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63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doc.docx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doc

22短文两篇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馨(xīn):

文中指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tái):

苔藓植物的一纲,茎和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案牍(àndú):

公事文书。

蕃(fán):

多。

淤泥(yūní):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亵玩(xièwán):

亲近而玩弄。

出淤泥而不染(chūyūníérbùrǎn):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就是其中的一首。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4、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导学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

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

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二)预习检测

1、《陋室铭》的作者,字梦得,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爱莲说》的作者,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鸿儒()调()素琴案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有仙则名()                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③ 予谓菊 ()                 ④ 陶后鲜有闻 ()               

4、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三)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四)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五)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重音、节奏和韵脚)

讲解:

本文是一篇骈文。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

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

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

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

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力求读出韵味。

2、字、词、句过关

(1)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谈笑有鸿儒()②可以调素琴()③无丝竹之乱耳()④往来无白丁()

(2)翻译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3、句段品读

仔细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先独自解决,不懂的问题后小组讨论解决。

(1)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点明:

主旨是“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2)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体现出“陋室不陋”的?

明确:

周围景色: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室内活动欢畅。

小结:

居室环境:

清幽;交往人物:

高雅;主人生活:

清闲。

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请举一个例句。

对偶: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拟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陋室”?

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4、探究质疑

(1)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同学们对课文内容还存在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六)快速复习,准备检测

(七)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

完卷后老师出示答案,同学互评互改。

(八)本节小结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这篇铭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九)课外作业

1、理解注释中的词句,翻译全文。

2、背诵课文。

 

教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二)预习检测

1、刘禹锡 唐周敦颐

2、xīnrútiáodú

3、①出名② 这只 ③认为④ 少

4、

(1)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2)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五)研习课文

2、

(1)①大②调弄,这里指弹奏③使……乱④没什么学问的人

(2)①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二课时

(学习《爱莲说》)

(一)检查《陋室铭》背诵

(二)导入课文 

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仔细听,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能当堂背诵。

2、字、词、句过关

(1)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宜乎众矣()

(2)翻译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句段品读

(1)提问: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

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

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

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2)提问:

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与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提问: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这样评价莲花原因是什么?

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提问:

学习了莲花的美好品质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先在小组上互相交流,然后推荐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4、探究质疑

(1)作者在文章中对三种花的不同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情怀?

明确: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同学们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五)快速复习,准备检测

(六)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

完卷后老师出示答案,同学互评互改。

(七)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

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课外作业

1、默写这两篇短文。

2、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教案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四)2、

(1)①多②唯独③美丽而不庄重④应当

(2)①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学案教案第一课时随堂抽测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0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0分)

                                                                              

                                                                              

学案教案第一课时随堂抽测题答案

1、

(1)名:

有名或出名

(2)鸿:

大(3)调:

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2、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学案教案第二课时随堂抽测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5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0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20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15分)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30分)

学案教案第二课时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

1、

(1)蕃:

(2)亵:

亲近而不庄重(3)宜:

应当

2、

(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示例:

相同点:

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

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