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390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docx

钢铁企业应知应会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三级安全教育指的是:

厂处级中心级班组级

3.“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4.“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5.联保互保“四个互相”:

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照顾互相保证

6.“四不放过”: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7.“三同时”:

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安全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

8.“五同时”: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9.事故的三个阶段:

前兆阶段爆发阶段持续阶段

10.安全月活动主题:

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1.安全月时间:

国家:

6月份瑞丰:

6月15日—7月15日

12.安全大检查告知卡:

13.消防“四个能力”: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14.火灾的“四懂四会”:

“四懂”:

(1)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2)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3)懂灭火方法;

(4)懂逃生方法

“四会”:

(1)会报警;

(2)会使用消防器材;

(3)会扑救初起火灾;

(4)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15.火灾的种类:

固体火、液体火、气体火、电器火、金属火

16.电器火的主要成因:

(1)电器短路;

(2)线路老化;

(3)假冒伪劣产品;

(4)使用方法不当;

(5)使用时间过长。

17.灭电器火:

(1)首选:

灭火器;

(2)禁忌:

水——漏电、爆炸;

(3)不宜:

湿棉被、沙土——操作难度大。

18.灭火器的种类:

(1)二氧化碳灭火器:

常用于狭小空间,如发电机房和配电室;瞬时喷射温度零下40度,易将人冻伤;

(2)干粉灭火器:

腐蚀性强,不能扑救皮肤起火;每月检查一次,每年更换一次药剂;最高承受温度为55度,超过易爆炸;避免摩擦及腐蚀生锈,否则易爆炸;

(3)水系灭火器:

无毒无害,可扑救皮肤起火、油锅、电器火;三年更换一次药剂;灭火效果相当于干粉的四倍。

19.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取出灭火器;

(2)拉开保险销;

(3)将喷嘴对准火苗根部;

(4)站在上风口用力按下手柄。

20.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检查灭火器的压力是否正常;

(2)使用前要将瓶体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无管的左手端着瓶底,右手抓着压把);

(6)在距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摇摆(没有喷管的直接对准火源根部),喷射干粉覆盖燃烧区,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21.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的使用方法:

见文档

22.消防栓的使用方法:

(1)打开消火栓门,按下内部火警按钮;

(2)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

(3)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

(4)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即可。

23.应急电话:

消防电话:

8393119

医务室:

8393120

煤防站:

8393721

24.浓烟中的毒素:

(1)二氧化碳:

头晕、头痛、视力听力障碍;

(2)一氧化碳:

有毒气体,无色无味;

(3)二氧化硫:

呼吸困难,过早死亡;

(4)氰化氢:

无色,剧毒,一分钟可致人死亡;

(5)甲醛:

刺激眼睛和黏膜,呼吸困难;

(6)丙烯酸:

腐蚀皮肤,烧伤眼角膜;

(7)氨:

呼吸受阻,视力受损。

25.浓烟致人死亡的原因:

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在CO浓度超过1.3%的空气中,呼吸两三口就会失去知觉,1—3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26.浓烟中的自救:

(1)将毛巾对折三次,八层;

(2)用水将毛巾完全打湿,拧至水滴慢滴的状态(过多水会导致氧气不足,窒息);

(3)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低头弯腰,迅速逃离火场。

湿毛巾只能暂时过滤有害气体及颗粒,最长使用3分26秒。

27.CO2灭火浓度:

30~35%

28.安全生产的“五项规定”:

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关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关于安全生产检查,关于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28.“五落实五到位”:

(1)“五落实”:

1 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2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3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4 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5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2)“五到位”:

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29.安全生产“十大禁令”:

(1)严禁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2)严禁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3)严禁班前、班中饮酒及酒后上岗;

(4)严禁在起重吊物下行走、停留和违规穿越禁行区域;

(5)严禁横跨轧钢辊道、各种运输皮带以及出铁时横跨大沟、渣沟、铁沟;

(6)严禁在煤气区域单人作业,不携带一氧化碳检测仪、不按要求佩戴空气呼吸器;

(7)严禁违章停送能源介质和动力源;

(8)严禁接触运行设备设施的旋转部位;

(9)严禁未经许可和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0)严禁违章关闭、取消设备安全联锁装置,私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30.“十不吊”:

(1)信号指挥不明不准吊;

(2)斜牵斜挂不准吊;

(3)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准吊;

(4)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装放过满不准吊;

(5)吊物上有人不准吊;

(6)埋在地下物不准吊;

(7)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不准吊;

(8)现场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不准吊;

(9)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31.煤气浓度(CO含量)与作业时间:

一氧化碳含量:

PPM

一氧化碳含量:

mg/m3

允许工作时间

≤24

≤30

可较长时间工作

24-40

30-50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h

40-80

50-100

不得超过30min

160

200

连续工作时间为15~20min

>160

>200

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3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项规定: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谨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谨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33.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标准:

O2:

19.5%—23.5%

CO:

<24ppm

34.煤气中毒程度与症状:

程度

症状

轻度中毒

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

中度中毒

轻度症状加重,呈嗜睡状态,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重度中毒

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35.煤气中毒者的处理:

(1)采取安全措施,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

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2)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救。

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4)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

(5)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6)有条件的企业应设高压氧仓对煤气中毒者进行抢救和治疗。

36.煤气的危险性:

中毒、着火、爆炸

37.夏季“四防”:

防中暑防触电防汛防熔融金属

38.冬季“四防”:

防寒防冻防火防中毒

39.安全电压等级:

6V12V24V36V42V

40.员工安全职责:

序号

一级职能

二级职能

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遵守集团公司及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班组长以及主任、处长及集团公司安全处的管理。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积极参加各类安全活动,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从事特种作业的,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3

作业安全

1、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2、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劳动纪律;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设备设施运行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各类记录清晰、真实、整洁;

3、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保持作业场所清洁;

4、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器材、消防器材;

5、不从事或实施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作业。

4

事故应急救援

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现场。

5

事故报告

发生事故后,立即向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主任及处长报告,并积极参与抢救、保护事故现场。

6

其他

1、负责本工段、班组作业人员的联保、互保;

2、及时报告本班组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存在的其他安全生产问题;

3、完成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主任交办的其他安全相关工作。

41.软件开发班岗位操作规程:

软件开发组软开人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

适用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软件开发组软件开发人员的安全作业。

2

岗位

职责

01、软件开发;02、软件后续维护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

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

事故/伤害风险

风险级别

01

项目调研

1、调研路途中可能出现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D

02

软件开发及维护

1、发布及维护系统时造成数据丢失

2、办公室内电源负载过高跳闸,造成数据丢失

3、办公室内电源过热引发火灾

设备事故,火灾

D

4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01

项目现场调研应穿工作服、绝缘鞋、戴工作帽:

工作服袖口及衣角(襟)应系扣、长发应盘在帽内;

5

岗位作业安全要求

01

1)查看计算机电源及线路是否松动;

2)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

6

岗位作业安全要求

02

1)代码做到随写随存,不随意更改他人代码;

2)维护公共数据时,保证与所有人员沟通并确认;

03

1)下班前,整理并填写项目进度日志,并关闭计算机电源。

应急要求

01

1)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

2)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02

1)办公室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当班带班人员(电话王伟:

);

2)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指示标识疏散到安全地带。

42.安全帽的防护作用:

(1)防止物体打击伤害;

(2)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

(3)防止机械性损伤;

(4)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43.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

(1)要有下颏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

(2)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帽体变形;

?

(3)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值,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击后,虽然肉眼看不到裂纹,也应予以更换。

一般塑料安全帽使用期限为三年;

?

(4)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信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44.安全色:

红、黄、蓝、绿

(1)红:

禁止、停止

(2)黄:

注意、警告

(3)蓝:

指令、必须遵守

(4)绿:

通行、安全、提供信息

45.安全标志: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