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623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docx

介休天保二期编案正文

前言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绵山脚下,属太行山系。

全市地貌东南高、西北低,为土石山区、丘陵、平川三级阶梯型排列,面积各占三分之一。

近年来,介休市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一期项目及其他国家、省林业工程,林地面积逐年增长,生态环境弱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新增林地大多为新造幼林,森林生态效能还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总量依旧不高,市域生态建设和资源管护依然任重道远。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同年9月11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向全省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号召。

随后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率先在内陆省份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

2000年,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介休市被纳入国家天保工程实施范围。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了全市87%的国土和人口。

十一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介休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抓保护,科学求实抓营林,众志成城抓建设,顺利实现了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性转移,为改善黄河中游流域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规发〔2011〕21号)、《关于编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省级实施方案有关事宜的通知》(林规发〔2011〕168号)和山西省林业厅《关于编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县(局)级实施方案有关事宜的通知》(晋林管发〔2011〕117号),在介休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市林业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山西省介休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待省林业厅审批后,组织实施。

晋中市林业勘测设计队为本次编案技术支持单位。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山西省介休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二、主管部门

山西省林业厅

三、实施单位

介休市人民政府

四、项目负责人

王怀民介休市市长

五、总体规划简况

(一)主要项目及任务量

山西省介休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二期)规划的主要项目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进一步促进林地休养生息,增加森林蓄积量;二是继续加强森林管护,规划任务15.46万亩;三是加强公益林建设,规划任务0.71万亩,其中封山育林0.53万亩,人工造林0.18万亩;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天保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林区就业渠道。

(二)规划总投资

山西省介休市天保工程二期十年规划总投资730.13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年均投资73.01万元。

第二章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介休市被确定为黄河中上游天保工程重点市。

通过天保工程一期的实施,使介休市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大面积大幅增加,国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介休市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主要成效

(一)天然林商品性禁伐按要求落实到位。

天保工程实施后,介休市在工程区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森林资源消耗量、商品材产量分别由1999年的769立方米、461.4立方米直接调减为零,累计减少商品材产量0.55万立方米,累计少消耗森林蓄积0.92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和休养生息。

(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工程实施11年来,介休市围绕停止采伐、调减产量,加强管护、积极营造的理念,全面采取停、封、育、管等措施,天然林得以修养生息。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植被明显增加,物种群落结构日趋合理稳定,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物种丰富度提高,森林生态保障功能逐步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森林资源“双增”效果明显。

天保工程一期累计完成造林面积7.85万亩,其中:

人工造林面积6.90万亩,封山育林0.95万亩。

工程区林地面积由14.12万亩增加到22.04万亩,净增35.93%,森林蓄积量净增长1.74万立方米,净增21.97%;区域森林覆盖率由15.0%增长到23.34%,净增8.34%。

(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较大突破。

介休市实现了以经营利用森林为主向以保护和培育森林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2009年,国家启动了国家级公益生态效益补偿制度,1.53万亩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从每年每亩4.75元提高到每年每亩9.75元,累计补偿金额22.1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工程区基础级建设及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五)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围绕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介休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标语、管护碑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意义和建设成效,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关注、支持、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工程区乃至全县人民对保护森林、关爱自然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

二、主要经验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天保工程一期启动后,介休市成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组,由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林业、财政、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全市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市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任务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做好管护人员的培训、检查和考核及实施此项工程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2)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介休市天保工程一期实施,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科学施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市级天保办负责协调解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并严格按照上级颁布的有关规定、办法、标准,结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经“工程领导小组”审议,按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同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及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截留、挤占、挪用天保资金。

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核查,保证资金按规定使用。

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程各项计划执行结果,严格执行报送信息月报、半年报、年报制度,为工程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将有关工程实施的管护合同、规划设计、人员编制、规章制度、上级文案、财务资料等严格按照天保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整理、立卷、归集,建立工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3)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资源管护。

介休市天保工程一期实施后,介休市把管护天然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在重点管护区,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负责,天保办作为监管部门,实施单位作为直接管护责任单位,护林员作为直接责任人的管护工作机制。

对森林资源保护实行目标管理,按管护单位划定责任区,每年都与乡(镇)和管护人员分别签订《林业局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责任状》和《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合同书》。

通过签订责任状,把重点管护区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员、林班和地块。

同时,实行管护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通过层层落实管护责任,不断强化管理,形成了纵向到点,横向到边的护林网络,确保我市天保工程重点管护区的森林资源能够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三、存在问题

(1)森林管护。

一是天保工程区村民护林防火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麻痹思想,自觉进行护林防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二是市级天保办对部分偏远地区天保管护督查力度不够,致使少数管护人员未能认真履行管护职责;三是由于天保管护资金有限,加之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致使各种先进管护设备及仪器因缺少资金不能及时购置。

  

(2)公益林建设。

一是介休市天保工程一期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一直坚持组织专业队实施,2008年通过采取落实“四制”的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但是由于野生动物的损害及介休市气候干旱的自然条件,致使部分新造林地保存率不高;二是2000-2007年间,地方配套基建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工程建设的后续工作不能及时开展。

总体上,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的全面实施,对转变传统林业管理方式、引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年的实践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策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英明之举。

实施天保工程是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本之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兴业之基。

第三章工程区概况

一、天保二期工程实施范围

介休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范围包括10个乡(镇)121个行政村,10个乡(镇)分别为:

三佳乡、宋古乡、城关乡、义棠镇、绵山镇、龙凤镇、洪山镇、义安镇、连福镇、张兰镇(详见附表2)。

二、自然地理概况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地理坐标在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11″~37°11′4″之间。

北与汾阳市、孝义市接壤;南靠沁源县;西与灵石县毗连;东邻平遥县。

东西横跨38公里,南北纵跨38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111.34万亩,占山西省国土总面积的0.47%。

介休市地貌东南高、西北低,为土石山区、丘陵、平川三级阶梯型排列,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海拔720~2487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750~1200米之间。

介休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气候特征是春季日照充足升温快,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较多,偶有暴雨、大风出现;秋季凉爽,初秋雨水较多,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后期雨水偏少;冬季漫长,干冷少雪。

据介休市气象站多年来气象观测资料统计:

历年平均气温10.8℃,极端最低温度-23.30℃(1971年1月22日),极端最高气温38.40℃(1961年6月11日);年无霜期136-212天,平均171天。

年日照平均为2658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为387.34毫米,南部偏多,北部偏少,降水大部分集中于6-9月份,年蒸发量1708.7毫米。

全年多西南风,主要受西南汾河出水口的影响,风速平均为2.2米/秒。

市域主要河流为汾河,另外,还有洪山泉、兴地河、侯堡河三条清水河,龙凤河、樊王河、西涧河、东涧河、磁窑河等八条支流,年平均径流量8.3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6.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

介休市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而下:

在最南部绵山顶峰,海拔2405---2487米,为山地草甸土分布区;从上下降到1900米之间,为棕壤分布区,与淋溶褐土呈复域存在;再一直下降到二级阶地上,从东南到西南整个洪积扇裙为褐土分布区,地域较为广泛;在三佳乡南两水、北两水、三佳和连福镇东刘屯、大许等村小片分布有水稻土;在汾河两岸一级阶地区,随汾河而行为潮土分布区;此外,在张兰、义安、宋古、城关西北等一些交接洼地少量分布有草甸盐土。

全市范围内共有六个土类,十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七十四个土种;和林业用地关系较紧密的主要有三个土类,六个亚类,十六个土属,三十九个土种。

介休市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较高,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干热风、大风、沙尘暴等,其中干旱是出现频次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三、社会经济状况

介休市国土面积111.34万亩,辖3乡7镇、5个街道办事处、231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其中城镇人口16.6万人,乡村人口24万人,人口密度为546.95人/平方公里。

全市粮食总产量9452.13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305元。

介休市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市境,介孝铁路与同蒲铁路在境内分道,大运线、东夏线以及祁临高速公路穿越市境,交通四通八达,1996年,介休市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2003年又开始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形成了市、乡、村相互贯通的交通网络。

介休市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膏、铝钒土、紫砂、蛭石、硫铁矿、石英、粘土、石灰岩矿等十个矿种。

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煤种全、覆盖浅,含水量少,质优、层厚、面积广,资源面积达567.6平方公里,总储量62.25亿吨,煤矿主要分布在义棠等乡镇。

铁矿分布在龙凤、洪山等地,面积4平方公里,矿床系窝状构造。

石膏矿主要分布在洪山、龙凤等乡镇,面积2.5平方公里,储量300万吨。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6.5亿元,保持年均16.3%的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692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年均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1亿元,年均增长18.8%;财政总收入超过28亿元,年均增长20%。

四、森林资源状况

依据《山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结合数字生态规划及现地补充调查成果,介休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0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45万亩,疏林地0.14万亩,灌木林地6.39万亩,未成林地3.59万亩,苗圃地0.08万亩,无立木林地1.80万亩,宜林地0.59万亩。

目前已知的木本粮油植物13科,24属,55种;果树植物有14科,23属,71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杜松、白皮松、落叶松、侧柏、刺槐、杨树、柳树、辽东栎、山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黄刺玫、沙棘、酸枣、荆条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核桃、梨、桃、杏、李、枣等;药材作物主要有党参、黄岑、黄连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山菊、艾嵩、山韭菜等;野生动物有豹、狗獾、草兔、狐、野猪、狼、大耳蝠、褐马鸡、红嘴山鸦、豆雁、石鸡、环颈鸡、雉鸡、岩鸽、杜鹃、家燕等。

综合分析介休市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森林分布来看,海拔由2587米到720米,土石山区、丘陵、平川三级阶梯型分布,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布局不均,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不强。

二是从森林起源来看,介休市天然林占少部分;三是从林木种类来看,天然林以侧柏、油松、辽东栎、山杨等为主;四是从龄组结构来看,近成熟林较少,中幼龄林居多;五是土壤类型丰富,林业发展潜力巨大。

介休市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土壤类型丰富既有利发展多种林木,又便于搞好树种区划,实现区域化种植,林业生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六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落实了谁栽、谁有、谁受益的林业政策,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从而提高了农民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森林分类区划情况

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颁布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介休市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相关成果为:

单位:

万亩

单位

合计

国家公益林

地方公益林

小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介休市

15.46

2.69

0.98

1.21

0.50

12.77

国有

集体

15.46

2.69

0.98

1.21

0.50

12.77

综上所述,介休市天保工程区覆盖了全市87%以上的国土和人口,实施天保工程是介休市践行生态立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是有效改善市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优化发展环境的战略选择。

第四章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介休市处于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汾河的主要经流区,其森林质量、数量和生态环境的好坏将对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直接影响。

为了有效改善介休市的生态环境,让有限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家和省将介休市划入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范围,全面禁止对天然林资源的商品性采伐,使砍树人变为栽树人和管树人,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尽快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对于促进介休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战略定位

介休市矿产资源丰富,是我省著名的煤碳大市和焦炭出口大市。

近年来,介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长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使当地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对于介休这样一个地处黄土高原的煤碳大市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一是为维护生态安全构建绿色屏障。

介休市东南高、西北低,呈土石山区、丘陵、平川三级阶梯型排列,面积各占三分之一。

市域主要河流有汾河及八大支流洪山泉(含源神池、槐柳泉)、兴地河、侯堡河、龙凤河、樊王河、西涧河、东涧河和磁窑河等,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后,介休市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同时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7.85万亩,继续实施天程工程二期,加强天然林资源和新造林地的管护,对于改善市域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发挥黄河中上游地区林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介休市矿藏丰富,品种多样,其中尤以煤炭、石灰岩最为突出。

因此,煤炭等采矿业也就成为介休市主要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来源,在有力地支持全国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因煤而困”的沉重代价,长期以来,介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加快后续资源培育,建设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侵袭、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

三是为改善区域民生提供有效保障。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将使工程区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与配置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项目的实施,将给该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

同时,工程的建设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提高群众收入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介休市的森林资源,不仅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黄河流域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绿色生态屏障。

介休市作为能源大县,改善生态环境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造林绿化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必须把天然林资源保护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一)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把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介休市提出建设绿色介休的宏伟构想,大力度创建生态介休,把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作为改善市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介休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市生态脆弱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生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天保工程二期作为国字号生态建设工程,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作用,在推进生态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巩固天保成果的客观要求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急需加强巩固,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巩固天保一期成果面临着诸多压力,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诱发各自为阵、互不监督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仅有一期工程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必须续集精心管护方可成林。

因此,只有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加大投入、监督、服务力度,才能巩固好一期成果,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

(三)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有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脆弱是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只有进一步加快造林育林步伐,开展森林科学经营,努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退化趋势,才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介休市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著名的绵山风景区位于该市林区,正在开发的天岭山森林旅游景区也位于该市林区,林区野生动物、经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及森林现状,对于发展森林旅游、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森林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依靠项目推动,全面加强森林管护,努力加快造林绿化进程,逐步调整林种结构、树种结构,优化生态功能,提高林地生产能力,是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五章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实施期限

介休市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期限为10年,即2011—2020年。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巩固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动力,完善政策措施,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多元发展,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介休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国家工程和省级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落实,同步推进,扎实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

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推动工程区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保障民生,改革创新。

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事权划分,分级负责。

以强化工程管理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着力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坚持科学经营,保育结合,造管并举,多元发展。

加快公益林建设,开展森林科学经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

四、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加快建设黄河中游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到2020年,工程区新增森林面积0.71万亩,净增森林蓄积2.45万立方米,新增森林固碳量4.48万吨,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

五、主要任务

——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确保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修复。

——继续加强森林管护。

管护面积15.46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69万亩,地方公益林12.77万亩。

——加强公益林建设。

完成人工造林0.18万亩、封山育林0.53万亩。

第六章森林管护项目

一、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严格执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晋政发〔1998〕32号)。

工程区内,除经过核准的人工林资源消耗、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农民自用材、薪炭材的资源消耗,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区划为商品林的以外,停止一切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一)加强资源管理

统筹林地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封山禁牧,巩固和完善资源保护网络体系,加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防控能力建设。

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

认真执行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规定、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加强林木采伐审批监管,严格控制采伐面积。

二是严格林地用途管制。

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监管。

三是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积极消灭”的方针,严格实行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宣教活动,抓好森林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加强林政管理

一是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推进一线警务区建设,依法打击乱砍滥伐、偷砍盗伐、偷拉盗运、乱捕滥猎、乱批乱占等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资源监督工作,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非法侵占林地行为。

三是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培训和管理工作,开展林政综合执法,多管齐下,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加强森林管护

(一)管护任务和对象

介休市天保工程二期管护对象全部为集体所有的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15.46万亩。

其中:

国家级公益林2.69万亩,地方级公益林12.77万亩。

(二)管护内容和职责

——开展经常性的巡山护林;

——制止乱占林地,防止毁林开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