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543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docx

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12年复习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

关于考试的说明:

1、考试形式:

闭卷。

2、考试的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选(10分)、多选(10分)、辨析题或者材料题(20分)简答题(32分)和论述题(28分)。

3、考试范围:

第1—9章包括每编的综述部分,简答主要是从每章后面的思考题里出。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

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使中国沦为他们的商品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二次

根本原因:

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4.5亿两白银。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进一步加深】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三元里抗英斗争.。

3、19世纪40年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魏源.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失败的原因: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5、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6、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引进外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答:

(1)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在近代的资本输出,商品倾销中,是没有主权约束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而今天中国的开放市场,引进外资,是有主权约束的,这个主权约束有根本的不同,外资进来后,必须要服从中国的法律,必须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如果说遇到重大的情况需要进行政策调整的时候,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与贸易对手进行谈判,但是这个主权是第一的,这是它的根本不同之点.

(2)背景不同:

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3)结果不同:

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商品的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先是北王韦昌辉杀了东王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全军覆没。

2、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资政新篇》。

4、正方的主题是“李鸿章是历史上的大罪人”,反方的主题是“李鸿章也有贡献,不能太苛求”。

根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中的相关活动,请任选一辩论主题发表你的见解。

5、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

拯救清王朝,维护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要内容: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历史作用:

(1)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利轻义”、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1)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7、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8、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第一、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补充: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实力更是非常弱小,没有严密的组织,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10、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

严复。

11、洋务派在清朝地方官吏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答:

必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

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下列法律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

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中国同盟会。

5、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6、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7、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三个方面:

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象?

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补充: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的阻碍:

(1)外国资本的压迫;

(2)官僚资本的排挤;(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答: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他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致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靠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资本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及基本内容。

答:

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口号:

民主和科学。

基本内容: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4、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新三民主义。

6、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的标志是: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7、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李大钊。

8、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是【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五四运动。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1、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两党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国共第一次合作:

标志:

国民党一大。

国共第二次合作:

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21年中共第一次合作,共同任务是打倒军阀,驱除列强。

影响深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全国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但是,并没有完成驱除外国列强的在华势力。

1937年,中共第二次合作,任务是进行抗日斗争,此次合作影响深远,最终,国共两党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斗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12、两次国共合作取得哪些成果?

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国共第一次合作,始于国民党一大以后,最终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合作自西安事变以后,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3、就两次国共合作谈谈你的认识。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在:

八七会议。

答:

八七会议及其意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情绪相结合,使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借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而是容许和助长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

在组织上则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过分或不适当地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纯工人成分的意义等。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3、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次“左”倾错误?

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答: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目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一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