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水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735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水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地理水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水文.docx

《地理水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水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水文.docx

地理水文

六汪镇属典型的胶东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绵延起伏。

南有铁橛山、鹤子窝、丰台顶和望荡山,北有高城岘、相龟山,均属铁橛山余脉。

地理位置

  六汪镇位于胶南市西北部,东临铁山街道办事处,西靠诸城市,南接大村镇,北连胶河经济区。

总面积121.78平方公里。

省道泰(安)薛(家岛)公路、市道黄(山)大(村)公路纵横越境,距黄岛前湾港码头35公里、青岛国际飞机场65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铁山入口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建置沿革

  1958年建六汪乡,以居于乡中心的六汪村而命名,属胶南市丰台区。

本数据来源于XX地图,最终结果以XX地图数据为准。

同年9月,六汪、柏乡两个乡合并成立先锋人民公社,后改为六汪人民公社。

1976年从六汪人民公社分出原柏乡乡的31个村、32个生产大队,建立柏乡人民公社。

1984年行政区划改革时,建立六汪镇。

2001年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撤销市美乡,花沟、店子、李家前夼、徐家前夼、野潴、夏家庄、大庙口、小庙口、柘涧、下庵10个村划归六汪镇,时辖43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

地理水文

两条纵向丘陵带把全境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中部较平,东、西部为丘陵,南部为山地。

境内有3条季节河系胶河上游支流,分别发源于高城岘、望荡山和鲁山,在镇境西部汇入胶河,向北流经胶河经济区入胶州市。

境内有两条河系白马河上游支流,其中白马河源头流经曹家沟、花沟、李家前夼,向南进入大村镇境内;马家河发源于铁橛山西麓野潴、大庙口、小庙口,经店子村自东北向西南进入大村镇境内汇入白马河。

气候特征

  六汪镇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一月平均气温-2.6℃,八月平均气温26℃。

全年无霜期200天,平均年降水量750毫米。

该镇是胶南市雹灾多发区,1988年9月6日晚特大冰雹袭击34分钟,冰雹最大直径为10厘米,地面积雹厚度达30厘米,当年秋季农作物大部分绝产。

柳杭沟、法家庄为胶南市内著名风口,部分村庄因受山地影响,干热风比其它镇早发生20天。

经济发展

近年来,六汪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招商引资、镇驻地经济、农业建设三大经济工作重点,全镇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黄烟、畜牧、林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多次获胶南市“农业建设先进单位”、“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全镇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2.96亿元。

其中,农业1.31亿元,林业0.3亿元,牧业1.29亿元,渔业0.06亿元。

该镇工业以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为主。

青岛飞超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镇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于1999年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工业企业制度;于2000年3月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年产塑钢门窗8万平方米,年产10大系列98种规格的减速机5万台,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

商业发展

  近年来,全镇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

该镇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依托临港产业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镇驻地三大招商平台,围绕“三个增收”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开展了“二次招商”,先后引进了青岛麦健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牛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孚气体有限公司、青岛盛泽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佰佳得服装有限公司、青岛腾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启纪机械有限公司、青岛致远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

二是在临港产业加工区突出开展了产业链招商、通用厂房招商,引进了海尔配套项目—青岛海瑞五金有限公司,在临港产业加工区购买整栋标准厂房8000余平方米。

全镇在市两大园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40多家。

三是在镇驻地突出开展了农业招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先后引进了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9家,带动了镇驻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创新招商机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招商引资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2005年,全镇在市两大园区引进的企业所实现的增值税超过镇驻地企业,引进的建筑运输企业实现财政收入达80多万元;在镇驻地引进的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带动了茶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人。

小城镇建设

  该镇于1998年被胶南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7处重点小城镇之一。

1999年该镇把镇驻地主街道丰台路两侧的黄金地段进行拍卖,对7000平方米的旧房进行改造,新建二层商住两用楼35栋,镇驻地面貌显著改善。

同时,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镇投资500万元,打通了驻地规划区内总长3公里的2条街道,对镇驻地主街道统一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铺设彩色道板3000平方米,美化了镇驻地中心河。

2004年,由山东省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六汪镇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得了胶南市政府批准,新的规划控制区域面积达4平方公里。

2004年,完成了下河山供水工程,新建拦河坝1座、灌溉扬水站1座、机房5间、大口井1眼、渗渠1处、高位水池2座、铺设输水管3.5公里,有效改善了镇驻地的人畜吃水条件。

历史古迹

齐长城遗址

  六汪镇境内有齐长城遗址,西自诸城市施家前夼进入该镇李家前夼村西,于徐家前夼入烽台顶,经野潴、山周入铁山镇。

其中,李家前夼经烽台至野潴一段长8.8公里,山周一段长1.5公里至2公里。

烽台顶有烽火台遗址。

1984年,齐长城遗址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齐长城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橛山

  境内铁橛山海拔595.1米,是胶南市第二高山,山势险峻,树木丰茂,山中胜景“铁橛悬泉”为清乾隆版《胶州志》载“胶州八景”之一,以其“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的神奇名噪一时。

清朝诗人周于智有诗赞美曰:

“琴声仿佛出烟岑,流水高山自古今。

何事成连居海上,风涛漫拟是清音。

汉祝兹故城

  祝兹为西汉侯国城邑,属琅琊郡。

位于六汪镇柏乡三村,东南距胶南市区28公里。

据史书记载,西汉时封过两个祝兹侯。

吕莹为前祝兹侯。

吕莹受封时间很短,因吕后病故、恢复刘氏统治被杀。

后祝兹侯是刘延年,《史记》作刘延。

《史记.王子侯者年号表》:

“祝兹侯,延,国除”。

《水经注》载:

“胶水经祝兹县,故城是也”。

《山东通志.疆域志.古迹》载:

“祝兹故城在州(胶州)西南柏乡集”。

民国《增修胶志.历代城池建置图》标注的位置亦在柏乡(村)。

  据现场考察,祝兹故城故址在今柏乡三村西南部,柏乡水库北岸。

该地片名“西南盖子”,是高出周围的小土埠,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

当地村民多在此取土,据称土质肥沃,有许多残砖碎瓦。

此处曾出土不少文物,多为陶器,有完整的陶鼎、陶罐、陶匜、陶盆等,经鉴定均系汉代遗物,此外还有部分石器,如石凿、石杵等。

1983年当地农民在遗址西北边缘(推断为古墓葬)又发现较大汉陶鼎、陶匜各一件。

孔辉墓

  位于六汪镇孔家庄东。

《增修胶志》载:

“金知密州孔辉墓在治南七十五里孔家庄。

”经实地考查,墓在今六汪镇孔家庄东面,占地20亩。

有孔辉述祖碑,高3.5米,厚0.2米,座落在石龟上。

碑前分立着两根八棱黑色大理石柱,高4米,直径约0.3米。

碑前两侧分别置立石人、石狮、石马、石羊。

  碑文大义为:

孔辉本孔子之后裔,遭战乱失谱,乃追述祖妣以下名氏以示后人,言词沉痛。

无立碑年号及书撰人。

有“时庚申年十月定远大将军元帅右都监知密州”。

按其官衔和年号考,则为孔辉于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立。

1958年此处修建柏乡水库,墓地及遗物尽毁。

景区

  “胶河澄月”。

胶河有两源。

东源出铁橛山北,西源出诸城县鲁山之阴。

经胶南六汪镇,于柏乡村东汇流,北入胶州境。

境内河段长约16公里,流域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胶河水色清澈透底,砂石历历在目。

沿河高堤烟舍,杨柳掩映。

在秋高气爽之夜,柳枝倒影,皓月沉潭,令人神飞广寒,思续万千。

古胶州八景之一的“胶河澄月”,所指即此。

支书论坛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六汪镇自2004年创造性地开展了“支书论坛”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支书论坛”活动的意见》(六发[2005]32号文件),明确了论坛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论坛内容和方法步骤,按照研究确定论坛主题、各村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确定5-8名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发言人、组织全镇农村党支部书记开展集中交流研讨活动、镇党委整理编印《支书论坛》简报印发到各村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五个步骤,每月组织一次“支书论坛”活动。

自2004年以来,围绕村“两委”换届选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村级组织“四权”决策机制实施、土地承包、水利建设、“四荒”开发等工作重点,组织开展“支书论坛”活动20余起。

有效提升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的同时,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

“支书论坛”于2004年被胶南市文明委评为“农民教育十佳创新活动”;2005年获“胶南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提名奖”。

《青岛日报》、《青岛组工通讯》、《今日信息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六汪镇“支书论坛”活动进行了报道。

社会事业

  教育坐落于该镇的市属中学“胶南市第九中学”于2000年撤销。

2002年该镇在镇驻地设中心中学一处。

全镇现有中心中学1所,于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中心小学1所,于2001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村办完全小学5所(法家庄小学、花沟小学、墨得水小学、劝礼小学、大庙口小学),其中墨得水小学于2004年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法家庄小学于2005年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有中心幼儿园1所,于2005被评为“青岛市农村示范幼儿园”;有村办幼儿园8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

2005年,全镇共有公办教职工258人,农村幼师52人;共有小学在校生1457人,初中在校生1126人,入园幼儿571人。

六汪镇于2002年获“青岛市教育示范镇”、“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在五道口处新建了青岛保税区希望小学一处,于8月对劝礼小学、大庙口小学进行撤并。

文化

  2005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52%。

百户拥有电话64.5部。

文化、宣传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成立了花沟村秧歌队、东抬头村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团体,精心组织参加了胶南市民间艺术汇演,并连续多年获优秀组织奖。

  卫生该镇有胶南市属医院(胶南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处,分为卫生院和精神病医院,该院共有床位93张,职工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人,共有职能科室3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5个,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

0.6。

全镇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4处,2005年有7处通过胶南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验收。

幼儿教育

  一支独秀。

六汪镇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从幼儿抓起”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管理力度,使学前教育得到了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2000年青岛市、胶南市教体局先后在六汪镇召开了学前教育现场会;2002年,六汪镇教委被评为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现在,全镇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8.3%,全镇10处幼儿园中,有9处是青岛市农村一类幼儿园,2处是胶南市村级样板园,中心幼儿园被评为胶南市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胶南市绿色幼儿园等荣誉称号。

义务教育

  稳步提高。

义务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全镇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全部达到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6.3%。

2001年,六汪镇被评为青岛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

次年,中心中学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

中心中学还先后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新一轮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胶南市电化教学示范单位;中心小学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胶南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胶南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课外文体示范单位;全镇5所村级小学中有一处是胶南市规范化学校,5处胶南市村级精品学校,同时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通过了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验收。

成人教育

  发展迅速。

为适应构建“大青岛框架下的功能新区”,六汪镇成人教育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工作。

形成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中心、村村都建有农技学校的教育网络。

学校坚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坚持“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仅2004年,全镇引导性培训113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95人,其中有36人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电焊工资格证书,并全部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2005年,成教中心又开办了电焊班、农产品经纪人班等技能性培训班,共培训人员169人,举行开放教育学习培训班培训24人。

同时,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慕名纷至沓来。

可以说,六汪镇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方兴未艾,为当地经济建设、为广大农民迅速步入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镇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六汪教育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六汪镇党委政府坚持教育的战略发展地位,坚持教育是“一把手”工程,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党政联席会坚持每月一次研究教育问题制度;坚持人大代表每年一次视察教育制度;坚持政府向人大每半年一次汇报教育工作制度。

并配备了得力党政干部分管教育,加大了党委政府的工作力度,促进了六汪镇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六汪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对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建设。

其中,投资30万元异地建成花沟小学;筹资27万元改建了法家庄小学和大庙口小学,投资20万元新建墨得水幼儿园,筹资6万元改建了徐家前夼幼儿园。

同时还筹措专项资金116万元为学校幼儿园配备了各种教学设备,现在全镇共有微机143台、多媒体教室2个;图书70955册,中心中、小学图书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村办小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中心小学的教学仪器达国家一类标准,所有村级学校都达国家二类标准;所有的幼儿园的教学设施都达到或超过青岛市标准。

另外,为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去年冬,镇政府又投资8万元为小学配备了2辆班车用于接送学生上学,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切实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尽快提高新岗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9月11日,六汪镇中心中学正式启动新学期“新老教师结对子”帮教的“青蓝工程”,并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结对”仪式。

  “新老教师结对子”,即学校安排德才兼备的教师为“导师”,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一名“导师”帮教一名年轻教师,以老带新、共同促进。

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严格了新老教师帮扶制度,并组织新老教师共同签订了帮教合同。

合同中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被指导教师的任务以及帮教效果的考核办法。

指导教师要在上好教研课或各级公开课、撰写经验论文或总结、试卷分析等方面对结对教师予以指导,且每学年互相听课不少于40节,被指导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案由指导教师审阅、修改、签字后方可使用等。

这些具体的量化标准为新老教师的帮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为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奠定了基础。

组织建设

  200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村党支部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共设39个农村党支部、43个村民委员会,共有农村党员1388人;同年9月份完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设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32人。

  制度建设为不断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村级组织“4+X”管理模式的施行意见》,由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决策监督权,建立了充分体现党支部领导的决策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充满活力的村级事务决策“四权”机制。

二是深入落实了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审接制度,规范统一村务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并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继续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农村财务代管中心每月一次进村现场审查接帐。

审接结束后,填制农村财务审接表及农村财务公布榜张贴公布。

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干部工资保障管理制度,出台了《六汪镇农村干部工资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干部工资采取以村为主,上级财政定额补助的办法予以保障,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2741

11723

11018

家庭户户数

7891

家庭户总人口(总)

22614

家庭户男

11643

家庭户女

10971

0-14岁(总)

4240

0-14岁男

2182

0-14岁女

2058

15-64岁(总)

15633

15-64岁男

8227

15-64岁女

7406

65岁及以上(总)

2868

65岁及以上男

1314

65岁及以上女

155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16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