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41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7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温故知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

【目标导航】

高考考点: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自主探究】:

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物质?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什么是运动?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3.什么是静止?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什么是规律?

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

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

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教案

【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

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

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

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

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

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

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

两者不能等同。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⑤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精神的东西。

2.注意:

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三、知识盘点:

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

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

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

试试看,你能行!

 

巩固案

一、单项选择题

1.(06政治江苏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09政治广东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xx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5.(xx年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6.(07江苏政治)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8.(07广东大综合)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1.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12.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

这说明(     )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1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xx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早在1600年前的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

近年来,我国运用人工繁殖法生产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昆虫,用来防治农作物的多种害虫,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表明()

A.人能够发行某些有害的规律

B.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而且能够利用规律,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人能够创造害虫与其天敌昆虫的联系

D.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或者改造、消灭仍然起作用的

二、简析题:

16.材料一:

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但是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等资源的短缺成为了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和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能不通过国际石油市场来解决,然而,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却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环境。

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石油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哲学依据。

 

★学习评价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A.很好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A.很积极主动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DDA6-10:

ACDBD11-15:

BDCAB

二、简析题:

答: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节能减排正是从全球环境恶化、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等现实作出的要求。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前言(第一课时)

一、课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

1、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

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

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对应:

一个要求:

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

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3、选修:

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模块: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

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

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

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5、《致同学们》:

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

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

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

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

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四、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本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

◎单元是构成本教材的基本单位,每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综合探究三部分构成。

单元导语简要地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每课由课文导语和框构成。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

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

◎目既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它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构成。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正文和辅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

从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体字组成;从内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动和原理两部分组成。

探究活动是我们学习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使我们在思维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从中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辅助文,设三个栏目:

“相关链接”是对相关原理、实例、资料的引述;“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对相关原理作拓展性说明。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

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每一综合探究可安排1学时。

单元导语:

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导语: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

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

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课文:

学习的主体内容:

与——单元:

探究活动目标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

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

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

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

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

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

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知识结构:

生活处处

有哲学

美好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的向导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观点

百舸争流的思想: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生活智慧与三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

时代精神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时代的精神的总结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和升华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时代精神社会变革的先导

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

三、单元导语: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

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

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

(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