注意第三笔横画略长,下面的撇折不要与中间的竖画连成一笔;“告”注意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横画要略长。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韦写强调。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祖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像这样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相信一定会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不听劝告(第二次)听从劝告

(再次丢羊)(再没丢羊)

(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焦、筋、疲”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揠苗助长》。

3.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人和做事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课题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及其说明的道理,教师适时出示故事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齐读。

2.过渡引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揠苗助长。

指导学生读题,同时明确“揠”是“拔”的意思)。

二、预习交流,感知故事

1.谈话:

孩子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自主朗读了这则寓言,不知效果怎么样,愿意接受老师的小检测吗?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焦、筋、疲、喘、截”,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疲”说明身体累了,就像生病了一样,所以有个“疒”字头……),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联系生字的偏旁部首来推断意思,并进行理解性识记。

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两个生字“筋、疲”,注意提醒他们“筋”是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紧凑,下面两部分则均要写得略瘦点;“疲”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皮”的第二笔竖撇不要写得过长,最后一笔则要写得略微舒展。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两个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强调“筋”是前鼻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词语。

(3)将词语带进课文中,指名学生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根据他们的朗读情况适时范读句子进行指导。

2.再读故事,联系故事内容想一想课题“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拔起禾苗,帮助它们长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揠”的意思(往高里拔)。

(1)引导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独立思考:

农夫为什么要“拔禾苗”?

结果又如何?

(2)学生交流思考结果,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找出故事的起因(第1自然段)、经过(第2、3自然段)、结果(第4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归纳板书:

巴望禾苗快长想出办法助长——事与愿违枯死。

三、探究交流,理解故事

1.质疑导学:

孩子们,你们觉得故事中的这位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认真读一读故事,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试着对农夫进行评价。

2.学生自主读文,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进行品悟,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评价农夫。

3.师生共同交流对农夫的认知:

师:

孩子们,故事中的这位农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

我觉得这位农夫是一位急性子。

师:

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的?

生:

他要不是急性子,怎么会天天都去田边看,而且还非常焦急呢?

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并找出描写农夫“急性子”的词语,并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巴望、天天、焦急”,引导学生说说对“巴望、焦急”的理解,教师补充(巴望:

盼望、渴望;焦急:

非常着急),同时引导他们抓住“一天,两天、三天”来体会农夫的心情。

师:

看到禾苗没有长高,农夫是怎么想的?

生:

他要想办法帮助禾苗长高(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

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

想到了,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拨起来。

师:

这个办法是农夫一下子就想到的吗?

生:

不是,我从“终于”这个词语中知道了农夫是想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个办法。

师:

别看这个办法好像比较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主朗读,同时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感觉农夫拔禾苗很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农夫拔禾苗的具体描写,随文理解“筋疲力尽”(指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白费”(无意义地耗费),并抓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喘气”等体会农夫的辛苦。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农夫的话,注意读出“喘气”的感觉。

5.质疑探究:

明明是“拔苗助长”了,可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补充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规律,引导他们明确植物生长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农夫的行为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板书:

违背自然规律),结果自然会让禾苗枯死。

6.再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了,心里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对父亲说?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明确农夫行为的错误与可笑。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谋文。

四、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教师适时归纳补充;是啊,如果不能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情,刻意地“助长”,必然会破坏事物的正常发展。

(课件出示:

“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

2.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揠苗助长”的事例。

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故事主旨的感知,同时齐读课件所呈现的道理。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快长——想出办法助长——事与愿违,枯死

(违背自然规律)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1.会认“靠、而、班”等14个生字,会写“图、课、摆”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杨桃;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靠、而、班”等14个生字,会写“图、课、摆”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多种事物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一只杯子。

生:

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

生:

我看到了一座大桥。

师:

孩子们,你们看得很准确,老师再出示几幅图片,看看你们还能不能猜出它们是什么。

课件再次出示一个圆环、五角星、半圆弧等。

学生继续猜事物。

师:

看来,这次你们遇到了一点点小问题。

其实,刚才这几幅图片还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些事物,只不过变换了观察它们的角度而已(补充出示对比图)。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画面。

有一个孩子在画画时就凰出了事物的不同样子,结果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画杨桃》。

2.板书课题,课件适时出示杨桃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杨桃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片创境激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样子引发探究学习的共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过渡:

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你们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并将课文读通顺了吗?

2.引导学生同桌间轮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标出读错的地方,适时予以提醒。

3.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靠、而、班”等,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不准确的生字再次借助拼音进行反复拼读。

(2)指名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晌、诲”的读音,不要读成了“响、每”的读音,同时提醒“倒”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四声。

学生齐读生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图画课、靠边、老老实实”等,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再次结合词语进行生字正确朗读指导。

(4)指名朗读课文(中间部分的对话可以男女对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课文第1、17两自然段,注意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

4.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结果怎么样?

(1)学生自主朗读思考,试着跟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

(2)指名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归纳(写“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让嘲笑“我”的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再观察杨桃,结果他们看到了跟“我”一样的杨桃),同时引导学生试着从课文中找出“我”画杨桃(第1自然段)、同学们嘲笑并改变想法的相关内容(第2~17自然段)。

同时归纳板书:

画画评画教诲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检查指导法,让学生进一步准确识记了生字的读音,并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规范了字词及课文的朗读,有效夯实了朗读和理解基础。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生字,教师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进行规范朗读强调。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办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3.指名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洼,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字义与偏旁部首之间的关系识记“哈、嘻、抢、摆”等生字,并利用生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图、课、座、靠、晌”等。

4.课件再次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9个生字“图、课、摆”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看看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图”:

外面部分要写得略宽,里面的“冬”要注意与外面部分保持围而不堵的关系,同时,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最下面的封口横画;“座”:

上面“广”的横画不要太长,不能完全把下面的“坐”包住,而里面的“坐”则要写得略紧凑;“哈”左边的“口”略小,且要被右边“合”的撇画托住,同时,“合”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阔;“嘻”右边“喜”的横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且横画之间等距。

5.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重点提醒他们注意生字每部分的宽窄与占格情况,同时要保证每个字的端正、美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与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诖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要领,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为什么会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杨桃?

面对“我”的作品,同学们和老师分别都有怎样的反应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画画→评画→教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谈话: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吗?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纠正与强调指导。

3.指名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课文内容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敌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复习引入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汇报学习收获等方式,不仅有效实现了旧知夯实,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糖读课文,理楗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主朗读,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感知,课件适时出示文段,引导学生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体会“我”画杨桃时的认真态度(板书;认真)。

同时引导他们抓住“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一句话体会“我”当时的心理(对自己的画作感到自信,觉得自己画得很好)。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文段,注意强调“认认真真、老老实窦”两个词语。

2.过渡:

面对“我”“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杨桃,同学们和老师又有什么反应呢?

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课文第2~1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同学们和老师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主朗读、圈画,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同学、老师的不同表现,归纳板书;嘲笑、审视,同时指名朗读同学的话,注意读出“嘲笑”的感觉,并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非常认真地看)。

(3)质疑思考:

孩子们,老师为什么要坐到“我”的座位上并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

生:

我觉得老师肯定也觉得“我”画的杨桃很奇怪,想看看“我”为什么会这样画。

师: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刚开始你又会怎样想?

怎样做呢?

生:

我可能会询问他这样画的理由。

生:

我可能会批评他不认真,没看清楚杨桃的样子就画。

师:

可是,当你坐到“我”的位置时,你还会这样以为吗?

生:

不会,因为我看到了杨桃的样子就像一颗五角星。

师:

文中的老师直接批评那几个嘲笑“我”的同学了吗?

生:

没有,他让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杨桃。

师:

什么是“轮流”?

生:

就是一个观察完了再让下一个接着观察。

师:

老师的脸色为什么会突然交得严肃了?

生:

因为有几个同学嘲笑“我”,这让老师感到有点生气了。

生:

老师认为那几个同学嘲笑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心里很不满。

师:

是啊,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随便嘲笑别人,确实是一种不礼貌、不够尊重别人的行为。

故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孩子们,我们继续读一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看看同学们这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4)学生研读课文并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抓住同学们说话时的省略号体会他们的语气所发生的变化(“抢着”表现出他们说话语气的干脆、坚定,后来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则表现出说话语气的吞吞吐吐),同时出示杨桃实物,引导学生也学着课文中的同学们进行认真观察,并想象同学们此时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的惊讶以及对先前嘲笑“我”的行为感到后悔)。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注意体会出同学们前后语气的变化以及老师说话的“严肃”语气。

(5)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中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和颜悦色”(脸色和蔼亲切,形容和善可亲),同时想一想自己从老师的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生:

老师想让其他同学明白“我”画的杨桃是杨桃真实样子的一种,不应该受到嘲笑。

生:

老师想让同学们知道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不能随便乱说。

师:

老师只是在说“画杨桃”速件事情吗?

生:

不是,我觉得他还想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或看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事情真相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6)指导感情朗读老师的话,注意读出老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语气。

(7)小结:

是啊,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或对待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文中的这位老师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好老师啊,他告诉我们的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这件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补充板书:

终生难忘),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l7自然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的前后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文中“我”或者其他同学那样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他们说得简洁、清楚,同时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被别人嘲笑、嘲笑别人)。

3.教师小结:

看来,如果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时的确会犯错误,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诗中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所以在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补充板书:

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画画→评画→教诲

(认真)(嘲笑、审视)(终生难忘)

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14.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磨”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麦”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进行分角色朗读。

3.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磨、坊”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麦、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

孩子们,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可爱认真,有很多小动物想来跟我们交朋友呢,你们高兴吗(高兴)?

不过,老师从中挑了一个最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